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作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中段南缘,为我国重要的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区内基性一中酸性脉岩和中酸性岩体的大面积侵入,含矿热液在一定泄压部位的富集成矿作用较为明显,伴随的各种围岩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金钼矿的形成除了基底老变质岩系(含金初始矿源层)之外,常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及其他中酸性岩脉有关。银多金属矿化与燕山期开花山肉红色似斑状花岗岩及石英斑岩有密切关系。通过查证发现3条矿化蚀变带,共圈定矿体4条,矿化体11条。对该4条金矿化体进行了钻探验证,4孔累计见金矿化21.7米,最高品位0.23g/t。
关键词:内蒙古丰镇市;航磁;异常查证;金钼多金属矿
前言
工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地处晋、冀、蒙三省区的结合部位。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为华北地台北缘,具有古老基底与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岩浆构造活动强烈,成矿背景条件较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成矿带,有很好的成矿潜力。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先后有不同的地质部门针对该区域内的矿点,矿化带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工作,但比较零散,不系统,工作程度较低。本次工作为了进一步复核航磁异常,解释推断引起航磁异常地质体的规模、产状等;并通过开展1:5000综合地、物、化剖面测量对金、银等多金属矿的前景进行评价,并利用钻探工程对推测有找矿价值的异常进行验证,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1.区域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
区域主要出露太古宙、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地层。其中太古宙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翼鲁豫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属山西地层区凉城地层分区。
区域位于内蒙古中部,处在华北陆块北缘大青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上,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地轴阴山断隆三级构造单元,为一近东西向的长期隆起带。从太古宙开始经历多次构造变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在空间上构成一条规模较大的北东向构造岩浆活动带,其内发育许多花岗岩体,有太古宙的似斑状片麻状花岗岩,元古宙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等,特别是中生代中晚期存在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多期叠加复合成矿作用地区。
区域隶属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台隆凉城断隆,位于乌拉特前旗——呼和浩特深断裂、和林格尔——黄旗海两深断裂南部。在基底形成和陆块发展等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发生了多旋回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和区域变质作用,北东东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构造发育于区内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中,特别是太古宙变质岩系更是保留了复杂的变形形迹。
北东向断裂为区域内主干断裂之一,该组断层发育于太古宙集宁岩群、太古宙花岗岩中,由于第四系覆盖,出露规模不大,长度一般不足5公里。断裂性质以张性为主。区域内北东东向断裂少,断裂性质以张性为主。断面产状较陡,倾向南东或北西,切割北东东(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区域内北西向断裂规模不大,长度一般在1~5公里,仅卫片解译断层规模较大。断裂性质以张、张扭性为主。北西向断裂是桦树沟一阎家山地区金、银、铅、锌等矿产的重要导矿容矿构造之一,是矿体的主要控制性构造。
区域内新生代火山岩出露广泛,出露火山岩为中新世汉诺坝组玄武岩,岩石类型为基性火山岩。主要岩性有致密块状含橄榄石玄武岩。
区域性及专属性脉岩发育,且种类较多,主要分布在太古界地层和各期侵入岩中,以NNW向、NE向、NEE向,以及SN向为主。主要为石英脉、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花岗伟晶岩脉、花岗细晶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辉绿玢岩脉等。
1.2区域地球物理
太古宙地层与上覆各地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可利用电阻率法圈定基底;玄武岩具有中阻特性与下伏沉积地层亦可以区分;不同时代的沉积岩表现为低阻特性,与太古宙地层及玄武岩分界明显。岩体以燕山早期酸性岩浆岩密度最低,介于2.44~2.56×103kg/m3之间;太古宙、早元古界基性一中基性侵入岩密度较高,密度值在2.68~2.71×103kg/m3间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地层及相应时期基性侵入岩体密度与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及酸性岩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老地层出露区表现为相对平缓的高磁背景,地层内如含有磁铁石英岩可引起较高的磁异常;中新生代沉积岩盆地表现为相对较弱的磁异常背景;玄武岩覆盖区和白女羊盘组火山岩出露区表现为高磁异常背景,由于覆盖层厚度不均,局部磁性物质不均匀,磁异常跳变剧烈,并在局部出现负磁异常。
太古宙地层表现为高密度、弱磁性、高阻特征,如基底隆起将引起相对重力高,并且形成高阻背景,易于与上覆地层区分。
據1:5万西官村幅矿调资料显示,异常位于永昌茂——河东村一线以南、北营子——永善庄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有4处磁异常,分别位于九龙湾、西官村、贺家沟等地。该区异常是弱磁背景上的局部磁高,异常规模不大,但峰值较高。九龙湾和西官村异常位于太古界之上,异常区穿过数条北西向辉绿岩脉和花岗岩脉,成矿条件较好,推测磁异常可能为矿致异常。贺家沟异常和永善庄异常位于北营子~永善庄北西向构造线上,其中贺家沟异常规模较小,但其北部开花山地区有密集的岩浆岩脉穿过,该异常可能也具有找矿意义。永善庄异常位于第三系中,岩性为玄武岩,因此推测该异常与北西向构造和火山岩内的磁性物质聚集有关。
1.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查证区位于桦树沟地球化学异常区内,该异常区几乎包含整个查证区区域。异常区内地表主要出露灰白色的片麻状榴石花岗岩,另有燕山期的似斑状花岗岩岩株、石英斑岩脉分布。矿化蚀变主要沿北东向、东西向的破碎带分布。有不同程度的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或铁锰矿化等,局部地表为铁锰帽。根据矿调成果,将该异常评为甲1类异常,为多金属矿致异常。 1.4区域矿产地质条件
区域内的矿产、物化探异常区大都集聚在几个面积不大的地段里。受着地层、构造、岩浆岩的控制。本查证区发现的金钼矿化就主要分布在闫家村和十八顷地两个侏罗纪斑状花岗岩的周边。
2.查证区地质概况
2.1查证区地质特征
查证区内出露地层的主体为太古界集宁岩群片麻岩组,地表出露面积占全区面积的63.2%,且岩浆岩比较发育,主要为元古代变质花岗岩以及侏罗纪斑状花岗岩。
查证区内断裂构造主要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近东西向的张性断裂带,倾向北东,平行展布,大部分被后期石英脉、方解石脉以及酸性岩脉充填;第二组为北西向张性断裂带,产状近直立,多被后期岩脉充填,局部发育雁裂式岩脉,岩脉多为辉绿岩及酸性岩脉;第三组为北东向张性断裂带,产状近直立,多被后期岩脉充填,局部发育雁裂式岩脉,岩脉多为酸性岩脉少量辉绿岩脉。
2.2查证区地球物理特征
查证区岩(矿)石物性参数测定是为物探异常的推断解释提供地球物理依据,本次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及1:5000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共采集和测定标本180块。
多种岩石磁性参数变化不大,其中仅燕山期的基性岩表现为高磁性特征,岩石的磁化率变大与铁磁性物质的富集有关,推断本区燕山期基性岩与磁铁矿成矿具有密切关系。并且通过磁法测量可以很好的了解基性岩(体)脉的赋存位置及状态。
通过本次工作所得1:1万高精度磁测结果与原航磁异常情况基本吻合,南北两个异常中心位置基本重合且异常形态及规模相对应。并且通过本次大比例尺磁测工作使得异常细节更加丰富,更能精确的体现磁性体赋存位置及状态,并且更好的反应本区的构造特征。
地表还出露多条肉红色花岗斑岩脉,岩脉走向不定,显示了该区域构造的复杂性。推测该异常主体应为辉石二长岩体的反应。叠加在岩体之上的基性岩脉使异常形态更加复杂且具有了长轴走向北西的特征。
2.3查证区地球化学特征
本次化探剖面测量结果中金元素的异常最为丰富且丰度高,异常最高达到725ppb。金元素异常在相邻剖面的相应位置多有反应,显示了异常存在较好的延续性。金元素异常与花岗斑岩脉的分布对应良好,并且与高磁异常梯度带或串珠状异常存在一定对应性。此外,钼元素异常也存在这种特征,特别是pm01-pm03的相应位置都存在钼元素异常,异常地表出露花岗斑岩脉或片麻岩,并且与北部磁异常的北北西向串珠状异常对应较好。而这些高磁异常梯度带和串珠状高磁异常推断为构造的反应。其他元素异常也存在这样的分布特征。说明本区的地球化学异常与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脉的侵入活动及相应的构造活动有关。
3.查证区矿化体地质特征
通過地质草测、剖面测量、异常查证和少量探槽、钻孔工程控制,查证区内目前已圈定矿化蚀变带3条,在其中圈定矿体4条,矿化体11条。
目前在工作区西南部和北西部发现三条矿化蚀变带,均位于燕山期酸性岩体(脉)与集宁群接触部位。金(钼)矿化蚀变带受岩体、岩脉接触带控制,蚀变带多成舒缓波状,产状变化较大,并伴有石英、方解石脉充填。蚀变作用主要为硅化、钾化、碳酸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辉钼矿化等。
4.查证成果和认识
4.1基础地质成果
①通过1:1万地质草测及1:5千地质剖面测量工作,将原集宁群片麻岩组从岩性上进行了细划,对侏罗系斑状花岗岩体、细晶花岗岩体及辉石二长岩体的位置边界进行修订,了解了工作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岩脉及破碎蚀变带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特征。
②通过本次查证工作,大致查明了蒙C-1968-128航磁异常形态、规模、局部异常特征。根据物性参数统计及钻孔揭示,磁异常主要为燕山期辉石二长岩及辉绿岩引起。
③本次工作对查证内矿(化)体特征及围岩蚀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初步总结了区内围岩蚀变特征,并对查证区内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
4.2物、化探异常圈定及认识
通过本次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全区共发现12处磁异常,磁异常编号分别为C1-1-C1-6,C2-1-C2-4,C3-C6。其中C2-2号异常在1:5000高精度磁测剖面相应位置上AT超过1400nT。根据反演结果,引起异常的应为辉石二长岩体内的板状磁性体,与磁铁矿化密切相关,目前该异常未验证。在C1-2、C1-3号磁异常之间施工的ZK1号钻孔内见多层辉绿岩,经化验,辉绿岩全铁、磁铁含量较高,典型区段全铁含量超过10%,磁铁含量超过5%。
通过本次剖面性化探工作,初步圈定金元素异常带9个(Au1-Au9),钼元素异常带10个(Mo1-Mo10)。其中Au6、Au7、Mo3、Mo4、Mo8号异常区规模较大且异常较高。本次土壤地球化学工作对后期矿化蚀变带及地表矿(化)体的发现和圈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3找矿成果及成矿认识
通过本次查证工作,地表圈定矿化蚀变带3条,矿体4条,矿化体11条,对其矿化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成因等进行分析,对查证区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
地表及钻孔中所见矿化体均产于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脉中或接触蚀变带内,化探Au、Mo异常也与花岗斑岩的分布对应良好,说明本区金钼矿化主要与燕山期花岗岩及花岗斑岩脉的侵入及相应的构造活动有关。
4.4钻孔验证情况
本年度共施工钻孔4个,初步对查证区磁异常及地表圈定的4条金(钼)矿化体地质特征进行揭露和控制。
4个钻孔均有一定的矿化显示,矿化段普遍发育网脉状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岩化、辉钼矿化及硅化蚀变。4孔累计见金矿化21.7米,最高品位0.23g/t。ZK1号钻孔见4段钼矿(化)体,累计视厚度13米,其中170米-170.2米超过边界品位达到0.032%,279.75m~280.25m超过工业品位达到0.072%。
通过本次异常查证表明:查证区具有寻找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及后期热液有关的金钼多金属矿产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内蒙古丰镇市;航磁;异常查证;金钼多金属矿
前言
工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地处晋、冀、蒙三省区的结合部位。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为华北地台北缘,具有古老基底与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岩浆构造活动强烈,成矿背景条件较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成矿带,有很好的成矿潜力。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先后有不同的地质部门针对该区域内的矿点,矿化带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工作,但比较零散,不系统,工作程度较低。本次工作为了进一步复核航磁异常,解释推断引起航磁异常地质体的规模、产状等;并通过开展1:5000综合地、物、化剖面测量对金、银等多金属矿的前景进行评价,并利用钻探工程对推测有找矿价值的异常进行验证,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1.区域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
区域主要出露太古宙、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地层。其中太古宙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翼鲁豫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属山西地层区凉城地层分区。
区域位于内蒙古中部,处在华北陆块北缘大青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上,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地轴阴山断隆三级构造单元,为一近东西向的长期隆起带。从太古宙开始经历多次构造变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在空间上构成一条规模较大的北东向构造岩浆活动带,其内发育许多花岗岩体,有太古宙的似斑状片麻状花岗岩,元古宙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等,特别是中生代中晚期存在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多期叠加复合成矿作用地区。
区域隶属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台隆凉城断隆,位于乌拉特前旗——呼和浩特深断裂、和林格尔——黄旗海两深断裂南部。在基底形成和陆块发展等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发生了多旋回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和区域变质作用,北东东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构造发育于区内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中,特别是太古宙变质岩系更是保留了复杂的变形形迹。
北东向断裂为区域内主干断裂之一,该组断层发育于太古宙集宁岩群、太古宙花岗岩中,由于第四系覆盖,出露规模不大,长度一般不足5公里。断裂性质以张性为主。区域内北东东向断裂少,断裂性质以张性为主。断面产状较陡,倾向南东或北西,切割北东东(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区域内北西向断裂规模不大,长度一般在1~5公里,仅卫片解译断层规模较大。断裂性质以张、张扭性为主。北西向断裂是桦树沟一阎家山地区金、银、铅、锌等矿产的重要导矿容矿构造之一,是矿体的主要控制性构造。
区域内新生代火山岩出露广泛,出露火山岩为中新世汉诺坝组玄武岩,岩石类型为基性火山岩。主要岩性有致密块状含橄榄石玄武岩。
区域性及专属性脉岩发育,且种类较多,主要分布在太古界地层和各期侵入岩中,以NNW向、NE向、NEE向,以及SN向为主。主要为石英脉、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花岗伟晶岩脉、花岗细晶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辉绿玢岩脉等。
1.2区域地球物理
太古宙地层与上覆各地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可利用电阻率法圈定基底;玄武岩具有中阻特性与下伏沉积地层亦可以区分;不同时代的沉积岩表现为低阻特性,与太古宙地层及玄武岩分界明显。岩体以燕山早期酸性岩浆岩密度最低,介于2.44~2.56×103kg/m3之间;太古宙、早元古界基性一中基性侵入岩密度较高,密度值在2.68~2.71×103kg/m3间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地层及相应时期基性侵入岩体密度与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及酸性岩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老地层出露区表现为相对平缓的高磁背景,地层内如含有磁铁石英岩可引起较高的磁异常;中新生代沉积岩盆地表现为相对较弱的磁异常背景;玄武岩覆盖区和白女羊盘组火山岩出露区表现为高磁异常背景,由于覆盖层厚度不均,局部磁性物质不均匀,磁异常跳变剧烈,并在局部出现负磁异常。
太古宙地层表现为高密度、弱磁性、高阻特征,如基底隆起将引起相对重力高,并且形成高阻背景,易于与上覆地层区分。
據1:5万西官村幅矿调资料显示,异常位于永昌茂——河东村一线以南、北营子——永善庄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有4处磁异常,分别位于九龙湾、西官村、贺家沟等地。该区异常是弱磁背景上的局部磁高,异常规模不大,但峰值较高。九龙湾和西官村异常位于太古界之上,异常区穿过数条北西向辉绿岩脉和花岗岩脉,成矿条件较好,推测磁异常可能为矿致异常。贺家沟异常和永善庄异常位于北营子~永善庄北西向构造线上,其中贺家沟异常规模较小,但其北部开花山地区有密集的岩浆岩脉穿过,该异常可能也具有找矿意义。永善庄异常位于第三系中,岩性为玄武岩,因此推测该异常与北西向构造和火山岩内的磁性物质聚集有关。
1.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查证区位于桦树沟地球化学异常区内,该异常区几乎包含整个查证区区域。异常区内地表主要出露灰白色的片麻状榴石花岗岩,另有燕山期的似斑状花岗岩岩株、石英斑岩脉分布。矿化蚀变主要沿北东向、东西向的破碎带分布。有不同程度的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或铁锰矿化等,局部地表为铁锰帽。根据矿调成果,将该异常评为甲1类异常,为多金属矿致异常。 1.4区域矿产地质条件
区域内的矿产、物化探异常区大都集聚在几个面积不大的地段里。受着地层、构造、岩浆岩的控制。本查证区发现的金钼矿化就主要分布在闫家村和十八顷地两个侏罗纪斑状花岗岩的周边。
2.查证区地质概况
2.1查证区地质特征
查证区内出露地层的主体为太古界集宁岩群片麻岩组,地表出露面积占全区面积的63.2%,且岩浆岩比较发育,主要为元古代变质花岗岩以及侏罗纪斑状花岗岩。
查证区内断裂构造主要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近东西向的张性断裂带,倾向北东,平行展布,大部分被后期石英脉、方解石脉以及酸性岩脉充填;第二组为北西向张性断裂带,产状近直立,多被后期岩脉充填,局部发育雁裂式岩脉,岩脉多为辉绿岩及酸性岩脉;第三组为北东向张性断裂带,产状近直立,多被后期岩脉充填,局部发育雁裂式岩脉,岩脉多为酸性岩脉少量辉绿岩脉。
2.2查证区地球物理特征
查证区岩(矿)石物性参数测定是为物探异常的推断解释提供地球物理依据,本次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及1:5000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共采集和测定标本180块。
多种岩石磁性参数变化不大,其中仅燕山期的基性岩表现为高磁性特征,岩石的磁化率变大与铁磁性物质的富集有关,推断本区燕山期基性岩与磁铁矿成矿具有密切关系。并且通过磁法测量可以很好的了解基性岩(体)脉的赋存位置及状态。
通过本次工作所得1:1万高精度磁测结果与原航磁异常情况基本吻合,南北两个异常中心位置基本重合且异常形态及规模相对应。并且通过本次大比例尺磁测工作使得异常细节更加丰富,更能精确的体现磁性体赋存位置及状态,并且更好的反应本区的构造特征。
地表还出露多条肉红色花岗斑岩脉,岩脉走向不定,显示了该区域构造的复杂性。推测该异常主体应为辉石二长岩体的反应。叠加在岩体之上的基性岩脉使异常形态更加复杂且具有了长轴走向北西的特征。
2.3查证区地球化学特征
本次化探剖面测量结果中金元素的异常最为丰富且丰度高,异常最高达到725ppb。金元素异常在相邻剖面的相应位置多有反应,显示了异常存在较好的延续性。金元素异常与花岗斑岩脉的分布对应良好,并且与高磁异常梯度带或串珠状异常存在一定对应性。此外,钼元素异常也存在这种特征,特别是pm01-pm03的相应位置都存在钼元素异常,异常地表出露花岗斑岩脉或片麻岩,并且与北部磁异常的北北西向串珠状异常对应较好。而这些高磁异常梯度带和串珠状高磁异常推断为构造的反应。其他元素异常也存在这样的分布特征。说明本区的地球化学异常与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脉的侵入活动及相应的构造活动有关。
3.查证区矿化体地质特征
通過地质草测、剖面测量、异常查证和少量探槽、钻孔工程控制,查证区内目前已圈定矿化蚀变带3条,在其中圈定矿体4条,矿化体11条。
目前在工作区西南部和北西部发现三条矿化蚀变带,均位于燕山期酸性岩体(脉)与集宁群接触部位。金(钼)矿化蚀变带受岩体、岩脉接触带控制,蚀变带多成舒缓波状,产状变化较大,并伴有石英、方解石脉充填。蚀变作用主要为硅化、钾化、碳酸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辉钼矿化等。
4.查证成果和认识
4.1基础地质成果
①通过1:1万地质草测及1:5千地质剖面测量工作,将原集宁群片麻岩组从岩性上进行了细划,对侏罗系斑状花岗岩体、细晶花岗岩体及辉石二长岩体的位置边界进行修订,了解了工作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岩脉及破碎蚀变带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特征。
②通过本次查证工作,大致查明了蒙C-1968-128航磁异常形态、规模、局部异常特征。根据物性参数统计及钻孔揭示,磁异常主要为燕山期辉石二长岩及辉绿岩引起。
③本次工作对查证内矿(化)体特征及围岩蚀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初步总结了区内围岩蚀变特征,并对查证区内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
4.2物、化探异常圈定及认识
通过本次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全区共发现12处磁异常,磁异常编号分别为C1-1-C1-6,C2-1-C2-4,C3-C6。其中C2-2号异常在1:5000高精度磁测剖面相应位置上AT超过1400nT。根据反演结果,引起异常的应为辉石二长岩体内的板状磁性体,与磁铁矿化密切相关,目前该异常未验证。在C1-2、C1-3号磁异常之间施工的ZK1号钻孔内见多层辉绿岩,经化验,辉绿岩全铁、磁铁含量较高,典型区段全铁含量超过10%,磁铁含量超过5%。
通过本次剖面性化探工作,初步圈定金元素异常带9个(Au1-Au9),钼元素异常带10个(Mo1-Mo10)。其中Au6、Au7、Mo3、Mo4、Mo8号异常区规模较大且异常较高。本次土壤地球化学工作对后期矿化蚀变带及地表矿(化)体的发现和圈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3找矿成果及成矿认识
通过本次查证工作,地表圈定矿化蚀变带3条,矿体4条,矿化体11条,对其矿化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成因等进行分析,对查证区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
地表及钻孔中所见矿化体均产于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脉中或接触蚀变带内,化探Au、Mo异常也与花岗斑岩的分布对应良好,说明本区金钼矿化主要与燕山期花岗岩及花岗斑岩脉的侵入及相应的构造活动有关。
4.4钻孔验证情况
本年度共施工钻孔4个,初步对查证区磁异常及地表圈定的4条金(钼)矿化体地质特征进行揭露和控制。
4个钻孔均有一定的矿化显示,矿化段普遍发育网脉状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岩化、辉钼矿化及硅化蚀变。4孔累计见金矿化21.7米,最高品位0.23g/t。ZK1号钻孔见4段钼矿(化)体,累计视厚度13米,其中170米-170.2米超过边界品位达到0.032%,279.75m~280.25m超过工业品位达到0.072%。
通过本次异常查证表明:查证区具有寻找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及后期热液有关的金钼多金属矿产的良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