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的语言醒来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息早作,吃饭穿衣,上班下学,迎来送往……人以血肉之躯同周围环境一刻不停地交往,跃动在活脱脱的感性世界里,这才可以称作生命,称作一个个大活人。人类生命之鲜活,直接得益于它特有的交际符号系统——语言。语言同样凭借它活在人类出乎口、入乎耳的语音层面,像大小血管里血液那样,涓涓滔滔,负载着信息一刻不停地流动,也才彰显出永恒的魅力。
  我以为这语言也应包括被另一种视觉符号——文字钉在纸面上的无声语言。写在文本里的文章和诗,如经过口头的诵、读、吟、唱,把它们从沉睡中唤醒,让它们重新回到人们当下的生活,它们同样会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懂这个,所以十分重视诗文的诵读。在上古,据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赋”就是即兴吟诵和美读。西汉大才子东方朔上书武帝自荐,夸说他“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字);十九学孙吴兵法,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三国志·曹植传》也说这位“才过八斗”的神奇人物,“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可见古人同书本接触,讲究的是诵读,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念”,而不是趴桌子或卧床“看”书。正因为这样,古人为文的标准之一就是必须过诵读关。有韵且讲求整齐对偶的诗赋骈文自不必说,就连绝无上述讲究,专门同骈体作对的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也无一章一句不讲究音节之铿锵,字句之浏亮,追求语言的听觉效果。
  音乐美是汉语特有的属性:作为音节语言,汉语词汇短小精悍,基本词几乎清一色是单音词、双音词;每一音节又都是一声一韵,声母不像印欧诸语系夹杂fr、sct之类复辅音,韵母后更无表形态的哑音s、t等跟随,读起来清脆响亮,美如笙簧;更兼汉语有声调,阴阳上去(古汉语是平上去入),高下低回,再配合以灵活的语法,千姿百态的语式——难怪外国人听到汉语诵读为之沉迷陶醉,实在因为汉语口语毋庸置疑是一种音乐般的语言。
  汉语言美,所以有些辞章家甚至提出从诵读入手学习写作古文。例如清代与方苞齐名的桐城派大家刘大,力主文章以神气为主,但“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章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如此“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他主张人们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替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音节相似,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这番话很有斯坦尼导演理论的味道。
  这里说诵读要追求“替古人说话”,让“死”语言复活在当下的感性世界,我以为这应当是我们教学古汉语诗文的第一要义。新中国成立之初,大专院校有限,中学教师队伍中藏龙卧虎,不乏饱学之士。在文学同汉语分家的年月,文学教学强调文学性,一些先生教的确实有声有色。记得我的一位教古诗文的先生,他在讲明一篇作品的背景、作者和生词之后,就让学生伏案细读,沉心体会,包括作品的主题、结构、重点段落、中心词句和感情、韵味等等,这其实就是导演、演员或作曲家所做的案头工作。开始他不让你读出声,他说那很容易形成一个一般化的声腔套路,以后不易改正;之后渐渐放开,但也只允许轻声试读,在不断修正中趟着走,直到你认为形成一个满意方案才可以高声诵读。他对学生成绩考评也经常通过诵读,他认为诵读能直接反映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在这种考评中,学生的诵读有时会被他从中打断,插问你为什么如此轻重长短、高下抑扬,他听着有时点头赞许,有时摇头示疑,还动员同学都来发言评价,很像给作文打批语。这种以诵读为中心的教学,每学完一篇课文,我们都觉得好像完成了一次艺术创作,从前期准备,进入过程,完成和展演,直到受众评价;让我们不只长知识,同时也享有了融入艺术情境的快乐。
  应当如何诵读古诗文呢?先生们教得可谓五花八门。记得一位南方老先生主张拉长音节吟唱,说这是旧日秀才们的读法,可是北方人听不习惯。另一位参加过戏剧改革的先生说,古诗文要读出古典气质,因此让我们听唱片,模仿京剧人物的韵白才能读得龙吟虎啸,凤啭鸾鸣。他用《孟子》中许行章示例:“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他读问句中“长杠”前一字,摇晃着头和上半身,发音重而且长,答句则清丽而低沉;对于四个问句,上一问语调如果高扬,下一问就略为抑下,造成奇偶相生、错落有致的效果,听起来好像老吏断案,光语气就足以把论敌逼到墙角。
  他还说诗和文都是有“眼”的,“眼”即一篇中的关键词。他读《古文观止》末篇《五人墓碑记》,那破题的第一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同时伸食指在空中用力画圈,让一个“义”字在高音区至少停留了五拍,说非此读不出本文的“骨”;我们第一次听到这么读,不禁暗中叫绝,兴奋得竟为之鼓起掌来。他说作曲家创造音乐形象,就是叼这个节骨眼儿。例如我军进军西藏遇到二郎山、雀儿山两处天险,有关的两首歌的首句就是——
  配给两座“山”的旋律(上图),头一个陡起八度,第二个更达九度,而且把强音保持了一拍半,既摹写了两座雪山的绝世之险,也表达了我军将士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这同读“义”字那种夸张一样,他说只有这样的艺术处理,才能尽显作者的情怀。
  正因为先生教得五花八门,所以至今我也归纳不出一个诵读文言作品的具体章法。但规范是有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读成新闻联播,而是要精心设计形成一件件作品,激扬而不流于险怪,奇峭而不至于矫情,把古人的说理、抒情、说明、描写,作成当今人的艺术展现,大致就差不多。
  我希望这种二重创作的艺术诵读能够激发青年人对文言作品的兴趣,从而更多地熟悉古汉语。
其他文献
童话是儿童精神生命中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童言童语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童话中小动物说出来的话语,接近儿童的口语,发乎儿童的内心,童话中生动、明快、富有乐趣的语言表达吸引着儿童与之对话。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让学生亲历童话,感受童话的魅力,重视在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故事、解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的技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历来人们对此词评价颇高,将它与《忆秦娥》并称为“百代词典之祖”。  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平林漠漠”写出了远远的树林在暮色之中迷蒙,不甚分明,“漠漠”表明这是一个树木萧条
被微信绑架的生活很多人都尝试过,每天早晨起床后,不刷牙不洗脸不吃早点,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然后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逐条逐句,或会心微笑,或不屑一顾,或义愤填膺,尽管那些事情确确实实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不知就问问哪儿抄来的哲理句子,也不知是从哪儿转来的网络小段,要么就是晒晒幸福,或是倒倒苦水,可是不点个赞,好像有些说不过去,不发几句评论,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存在感?怎么对得起那些辛辛苦苦在微信平台上表演的嘉
源于湖北的冠状病毒  己蔓延成一场大疫  无数善良的人们  躲在家里  唯恐避之不及  在国家危险的时刻  我们看到了  一支支逆行的队伍  乘火车、汽车、飞机  疾驰着奔向了疫区  两三万名白衣战士  告别了父母妻儿  为了拯救  素不相识的患者  而把生命的危险  留给了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  硝烟弥漫的战场  英勇的战士们  冒着枪林弹雨  夺取和坚守着阵地  想起了冲进火海的消防官兵  用
近年来,“故事新编”这一写作技巧以其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深邃的立意、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在各种大考中被一部分睿智的考生所运用,备受评卷老师的青睐而喜获高分甚至满分,堪称考场作文的制胜“法宝”。  【技法揭秘】  一、了解特点,掌握技巧  所谓故事新编,是指作者充分利用名著、名篇佳作或课文,并对它进行改编,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用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
小时候,经常在山坡上放羊,看见一条条羊肠小道,心里面总是在想,这路是谁走出来的,怎么那么弯弯曲曲,那么不好走?为什么后来的人都跟着他(她)的足迹走?为什么不选择一条很好走而又很近的一条路呢?  我的家乡就坐落在县城对面,我们每天出门在外都能看得见县城,看见县城白晃晃的一大片,总觉得那是在天际,只想长大了就可以到县城去赶集。平时一直呆在老家,8岁那年,父母说我听话读得起书了,把我带到县城,我第一次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改掉了许多坏习惯。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不再骄傲了。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老师捧着试卷走进了教室,她清清嗓子,说道:“下面表扬一位同学——小哀。她这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拿着试卷,心花怒放。回家的路上,小鸟似乎叫得更亮了,天空似乎更蓝了,花朵开得更美了,我却渐渐骄傲了起来。上课时,我和同学讲闲话,看漫画,传纸条……老师讲的知识我一点儿也没听进耳朵里,我想
淳熙丙申至日①,予过维扬②。夜雪初霁③,荠麦弥望④。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⑤。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⑦。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技法一:总分行文法  【精巧故事】  袁隆平妙答解尴尬  一次,袁隆平率领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访问美国,到达洛杉矶走下飞机时,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微笑着迎了上来,把副研究员陈一吾当成袁隆平,紧紧握住他的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这时陈一吾很不好意思,连忙介绍说:“威尔其先生,这位才是首席专家袁隆平,我们都是他的助手。”威尔其很尴尬,马上握住袁隆平的手,拥抱良久,以表歉意。  袁隆平微笑地说:“威尔
区域游戏作为我园经常开展的、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各班级教师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都会邀请家长了解、参与班级的区域游戏。如何将我园的“合·乐”文化渗透到区域游戏中,有效利用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幼儿促进其社会“合作能力”的有效发展,我园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全园大、中、小共12个班级,针对区域游戏现状及“合·乐”园所文化渗透的情况,对教师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調查结果分析如下:  现阶段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