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水平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医学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然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医学院校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设标准不一、适合采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环节不明确、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及现代化教育理念不够等。高职院校医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发展,除了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外,高职医学院校也要积极引导搭建平台,与医院企业合作,积极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软硬件技术支持,同时重视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职业技能与素养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高职院校;医学教育;信息化教学
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教育领域,不断推动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求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提出要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使中国教育信息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自党的十九大开始,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到2.0时代,即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新时代[2]。教育信息化2.0是相对于教育信息化1.0而言的,是在“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强调信息化应用的核心驱动和观念升级。就高职院校而言,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信息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化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提升,能够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但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平台与空间的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改造等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做到信息化与课程的深度融合[3]。在當前时代背景下,高职医学院校全面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如何根据高职高专医学生特点等,从学生多样性需求出发,将信息化应用于高职院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中去,是值得所有高职院校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及其优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性不高、参与感不强,信息化教学的合理应用可以改变这种“过多注重讲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分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来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信息化教学并非完全推翻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同时在各类信息环境下对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与构建。
信息化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教学评价。传统教学评价系统,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评价过程多为单向性,主要是通过阶段性或学期末课堂评分、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教师和学生无法获取及时反馈。采用信息化教学可利用平台或软件实现即时评价与反馈,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告诉教师,教师也可以根据其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获取优质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习,引领进步,同时实现自我提升。
二、医学教育应用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明确意见》中,强调了培养学生 “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的重要性[4]。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包括认知、合作、创新和职业能力。对于高职医学院校来说,要培养出达到上述能力要求的医学生,没有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环境的支撑几乎不可能实现。
在众多高校课程当中,医学课程信息量大,知识内容专业而抽象、科学而严谨,医学生在接触、学习并吸收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知识枯燥的一面,若医学相关专业教师能善用信息化教学,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热情。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常常只能选择重点讲授课程内容,互动交流时间有限。此外,传统医学教学资料的保存有局限性和时限性,而信息化教学能突破其限制,通过信息技术将医学知识图像化、视频化、网络化,老师和学生们通过信息化工具能够对医学知识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心得。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还能长久保存、持续更新。
当医学院校教师具备一定信息化教学能力时,就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教学成效[5]。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医学生可以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便捷,他们可以轻松在互联网上寻找到海量医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势必要进行改革。目前,各大医学院校中已开始应用的教学方法有阶段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3D影像、虚拟仿真、VR/AR、人工智能等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智能性等学习资源的应用,使学习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未来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发生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特点。
三、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医学院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部署,通过“互联网+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整合、优质、创新的资源,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目前各类医学类信息资源虽然有不少,但缺乏整合,有效、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数量有限,部分资源内部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医学课程知识。当前许多医学院校或平台网站上的医学类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及时更新,缺乏有效维护,互动很少甚至没有互动。许多在线课程或资源库应用过程中往往发现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课件、视频等点开率较低。
(二)各类资源建设标准不一 目前各类信息资源建设多无明确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内容格式等,没有统一规范的资源建设及审核制度。多数院校鼓励开展信息化教学,但教学组织常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过程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合理的学时分配)等,没有相对成熟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此外,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也是资源建设标准能否执行的关键因素。
(三)医学课程中适合采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环节不明确
医学课程中哪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采用哪些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也是信息化教学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不同的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肯定不能套用同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去设计所有课程。许多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常常会很迷茫,不知道该采用什么形式或信息化手段,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与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顶层设计缺乏、优秀教学示例不足有关。
(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以及现代化教育理念不够
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信息化教学模式和应用手段比较单一;有的教师缺乏学习及应用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未意识到信息化教学2.0时代背景下采用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有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只是迎合信息化教学的趋势,简单地将传统教学借用网络平台或软件换一个载体呈现给学生,而没有用心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方法的实践创新,同样不利于真正提高教学成效。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多数不是毕业于师范类院校,通常没有系统学习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现代化教学理念不够深入。没有现代化教育理念支撑,往往不容易处理好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课程教学的融合问题,若只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便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信息化教学比赛的举办为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创设良好氛围,然而许多教学设计或课堂展示常脱离教学常态,为了获奖而准备比赛,采用许多“高大上”软硬件支持,却忽视了教学的本质。
四、提高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医学院校应用成效的途径与对策
(一)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针对资源的繁多及质量不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规律进行合理设计,在众多质量不一、未分类的资源中,取其精华,整合优质资源,让信息资源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点击、主动学习,达到“好用”“能用”“值得用”。 学校应当按照教学规律,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自主学习规律需求进行整合,加大投资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学资源体系。关于优质的医学教学资源,可自主开发,也可以引进学习,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并发挥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医学高校之间,校院校企之间也应完善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共享机制,加强资源与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建共享,为医学教育信息化提供资源支撑。与此同时,在共享机制建立过程中,也要注重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应同步完善教师知识产权体系。
(二)建立标准,制度管理
要想高质有效完成各类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在建设之初就应当形成并建立资源建设标准,辅以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来配合执行。院校可以成立信息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组建资源建设工作小组,对接各项具体任务,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分配至个人,工作小组定期汇报、领导小组定期审查,技术难度高的资源建设任务可借力专业人士,“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和充分的资金支持下,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此外,同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建立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制度,训练和提高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理论研究、实践应用与经验分享,并且完善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政策机制,包括激励、考核、评价等,关注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成效而不仅仅拘泥于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与否,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促使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为资源建设的基准提供保障。
(三)明确要求,引导布局
医学课程有其专业性,除理论教学外,应注意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医学知识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的采用未必就能保证提高教学成效,关键在于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是否合理,是否能与课程融合。因此,哪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采用哪些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议在执行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初,就将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要求加以明确。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循序渐进,优先解决课程重、难点[7]。院校可以通過召开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校内外专家针对不同类别医学课程的特点,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由学校与医院或学校与行企业共同讨论、推荐可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为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教师传统授课内容与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所需课时比重进行优化再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参考专家意见,学习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堂教学,进行专题讨论、小组协作、模拟实践等互动教学。尤其对于初入职教师来说,通常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较欠缺,入职后适时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引导十分重要。
(四)创设环境,深化认识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与高校对信息化教育的支持力度有一定关系。有文章指出,根据高校教师的访谈和调查结果[8],制约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除了教师自身教学意识和兴趣、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水平之外,还包括信息化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激励政策、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支持程度等。在当前信息化教学2.0背景下,学校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积极创设有利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软硬件技术支持。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可通过开展微课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等教学比赛,进行经验交流、学习讨论、互补合作、专题研究等,从各方面支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配合相应的激励评价政策,从主观上激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自我提升动力,丰富学习机会,真正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而对于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要渗透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与学习培训中。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时,需注意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并重,让教师理解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是采用“酷炫”资源来填充课程。目前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已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其中子项目也相应更名为教学设计比赛、实训教学比赛、课堂教学比赛,弱化“信息化”的表面含义,以减少不必要或花哨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回归到教学本质,全面考核职业院校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 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高职医学院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融合、创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于高职医学院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教育课程门数多,实践性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欠佳、主动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学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立足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实现职业技能与素养的综合提升。
高职院校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重视以能力为核心,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培养重点,教学内容强调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综合能力的欠缺问题比较普遍。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角度来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还要重视学生“分析”“交互”能力,而批判性思维、任务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是形成分析能力、交互技能的基础,这也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对于医学生而言,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分析”“交互”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
六、教育信息化2.0时代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进入信息化2.0时代,重点工作之一包括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9]。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教育中具有相当大的应用前景。已有自适应教育平台通过提取学生学习数据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10]。高职医学院校可以搭建学生、教师、校院之间的互动平台,重构“线上+线下”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具有高职医学院校自身特点的学习支撑系统。除提供丰富教学资源之外,还可以利用新型数据采集技术,对采集而来的大量教学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探寻优化的学习路径,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实现教育智能化、个性化。
高职医学教育是多阶段的,包括理论基础学习、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尤其是实习阶段,实习点众多,学生分散,教师团队除了本校专业教师外,还包括各教学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带教、兼职教师,这个阶段的教学管理难度较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监控教学质量,及时反馈并评估教学过程,为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提供技术保障。
高职医学院校可以积极与教学实践医院合作,在保护医院患者隐私、不破坏电子病历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案例库,归类整理,加入丰富教学资源,存储与共享数据中心,让教师、学生和医院工作者都可以随时查阅,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和高校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建成的临床案例库,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展现知识要点,让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初期,便有机会接触临床,“早接触、早临床”也有利于打破学生被动灌输知识而形成的思维模式固化,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建立临床思维。现有的“早接触临床”多为理论接触,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1]。一些智能APP诊断训练软件和早接触临床智能系统也可加以利用,让学生感受并模拟整个诊疗过程,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七、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必须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核心理念和应用驱动。能够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医学人才,当前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一份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12]指出: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不足仍是制约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核心因素。高校教师应当提高认识,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利用新平台,学习新知识,其所在学校也要积极引导、提供平台,与医院企业合作,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软硬件技术支持,重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养。
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信息技术、支持硬件、资源平台不再限制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反而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等问题将更加突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突出了时代背景、育人为本、信息素养、应用驱动的特点[13]。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高职医学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信息化支持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同时实现职业技能与素养的综合提升。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并推荐优化的学习路径,可能成为未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9-04-07.
[2] 任友群,冯仰存,郑旭东.融合創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2018,(1):7-14,34.
[3] 李梅.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浅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4): 53-55,63.
[4] 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7-09/24/c_1121715834.htm.2019-4-7.
[5] 周欣,刘祖德,等.高等医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 35(22):3-5.
[6] 陈琳,王钧铭,陈松.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70-74.
[7] 沈庆磊,王向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18,(6):82-84.
[8] 卢倩倩.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235-238.
[9]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8,36(1):98-103.
[10] 王亚飞,刘邦奇.智能教育应用研究概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5-11.
[11] 张凤,乔宇琪,邵莉,等.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71-72.
[12] 韩锡斌,葛文双.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7):53-59.
[13] 冯仰存,任友群.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扶智:消除三层鸿沟,阻断贫困传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20-2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高职院校;医学教育;信息化教学
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教育领域,不断推动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求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提出要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使中国教育信息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自党的十九大开始,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到2.0时代,即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新时代[2]。教育信息化2.0是相对于教育信息化1.0而言的,是在“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强调信息化应用的核心驱动和观念升级。就高职院校而言,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信息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化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提升,能够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但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平台与空间的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改造等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做到信息化与课程的深度融合[3]。在當前时代背景下,高职医学院校全面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如何根据高职高专医学生特点等,从学生多样性需求出发,将信息化应用于高职院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中去,是值得所有高职院校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及其优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性不高、参与感不强,信息化教学的合理应用可以改变这种“过多注重讲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分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来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信息化教学并非完全推翻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同时在各类信息环境下对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与构建。
信息化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教学评价。传统教学评价系统,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评价过程多为单向性,主要是通过阶段性或学期末课堂评分、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教师和学生无法获取及时反馈。采用信息化教学可利用平台或软件实现即时评价与反馈,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告诉教师,教师也可以根据其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获取优质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习,引领进步,同时实现自我提升。
二、医学教育应用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明确意见》中,强调了培养学生 “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的重要性[4]。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包括认知、合作、创新和职业能力。对于高职医学院校来说,要培养出达到上述能力要求的医学生,没有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环境的支撑几乎不可能实现。
在众多高校课程当中,医学课程信息量大,知识内容专业而抽象、科学而严谨,医学生在接触、学习并吸收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知识枯燥的一面,若医学相关专业教师能善用信息化教学,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热情。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常常只能选择重点讲授课程内容,互动交流时间有限。此外,传统医学教学资料的保存有局限性和时限性,而信息化教学能突破其限制,通过信息技术将医学知识图像化、视频化、网络化,老师和学生们通过信息化工具能够对医学知识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心得。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还能长久保存、持续更新。
当医学院校教师具备一定信息化教学能力时,就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教学成效[5]。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医学生可以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便捷,他们可以轻松在互联网上寻找到海量医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势必要进行改革。目前,各大医学院校中已开始应用的教学方法有阶段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3D影像、虚拟仿真、VR/AR、人工智能等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智能性等学习资源的应用,使学习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未来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发生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特点。
三、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医学院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部署,通过“互联网+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整合、优质、创新的资源,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目前各类医学类信息资源虽然有不少,但缺乏整合,有效、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数量有限,部分资源内部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医学课程知识。当前许多医学院校或平台网站上的医学类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及时更新,缺乏有效维护,互动很少甚至没有互动。许多在线课程或资源库应用过程中往往发现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课件、视频等点开率较低。
(二)各类资源建设标准不一 目前各类信息资源建设多无明确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内容格式等,没有统一规范的资源建设及审核制度。多数院校鼓励开展信息化教学,但教学组织常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过程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合理的学时分配)等,没有相对成熟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此外,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也是资源建设标准能否执行的关键因素。
(三)医学课程中适合采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环节不明确
医学课程中哪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采用哪些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也是信息化教学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不同的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肯定不能套用同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去设计所有课程。许多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常常会很迷茫,不知道该采用什么形式或信息化手段,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与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顶层设计缺乏、优秀教学示例不足有关。
(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以及现代化教育理念不够
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信息化教学模式和应用手段比较单一;有的教师缺乏学习及应用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未意识到信息化教学2.0时代背景下采用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有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只是迎合信息化教学的趋势,简单地将传统教学借用网络平台或软件换一个载体呈现给学生,而没有用心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方法的实践创新,同样不利于真正提高教学成效。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多数不是毕业于师范类院校,通常没有系统学习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现代化教学理念不够深入。没有现代化教育理念支撑,往往不容易处理好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课程教学的融合问题,若只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便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信息化教学比赛的举办为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创设良好氛围,然而许多教学设计或课堂展示常脱离教学常态,为了获奖而准备比赛,采用许多“高大上”软硬件支持,却忽视了教学的本质。
四、提高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医学院校应用成效的途径与对策
(一)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针对资源的繁多及质量不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规律进行合理设计,在众多质量不一、未分类的资源中,取其精华,整合优质资源,让信息资源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点击、主动学习,达到“好用”“能用”“值得用”。 学校应当按照教学规律,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自主学习规律需求进行整合,加大投资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学资源体系。关于优质的医学教学资源,可自主开发,也可以引进学习,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并发挥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医学高校之间,校院校企之间也应完善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共享机制,加强资源与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建共享,为医学教育信息化提供资源支撑。与此同时,在共享机制建立过程中,也要注重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应同步完善教师知识产权体系。
(二)建立标准,制度管理
要想高质有效完成各类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在建设之初就应当形成并建立资源建设标准,辅以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来配合执行。院校可以成立信息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组建资源建设工作小组,对接各项具体任务,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分配至个人,工作小组定期汇报、领导小组定期审查,技术难度高的资源建设任务可借力专业人士,“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和充分的资金支持下,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此外,同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建立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制度,训练和提高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理论研究、实践应用与经验分享,并且完善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政策机制,包括激励、考核、评价等,关注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成效而不仅仅拘泥于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与否,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促使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为资源建设的基准提供保障。
(三)明确要求,引导布局
医学课程有其专业性,除理论教学外,应注意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医学知识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的采用未必就能保证提高教学成效,关键在于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是否合理,是否能与课程融合。因此,哪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采用哪些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议在执行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初,就将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要求加以明确。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循序渐进,优先解决课程重、难点[7]。院校可以通過召开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校内外专家针对不同类别医学课程的特点,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由学校与医院或学校与行企业共同讨论、推荐可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为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教师传统授课内容与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所需课时比重进行优化再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参考专家意见,学习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堂教学,进行专题讨论、小组协作、模拟实践等互动教学。尤其对于初入职教师来说,通常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较欠缺,入职后适时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引导十分重要。
(四)创设环境,深化认识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与高校对信息化教育的支持力度有一定关系。有文章指出,根据高校教师的访谈和调查结果[8],制约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除了教师自身教学意识和兴趣、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水平之外,还包括信息化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激励政策、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支持程度等。在当前信息化教学2.0背景下,学校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积极创设有利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软硬件技术支持。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可通过开展微课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等教学比赛,进行经验交流、学习讨论、互补合作、专题研究等,从各方面支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配合相应的激励评价政策,从主观上激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自我提升动力,丰富学习机会,真正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而对于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要渗透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与学习培训中。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时,需注意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并重,让教师理解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是采用“酷炫”资源来填充课程。目前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已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其中子项目也相应更名为教学设计比赛、实训教学比赛、课堂教学比赛,弱化“信息化”的表面含义,以减少不必要或花哨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回归到教学本质,全面考核职业院校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 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高职医学院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融合、创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于高职医学院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教育课程门数多,实践性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欠佳、主动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学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立足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实现职业技能与素养的综合提升。
高职院校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重视以能力为核心,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培养重点,教学内容强调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综合能力的欠缺问题比较普遍。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角度来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还要重视学生“分析”“交互”能力,而批判性思维、任务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是形成分析能力、交互技能的基础,这也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对于医学生而言,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分析”“交互”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
六、教育信息化2.0时代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进入信息化2.0时代,重点工作之一包括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9]。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教育中具有相当大的应用前景。已有自适应教育平台通过提取学生学习数据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10]。高职医学院校可以搭建学生、教师、校院之间的互动平台,重构“线上+线下”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具有高职医学院校自身特点的学习支撑系统。除提供丰富教学资源之外,还可以利用新型数据采集技术,对采集而来的大量教学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探寻优化的学习路径,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实现教育智能化、个性化。
高职医学教育是多阶段的,包括理论基础学习、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尤其是实习阶段,实习点众多,学生分散,教师团队除了本校专业教师外,还包括各教学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带教、兼职教师,这个阶段的教学管理难度较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监控教学质量,及时反馈并评估教学过程,为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提供技术保障。
高职医学院校可以积极与教学实践医院合作,在保护医院患者隐私、不破坏电子病历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案例库,归类整理,加入丰富教学资源,存储与共享数据中心,让教师、学生和医院工作者都可以随时查阅,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和高校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建成的临床案例库,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展现知识要点,让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初期,便有机会接触临床,“早接触、早临床”也有利于打破学生被动灌输知识而形成的思维模式固化,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建立临床思维。现有的“早接触临床”多为理论接触,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1]。一些智能APP诊断训练软件和早接触临床智能系统也可加以利用,让学生感受并模拟整个诊疗过程,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七、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必须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核心理念和应用驱动。能够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医学人才,当前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一份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12]指出: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不足仍是制约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核心因素。高校教师应当提高认识,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利用新平台,学习新知识,其所在学校也要积极引导、提供平台,与医院企业合作,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软硬件技术支持,重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养。
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信息技术、支持硬件、资源平台不再限制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反而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等问题将更加突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突出了时代背景、育人为本、信息素养、应用驱动的特点[13]。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高职医学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信息化支持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同时实现职业技能与素养的综合提升。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并推荐优化的学习路径,可能成为未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9-04-07.
[2] 任友群,冯仰存,郑旭东.融合創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2018,(1):7-14,34.
[3] 李梅.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浅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4): 53-55,63.
[4] 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7-09/24/c_1121715834.htm.2019-4-7.
[5] 周欣,刘祖德,等.高等医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 35(22):3-5.
[6] 陈琳,王钧铭,陈松.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70-74.
[7] 沈庆磊,王向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18,(6):82-84.
[8] 卢倩倩.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235-238.
[9]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8,36(1):98-103.
[10] 王亚飞,刘邦奇.智能教育应用研究概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5-11.
[11] 张凤,乔宇琪,邵莉,等.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71-72.
[12] 韩锡斌,葛文双.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7):53-59.
[13] 冯仰存,任友群.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扶智:消除三层鸿沟,阻断贫困传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