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心态失衡。社会心态失衡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有哪些?社会心态失衡的解决对策有哪些?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社会心态失衡的表现形式
1、弱势心态。一般来说,知识分子、公司白领、党政干部等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状态比普通的农民、工人要好很多,但据权威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接受随机调查的知识分子、公司白领、党政干部认为他们自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这种弱势心态来自于竞争的压力、来自于因归属感、稳定感、公平感而引发的迷茫。
2、紧绷心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使得每个人感觉自己处于绷紧的状态。很多人遇事不耐烦,容易焦急,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绷起来了。
3、群体性事件和异向行为。当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或者个人利益一时得不到满足时,有些人便会失去理智,故意寻衅闹事,甚至煽动他人制造事端,引发群体性事件。此外,还有些人出于某种原因,经常做与社会发展相悖的行为,如沉溺于赌博、热衷于封建迷信、参加邪教组织等。
4、失意、迷茫、怨气、谩骂心态。有些人由于在社会变革中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地位,便产生悲观心理;有些人经过一番努力却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产生怀才不遇的悲观心态。由于这些人失意、迷茫,于是抱怨社会、谩骂他人。
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
1、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尽管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的弱点与缺陷。这表现为地区之间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行业之间的差异。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有可能会使另一部分地区和另一部分人心理失衡。
2、就业压力。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我国人口多,当前又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就业面临着双重压力,城乡之间就业环境和工资水平的差异,就业人口与经济结构之间不相协调,失业人口和新生劳动力彼此相互交织。就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人们心理失衡,成为破坏社会安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3、腐败现象。腐败危及政治稳定、阻碍经济发展,腐败还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和形象,容易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人们对贪污腐化现象深恶痛绝,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腐败的土壤未根本消除,腐败问题仍然严重。许多社会问题与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腐败现象既是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原因之一。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近些年来,我国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大对社保资金的投入,然而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来说仍然显得不够。主要表现为:教育医疗的投入不够;低保问题、失业保险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健全。
社会心态失衡的解决对策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社会心态失衡问题,首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地区之间的协调,行业之间的协调,统筹兼顾,恰当安排,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事关公众的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问题,同时又涉及到公众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问题。当前,我国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它是影响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加强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3、进一步规范官员的行为,依法惩治腐败。官员的行为对社会心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要用行之有效的准则来规范的官员的行为,同时改革和创新官员评价机制、强化对官员行为的监督、强化对官员行为的问责。对于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要严格依法惩治,绝不姑息。
4、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资金跟踪和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服务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社保资金的利用效率。
5、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解机制,确保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其次,要严格依法调节收入分配。再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解决社会心态失衡问题。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社会心态失衡的表现形式
1、弱势心态。一般来说,知识分子、公司白领、党政干部等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状态比普通的农民、工人要好很多,但据权威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接受随机调查的知识分子、公司白领、党政干部认为他们自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这种弱势心态来自于竞争的压力、来自于因归属感、稳定感、公平感而引发的迷茫。
2、紧绷心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使得每个人感觉自己处于绷紧的状态。很多人遇事不耐烦,容易焦急,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绷起来了。
3、群体性事件和异向行为。当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或者个人利益一时得不到满足时,有些人便会失去理智,故意寻衅闹事,甚至煽动他人制造事端,引发群体性事件。此外,还有些人出于某种原因,经常做与社会发展相悖的行为,如沉溺于赌博、热衷于封建迷信、参加邪教组织等。
4、失意、迷茫、怨气、谩骂心态。有些人由于在社会变革中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地位,便产生悲观心理;有些人经过一番努力却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产生怀才不遇的悲观心态。由于这些人失意、迷茫,于是抱怨社会、谩骂他人。
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
1、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尽管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的弱点与缺陷。这表现为地区之间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行业之间的差异。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有可能会使另一部分地区和另一部分人心理失衡。
2、就业压力。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我国人口多,当前又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就业面临着双重压力,城乡之间就业环境和工资水平的差异,就业人口与经济结构之间不相协调,失业人口和新生劳动力彼此相互交织。就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人们心理失衡,成为破坏社会安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3、腐败现象。腐败危及政治稳定、阻碍经济发展,腐败还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和形象,容易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人们对贪污腐化现象深恶痛绝,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腐败的土壤未根本消除,腐败问题仍然严重。许多社会问题与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腐败现象既是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原因之一。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近些年来,我国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大对社保资金的投入,然而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来说仍然显得不够。主要表现为:教育医疗的投入不够;低保问题、失业保险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健全。
社会心态失衡的解决对策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社会心态失衡问题,首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地区之间的协调,行业之间的协调,统筹兼顾,恰当安排,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事关公众的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问题,同时又涉及到公众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问题。当前,我国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它是影响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加强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3、进一步规范官员的行为,依法惩治腐败。官员的行为对社会心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要用行之有效的准则来规范的官员的行为,同时改革和创新官员评价机制、强化对官员行为的监督、强化对官员行为的问责。对于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要严格依法惩治,绝不姑息。
4、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资金跟踪和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服务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社保资金的利用效率。
5、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解机制,确保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其次,要严格依法调节收入分配。再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解决社会心态失衡问题。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