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为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工具,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文章结合着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此促使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环境监测 数据 污染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37-01
一、概述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实现目的的一种途径,主要是通过科学性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可危害到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及环境变化进行定量测取,而后对其过程与活动进行分析。作为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等环保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站对环境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发布起着重要作用,其工作质量的优劣也将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现。信息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监测数据管理问题,提高了监测效率,使其更加其高效、准确、便捷,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指的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来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是环保局下设置的一个支柱性部门,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有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促进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及现有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评价。对所测定的污染物,要根据污染物的分布,追溯污染源,与此同时联合起有关部门进行监管,为控制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历次本底数据,积累对某个地区长期环境监测的数据资料,能够为测定环境容量,进行总量控制,制定管理目标,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據。环境监测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并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环境保护标准和法律法规,保护人类健康。从社会效应角度上来说,通过科学的环境监测能够应急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确定污染物走向和危害范围,为及时有效地控制污染提供动态监测数据。此外,环境监测可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进行验收。
三、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就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在很多时候都要依托环境监测来为环境保护出谋划策。环保局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环境监测现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环境监测。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环境监测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各环境监测站都开发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指导下的业务系统,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并且软、硬件设备都得到更好的配置,为环境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到了自动化连续采样、大型仪器自动分析、远程监控、电子报表等信息技术,由此便促进开展环保政务和业务工作;
3、将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实现了数据共享,促进了业务交流和沟通;
4、按照国家的政策标准,培养了一批环境监测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使得环境信息化得到了良性的循环发展;
5、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已经持续发布了《环境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环境信息管理办法》(暂行)、《国家环保总局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境信息标准化手册》等,既反映出政府的环境决策和管理环境事务的能力,也为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四、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1、实现了数据共享
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建立实现了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能
通过网络线路被连接起来,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联通。通过网络连接,促使各种信息源整合起来,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能够实现各种环境信息的快递传输和处理。
2、数据存储与管理的电子化
通过应用计算机软件,有利于克服传统方式中手动填表、人工汇总和通过繁冗的纸质文档进行查询等缺点,提高了数据整理、存储,检索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表生成的质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3、自动监测设备的应用
有些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所以环境质量日益就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许多城市为了能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测,先后建设了空气自动监测站或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作人员仅需在办公室通过计算机,即可读取监测数据,并控制各监测子站的运行。此外,因该应用自动化程度高,采样的工作效率高,已经在我国各地环境监测中得以应用和推广。
五、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改进对策
1、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工作范围较广,由于监测人员能力的有限性,为了降低人员工作量与工作难度,监测部门有必要开发并应用功能齐全、效率高的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环境监测工作有效结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环境监测站或监测部门通过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获得精准的数据,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为使环境管理、规划、科研提供数据来源,还可以提高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和软件的兼容性,使“信息孤岛”的问题得以解决。
2、注重培养高水平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
针对未来环境监测问题,我们将会面临越来越重的任务,同时对环境监测信息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就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来加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去。第一,环境监测部门应转变人才观念,定期不定期举办信息化培训、加入行业协会组织交流等形式,不断强化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灵活的运用网络技术,采集、传输和发布环境信息。第二,环境监测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不断地优化环境监测信息化人才队伍,选拔并聘用复合型人才,使监测队伍专业化、年轻化、骨干化。第三,作为环境监测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对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不断为自身充电,提高办公效率,更快更好地掌握污染源以及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运用好信息技术,提高监测效率,使得监测的数据更加准确。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建立综合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建立综合数据平台,加强信息安全性工作、注重环境监测信息化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工作质量,为我们的后代创造比较优良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丽楠《浅析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年11期。
[2] 叶智《环境监测中信息技术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年04期。
[3] 张璠《论IT规划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2011年05期。
[4] 杨冬雪《环境监测质量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在标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09期。
[5] 郭宏伟《论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环境监测 数据 污染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37-01
一、概述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实现目的的一种途径,主要是通过科学性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可危害到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及环境变化进行定量测取,而后对其过程与活动进行分析。作为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等环保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站对环境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发布起着重要作用,其工作质量的优劣也将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现。信息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监测数据管理问题,提高了监测效率,使其更加其高效、准确、便捷,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指的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来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是环保局下设置的一个支柱性部门,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有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促进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及现有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评价。对所测定的污染物,要根据污染物的分布,追溯污染源,与此同时联合起有关部门进行监管,为控制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历次本底数据,积累对某个地区长期环境监测的数据资料,能够为测定环境容量,进行总量控制,制定管理目标,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據。环境监测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并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环境保护标准和法律法规,保护人类健康。从社会效应角度上来说,通过科学的环境监测能够应急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确定污染物走向和危害范围,为及时有效地控制污染提供动态监测数据。此外,环境监测可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进行验收。
三、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就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在很多时候都要依托环境监测来为环境保护出谋划策。环保局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环境监测现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环境监测。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环境监测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各环境监测站都开发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指导下的业务系统,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并且软、硬件设备都得到更好的配置,为环境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到了自动化连续采样、大型仪器自动分析、远程监控、电子报表等信息技术,由此便促进开展环保政务和业务工作;
3、将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实现了数据共享,促进了业务交流和沟通;
4、按照国家的政策标准,培养了一批环境监测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使得环境信息化得到了良性的循环发展;
5、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已经持续发布了《环境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环境信息管理办法》(暂行)、《国家环保总局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境信息标准化手册》等,既反映出政府的环境决策和管理环境事务的能力,也为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四、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1、实现了数据共享
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建立实现了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能
通过网络线路被连接起来,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联通。通过网络连接,促使各种信息源整合起来,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能够实现各种环境信息的快递传输和处理。
2、数据存储与管理的电子化
通过应用计算机软件,有利于克服传统方式中手动填表、人工汇总和通过繁冗的纸质文档进行查询等缺点,提高了数据整理、存储,检索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表生成的质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3、自动监测设备的应用
有些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所以环境质量日益就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许多城市为了能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测,先后建设了空气自动监测站或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作人员仅需在办公室通过计算机,即可读取监测数据,并控制各监测子站的运行。此外,因该应用自动化程度高,采样的工作效率高,已经在我国各地环境监测中得以应用和推广。
五、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改进对策
1、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工作范围较广,由于监测人员能力的有限性,为了降低人员工作量与工作难度,监测部门有必要开发并应用功能齐全、效率高的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环境监测工作有效结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环境监测站或监测部门通过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获得精准的数据,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为使环境管理、规划、科研提供数据来源,还可以提高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和软件的兼容性,使“信息孤岛”的问题得以解决。
2、注重培养高水平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
针对未来环境监测问题,我们将会面临越来越重的任务,同时对环境监测信息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就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来加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去。第一,环境监测部门应转变人才观念,定期不定期举办信息化培训、加入行业协会组织交流等形式,不断强化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灵活的运用网络技术,采集、传输和发布环境信息。第二,环境监测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不断地优化环境监测信息化人才队伍,选拔并聘用复合型人才,使监测队伍专业化、年轻化、骨干化。第三,作为环境监测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对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不断为自身充电,提高办公效率,更快更好地掌握污染源以及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运用好信息技术,提高监测效率,使得监测的数据更加准确。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建立综合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建立综合数据平台,加强信息安全性工作、注重环境监测信息化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工作质量,为我们的后代创造比较优良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丽楠《浅析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年11期。
[2] 叶智《环境监测中信息技术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年04期。
[3] 张璠《论IT规划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2011年05期。
[4] 杨冬雪《环境监测质量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在标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09期。
[5] 郭宏伟《论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