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本课程。但中职学生目前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不认同语文这门课,再加上学校教学方式的枯燥,课堂上一直以老师为主,学生只负责听的模式,提不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造成了一些语文教学的困境。本文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如:生源质量的低下、教育认识的不足、教学评价的不合理等方面,总结出当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从而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做出创新,即:充分展现语文的特点、灵活使用教材、语文学习生活化等方式来突破学习的困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困境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方式越来越普遍,老师们为了薪资而加班加点,学生为了成绩而努力学习。长此以往,师生都无法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于会出现一些抵触情绪。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整体处于中下层次,自身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较差,教师不能强迫其学习,只能另谋出路。语文,一直都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课程,而是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本课程。但中职学生自认为没多大前途,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根本就不热爱、不认同语文这门课,再加上学校教学方式的枯燥,课堂上一直以老师为主,学生只负责听的模式,提不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有多糟糕。
1中职教学的现状
1.1 生源质量的低下
中等职业教育是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间的,一种生存力很薄弱的教育,因此,其生源也不是很优秀,而是很多初中生觉得自己不想读书、考不上高中才会选择的。加之,近几年的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都选择继续深造,则中职的生源会变得越来越差。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基本都是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像处在的阿坝州民族地区,自身的教育条件相对有限,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这种情况下,中职语文教育的结果也就不容乐观。
1.2教育认识的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教授专业技能也是其优势和特点。这种认识造成的结果是,学校领导、老师只注重专一技能的培训,忽略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加上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不重视文化基础。所以,像语文、数学、英语这类课程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可有可无的。这种认知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缺乏自信,心理、职业综合素养较低,没有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够长远,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1.3 教学评价的不合理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定位的特殊性,使来这里学习的学生也都只注重掌握某一专业的技能。大家都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成绩,证书的考取,以及职业的前景。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评价其教学或学习效果的标准,都无一例外的是专业等级证书。特别是在教育较为落后的藏羌地区,信息资源少,使得内外因关于文化基础教育的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老师学生不关注,机制似乎形同虚设,起不到很好的激励、惩戒作用。
1.4 学科定位的不确定
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导老师的课程教授,学生的学习重点。但各中等职业院校却没有相关完善的教学大纲。每个学校的课程安排都不一样,有的偏向于补习初中的基础知识,有的偏向于按各高校的教学大纲安排课程。许多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不能完全符合大纲的教学对象,但若不按大纲的规定教学,又不能保证学校老师的教学质量。
2 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
2.1 语文学科的枯燥
语文其实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语文知识,因此学生也需要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这种语文实践能力。这也不仅仅是靠系统的语文知识、逐步的语文训练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规律的。但在传统中职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重视成绩、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天天都枯燥的背诵唐诗宋词元曲,一直重复,如果没有生动有趣的教授,那么语文这门学科是很无趣的。
2.2 语文教育课堂的陈旧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偶尔会让学生听磁带朗读或者是让学生诵读,也不管学生有没有读,会不会读,这都不是老师关心的。老师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按照他备课的进度教授。有的老师只顾着喋喋不休的念着那些早已过时的内容,然后尽量把自己备课的重点木讷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们就忙着听讲、做笔记,或者仅仅是坐在那,丝毫听不见老师在说什么。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昏昏欲睡,缺少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有没有听懂,有没有兴趣继续学习,最后的教学效果如何,老师一点都不关注。
2.3 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
学习一直都是学生的工作,学生也一直都是学习的主体。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的强调老师的作用,把老师看成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只负责接收和接收。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的干扰了学生的互动意识和互动能力,抑制了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而且语文教育一直都强调体系化教育,强调按部就班的教授与学习。但语文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单调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真正需要的知识,只会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也只是事倍功半。
3 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点
3.1 充分展现语文的特点
语文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我们用它来展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独特,相对而言,语文自身也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的特点。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点,还要进一步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个人的特长。学生要能够准确的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还应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掌握种种场合的说话方法和语言要领。
3.2 灵活使用教材
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还应该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练习听说读写。未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充分的发掘学生的潜质,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备课,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用新的教法去指导学生的学法。同时,还应该充分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养成积极的、有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3认清现实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较差,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语文老师必须清楚的认识、面对现实,承认教育学生的独特性,不能单单把教学质量不好的责任推到学生身上。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承认和尊重差距的存在。把教师的任务改变成以如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提高的方面。基础差的学生也并不是完全的放弃了学习,他们也希望能学好,能进步,所以,老师应该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提高成绩。
3.4 找准结合点
强调改变重专业、轻文化的观念,并不意味着要轻专业、重文化,而是应该在两者间找到共同点、结合点,完美的将两者衔接,以此来培养学生。中职学生在毕业以后直接进入社会,成为某个行业里的技术人才。由某些调查得知,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仅是考察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还会考察学生的学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职业素质修养等方面。语文课程在这些方面都有独特的优越条件,学习我国有五千年历史的、含有深厚底蕴的为人处世精髓。
3.5 语文学习生活化
语文是一种交流工具。要想正确的、完美的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光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些干巴巴的文字只能让学生熟悉文字,而不能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语文中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不局限于书本,还应该与生活结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与语文密不可分的联系,如:结合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建立广阔的语文教学体系。这样的方式下,使学生徜徉于浩瀚的语文天地,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思想,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不仅仅是教育较为落后的藏羌地区,有些教育发达的地区也处于中职语文教育困境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语文基础薄弱,运用能力差,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们也没有想办法挽救,只是一味的在形式上做公开课、示范课,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中职语文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不能为了迁就学生而降低老师的教学要求,而是应该狠抓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结果,认真思考如何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真正的保证每个中职学生都能学到语文知识,学到文化基础知识,学到全方位培养自己能力的方法。同时也要教导学生不能只注重专业技能,还要培养自己的各项基本能力,发展自己的潜能,为以后更好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学习。
参考文献:
[1] 袁兵.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改革的突破[J].科学咨询,2013,(21):34-34,35.
[2] 冯春艳.激活中职语文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60-62.
[3] 杜爱宁.浅议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29-30.
[4] 屈颖斌.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陕西教育,2012,(9):22-22.
作者简介:
李琦(1978~),女,四川茂县人,本科,阿坝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困境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方式越来越普遍,老师们为了薪资而加班加点,学生为了成绩而努力学习。长此以往,师生都无法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于会出现一些抵触情绪。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整体处于中下层次,自身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较差,教师不能强迫其学习,只能另谋出路。语文,一直都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课程,而是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本课程。但中职学生自认为没多大前途,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根本就不热爱、不认同语文这门课,再加上学校教学方式的枯燥,课堂上一直以老师为主,学生只负责听的模式,提不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有多糟糕。
1中职教学的现状
1.1 生源质量的低下
中等职业教育是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间的,一种生存力很薄弱的教育,因此,其生源也不是很优秀,而是很多初中生觉得自己不想读书、考不上高中才会选择的。加之,近几年的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都选择继续深造,则中职的生源会变得越来越差。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基本都是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像处在的阿坝州民族地区,自身的教育条件相对有限,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这种情况下,中职语文教育的结果也就不容乐观。
1.2教育认识的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教授专业技能也是其优势和特点。这种认识造成的结果是,学校领导、老师只注重专一技能的培训,忽略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加上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不重视文化基础。所以,像语文、数学、英语这类课程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可有可无的。这种认知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缺乏自信,心理、职业综合素养较低,没有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够长远,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1.3 教学评价的不合理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定位的特殊性,使来这里学习的学生也都只注重掌握某一专业的技能。大家都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成绩,证书的考取,以及职业的前景。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评价其教学或学习效果的标准,都无一例外的是专业等级证书。特别是在教育较为落后的藏羌地区,信息资源少,使得内外因关于文化基础教育的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老师学生不关注,机制似乎形同虚设,起不到很好的激励、惩戒作用。
1.4 学科定位的不确定
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导老师的课程教授,学生的学习重点。但各中等职业院校却没有相关完善的教学大纲。每个学校的课程安排都不一样,有的偏向于补习初中的基础知识,有的偏向于按各高校的教学大纲安排课程。许多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不能完全符合大纲的教学对象,但若不按大纲的规定教学,又不能保证学校老师的教学质量。
2 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
2.1 语文学科的枯燥
语文其实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语文知识,因此学生也需要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这种语文实践能力。这也不仅仅是靠系统的语文知识、逐步的语文训练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规律的。但在传统中职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重视成绩、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天天都枯燥的背诵唐诗宋词元曲,一直重复,如果没有生动有趣的教授,那么语文这门学科是很无趣的。
2.2 语文教育课堂的陈旧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偶尔会让学生听磁带朗读或者是让学生诵读,也不管学生有没有读,会不会读,这都不是老师关心的。老师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按照他备课的进度教授。有的老师只顾着喋喋不休的念着那些早已过时的内容,然后尽量把自己备课的重点木讷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们就忙着听讲、做笔记,或者仅仅是坐在那,丝毫听不见老师在说什么。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昏昏欲睡,缺少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有没有听懂,有没有兴趣继续学习,最后的教学效果如何,老师一点都不关注。
2.3 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
学习一直都是学生的工作,学生也一直都是学习的主体。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的强调老师的作用,把老师看成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只负责接收和接收。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的干扰了学生的互动意识和互动能力,抑制了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而且语文教育一直都强调体系化教育,强调按部就班的教授与学习。但语文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单调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真正需要的知识,只会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也只是事倍功半。
3 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点
3.1 充分展现语文的特点
语文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我们用它来展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独特,相对而言,语文自身也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的特点。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点,还要进一步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个人的特长。学生要能够准确的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还应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掌握种种场合的说话方法和语言要领。
3.2 灵活使用教材
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还应该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练习听说读写。未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充分的发掘学生的潜质,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备课,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用新的教法去指导学生的学法。同时,还应该充分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养成积极的、有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3认清现实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较差,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语文老师必须清楚的认识、面对现实,承认教育学生的独特性,不能单单把教学质量不好的责任推到学生身上。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承认和尊重差距的存在。把教师的任务改变成以如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提高的方面。基础差的学生也并不是完全的放弃了学习,他们也希望能学好,能进步,所以,老师应该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提高成绩。
3.4 找准结合点
强调改变重专业、轻文化的观念,并不意味着要轻专业、重文化,而是应该在两者间找到共同点、结合点,完美的将两者衔接,以此来培养学生。中职学生在毕业以后直接进入社会,成为某个行业里的技术人才。由某些调查得知,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仅是考察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还会考察学生的学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职业素质修养等方面。语文课程在这些方面都有独特的优越条件,学习我国有五千年历史的、含有深厚底蕴的为人处世精髓。
3.5 语文学习生活化
语文是一种交流工具。要想正确的、完美的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光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些干巴巴的文字只能让学生熟悉文字,而不能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语文中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不局限于书本,还应该与生活结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与语文密不可分的联系,如:结合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建立广阔的语文教学体系。这样的方式下,使学生徜徉于浩瀚的语文天地,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思想,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不仅仅是教育较为落后的藏羌地区,有些教育发达的地区也处于中职语文教育困境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语文基础薄弱,运用能力差,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们也没有想办法挽救,只是一味的在形式上做公开课、示范课,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中职语文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不能为了迁就学生而降低老师的教学要求,而是应该狠抓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结果,认真思考如何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真正的保证每个中职学生都能学到语文知识,学到文化基础知识,学到全方位培养自己能力的方法。同时也要教导学生不能只注重专业技能,还要培养自己的各项基本能力,发展自己的潜能,为以后更好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学习。
参考文献:
[1] 袁兵.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改革的突破[J].科学咨询,2013,(21):34-34,35.
[2] 冯春艳.激活中职语文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60-62.
[3] 杜爱宁.浅议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29-30.
[4] 屈颖斌.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陕西教育,2012,(9):22-22.
作者简介:
李琦(1978~),女,四川茂县人,本科,阿坝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