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生态观视角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重新审视现有课堂教学中生态失衡问题:如师生间教态和学态的失衡问题;师生间主客体定位失衡问题;学生间合作竞争的失衡问题。重构课堂生态的平衡问题,具体策略为:师生协同,促教学均衡发展;生生互动,携竞争融合共赢;生本对话,提升生命品质。
【关键词】课堂生态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失衡;策略
课堂生态观是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课堂系统内的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及行为主体与其它要素间关系的一种思维理念。
它是以生态学的思想审视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组合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互动和对话,达成教与学的生态平衡;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地合作、探究、竞争,生成学得与习得的生态平衡,使师生凝结为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让教学主体回归自然并于其中释放与升华生命的潜能。
它认为课堂生态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生态因子”组成,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信息的交换和情感的交流。营造一个积极的、民主的、和谐的生态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合作方式,为达成教学目标,实现人格塑造奠定基础。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态失衡问题透视
现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的教态与学生的学态、师生间的主客体地位、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等的失衡问题。
(一)教师教态与学生学态的失衡
示例:高中物理“电动势”的概念。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学到此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说开路?”“电路开路和不开路电源电压不是一样吗?”这时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书上的知识“照本宣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这样的教态对学生的人格难以尊重、智力难以开发、情操难以陶冶、个性难以张扬。造成教师教态和学生学态的严重失衡。
(二)师生间主体与客体的失衡
示例:《楞次定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练习。从本节课看来,没有处理好教学的双边关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从效果上看,学生虽然能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只能算学会,不能算会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但我们不能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活动一定要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才能产生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充分地享有课堂为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不能充分地享有课堂为他们提供促进专业成长的平台;师生作为教学的共同体,不能充分地享有互动、交流、促进其共同成长的空间。
(三)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失衡
1.传统教学重竞争轻合作,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优势,而忽视了群体中个体间的合作。这就有可能使相当一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挫折感,从不断失败的活动中退缩下来,失去信心。参加竞争的学生也往往把别人的竞争看作是一种威胁,总想方设法地超越他人,从而产生紧张、敌对等消极的情绪。这种恶性竞争使种群的合作精神分崩离析。
2.现代教学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强调种群的合作与交流,而忽视了个体间适度的竞争机制。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好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出现了顶端优势,那些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处于被动劣势,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群体掩护下逃避责任,消磨锐气。仅仅有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而没有真正合作学习的方法,那么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就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点缀,而并非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态平衡的构建策略
物理课堂教学生态平衡的构建策略主要包括:师生平衡策略、生生平衡策略、自身平衡策略等方面内容。
(一)师生协同,促教学均衡发展
1.更新教师的观念,形成民主的教态
民主的教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生态观的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三维目标和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民主教态的核心。师生双向互动是民主教态的灵魂。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平衡课堂生态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干劲的直接动力,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亲其师,信其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物理学习上来;能平衡课堂生态,避免“花盆效应”,建设耐度生态环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使学生体验到民主与平等、理解与关爱的感受,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氛围。
2.转变学生的习惯,养成自主的学态
学生自主的学态是实现生态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
首先要注重自主学习策略指导,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传授学生具体的学习策略。如在学习摩擦力之前,引导学生讨论应该从力产生的原因和力的三要素来认识一个力。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自学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也能让学生认识力的方法。其次,要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提示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调控。可通过呈现学习目标,来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最后,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利用社会性和物质性的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开发师生的思维,生成发展的势态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积极开发师生的思维,生成发展的态势。
首先,有效的教学既有赖于教师的优教,也有赖于学生的优学,两者和谐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第三,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生态平衡。比如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让80%的学生听清楚、听懂,让100%的学生在个别辅导后能理解。第四,要求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平衡。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因此,重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更新教师的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但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教师积极思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使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生成师生均衡的势态。 (二)生生互动,携竞争融合共赢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应该让他们动起来。教师应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的互动成为价值观的形成、人格完善的动力。
1.培养合作意识,生成共生的基态
共生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是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共同特征。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长期共生,会不断发生某种联系。这种联系若对相互作用的双方都有利,就是互利共生。合作学习方式就是互利共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创设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气氛不是靠教师在讲台上的精彩表演,更不是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安全感,时刻体验到归属感。生态化课堂合作学习,教师是引路人、和组织者。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更要重视个体间、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实验学习等等。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2.搭建竞争平台,达成共赢的状态
竞争能催人奋进,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班集体中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竞争。
教学中适时创设激励机制,采取竞争策略,可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的竞争意识。(1)语言激励。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2)练习比赛激励。分层练习比赛和群体练习比赛有机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竞争。竞争的实施和各种激励评价手段的使用,可促进每一个课堂生态因子——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高质量的学习。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竞争、合作的平台,促其开展互动活动。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进行平等的交流,相互促进,达到教与学的互动。走向竞争合作的生态课堂。因此,我们鼓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要强调独立思考、积极进行组间竞争,另一方面加强组内生生合作,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灵感,碰撞思想,创造火花,促进反省,建构知识,培养团队意识和能力,让和谐的教育存在于合作化的竞争与竞争化的合作中,实现竞争和合作共赢的状态。
(三)生本对话,提升生命品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特点,在“生产者(绿色植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的食物链中,大概只有10%——20%的能量能从上一营养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因此,人们为了更好地集中能量,总是尽可能地去缩短食物链。从这一角度来看课堂,“文本”作为“生产者”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使信息流在最大程度上通达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成为“初级消费者”,即:成为主动的探究者。“文本”借助语文教学中的词汇,在物理教学中,应理解为用语言、符号、公式、文字或图表等媒介来传递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信息。
“生本对话”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具体表现。下图展示了“生本对话”过程:
“生本对话”的流程图表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积极地阅读文本(自主学习的过程),将文本所呈现的相对稳定、确定的物理情景(问题)内化为学生自身独特的、个性化的物理情景(问题),这两者存在着失真或不平衡,迫使学生又要积极地捕捉文本的真理性内涵,不断地发生比较、冲突、修正,在教师点拨下,重新产生一个个性化、较稳定、较符合实际的物理情景(问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而理解物理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生与实验操作规则的对话,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的行态;通过学生与物理学家的对话,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的神态;通过学生与伟人的对话,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的情态;通过学生与情景的对话,生成了学生的丰富的个态。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进一步得到重构,品质进一步得到重塑,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人文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黄远振 陈维振.课堂生态的内涵及研究取向[J]. 教育科学研究,2008,10.
[3]徐陶,彭文波,课堂生态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4]田燕.对话:生态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关键词】课堂生态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失衡;策略
课堂生态观是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课堂系统内的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及行为主体与其它要素间关系的一种思维理念。
它是以生态学的思想审视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组合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互动和对话,达成教与学的生态平衡;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地合作、探究、竞争,生成学得与习得的生态平衡,使师生凝结为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让教学主体回归自然并于其中释放与升华生命的潜能。
它认为课堂生态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生态因子”组成,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信息的交换和情感的交流。营造一个积极的、民主的、和谐的生态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合作方式,为达成教学目标,实现人格塑造奠定基础。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态失衡问题透视
现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的教态与学生的学态、师生间的主客体地位、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等的失衡问题。
(一)教师教态与学生学态的失衡
示例:高中物理“电动势”的概念。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学到此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说开路?”“电路开路和不开路电源电压不是一样吗?”这时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书上的知识“照本宣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这样的教态对学生的人格难以尊重、智力难以开发、情操难以陶冶、个性难以张扬。造成教师教态和学生学态的严重失衡。
(二)师生间主体与客体的失衡
示例:《楞次定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练习。从本节课看来,没有处理好教学的双边关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从效果上看,学生虽然能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只能算学会,不能算会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但我们不能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活动一定要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才能产生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充分地享有课堂为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不能充分地享有课堂为他们提供促进专业成长的平台;师生作为教学的共同体,不能充分地享有互动、交流、促进其共同成长的空间。
(三)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失衡
1.传统教学重竞争轻合作,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优势,而忽视了群体中个体间的合作。这就有可能使相当一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挫折感,从不断失败的活动中退缩下来,失去信心。参加竞争的学生也往往把别人的竞争看作是一种威胁,总想方设法地超越他人,从而产生紧张、敌对等消极的情绪。这种恶性竞争使种群的合作精神分崩离析。
2.现代教学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强调种群的合作与交流,而忽视了个体间适度的竞争机制。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好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出现了顶端优势,那些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处于被动劣势,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群体掩护下逃避责任,消磨锐气。仅仅有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而没有真正合作学习的方法,那么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就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点缀,而并非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态平衡的构建策略
物理课堂教学生态平衡的构建策略主要包括:师生平衡策略、生生平衡策略、自身平衡策略等方面内容。
(一)师生协同,促教学均衡发展
1.更新教师的观念,形成民主的教态
民主的教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生态观的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三维目标和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民主教态的核心。师生双向互动是民主教态的灵魂。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平衡课堂生态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干劲的直接动力,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亲其师,信其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物理学习上来;能平衡课堂生态,避免“花盆效应”,建设耐度生态环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使学生体验到民主与平等、理解与关爱的感受,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氛围。
2.转变学生的习惯,养成自主的学态
学生自主的学态是实现生态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
首先要注重自主学习策略指导,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传授学生具体的学习策略。如在学习摩擦力之前,引导学生讨论应该从力产生的原因和力的三要素来认识一个力。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自学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也能让学生认识力的方法。其次,要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提示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调控。可通过呈现学习目标,来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最后,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利用社会性和物质性的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开发师生的思维,生成发展的势态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积极开发师生的思维,生成发展的态势。
首先,有效的教学既有赖于教师的优教,也有赖于学生的优学,两者和谐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第三,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生态平衡。比如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让80%的学生听清楚、听懂,让100%的学生在个别辅导后能理解。第四,要求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平衡。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因此,重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更新教师的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但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教师积极思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使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生成师生均衡的势态。 (二)生生互动,携竞争融合共赢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应该让他们动起来。教师应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的互动成为价值观的形成、人格完善的动力。
1.培养合作意识,生成共生的基态
共生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是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共同特征。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长期共生,会不断发生某种联系。这种联系若对相互作用的双方都有利,就是互利共生。合作学习方式就是互利共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创设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气氛不是靠教师在讲台上的精彩表演,更不是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安全感,时刻体验到归属感。生态化课堂合作学习,教师是引路人、和组织者。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更要重视个体间、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实验学习等等。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2.搭建竞争平台,达成共赢的状态
竞争能催人奋进,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班集体中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竞争。
教学中适时创设激励机制,采取竞争策略,可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的竞争意识。(1)语言激励。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2)练习比赛激励。分层练习比赛和群体练习比赛有机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竞争。竞争的实施和各种激励评价手段的使用,可促进每一个课堂生态因子——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高质量的学习。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竞争、合作的平台,促其开展互动活动。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进行平等的交流,相互促进,达到教与学的互动。走向竞争合作的生态课堂。因此,我们鼓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要强调独立思考、积极进行组间竞争,另一方面加强组内生生合作,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灵感,碰撞思想,创造火花,促进反省,建构知识,培养团队意识和能力,让和谐的教育存在于合作化的竞争与竞争化的合作中,实现竞争和合作共赢的状态。
(三)生本对话,提升生命品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特点,在“生产者(绿色植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的食物链中,大概只有10%——20%的能量能从上一营养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因此,人们为了更好地集中能量,总是尽可能地去缩短食物链。从这一角度来看课堂,“文本”作为“生产者”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使信息流在最大程度上通达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成为“初级消费者”,即:成为主动的探究者。“文本”借助语文教学中的词汇,在物理教学中,应理解为用语言、符号、公式、文字或图表等媒介来传递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信息。
“生本对话”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具体表现。下图展示了“生本对话”过程:
“生本对话”的流程图表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积极地阅读文本(自主学习的过程),将文本所呈现的相对稳定、确定的物理情景(问题)内化为学生自身独特的、个性化的物理情景(问题),这两者存在着失真或不平衡,迫使学生又要积极地捕捉文本的真理性内涵,不断地发生比较、冲突、修正,在教师点拨下,重新产生一个个性化、较稳定、较符合实际的物理情景(问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而理解物理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生与实验操作规则的对话,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的行态;通过学生与物理学家的对话,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的神态;通过学生与伟人的对话,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的情态;通过学生与情景的对话,生成了学生的丰富的个态。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进一步得到重构,品质进一步得到重塑,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人文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黄远振 陈维振.课堂生态的内涵及研究取向[J]. 教育科学研究,2008,10.
[3]徐陶,彭文波,课堂生态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4]田燕.对话:生态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