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去年国庆前夕,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与来自全省各地近百名优秀同人一起进行了两期的学习交流。
在聆听了专家的讲课、评课,与各地优秀教师交流研讨后,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学科教研组组长,我倍感任重道远。“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培训归来,我感慨万千,决心整装再出发。
一、善于仰望,砥砺前行
王恒富教研员在报告中说“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仰望”,让我深受触动。教师要仰望天空,不囿于眼前,要有憧憬,有情怀。
扪心自问,我们的实际教学往往只重视讲授,“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是否还大有市场?作为教研组组长,每周三的研讨课我都会关注课堂的效率如何,学生记住的内容有多少。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家都说思想政治课迎来了發展的春天。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重任在肩,要与时俱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思政课不仅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更要体现出学科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思政课的特殊使命不是让学生识记,而是认同和信奉,最后落实为一种行为规范,转化为一种人格感召,升华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无痕教育。
思政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使命还要求教师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有理想信念,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自觉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呈现一堂堂立德树人的“信仰课”和“灵魂课”。
二、融入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怀
一切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铭记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在培训中,我们走进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一幕幕场景,都深深震撼着我们。我们与历史对话,与英雄相遇,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情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将英雄精神、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在持续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英雄诗篇。
第一期培训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把井冈山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完成一份教学设计。作为组长,我带领大家完善和创新思政课程体系——
一方面,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将英雄先烈事迹、革命故事、当代楷模典型事迹等融入课堂,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浸染红色精神,培育家国情怀,升华道德品格。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革命根据地、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收获。
另一方面,挖掘和开发特色课程,开发和实施校本化课程,充分挖掘我们当地红色资源,比如鹤壁石林革命遗址、淇县牛心岗村抗击日寇的故事等。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与学校德育处结合,组织一些红色研学活动,通过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对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迸发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把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三、注重实践,五育并举
走进南京龙都中学的劳动基地时,我们都眼前一亮,这里每块土地、每棵树都醒目地设置了班级和学生的标识牌,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呵护花草树木的热情。“劳而获,创而活,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特色办学理念在这里真正得到了体现。
劳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劳育是五育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劳育的体现就是每天的班级和卫生区值日,学生劳动的目的就是不扣量化积分,这很肤浅。我认为,结合学校实际,首先要以新时代的劳动观开发劳动教育系列课程,通过劳动教育,奠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态度,确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形成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美丽的价值取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以劳育促智育、促德育、促美育、促体育。其次,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丰富劳动形式,比如每周为卫生优秀班级门口悬挂流动红旗,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等。最后,我们还要创新劳动内容,适时更新劳动教育内容,比如建立烘焙社团、烹饪社团、生物种植社团、手工社团等,创立学校的特色劳动课程。
四、加强研究,不断成长
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艺,还要善于进行教育研究。在聆听了南京市特级教师周智生的专题报告“加强教研组建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后,我深切地体会到“独行者速,众行者远”。要加强学科专业发展,就要鼓励和要求教师把自己放在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或者更大的范围坐标中,认识自己,定位自己,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到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把每周三的集体教研活动抓好落实,提高活动质量,进行示范课展示、集体评课、集体设计开发新课、收集案例资源,集思广益,共建共享,带领大家不断更新观念,提升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强、人格正。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牢牢坚定教书育人的初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质量过硬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唯进步,不止步!
(责 编 帕 拉)
在聆听了专家的讲课、评课,与各地优秀教师交流研讨后,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学科教研组组长,我倍感任重道远。“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培训归来,我感慨万千,决心整装再出发。
一、善于仰望,砥砺前行
王恒富教研员在报告中说“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仰望”,让我深受触动。教师要仰望天空,不囿于眼前,要有憧憬,有情怀。
扪心自问,我们的实际教学往往只重视讲授,“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是否还大有市场?作为教研组组长,每周三的研讨课我都会关注课堂的效率如何,学生记住的内容有多少。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家都说思想政治课迎来了發展的春天。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重任在肩,要与时俱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思政课不仅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更要体现出学科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思政课的特殊使命不是让学生识记,而是认同和信奉,最后落实为一种行为规范,转化为一种人格感召,升华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无痕教育。
思政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使命还要求教师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有理想信念,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自觉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呈现一堂堂立德树人的“信仰课”和“灵魂课”。
二、融入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怀
一切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铭记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在培训中,我们走进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一幕幕场景,都深深震撼着我们。我们与历史对话,与英雄相遇,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情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将英雄精神、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在持续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英雄诗篇。
第一期培训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把井冈山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完成一份教学设计。作为组长,我带领大家完善和创新思政课程体系——
一方面,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将英雄先烈事迹、革命故事、当代楷模典型事迹等融入课堂,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浸染红色精神,培育家国情怀,升华道德品格。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革命根据地、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收获。
另一方面,挖掘和开发特色课程,开发和实施校本化课程,充分挖掘我们当地红色资源,比如鹤壁石林革命遗址、淇县牛心岗村抗击日寇的故事等。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与学校德育处结合,组织一些红色研学活动,通过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对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迸发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把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三、注重实践,五育并举
走进南京龙都中学的劳动基地时,我们都眼前一亮,这里每块土地、每棵树都醒目地设置了班级和学生的标识牌,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呵护花草树木的热情。“劳而获,创而活,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特色办学理念在这里真正得到了体现。
劳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劳育是五育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劳育的体现就是每天的班级和卫生区值日,学生劳动的目的就是不扣量化积分,这很肤浅。我认为,结合学校实际,首先要以新时代的劳动观开发劳动教育系列课程,通过劳动教育,奠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态度,确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形成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美丽的价值取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以劳育促智育、促德育、促美育、促体育。其次,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丰富劳动形式,比如每周为卫生优秀班级门口悬挂流动红旗,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等。最后,我们还要创新劳动内容,适时更新劳动教育内容,比如建立烘焙社团、烹饪社团、生物种植社团、手工社团等,创立学校的特色劳动课程。
四、加强研究,不断成长
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艺,还要善于进行教育研究。在聆听了南京市特级教师周智生的专题报告“加强教研组建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后,我深切地体会到“独行者速,众行者远”。要加强学科专业发展,就要鼓励和要求教师把自己放在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或者更大的范围坐标中,认识自己,定位自己,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到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把每周三的集体教研活动抓好落实,提高活动质量,进行示范课展示、集体评课、集体设计开发新课、收集案例资源,集思广益,共建共享,带领大家不断更新观念,提升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强、人格正。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牢牢坚定教书育人的初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质量过硬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唯进步,不止步!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