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群体自身辨别能力弱,价值观念不稳定。因此,价值观渗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运动趣味性强、贴近生活且具有很高的互动性,而足球项目是最为普及的、也是我国现在正大力发展的运动项目。本文从足球运动的特点及环境入手,对足球运动对小学生价值观水平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希望对促进小学生价值观水平的方式选择起到启示作用。
1 前言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指出,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价值观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价值、追求、理想等进行阐述,它是个体为自己创立的标尺,设定的目标与追求。小学生们的价值观具体指的是我国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现在其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以及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时的认知与行为上,它的基本价值建构可以形成下列系列:个体维度有勤劳、节俭和自信;个体与集体关系维度有诚实、友爱、尊重、团队精神、守信及宽容;个体与社会关系维度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个体与国家关系维度有忠诚、遵纪守法、义务以及奉献。运动萌芽于早期的游戏,人们在嬉戏中获得精神的解放及身心的愉悦,这种特质为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运动在儿童群体中尤其受欢迎,常常吸引大多数孩子参与其中。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元素都是和运动息息相关的:运动服、赛车、运动眼镜、运动电影、运动视频游戏、运动网页、出售运动用品等,特别是谈论运动的新闻、广播和电视。尽管形式各异,各项运动从发起到结束全过程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沟通与交流。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小学生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学习价值判断,从而做出正确有力的价值决策。
2 足球运动对小学生价值观产生作用的机理
刘桦楠、季浏等在《道德社会学视角下运动教育模式的德育实践研究》中写道,运动教育模式下围绕某项体育比赛组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模拟的集体社会生活世界是一个渗透德育理念的道德实践场域,参与者在该场域中作为担负不同角色职能的道德实践个体,被不同的道德实践单元接纳;道德实践个体在活动中,通过道德实践单元内的言行交往,生产出“角色职能、团队认同、分享成败”道德事实,而在所处道德实践单元与其他道德实践单元之间的言行交往,生产出“公平竞争、分享成败、行业认同”道德事实;生产出道德事实的言行交往,不仅实现了其“社会群体归属感”和“纪律精神”的属性,更是将社群属性的纪律精神内化为“自律”属性。通过体育学习和运动参与,可以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影响,促使学生在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更好的与他人合作,增进友谊、团结和公平。足球比赛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球类运动。无论是队友之间还是对手之间,都有不同层次的互动活动,利用语言互动、眼神互动及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传递丰富信息,构建各种交际关系。在各种交际关系的交互作用下,运动员们的某些特定的价值观认知、行为及情感潜移默化中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从而发生改变。
2.1 集体球类项目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集体球类项目由体能、技术、身体素质以及心智水准各异的团队成员构成,他们在场上分工不同,是互补的关系。队员之间需要相信对方、及时沟通、相互合作、积极配合,以教练为主导,从而实现团队目标。运动教学不同于学制中的班级授课,不受同龄编班的限制。混龄环境为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并且少年儿童具有一种依靠自己而能够吸收的心理,因此在混龄环境中,少年儿童可以吸收不同类型的刺激进行自我教育。
2.2 足球运动本身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青少年足球运动与其他集体球类项目之间存在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相对于篮球和排球项目,足球项目的团队特点更加复杂。首先,足球项目比篮球、排球项目的身体接触更频繁,足球赛中不会由暂停时间,攻防转换时间更短;其次,足球运动比篮球和排球团队规模大,现场参与人员更多,成员间互动最频繁;最后,足球运动场地大,且一旦开始就无法中途停止,因此教练的指导不能及时传达给运动员,需要队员之间高度默契的配合。因此,相比于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足球运动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更难以预测,涉及的要素更广。小学生足球运动队需要队员间相互协调,共同学习。身处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们身心发展变化巨大,这就加剧了整个集体的不稳定性;足球要求双方队员正面对抗,足球运动的性质及规则使得参加运动的双方极易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撞;同一个集体里的成员既是同学又是队友,关系更为多元。
竞技足球团队对效能的评价倾向于比赛成绩,过于功利,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长期发展。与竞技足球不同的是,学生们组成的足球队以发展为最终目标并且具有非功利性的特征,这一点对学生们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大有裨益。
2.3 足球运动的环境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足球运动的环境包括足球运动的物质基础、运动中形成的各种制度规范以及运动中的精神理念。
运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运动场地、器材和运动用品等方面。教师、同学及教练自觉爱护运动场地与运动器材的行为、良好的运动器材借还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运动用品,包括广告宣传照、知名球星及他们的良好言行举止等会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励学生们勇于追求、不断超越自我。
运动中形成的各种制度规范直接作用于学生,包括运动教学、健身、竞赛、运动传统以及比赛制度等。一方面,任何一项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一个不断去模仿、练习、失败、再练习并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培养坚强品质、自我超越的过程,也是他们真正体会只有坚持不搬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过程。另一方面,许多运动教学的内容如足球、篮球、排球以及乒乓球、羽毛球中的双打讲究的都是与他人、与集体的协调配合,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也会懂得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无意识的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再有,无论是运动会比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亦或是为其呐喊助威的拉拉队员,无一不体现着拼搏精神、团队精神以及荣誉意识。除此之外,运动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遵守的过程,也是树立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社会性”的过程。
运动中的精神理念与价值观联系最为紧密,是价值观教育要求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体现。无论是运动的价值觀念、思维方式,还是审美美情趣、道德规范等都与学校价值观教育要求相一致。拥有“公平、公正”,“更高、更快、更强”运动精神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往往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因此,运动精神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也可以促进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学生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抵制精神污染、防止不健康文化的入侵以及矫正不良行为。学生作为运动的参与者,一方面直接构建着运动环境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深受着运动环境中物质基础、制度规范、精神理念的影响。运动环境伴随着学生接受的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也是长远而又深刻的。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和相关理论陈述,对所研究的价值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进而通过列举出足球运动的特点,从足球运动本身以及足球运动的环境两个角度对足球运动对小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水平的影响做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水平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借助足球运动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
通讯作者:李萍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1 前言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指出,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价值观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价值、追求、理想等进行阐述,它是个体为自己创立的标尺,设定的目标与追求。小学生们的价值观具体指的是我国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现在其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以及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时的认知与行为上,它的基本价值建构可以形成下列系列:个体维度有勤劳、节俭和自信;个体与集体关系维度有诚实、友爱、尊重、团队精神、守信及宽容;个体与社会关系维度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个体与国家关系维度有忠诚、遵纪守法、义务以及奉献。运动萌芽于早期的游戏,人们在嬉戏中获得精神的解放及身心的愉悦,这种特质为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运动在儿童群体中尤其受欢迎,常常吸引大多数孩子参与其中。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元素都是和运动息息相关的:运动服、赛车、运动眼镜、运动电影、运动视频游戏、运动网页、出售运动用品等,特别是谈论运动的新闻、广播和电视。尽管形式各异,各项运动从发起到结束全过程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沟通与交流。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小学生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学习价值判断,从而做出正确有力的价值决策。
2 足球运动对小学生价值观产生作用的机理
刘桦楠、季浏等在《道德社会学视角下运动教育模式的德育实践研究》中写道,运动教育模式下围绕某项体育比赛组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模拟的集体社会生活世界是一个渗透德育理念的道德实践场域,参与者在该场域中作为担负不同角色职能的道德实践个体,被不同的道德实践单元接纳;道德实践个体在活动中,通过道德实践单元内的言行交往,生产出“角色职能、团队认同、分享成败”道德事实,而在所处道德实践单元与其他道德实践单元之间的言行交往,生产出“公平竞争、分享成败、行业认同”道德事实;生产出道德事实的言行交往,不仅实现了其“社会群体归属感”和“纪律精神”的属性,更是将社群属性的纪律精神内化为“自律”属性。通过体育学习和运动参与,可以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影响,促使学生在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更好的与他人合作,增进友谊、团结和公平。足球比赛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球类运动。无论是队友之间还是对手之间,都有不同层次的互动活动,利用语言互动、眼神互动及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传递丰富信息,构建各种交际关系。在各种交际关系的交互作用下,运动员们的某些特定的价值观认知、行为及情感潜移默化中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从而发生改变。
2.1 集体球类项目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集体球类项目由体能、技术、身体素质以及心智水准各异的团队成员构成,他们在场上分工不同,是互补的关系。队员之间需要相信对方、及时沟通、相互合作、积极配合,以教练为主导,从而实现团队目标。运动教学不同于学制中的班级授课,不受同龄编班的限制。混龄环境为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并且少年儿童具有一种依靠自己而能够吸收的心理,因此在混龄环境中,少年儿童可以吸收不同类型的刺激进行自我教育。
2.2 足球运动本身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青少年足球运动与其他集体球类项目之间存在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相对于篮球和排球项目,足球项目的团队特点更加复杂。首先,足球项目比篮球、排球项目的身体接触更频繁,足球赛中不会由暂停时间,攻防转换时间更短;其次,足球运动比篮球和排球团队规模大,现场参与人员更多,成员间互动最频繁;最后,足球运动场地大,且一旦开始就无法中途停止,因此教练的指导不能及时传达给运动员,需要队员之间高度默契的配合。因此,相比于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足球运动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更难以预测,涉及的要素更广。小学生足球运动队需要队员间相互协调,共同学习。身处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们身心发展变化巨大,这就加剧了整个集体的不稳定性;足球要求双方队员正面对抗,足球运动的性质及规则使得参加运动的双方极易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撞;同一个集体里的成员既是同学又是队友,关系更为多元。
竞技足球团队对效能的评价倾向于比赛成绩,过于功利,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长期发展。与竞技足球不同的是,学生们组成的足球队以发展为最终目标并且具有非功利性的特征,这一点对学生们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大有裨益。
2.3 足球运动的环境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足球运动的环境包括足球运动的物质基础、运动中形成的各种制度规范以及运动中的精神理念。
运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运动场地、器材和运动用品等方面。教师、同学及教练自觉爱护运动场地与运动器材的行为、良好的运动器材借还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运动用品,包括广告宣传照、知名球星及他们的良好言行举止等会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励学生们勇于追求、不断超越自我。
运动中形成的各种制度规范直接作用于学生,包括运动教学、健身、竞赛、运动传统以及比赛制度等。一方面,任何一项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一个不断去模仿、练习、失败、再练习并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培养坚强品质、自我超越的过程,也是他们真正体会只有坚持不搬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过程。另一方面,许多运动教学的内容如足球、篮球、排球以及乒乓球、羽毛球中的双打讲究的都是与他人、与集体的协调配合,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也会懂得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无意识的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再有,无论是运动会比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亦或是为其呐喊助威的拉拉队员,无一不体现着拼搏精神、团队精神以及荣誉意识。除此之外,运动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遵守的过程,也是树立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社会性”的过程。
运动中的精神理念与价值观联系最为紧密,是价值观教育要求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体现。无论是运动的价值觀念、思维方式,还是审美美情趣、道德规范等都与学校价值观教育要求相一致。拥有“公平、公正”,“更高、更快、更强”运动精神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往往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因此,运动精神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也可以促进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学生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抵制精神污染、防止不健康文化的入侵以及矫正不良行为。学生作为运动的参与者,一方面直接构建着运动环境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深受着运动环境中物质基础、制度规范、精神理念的影响。运动环境伴随着学生接受的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也是长远而又深刻的。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和相关理论陈述,对所研究的价值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进而通过列举出足球运动的特点,从足球运动本身以及足球运动的环境两个角度对足球运动对小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水平的影响做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水平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借助足球运动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
通讯作者:李萍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