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阈下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三全育人”视阈下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新时代思想“三进”长效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打造和谐文明安全育人环境、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精品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对策。
  【关键词】三全育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9)10C-0123-02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时代背景下,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适应当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根本需要。
  一、新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需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既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又要充分挖掘包含在其他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如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目标,是适应当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根本需要。
  (二)适应全球网络化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目前网民8.29亿,手机网民约8.17亿,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新时代大学生,“互联网+”已成为他们课堂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已深深植入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活中,课堂用手机、课余玩手机、交际用手机已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生活常态。
  (三)实施依法治校和创建“平安校园”的需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QQ、微信、微博、抖音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交流感情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媒介,正在悄然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全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的深刻影响。网络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生产、流动和传播越来越快,信息传递方式越发多样,传递内容更加纷繁复杂,各种负面信息极易将大学生引入歧途,给“平安校园”的创建带来了不少冲击。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僵化,不能形成工作合力。当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还是比较僵化,缺乏活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碎片化阶段,缺乏顶层设计、条块分割、各管一块,本位主义较强,难以形成合力。工作中经常出现“踢皮球”等现象,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见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导致了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融合度不够,教师教书与育人相分离,“三全育人”格局尚未形成。
  (二)大学生思政课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大学生思政课堂枯燥、吸引力不够已经成为当代思政理论课教师亟需探讨和思考的课题。加上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思想不够解放、教育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很难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大学生思政课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上大多采取灌输式,缺乏新媒体技术“线上+线下”的课堂互动和情感支撑,学生主动学习和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思政课堂教育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弱化,急功近利。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还是好的,但还是出现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急功近利和理想信念弱化等现象。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够,加上平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得不严不实,导致大学生关注时政要闻不够,对重大社会事件和舆论热点的价值判断比较模糊,很容易被错误的思想混淆和误导。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个人利己主义以及当前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较强的功利性,做任何事情都追求得到好处或者获取回报,奉献精神严重缺失。此外,极个别大学生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不惜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或者陷入校园不良网贷而不能自拔。
  三、创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聚焦政治引领,建立健全新时代思想“三进”长效机制。高校要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政治引领,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和双周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政治理论学习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通过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课程思政”课程标准编写规范》等一整套的课程思政的管理制度及配套教学文件,精心设计制作“思政慕课”,编辑好中国故事,构建起“体验式实训教学”“线上+线下”立体化思政课教学模式,聚焦“点赞中国、变化中国、美丽中国”等专题,充分发挥好高校育人功能。
  (二)聚焦思想引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要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修订完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分工负责,责任明确,确保阵地不丢、阵脚不乱。要不断加大学校门户网站、主题网站、“两微一端”建设投入,建设学校网站群管理系统、学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和学生喜爱的主题教育网站,依托校园融媒体思政网络阵地集群,唱响新时代主旋律,注重思想引领教育。高校要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依托“新时代讲习所·专家大讲堂”“智慧e党建”和“学习强国”等平台,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积极探索“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文化引领”工作模式,打造“一群两翼三支点”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将党的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覆盖”。   (三)聚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校要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积极构建“资助育人、心理育人”两大平台,推进“课堂教学、职业实践、网络媒体、校园文化”四大课堂,实施“管理协同、科研协同、组织协同、服务协同”四大机制,形成“四课堂、四协同、两平台”“442‘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通過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实施“三全育人并举,构建大思政格局”特色项目培育计划和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系部建设工作。实施“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建设计划,在全院范围内征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和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比赛活动,通过项目推动、教学比赛、氛围营造等,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形成“三全育人并举,构建大思政格局”,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目标。
  (四)聚焦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和宣传思想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成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印发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年实施方案》,组织广大教职员工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守好底线思维;要求广大教职工认真贯彻执行高校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十项准则,潜心教书育人,做好学生表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举办“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培训班和开展宣传思想干部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新闻宣传干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量、上台阶奠定良好基础。
  (五)聚焦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和谐文明安全育人环境。实施“五政五风五廉”党风廉政建设工程,强化“廉政、勤政、俭政、善政、优政”“五政同构”,推进“党风、政风、教风、学风、校风”“五风同建”,实现“党政重廉、人人践廉、教育启廉、制度固廉、文化倡廉”“五廉同进”,形成“廉洁为民”的良好环境。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持续开展“守法博雅工程”“卫生健康工程”和“明德诚信工程”,通过开展“书香校园”“校园文明岗”“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等载体,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消防逃生、反邪教渗透、防溺水事件、防网络诈骗和校园网贷等专题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类涉校涉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共同打造和谐文明安全育人环境。
  (六)聚焦文化引领,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精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聚焦文化引领,注重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按照“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习实训锻造人格能力”的工作思路,把第二、三课堂和第一课堂相贯通、相融合,打造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通过持续开展“我与铜鼓有个约会——非遗文化进校园”、中国—东盟文化周暨青年交流营、“对话梦想—— 信仰的力量”、“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以及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和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搭建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实现文化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邱峰.新时代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9)
  【基金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党的十九大专项课题“新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和策略研究”(GXZX2017010)
  【作者简介】樊永生(1978— ),男,广西上林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丁 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审题能力的策略,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培养感知问题能力;细审数量关系,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分析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审题能力 高年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93-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