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huig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当今时代,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世界各个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正所谓“创新决定未来”,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当今的时代需要创新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结合自身的经验,我们认为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先从课堂教学抓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新理念,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下,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创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应是一个好“演员”,而应是一个好“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挖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二、创新利用教材
  
  新课标的精髓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模式,它着意于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转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有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
  教师应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教材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掘例题的思维性、发散性,启迪并引导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多方面、多角度地看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创新教学方法
  
  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实验法、调查法、推理法等。笔者在教学尝试中发现,项目教学法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内容以实际的工程项目来贯穿。项目的选取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说项目教学法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中表现比较显著。
  教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项目并划分成若干小项目;学生分组并选择自己独立完成的小项目,完成后由各小组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设计思想和构造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不但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与其他小组团体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开展创新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提高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这个应用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再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因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让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参与科学论文评选,参加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真正把创新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思考、表现的机会、更多活动的空间、更多创造的信心,让学生通过活动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一、缘起    星空,美丽而神秘,无论大人或孩子,都很容易被它吸引,很多学生对天文研究深感兴趣,但又觉得遥不可及,只有望远镜能稍微拉近人们与星空的距离,也满足了人们窥天的欲望。若在各校建立天文台,仅能解决这些学生的部分问题,因为,天文研究对学生而言,仍有许多限制存在,例如,夜间观测地点的交通与安全问题、仪器架设与校正,以及隔天白天需要上课等因素,使得学生很难在非寒、暑假的学期当中从事天文研究。  
众所周知,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平时与学生的接触和学生对政治课的总体反映中.我们不难发
吨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很多老师认为对于像吨这样看不到、摸不着的大质量单位,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物理环境中,教师也无法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体验、感受。那么如何来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如何来帮助学生建立一吨的观念呢?吨能不能看出来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教研组设计了“实践与调查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通过几次的教学反思,在有效教学、快乐学习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行动学习式”培训案例    准备:8名学员(受训教师)围坐在一起,每人手里拿着相关的记录工具和学习材料外,还拿着培训前事先布置的作业——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主持人(培训组织者)先讲话,要点是讲解本次培训的目的以及“行动学习式”培训的方式和注意事项等。  反思、研讨:按照次序由一位学员陈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碰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实际问题,其他学员首先倾听,而后各自对该学员提出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情境创设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那么如何创设好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的时空与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有些自己的见解。    一、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自身故事性强的特点,努力创设表演活动情境,可促使学生迅速地理解课文,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
一、背景介绍我校虽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但生源质量状况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刚入学时我曾经要求他们评价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情况。有80%左右的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历史只是兴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1995年1月1日起,至今已经实施五周年了。五年来,通过深入宣传和组织实施,《劳动法》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劳动法》是调
浙江省物价局决定:在一定时期内对全省范围内的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不同的价格干预措施。以稳定农资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支持粮食生产。违反价格干预措施的行为,将受严肃
介绍了湿法磷酸现代化生产的主要特点,并在比较其几种生产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二水法工艺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