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育观点认为,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探索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形式上大胆突破,不断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要善于调动初中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全面发展。兴趣是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2. 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3.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2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K+1)]2-4K·K=4K2+4K+1-4K2=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还得把K=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4. 创设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如果脱离了它,数学教学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是从问题质疑开始的,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是数学的心脏和魅力所在,问题能诱发创新动机。作为教师,要以问题为突破口,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出路。学生学数学是一种认知过程。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创设出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索,使其有所感悟和发现,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给予肯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教学时可拓展、变换条件(如班级的学生人数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体会现实生活中数量的不等关系,引入新课——“不等式”的教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总之,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初级中学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这些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思维定会有所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要善于调动初中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全面发展。兴趣是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2. 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3.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2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K+1)]2-4K·K=4K2+4K+1-4K2=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还得把K=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
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4. 创设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如果脱离了它,数学教学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是从问题质疑开始的,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是数学的心脏和魅力所在,问题能诱发创新动机。作为教师,要以问题为突破口,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出路。学生学数学是一种认知过程。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创设出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索,使其有所感悟和发现,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给予肯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教学时可拓展、变换条件(如班级的学生人数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体会现实生活中数量的不等关系,引入新课——“不等式”的教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总之,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初级中学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这些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思维定会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