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途径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作文 修改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62-02
  要写出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注意中心的提炼、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等,还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自改作文,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由此可见,能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修改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三至九年级的作文教学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养成自己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确实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
  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必须通过反复修改才能实现。这要求学生提高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写出好文章的最佳方式,改变以往只写作文不修改作文的常态。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当采用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强化训练、形成习惯等措施来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老师对作文教学是重视的,在完成规定的作文外,还让学生写了不少日记、周记和小练笔,但是对于批改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于必写作文,教师批改细致,从错别字、病句、标点等都改在了原文上,教师包办过多,学生修改的余地很少。二是对于周记、日记或一些小练笔,教师使用一些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如“叙述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等评语,学生不明白问题具体所指,也就无从着手修改。三是对教师的批改,学生很少认真去对待,不愿动脑筋去修改,老师也很少跟踪复查。四是一些学生感到成绩已经确定,修改好了又不能加分,作文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改不改无所谓。
  长此以往,学生对修改作文失去了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是老师的事。更主要的是许多学生没有修改的习惯,不懂修改的方法,不具备修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呢,本人在教学实中作过一些尝试,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首先,讲故事激趣。搜集古今中外一些著名作家关于修改文章的逸文趣事,讲给学生听。如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叶圣陶先生精雕细琢文章的故事。还有许多名人关于修改文章的名言,如鲁迅先生“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托尔斯泰“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四遍。这还不够”;契诃夫“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这些名人的经验和他们自身实践的体会都说明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他们尚且如此认真对待写作,更何况小学生,这让学生意识到改文章的确是自己的事。其次,写评语激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建议采用写评语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改作文的兴趣。再次,用比较激趣。将部分学生的原稿和修改后的正稿,张贴公榜,让学生参观,通过对比,发现修改后的作文具有明显的进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一)循序渐进,掌握方法。指导学生自改习作要贯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决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
  首先,要进行基本功单项训练,主要有五大类:一是修改错别字。如形近字组词、同音字组词、改正句中的错别字等训练。二是修改病句,如前后矛盾、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词序颠倒、不合逻辑等,通过训练使学生觉得说话写话必须前后考虑周到,合乎情理,用词造句恰如其分,才能把话说明白、说通顺。三是调整排列错乱的句段,这种训练既是篇章训练,也是逻辑思维的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思维有条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病例”,看看每段话讲了什么意思,再看顺序有什么不对,怎样排列才清楚。四是修改一段话,这是一种综合性修改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默读短文,弄懂意思后再逐句仔细阅读,启发学生从有无错别字、用词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前后联系是否合乎情理等方面去考虑,找出要修改的地方。五是修改短文,这是一种字、词、句、篇、标点的综合性训练,教学中可让学生阅读短文,看看有哪些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段落排列错乱和用错标点符号的地方,并指导学生改正过来。
  除上述单项训练外,还要进行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段与段之间过渡,详写与略写,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突出以及有关动作、心理、语言、外貌的描写等单项训练,使学生了解修改文章的方方面面,初步懂得修改方法。
  其次,由单项修改和多项修改过渡到全文修改。所谓全文修改,就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组织结构和评议文字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修改。全面修改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看文章的内容是否切题;二是看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三是看选用的材料是否恰当;四是看叙述的层次是否清楚;五是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包括段落安排、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六是看内容语句是否通顺连贯,包括用词是否准确,是否出现前后矛盾、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不合逻辑、有错别字、存在漏字等;七是看标点是否准确;八是看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对修改方法有较多的了解,且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二)示范引路,形式多样。修改文章是一件复杂的工程,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率先示范,把某一个学生的习作抄录展示,对照上述要求进行修改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可以从老师的演示中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仿效。
  也可以讲评试改,即老师把某次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出来,进行讲评。这种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关;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关;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关。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可以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照,悟出“我该怎样改”的道理。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降低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难度,为学生修改奠定基础。
  还可以集体评改,即选一篇学生习作打印出来,人手一份。老师提出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或者先读后改,其方法有四。一是 默读需要修改的篇章,即先从整体人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二是在朗读过程中改语病,如有连接不畅的地方,要及时查出原因,动笔修改。三是边指读边改错漏,即指着文章一句一句地读,可以发现错别字、添漏字、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及其它误用漏用的标点符号等等,并及时加以修改。四是仔细品读以求提高,对水平相对高的同学可以提出更进一步要求,即对自己的习作在选材准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品读,在遣词造句方面再下一番功夫。
  三、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修改习惯的养成需要多次长时间的重复训练。因此,教师不应一味追求学生写作的数量,而应扎扎实实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学生创作初稿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复认真的修改,使他们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反复训练下,逐步增强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进而逐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先进行书面批阅,将文中的主要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一一标出,并加上一定的眉批和总批,为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师不作具体的修改,也不批成绩。
  第二步。课上对学生作文中一些主要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评讲之后,再将本子发下去,让学生仔细体会上面的批语,按照提示进行初改,对看不懂批语、自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当面指导。
  第三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细致的删、补、调、换之后,再誊写到另一本作文本上,然后上交。老师一边对照查看他们的修改情况,一边对誉清后的作文再次进行批阅,然后批上成绩。第二次批阅后再评定成绩对学生认真修改作文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第四步。教师进行第二次集体评讲,着重表扬能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的学生,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段,然后把本子发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再作适当的修改。
  经过师生双方这样一个反复多次的修改过程,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懂得了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因此,再作修改时,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当学生初步具备了认真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后,教师开始注意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每次初稿完成之后,教师再集体评讲,然后让学生自评和互改。对批改有困难的学生还要进行重点帮助,要求他们对已经改好的作文过几天再作修改。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修改作文的认真程度综合评定成绩。
  学生通过每次作文修改的前后对比,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作文写好后进行认真修改的好处,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并在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方法之后,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长此以往,他们的自改能力一定大有提高。
  (责编 黄鸿业)
其他文献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母语教育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对学生来说,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学习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阅读可以分
为了采取有效控制策略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了基于单机无穷大(single-machine infinite-bus,SMIB)电力系统的H∞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首先,基于电力系统基本方程
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是:绝大多数农村老人依靠家庭供养,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并没有形成,资金筹集与基金管理不规范。广泛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实现农村劳动者同城市劳动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