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群众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等的基本功能在不断变更和丰富之中。文化馆内刊也已成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地,培养人才队伍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优秀作品的展示窗口;成为群文系统内部人员沟通的平台,宣传群文政策、传播群众文化活動的手段,同时也是政府与文化单位之间交流的桥梁。其办刊水平也在逐年上升,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一批形象清新、装帧精美、印质上乘、品位高雅的内刊,无论从数量到质量、形式到内容,还是功能到价值的实现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文化馆内刊概述
内刊也叫非正式期刊,它是指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是合法期刊的一种。
由文化馆主办的内部期刊是用于指导群众文化工作、交流信息的成册、折页或散页印刷品,以报纸或期刊为主要出版形式,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内部,不能公开销售,但可以公开赠阅、交换,属于内部资料。
文化馆内刊因为它的内部属性而使它具有了四大特点。一是自主性:各文化馆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创办,编辑、发行、样式都是自主的。二是独立性:独立的办报办刊不受外界的干扰,内容自主选择,栏目自己设置,印刷数量自己调整。三是群众性:面向群众,面向文化战线人群,刊物宣传、反映、服务的主体立足于基层群众。四是多样性:内容实事求是,富含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有可读性。
近几年,文化馆内刊发展势头异常迅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化馆内刊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到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社会对文化馆内刊的重视,映射出的是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关注,也标志着文化馆在宣传方式上、办刊理念上的变革和创新。新形势、新时期文化馆内刊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在办好传统内刊的同时,做好新媒体内刊,进而实现内刊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办好传统文化馆内刊
1、传统内刊的自身优势
传统内刊以纸质平面为主要展现形式。首先,在内容上的可信度较高,权威性较强,可以满足读者对准确、深度信息的需求;其次,传统内刊对时效性要求低,注重内容选题的策划和深度报道的挖掘,这就为读者提供了真实可靠、内容充实的信息;再次,传统内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业界也有了声望和影响力,受众群体虽说有变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另外,传统内刊相对于新媒体的转载复制来说,内容都是原创,可以说传统媒体是新信息的发布者。
2、文化馆内刊的准确定位,是内刊发展的领航灯
文化馆内刊要根据刊物群众文化服务职能、内容侧重点等方面,与国家文化发展方针、政策和地域发展保持高度的协调性,避免出现内刊文化和文化建设不相符的状况,要力图使内刊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办刊理念往往决定了文化馆内刊的生命力与生存环境。从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把握内刊资源,并时时注重和加强传统内刊的设计更新,适应社会改革潮流,才能保证文化馆内刊稳步发展并发挥价值。
做好策划是办好内刊的灵魂,是办刊思想的体现。内刊编辑的意图、报道的重点、编排顺序、版式风格、发行方式,都要有详细的策划思路,全凭自然来稿的拼凑式编辑,会让内刊没有思想性、没有全局性和整体感,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制订组织架构、规范岗位职责,保证内刊正常运行
根据实践操作的需要,文化馆内刊必须明确列出编委会的组织架构,并让组织成员肩负各自的职责,为刊物的定期出版、积极组稿献计献策。
顾问:邀请资深专家担任顾问,为内刊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专业指导,如在形式上为板块设置、版面风格等提出建议,在内容上为栏目文字、文章等提出修改意见,并成为刊物的特约作者。在重大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促进刊物发展的科学化。
主编:在顾问的指导下,把握刊物的整体方向及风格;民主、公开地决定刊物的各项经费使用;严格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编辑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编辑部整体水平,组织业务学习和业务进修,开展编辑部内外的经验交流;征求各方面的批评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具体管理编辑部各项事宜,为刊物制作的每个步骤作出明确部署,包括主题策划、组织征稿、筛选文章、审核等,参与编辑、校对工作,对编校质量进行实时监督,保证刊物正常出版。
副主编:协助主编组织、协调和领导编辑部日常工作。
编辑:采写稿件,组织并参与每期内刊编辑、校对,并及时送审;负责每期版式、版面、编排;及时汇总并反馈意见和建议,向主编反映;
另为减轻专职编辑的工作量,并保证稿件风格的多样性,可设兼职编辑,由各部门或单位文学爱好者担任。
建议设立外联部,搜集稿件,并做好网络媒体宣传工作,扩大刊物影响力;设立印刷部,负责排版制作和刊物分发,提高内刊的发行效率和寄送准确率。
4、高质量的内容和高标准的整体设计,是内刊发展的基础
办好内刊的基础是广泛的稿件来源、高质量的稿件内容、让人耳目一新的版式设计。文化馆内刊应在版面、装帧、设计等形式方面力求与内容相辅相成,优秀的版面设计会带给读者第一时间的视觉上的冲击。用图说话是较为理想的设计方式,图文并茂,符合信息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精美的图片,除了不可替代的现场感、真实感外,还可以美化版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要避免只把图当装饰的意图。
以真实简明的语言,诠释文章深刻的内涵。滥用词汇,只追求华丽的语言,或是毫无实际意义的高谈阔论都是不可取的。内刊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内刊的版面相对有限,简练的文字可以使其容纳更多的信息,使读者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内刊内容应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贴近,用“实话”说“实事”,反映最真实的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和基层群众的文化呼声,其所产生的影响也最直接。 内刊主管部门为各单位或人员额定稿件数量,虽然保证了稿件数量,但无法保证稿件质量。可以采取激励策略或是约稿的形式,充分调动人们的撰稿积极性,以评先进、给奖金、纳入绩效考核等方法,激发撰稿人的创作热情。同时,多渠道广泛征稿信息。由编辑部发通知至各单位,要求按照报纸版面或栏目要求,提供一定数量的稿件;在内刊上或单位网站辟出版面刊登征稿消息,告知征稿的范圍、要求及稿酬标准,并提供有效电子邮箱和QQ联络群,方便投稿人投稿。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人员整体素质是办好内刊的有力推手
文化馆内刊的制作必须有专业化、完整化的编辑团队,这极大的增加了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的调度难度。由于内刊编辑工作涉及到选题、组稿、编辑、校对、发行等诸多环节,因此内刊主编的管理能力必须具有专业化的过硬水平,而且大多数内刊编辑都是身兼数职,包括内刊文章编写、审阅、校验和排版、编辑、策划、美工等诸多方面。内刊质量对编辑的策划和组稿能力要求较高。内刊稿件组稿难、质量低的问题常常普遍存在。因此。邀请或组织资深的编辑、作家到单位定期进行刊物编辑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要经常学习和借鉴兄弟刊物和社会大众媒体的创新经验,加强业内合作交流,开拓编辑部人员视野,扩宽办刊思路。
三、新形势下文化馆内刊发展思路
1、基于传统内刊模式的新时期改进建议
随着文化馆内刊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内刊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媒体受到冲击,内刊浏览量受到了影响,影响力也在下降。与飞速铺展开的社会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相比,文化馆内刊数字化速度显然落后。面临挑战,文化馆内刊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把增强服务性和稳固权威性相结合,在传统纸质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中寻找方向,利用互联网优化内刊编辑环境是新时期下内刊编辑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利用互联网功能发展电子内刊或数字内刊系统
互联时代,智能终端已经普及,互联网是一个比纸质刊物更强大、便捷、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如果将传统内刊存在的运营成本高、受众面窄、互动匮乏、容量有限、稿源较少等问题置于互联网平台之上,则能帮助解决这些瓶颈问题。电子内刊与传统内刊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功能和影响力也会继续的增强。文化馆内刊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时代资源进行创新变通,通过网络、电子杂志等新媒体平台加快传统内刊和网络的融合发展,实现网刊多元化传播的理想效果和模式。
例如可以利用手机移动端,发展电子刊物,不受开本字数页码限制,节省了印刷费,节省了纸张油墨,环保节能。电子内刊可以通过文化部门的电子邮箱、网站、QQ等多种网络渠道发布,使传播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发布,能够更便捷、更好地展示内刊优势,宣传本单位、本区域的群众文化形象,从而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号召力,还可以扩大受众范围,吸引大量的年轻读者。利用互联网发展内刊,把播出渠道转型为互动平台,把单纯的“内容制作”转型为“服务交互”。内刊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自助托管创建内刊展示空间,分享给更多的读者。可以将网络化内刊的成功经验与文化馆内刊界人士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自身的展示,对内刊的网络化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还可以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刊物的用户情况,通过超链接,可以推广单篇内刊文章或者整本内刊。其多样化的互动工具可以在很多层面上解决内刊互动匮乏的问题。
互联网信息资源服务与传统内刊的编辑撰写和发布有很大差别。由于电子内刊出版周期短、设计精美,信息及时,节奏更快,依赖网络渠道发行,所以对相关从业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具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由于组稿(写与编)、审稿、排版设计、发布(推送)等一系列工作流程更短,效率更高,要有较高的协调与配合度。对美工设计人员要求综合素质更高。在读图时代,电子刊物的色彩、结构与细节等方面决定了刊物视觉吸引力。精美的设计排版,需要美术设计对文字内容有独到的理解,并能够把文字内容转化成视觉表达。对文字编辑人员要求有娴熟的写作能力和随时写作的良好习惯,以适应电子刊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编辑还要有精准提炼标题的能力,好标题无疑是文章的招牌和广告,可以吸引读者有兴趣点开文章进行阅读。对发行人员要求有熟练的网络环境工作能力,对电子刊和发行方式了如执掌,比如邮箱直投、微信发布、网上发布、合作推广等。
基于网络服务的文化馆内刊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由于大量图片发布在网上,网络阅读速度大大降低;网上内刊往往经过另一番编辑,版面与纸质内刊完全不一致,读者阅读需要点击打开层层页面,不符合读者的传统阅读习惯;受到网络普及的限制,有些读者可能因为不上网或上不了网,无法浏览到内刊;内刊发布在网上后,无法控制下载、打印等第二次利用;虽然新媒体承载着海量信息,但是有些信息的可信度比较低,容易误导读者,混淆视听;电子内刊只对付费读者开放,违背了文化馆刊物免费服务群众的初衷。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选择较强功能的专门刊物阅读软件,在浏览方式上更人性化,能对复杂的页面格式进行准确、直观的显现,文字显现效果好,放大后清晰度高。电子内刊应开启全面免费模式,实现网络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文化馆内刊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的发声平台,这个声音如何更加响亮和清晰,对于文化馆来说任重而道远。为了应对文化馆内刊传播整合化、网络化、社会化等趋势,我们应发扬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力求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探索新时期新传媒的发展规律,使文化馆内刊真正成为着力巩固壮大文化主流思想舆论,推动文化事业改革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推动力。我们深信,随着经济社会创新热潮的持续涌动,文化阵营将会不断壮大,同时代表群众文化声音的文化内刊也会层出不穷,它必然会在不断创新发展中更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翠哲.新媒体时代传统内刊可持续发展思考[J].今传媒.2015.05.11.
[2]关于企业内刊创新发展的一些思考[EB/OL].http://www.xzbu.com
/3/view-6984028.htm,2015-09-23.
[3]如何办好电子内刊[EB/OL].http://www.ceepa.cn/cate_84/detail_
3445.html,2016-05-09.
[4]如何从实际出发办好内报内刊[EB/OL].http://www.ceepa.cn/cate
_84/detail_3445.html,2016-04-29.
(作者简介:周海月(1990-)女,汉族,青海省文化馆助理馆员。)
一、文化馆内刊概述
内刊也叫非正式期刊,它是指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是合法期刊的一种。
由文化馆主办的内部期刊是用于指导群众文化工作、交流信息的成册、折页或散页印刷品,以报纸或期刊为主要出版形式,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内部,不能公开销售,但可以公开赠阅、交换,属于内部资料。
文化馆内刊因为它的内部属性而使它具有了四大特点。一是自主性:各文化馆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创办,编辑、发行、样式都是自主的。二是独立性:独立的办报办刊不受外界的干扰,内容自主选择,栏目自己设置,印刷数量自己调整。三是群众性:面向群众,面向文化战线人群,刊物宣传、反映、服务的主体立足于基层群众。四是多样性:内容实事求是,富含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有可读性。
近几年,文化馆内刊发展势头异常迅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化馆内刊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到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社会对文化馆内刊的重视,映射出的是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关注,也标志着文化馆在宣传方式上、办刊理念上的变革和创新。新形势、新时期文化馆内刊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在办好传统内刊的同时,做好新媒体内刊,进而实现内刊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办好传统文化馆内刊
1、传统内刊的自身优势
传统内刊以纸质平面为主要展现形式。首先,在内容上的可信度较高,权威性较强,可以满足读者对准确、深度信息的需求;其次,传统内刊对时效性要求低,注重内容选题的策划和深度报道的挖掘,这就为读者提供了真实可靠、内容充实的信息;再次,传统内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业界也有了声望和影响力,受众群体虽说有变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另外,传统内刊相对于新媒体的转载复制来说,内容都是原创,可以说传统媒体是新信息的发布者。
2、文化馆内刊的准确定位,是内刊发展的领航灯
文化馆内刊要根据刊物群众文化服务职能、内容侧重点等方面,与国家文化发展方针、政策和地域发展保持高度的协调性,避免出现内刊文化和文化建设不相符的状况,要力图使内刊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办刊理念往往决定了文化馆内刊的生命力与生存环境。从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把握内刊资源,并时时注重和加强传统内刊的设计更新,适应社会改革潮流,才能保证文化馆内刊稳步发展并发挥价值。
做好策划是办好内刊的灵魂,是办刊思想的体现。内刊编辑的意图、报道的重点、编排顺序、版式风格、发行方式,都要有详细的策划思路,全凭自然来稿的拼凑式编辑,会让内刊没有思想性、没有全局性和整体感,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制订组织架构、规范岗位职责,保证内刊正常运行
根据实践操作的需要,文化馆内刊必须明确列出编委会的组织架构,并让组织成员肩负各自的职责,为刊物的定期出版、积极组稿献计献策。
顾问:邀请资深专家担任顾问,为内刊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专业指导,如在形式上为板块设置、版面风格等提出建议,在内容上为栏目文字、文章等提出修改意见,并成为刊物的特约作者。在重大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促进刊物发展的科学化。
主编:在顾问的指导下,把握刊物的整体方向及风格;民主、公开地决定刊物的各项经费使用;严格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编辑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编辑部整体水平,组织业务学习和业务进修,开展编辑部内外的经验交流;征求各方面的批评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具体管理编辑部各项事宜,为刊物制作的每个步骤作出明确部署,包括主题策划、组织征稿、筛选文章、审核等,参与编辑、校对工作,对编校质量进行实时监督,保证刊物正常出版。
副主编:协助主编组织、协调和领导编辑部日常工作。
编辑:采写稿件,组织并参与每期内刊编辑、校对,并及时送审;负责每期版式、版面、编排;及时汇总并反馈意见和建议,向主编反映;
另为减轻专职编辑的工作量,并保证稿件风格的多样性,可设兼职编辑,由各部门或单位文学爱好者担任。
建议设立外联部,搜集稿件,并做好网络媒体宣传工作,扩大刊物影响力;设立印刷部,负责排版制作和刊物分发,提高内刊的发行效率和寄送准确率。
4、高质量的内容和高标准的整体设计,是内刊发展的基础
办好内刊的基础是广泛的稿件来源、高质量的稿件内容、让人耳目一新的版式设计。文化馆内刊应在版面、装帧、设计等形式方面力求与内容相辅相成,优秀的版面设计会带给读者第一时间的视觉上的冲击。用图说话是较为理想的设计方式,图文并茂,符合信息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精美的图片,除了不可替代的现场感、真实感外,还可以美化版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要避免只把图当装饰的意图。
以真实简明的语言,诠释文章深刻的内涵。滥用词汇,只追求华丽的语言,或是毫无实际意义的高谈阔论都是不可取的。内刊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内刊的版面相对有限,简练的文字可以使其容纳更多的信息,使读者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内刊内容应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贴近,用“实话”说“实事”,反映最真实的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和基层群众的文化呼声,其所产生的影响也最直接。 内刊主管部门为各单位或人员额定稿件数量,虽然保证了稿件数量,但无法保证稿件质量。可以采取激励策略或是约稿的形式,充分调动人们的撰稿积极性,以评先进、给奖金、纳入绩效考核等方法,激发撰稿人的创作热情。同时,多渠道广泛征稿信息。由编辑部发通知至各单位,要求按照报纸版面或栏目要求,提供一定数量的稿件;在内刊上或单位网站辟出版面刊登征稿消息,告知征稿的范圍、要求及稿酬标准,并提供有效电子邮箱和QQ联络群,方便投稿人投稿。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人员整体素质是办好内刊的有力推手
文化馆内刊的制作必须有专业化、完整化的编辑团队,这极大的增加了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的调度难度。由于内刊编辑工作涉及到选题、组稿、编辑、校对、发行等诸多环节,因此内刊主编的管理能力必须具有专业化的过硬水平,而且大多数内刊编辑都是身兼数职,包括内刊文章编写、审阅、校验和排版、编辑、策划、美工等诸多方面。内刊质量对编辑的策划和组稿能力要求较高。内刊稿件组稿难、质量低的问题常常普遍存在。因此。邀请或组织资深的编辑、作家到单位定期进行刊物编辑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要经常学习和借鉴兄弟刊物和社会大众媒体的创新经验,加强业内合作交流,开拓编辑部人员视野,扩宽办刊思路。
三、新形势下文化馆内刊发展思路
1、基于传统内刊模式的新时期改进建议
随着文化馆内刊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内刊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媒体受到冲击,内刊浏览量受到了影响,影响力也在下降。与飞速铺展开的社会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相比,文化馆内刊数字化速度显然落后。面临挑战,文化馆内刊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把增强服务性和稳固权威性相结合,在传统纸质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中寻找方向,利用互联网优化内刊编辑环境是新时期下内刊编辑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利用互联网功能发展电子内刊或数字内刊系统
互联时代,智能终端已经普及,互联网是一个比纸质刊物更强大、便捷、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如果将传统内刊存在的运营成本高、受众面窄、互动匮乏、容量有限、稿源较少等问题置于互联网平台之上,则能帮助解决这些瓶颈问题。电子内刊与传统内刊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功能和影响力也会继续的增强。文化馆内刊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时代资源进行创新变通,通过网络、电子杂志等新媒体平台加快传统内刊和网络的融合发展,实现网刊多元化传播的理想效果和模式。
例如可以利用手机移动端,发展电子刊物,不受开本字数页码限制,节省了印刷费,节省了纸张油墨,环保节能。电子内刊可以通过文化部门的电子邮箱、网站、QQ等多种网络渠道发布,使传播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发布,能够更便捷、更好地展示内刊优势,宣传本单位、本区域的群众文化形象,从而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号召力,还可以扩大受众范围,吸引大量的年轻读者。利用互联网发展内刊,把播出渠道转型为互动平台,把单纯的“内容制作”转型为“服务交互”。内刊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自助托管创建内刊展示空间,分享给更多的读者。可以将网络化内刊的成功经验与文化馆内刊界人士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自身的展示,对内刊的网络化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还可以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刊物的用户情况,通过超链接,可以推广单篇内刊文章或者整本内刊。其多样化的互动工具可以在很多层面上解决内刊互动匮乏的问题。
互联网信息资源服务与传统内刊的编辑撰写和发布有很大差别。由于电子内刊出版周期短、设计精美,信息及时,节奏更快,依赖网络渠道发行,所以对相关从业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具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由于组稿(写与编)、审稿、排版设计、发布(推送)等一系列工作流程更短,效率更高,要有较高的协调与配合度。对美工设计人员要求综合素质更高。在读图时代,电子刊物的色彩、结构与细节等方面决定了刊物视觉吸引力。精美的设计排版,需要美术设计对文字内容有独到的理解,并能够把文字内容转化成视觉表达。对文字编辑人员要求有娴熟的写作能力和随时写作的良好习惯,以适应电子刊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编辑还要有精准提炼标题的能力,好标题无疑是文章的招牌和广告,可以吸引读者有兴趣点开文章进行阅读。对发行人员要求有熟练的网络环境工作能力,对电子刊和发行方式了如执掌,比如邮箱直投、微信发布、网上发布、合作推广等。
基于网络服务的文化馆内刊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由于大量图片发布在网上,网络阅读速度大大降低;网上内刊往往经过另一番编辑,版面与纸质内刊完全不一致,读者阅读需要点击打开层层页面,不符合读者的传统阅读习惯;受到网络普及的限制,有些读者可能因为不上网或上不了网,无法浏览到内刊;内刊发布在网上后,无法控制下载、打印等第二次利用;虽然新媒体承载着海量信息,但是有些信息的可信度比较低,容易误导读者,混淆视听;电子内刊只对付费读者开放,违背了文化馆刊物免费服务群众的初衷。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选择较强功能的专门刊物阅读软件,在浏览方式上更人性化,能对复杂的页面格式进行准确、直观的显现,文字显现效果好,放大后清晰度高。电子内刊应开启全面免费模式,实现网络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文化馆内刊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的发声平台,这个声音如何更加响亮和清晰,对于文化馆来说任重而道远。为了应对文化馆内刊传播整合化、网络化、社会化等趋势,我们应发扬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力求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探索新时期新传媒的发展规律,使文化馆内刊真正成为着力巩固壮大文化主流思想舆论,推动文化事业改革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推动力。我们深信,随着经济社会创新热潮的持续涌动,文化阵营将会不断壮大,同时代表群众文化声音的文化内刊也会层出不穷,它必然会在不断创新发展中更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翠哲.新媒体时代传统内刊可持续发展思考[J].今传媒.2015.05.11.
[2]关于企业内刊创新发展的一些思考[EB/OL].http://www.xzbu.com
/3/view-6984028.htm,2015-09-23.
[3]如何办好电子内刊[EB/OL].http://www.ceepa.cn/cate_84/detail_
3445.html,2016-05-09.
[4]如何从实际出发办好内报内刊[EB/OL].http://www.ceepa.cn/cate
_84/detail_3445.html,2016-04-29.
(作者简介:周海月(1990-)女,汉族,青海省文化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