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主体意识,呵护学生心灵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d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个性的人,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语文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究、学有生发,学得好、筑得牢,教师必须做到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营造“说话”的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把“话语权”真正地还给学生。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更需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通过“说”,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轨迹,为修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提供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积极鼓勵学生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为学生的“学”开渠引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的视角解析作品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思考为思考点,尊重他们的审美标准,提供正确的文学理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让学生真正行使课堂上的话语权,以教学民主促进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提高。
   我们追求本色阅读,即最终的结论由赏析评价的审美主体——学生作出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要尝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呈现权威者的观点和看法,教参上的观点,教师的看法,之后再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权威者、教参、教师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白自己对作品的欣赏、理解的程度,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作品。
   二、尊重学生的价值判断
   现代哲学解释学告诉我们,文章原是“死”的,只有通过读者的阐析和再创造才能“活”起来,阅读是由“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的过程。语文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解读文本,重新构建。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阅读背景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读,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教师不能武断地将教参上或教师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而应耐心听取他们的见解,出示辅助材料给他们甄别,这样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生的独立思考愈是获得尊重,其思维就越活跃。因此,鉴赏评析应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讨论为主,应鼓励学生鉴赏角度的广泛性,认识事物的丰富性。也只有在这种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敢想敢说,充分品尝到学活语文和用活语文的乐趣。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一是要把阅读作品的学生当“学生”看。教师要提倡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尝试,尽量让他们准确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使认知结构与学生生活经历相互印证、相互促进,并随着学生主题思想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二是把文学作品当作一种艺术品看。文学欣赏的过程应该是凭感受力和想象力动情关照的独特的精神活动,决不可用“种他人田”的热心,甚至技巧去感化和提升,一厢情愿地把教师或他人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其他文献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过于强调灌输教学,学生参与愿望不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要求,但是在当前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仍然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满堂灌输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唾沫漫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由于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了被动听讲的边缘化角色,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如此,
期刊
散文因其自身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等特点成为教材钟爱之对象。散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散文难教,除教者观点各异之外,也与散文自身有关。   散文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郁达夫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传的色彩。”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个性化。每一个作家的散文都表现出作家个性,每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鉴赏是最容易让学生“害怕”的一道题目。对于诗歌鉴赏,就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存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首先是害怕,看到诗歌鉴赏类题目特别害怕,畏惧,有抵触情绪,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其次,对于诗歌鉴赏中给出的细节,例如“注释”,往往忽略掉,从而漏掉解题的关键信息。再次,积累不够,不管是文言实虚词的积累,还是诗歌常用意象的积累,往往比较困乏。最后,现
期刊
说话写文章,语言是否连贯,不仅反映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语言表达。高考试题改革以来,几乎年年都考这个知识点,可见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下面是解题的几个技巧。   一、要符合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   例1.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围墙的下面,_____,尽管它们的旁边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①很引人注意 ②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样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消耗,避免教师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
期刊
阅读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尽管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我们却很难将学生引进文学的殿堂。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内容单一,教科书是阅读的主要来源,缺少课外阅读,阅读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是目前中学生所存在的一个阅读现状,而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习负担重,限制了阅读   初中生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应试教育决定了
期刊
告别了冬日的严寒,春天向我们展开了笑颜,告别了假期的沉寂,校园又变得书声琅琅。面对这春暖花开的校园,想想从教的这10年,真是感慨颇多。   10年前,刚刚迈出大学的校门,就又踏进了中学的门槛。带着些许忐忑,满怀憧憬地开始新的旅程。这1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切地明白了当教师的不易与艰辛,有过抱怨,有过心酸,有过苦闷,但幸福总比不幸多得多。正是因为有了很多真诚关心下属的领导们,有了一
期刊
魏晋士人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自己?背后隐藏着他们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本文试做分析。   魏晋之前,“天人感应神学”作为权威思想主宰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它产生依赖性。汉末魏晋正是“天人感应神学”失去效力而新的权威思想尚未确立的时期。“天人感应神学”的崩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汉末,“天人感应神学”崩溃。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董仲舒使“君权神
期刊
你还记得欧阳修先生笔下的卖油翁吗?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寓意是技能可以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到达我手上的时候,第一时间入我眼睛的文字是“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我竟有了一种让卖油翁与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握手的想法。假如他们跨越时
期刊
一、整体阅读的重要性   整体阅读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阅读形式,是阅读规律的反映。它以准确、迅速、全面摄取所需求信息为其终极目的。一般来说,整体阅读心理与通常的传统的讲读教学的思维顺序不同。传统的讲读教学是以字词、句篇为序,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由于它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因而也就形成了运用的普遍性。但如果对文章进行分析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