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双导师制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m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的工科专业尤其以应用型为主的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长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采访可知,企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和毕业设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高效的。虽然在毕业设计与企业结合的模式中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努力改进,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就业、学校学科的建设以及企业招聘均有专业、高效和精准的效果。
  [关    键   词]  工程教育认证;双导师制;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20-02
   一、毕业设计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具体要求
   (一)毕业设计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高校学生面临毕业时的最后一道关卡就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对学生四年的本科学习是一种总结和归纳,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启发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尤其对应用类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初次接触一个系统全面的项目和课题,要求学生具有全局意识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和做文献综述的能力,了解所设计题目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和软件使用能力,进一步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结合,毕业设计通常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协调能力,这是一个全面且综合总结和升华学生四年学习内容的机会。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对高校的工程教育有一个权威的指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该标准在内容中要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需完成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才可达到毕业要求。而在标准中所规定的六类课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毕业设计,也是标准中对应的重要二级指标点之一。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标准:是否与专业的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协同创新精神是否得以锻
  炼、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是否得到综合运用等。在标准中同时要求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注重过程和目标的互相结合。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应当配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般为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是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实验室进行所需数据的实验或是深入企业中进行实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实施基地建设
   对工科学生而言,长期以来都在校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中。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意见表明,许多工科学生在初次工作时,通常都只依靠书本知識,所得结果往往与预期相差较大。工科实际上是一门以动手能力为基础的学科,书本知识很多也是基于实践得出的理论,但书本的更新迭代较慢,许多理论内容已经无法与企业要求相匹配,由此培养的学生也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借助于毕业设计的机会,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到实践中去,到基层的工厂车间中去,真实地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增长经验,才能撰写出有内容和内涵的毕业论文,而不是草草走形式。校企结合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更新,转变了教育思想,推动了教育体制的升级和完善,同时企业内部也可以实现创新,让不同的思维和新鲜的血液注入,使企业充满活力,对学生而言,可以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增强就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校外教育实践教程
   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程学院等四所大学联合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其中,C代表构思、D代表设计、I代表实现、O代表运作。这种教学理念倡导学校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目标,尤其以机械系和航天航空系为代表的学科,已经完全采用了这种教育理念,在教学大纲中也完全遵循。在CDIO教育模式中,将教育环境延伸扩展到工程实践中,鼓励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和工厂一线,可以真正提升对企业的文化认知和实际的问题解决能力。对机械系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学校就开始安排课程设计以及金工实习,目的在于培养工科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安全操作意识。按照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到工厂和车间进行实训,并撰写实习报告,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工厂的实际工作情况归纳总结,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工厂实训和最后的毕业设计计3~5分不等的学分,是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升华,学生的工程背景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二)校内工程实践平台建设
   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应当快速与企业接轨,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在校内就应加强学生专业素养的训练。除了校外进行实训外,校内也应当联动设置实训基地,让学生感受校内与校外的差别,从差别中寻找共同点。特别是模拟企业进行专业课题和项目的实训,同时让学生广泛接触和使用各类软件及模拟仿真平台,最后为学生提供设计成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以缩短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差距,培养出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卓越工程师。
   三、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师资队伍建设
   本科生在毕业设计中一般都配备有校内导师对论文的选题、格式和内容进行指导,为学生解惑答疑以及规范学术知识和科研方法。当学生进入校外企业时也应当同时配备校外导师,对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解答,指导问题和技术前沿以及发展动态。校内和企业两个导师对学生同时进行指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有益,理论知识不再是刻板的书本文字,而是成为实践操作的内容。例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学校在金工实习中不同的工种会配备不同的指导教师传授知识,详细解答过程中的问题与疑惑,讲解其内部的机械理论知识。而校外实训时,企业内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带领大学生进行操作,安排实践岗位,亲自动手操作设备和仪器,让学生亲自对设备内部进行测绘,了解其内部构造,为创新和改革提供知识储备和理论依据。同时校内外都会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学术和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使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不再处于一头雾水和无从下手的状态。    (一)校企协同,共建“双结构型”工程教师队伍
   高校对青年教师要尽早开始培训,使其同时具有高水平的科研学术能力并清晰地了解企业需求。对校内导师的培养要抓住工程教育改革的机会,对青年教师加以鼓励和督促,以政策为引导方向,规划青年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其专业的工程背景,提升工程技能。与此同时,学校建立工程型教师的职务聘任、考核以及培训制度,除了学校规定的教师培训外,还应当在企业中从事一定时间的工程项目,并担任项目负责人,及时跟进和督导项目,积累实际的工程经验和研究。进一步制定《工程技术型企业导师选聘及管理办法》《加强教师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企业中的导师管理体系。如此建设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双结构型”工程教师的队伍,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生的专业水平。
   (二)校外导师聘任原则
   校外导师在聘任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导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深厚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技术长处;(2)企业导师在聘任后与学校签订明确的聘任协议,对导师颁发相应教学级别的聘书;(3)聘请导师时形式尽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导师在企业中的级别与地位,不拘泥于地域的限制,可以采取校企两地联合指导的形式;(4)不定时对企业导师的教学情况、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关的指导意见,制定企业导师的岗位职责,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学校整体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
   (三)校内导师队伍建设
   应当加强校內导师的培养,成立教师发展和成长中心,资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念进行提炼,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经验学习。在教师中成立“青年教师研习班”,为青年教师的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和参考;在工程实践中举办工程实践交流会、项目互助组,让资深的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取长补短,提高学校中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共同成长和进步。同时鼓励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走进企业和走出国门,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让教师在交流中没有后顾之忧,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重点项目,使教师感受不同的思维和教育方式。
   四、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流程及管理
   在学生进入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后,学校按照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要求,同时为学生配备了两名指导老师,对学生校内和校外同时进行引导。来自社会和企业的实战型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侧重点在动手能力和设计内容方面;校内导师则把握学位论文的方向与理论指导,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文献检索方法、研究方法和学术道德的培养。“双导师”毕业设计的主要流程如下:(1)学生与自己的两名导师见面,互相了解,参与毕业设计动员会;(2)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在学校官网公布导师的研究方向,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更喜欢更有兴趣的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填写毕业申请表,包括双导师制网上双向选择→双导师制企业毕业设计申请表→开题报告,双导师对申请表进行审核,通过后开始着手毕业设计的撰写;(4)学校对双导师以及学生加强监督管理,
  采取打卡考勤制,对学生和导师双向监督;(5)提醒学生与导师完成工作日志,将进展情况每半个月进行汇报与讨论,填写中期检查报告;(6)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将设计成果展示后进行毕业答辩,答辩团队为双导师代表的校企组成。双导师下的毕业设计与传统的毕业设计对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其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对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视野和思维更加开阔,学生在毕业前有机会亲身体验完成项目的过程,在就业后也更容易适应企业工程项目的建设。
   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策略。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疑惑与阻碍,但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为学生解决了一些求学与就业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先进教学理念,构建了完整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本校希望在探索中不断推进高校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晓静,于晓,高雅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工科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74-75.
   [2]徐进,王树根,付少海,等.工程认证背景下轻化工程毕业设计探索与总结[J].科教导刊(下旬),2019(3):22-23.
   [3]李东晖,申聪,戴小鹏.基于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143-144.
   [4]易忠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探析[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5):52-53.
   [5]于斌斌,王锴.创新创业背景下工科大学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2017(23):25-26.
  ◎编辑 赵瑞峰
其他文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语文教育全过程,转变语文教育观念、明确语文教育定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教
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2003年7月28日开播,隶属于经济中心,长度60分钟,演播室直播,单人主持,今年夏季作息时间央视一索福瑞合肥地区周平均收视率是20%,目前不到23%。去年栏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日益推动着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本文主要从主体性学习模式的提出、理论基础、操作程序,教
期刊
杂体诗歌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延续两千多年1,其长远的生命力并不是简单地“录而存其体”就能一笔带过的。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体验无不吸引着历代的作家们一试身手,从
期刊
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明确目标、引导自学、启发讨论、归纳答题、练习反馈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有益处,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Imple
期刊
该文是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素质的要求,较系统地探讨了演讲法历史教学的基本条件和课堂操作规则,它以培养学生学讲、能讲、善讲的逐步发展为教学目标,贯穿
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量让教材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是每位教师备课时的努力方向.本文依照的目标要求着重论述高中英语SEFC教材的活化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