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施工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改革的思考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绝大部分企业开始由传统人事管理走向人力资源管理,这不仅是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更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施工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工、用人以及分配制度三项内容的改革,施工企业只有针对性地围绕这三项内容进行改革,企业才能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本文则是围绕这三个主题进行阐述分析,同时探讨了如何解决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国有施工企业 人力资源 改革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外资、民营等企业以及大量农民工的涌入抢占了市场,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国有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与威胁。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站住脚跟,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最终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壮大。
  1 国有施工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改革的现实意义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国有施工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即其应当从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下文具体分析了此种改革措施的现实意义。
  1.1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不同
  人事管理强调的是以工作为核心,看重人对工作的适应性,人应该服从组织的分配、服从领导的安排以及服从工作需。而人的价值也是体现在其工作的效率上。很明显,这些都是不注重甚至是忽视个人发展愿望的情况。相反的,人力资源管理则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本质作用,企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而管理则是做到各尽其能,合理分配工作,使得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创造一个个人与企业的价值共同体,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发展企业紧密联系起来。
  1.2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不同
  传统的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只是一个负责干部工作的业务部門或办事机构。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企业发展策略的核心部分,特别是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型经济社会中,人作为新思维、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主体,是任何企业的必备资本。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当之无愧的成为企业发展与壮大核心。
  1.3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着力点不同
  人事管理主要着力于人员的补充与培训等;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着眼于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使人能尽其才,企业一般以启动员工为手段,创造出以十当百,以百当千的绩效。
  2 国有施工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改革具体措施
  2.1 用工制度的改革
  1995年颁布的《劳动法》突破了国有企业多年来的用工形式,在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这项改革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许多已经适应先前制度的员工一时半会还不能接受这种突然的改变,对于这种新确立的劳动关系抱有消极甚至是反感的态度。由于取消招工制度多年,并且每年新接收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限,导致新增员工的比例并不是很高,难以从根本上起到全面改革用工制度的作用。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施工业务难以达到饱和状态,许多员工实际处于待业状态,但由于没有与原企业解除雇佣关系,所以他们继续享有原企业的工资、医疗和住房等待遇,诸如此类的问题至今都没能得到妥善解决。其次,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实行合同制用工,对员工的质量、数量以及结构进行动态管理,做好岗位评价工作,如下图1所示即为某企业的岗位评价表要素体系,可作为参考。
  2.2 用人制度的改革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失去人才也就意味着失去建筑市场的份额。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推动了用人制度的改革,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寸步难行。首先,无论是任命还是聘用,国有施工企对于每个环节都要集体研究。其中,聘任制注重公开、公平。
  结束语
  近些年来,培养专业化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人事部门的国有施工企业发生多次演变,从人事处——人事劳资处到——劳动人事部——人力资源部。尽管这些都是称谓上的变化,但却反映出施工企业发展对部门工作的新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人事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其不是仅对现有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绩效、工资分配进行一般的配置,而是要最大限度的开发资源、培养人才以及使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仅仅把握企业的发展战略,把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基本原则,及时调整策略,更多地考虑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招募和稳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建设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的施工企业文化氛围。
其他文献
1 企业年金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  企业年金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年金形式,又被称作职业年金、补充养老金、私人养老金、雇主承办计划等。它是由雇主发起建立的,旨在为职工提供基本养老保障以外的退休、死亡和因病伤残等收入保障的养老金计划。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了我国的企业年金是信托形式下的缴费确定型年金,采用基金化的管理方式。企业和职工将年金基金资产委托给年金基金的受托人管
期刊
一、前言  (一)研究意义  公司业绩评价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是企业利益相关方获得业绩信息的重要渠道。实践证明,良好的企业业绩评价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价值,指导企业的战略规划及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然而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思想意识和实际工作中,企业对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
期刊
本文采用产业经济学中著名的“哈佛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简称SCP范式)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保险产业组织问题。SCP范式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进行产业组织应用问题研究的经典范式。  一、SCP范式概述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其中市场结构是指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主要
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在快速发展,煤矿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中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源保障。然而在采矿中,安全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采矿工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煤矿采矿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归纳并总结出一些加强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采矿工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能更好地应对
期刊
一、前言  (一)研究意义  从1991年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的开放,我国的证券市场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间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因为过快发展而出现的问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像银广夏、绿大地等重大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在中国频频曝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中国的GDP在不断地高速发展,随之诞生的企业要寻求资金来拓宽业务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任何企图削弱或取消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和有害的;然而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完成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也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为出发点并借鉴学习型组织的一些观念与方法,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一、学习型组织的缘起及内涵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
期刊
【摘要】 网络信息业务客户数据平台是将主要业务数据集中到一个或几个数据中心,就是将各单一网络、系统及应用数据迁移、集中到数据中心,实现所有有效网点集中联网、所有会计账务集中处理、所有客户基本信息集中管理。在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中,全辖范围内的客户信息、交易数据等均存储于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辖内机构核心数据的惟一保存者。有了集中的数据,银行能更好地掌握全行的客户、财务、业务和控管等信息,不仅增加了业务
期刊
【摘要】 国有企业混合所制改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现有的混合所有制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尤其是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推动着企业混合所有制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环节,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发
期刊
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也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标准之一。在老百姓眼中,人偏离了忠诚,就没有资格说道德、情操、气节、教养。所以,忠诚历来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无论是夫妻、子女之间,还是朋友之间,都应该讲忠诚。夫妻讲忠诚,方能和睦相处,白头谐老;子女讲忠诚,方能敬老尊贤,长幼有序;朋友讲忠诚,方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样,一个企业、事业,员工也要讲忠诚。在医院管理中,不断提
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带动我国经济朝向全面开放化趋势发展,从而使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这种新发展背景下,激励的市场经济竞争使我国企业工作面临着多重方面带来的新挑战。而在企业工作中企业共青团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对当前一些企业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践经验总结推动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