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名义下的历史虚构——评阿来《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来对藏民族族群记忆、宗教信仰和文化境遇的书写总蕴蓄着虚构的力量。在被宣称为纪实长篇的《瞻对》中,阿来仍以他擅长的虚构方式与诗艺技巧,在"纪实"与"虚构"的语义断裂处,以叙事重组了瞻对的历史与现实。
其他文献
<正>徳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前苏联的伟大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题材及各种风格的优秀作品,其作品以鲜明
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退缩行为进行研究,以期能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退缩行为是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小学生对自
金朝初年,作为由宋入金的词人——宇文虚中、高士谈、吴激、蔡松年等人的创作展现了身处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漩涡中心的——"贰臣"文人的心灵史,带有一种强烈的文化阵痛感。故
<正>满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个统治了中国300多年的民族,它的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它的舞蹈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然而,满族舞蹈作为一种北方民族的艺术形式,在
指出了发展生物质高温空气气化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作为其关键技术的高温空气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对高温空气发生器关键部件的分流装置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流
梅卓的文化身份角色是多重的,多重文化身份的交织带来梅卓文学创作中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性。梅卓的小说创作从女性的视角重构民族文化记忆,用文学填补民族历史断裂式的空旷和
《亡儿悼歌》是马勒1901至1904根据《吕克特诗》创作的一部重要的声乐套曲,它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作曲家极具悲情的创作思想以及一系列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运用方
在普米族口头叙事传统中遗存着大量的舅权痕迹,本文对此进行梳理与分析,认为普米族的舅权植根于母系氏族的沃土,舅舅对外甥的权威主要体现在抚养和婚姻制约方面。随着母权制
本文旨在通过定性分析,了解青少年在欣赏音乐演出方面的一些特点。文章主要着眼于一项在马德里举办的针对中小学生的青少年活动计划,观看的演出主要包括歌剧、古典音乐和舞蹈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分析了粤方言词语在地理生活环境、经济文化风貌,地缘政治文化、习俗民情意义等方面所呈现的文化内涵,从中窥探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