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到多年的教育,“平衡”已经近乎标签化,提到它,脑子里会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如:天平、自然界的生物链、人生哲学、打破、把握一个度……这些点都可以写出一篇议论文。
如果看到我们发表过的范本——周东江的《平衡有术》,你会看到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个例,如在西藏体验到的:青藏高原哪来这么多化不完的积雪?问题抛出来了,答案紧跟而来,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气象平衡。接着又想到了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讲秦末的农民起义,讲诸葛亮,讲孙权……这是社会发展的平衡。
作文最喜有料,除了观点明确,还要有看点,有好看的采分点,如上面谈到的范本。上等的作文还要有与众不同的论据,或者说是独辟蹊径的个例,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心甘情愿给高分。
蹇兴朝同学的议论无懈可击,他能看到大多数同学们所不会留意到的角度,如政治、社会和资源。 周李新格同学的文字不失韵味,有诗有歌有历史,是作文的优势,在表达上也没有埋没这些素材。
演练话题:平衡有术(见本刊2015年30期周东江的《平衡有术》)
参战学校:湖北松滋第一中学 (指导教师:张兴武)
湖北沙市中学 (指导教师:许丽莎)
平衡有术
□湖北松滋第一中学 蹇兴朝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乃至自己对自己的平衡正逐渐被打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涌现,人们开始呼吁平衡世界的回归,渴望返璞归真。
然而完全回归自然是不现实的,科技发展的脚步无法阻挡,我们应当人为地通过适时调控,把握火候来实现平衡,以期达到理想中的中庸式的平衡,消解各方面的失衡所带来的矛盾。
适时调控,依势出招,是天平上平衡两臂的砝码。在个人层面,早就提出了阴阳学说作为养生的基本原理。古人提倡阴阳平衡,六气顺畅,身心才能健康发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则是联系了个人得失与国家苍生的大平衡,在不同的时势下应采取不同的行动来调节这种平衡。从小处看,它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从大处看,它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审时度势,为平衡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把握火候,控制波动,是天平中央精确调节的游码。自然界的平衡,如种群密度,体温化学平衡等都是动态平衡。它们虽不断波动,如同池塘中间漾开的涟漪,却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常波动。古人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便是处理国家层面的平衡,也如同翻炒一锅小鱼,火势不可过旺或者太弱,还要时常翻动,旁敲侧击,菜肴才会色香味俱全。调控波动,为平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平衡的世界令人向往,但不平衡有时却成为一种必须: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不平衡会实现更大意义上的平衡。在城镇与农村教育资源差距较大时,倾斜资源的天平,为贫困地区提供特殊的招生计划,会实现经济水平与教育水平的协调,像一双更大的手掌,在国家教育的层面上调整了社会公平。绝对的平衡不一定有益,我们应秉承在更大的层面内平衡的原则,灵活地调节多架天平。
在失衡问题凸现的今天,运用审时度势、调控波动、整体把握的手段,我们可以实现人为的平衡,以弥补现代平衡的缺失。平衡有术,只要肯动脑筋,掌握平衡之术的要诀,我们将在世界的一座座独木桥上走得更远。
平衡有术
□湖北沙市中学 周李新格
月明星稀,抬眼望一轮明月,月有阴晴圆缺,盈亏有数;上善若水,低头看一片大海,海有潮涨潮落,涨落有序;一曲红绡,俯耳听一首乐曲,曲有平起仄落,平仄有韵。平衡就体现在这一盈一亏,一涨一落,一平一仄之中。
泰戈尔有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秋叶的静美不仅仅如同“洞庭波兮木叶下”般的纷纷扬扬,更美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赤子情怀。树木吸收土地的养分,最后也把这养分归还于土地,在这一份奉献和回报之中构成了一种平衡。平衡是顺应万物自然发展的最终状态,体现在四季的交替中:春日繁花似锦、夏日树木蔽阴、秋日硕果累累、冬日瑞雪润土。在平衡之下,四季循环,万物生生不息,正所谓“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平衡有术,术即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万物发展之中,术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宋代刘过《襄央歌》中有“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前人之述便可以看出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
回首春秋战国,烽火狼烟,遍地豪杰。面对秦国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野心,各国“合纵交缔,相与为一”,正是为了和秦国形成一种局势上的平衡。当然,秦国不会允许自己的利益被破坏,野心被禁锢,行为被制衡,于是“外连衡而斗诸候”,建立起新的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得益于战争中的“平衡有术”。无数谋士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倾注在平衡之术上,使平衡的意义变得至关重要。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观点。顺应四季的变化去播种,不过度耗费自然资源,张驰有度。这其中便体现了人的生产生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平衡。人和自然之间也需要有一个平衡。如此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纵观当今局势,资源损耗,气候恶化,污染泛滥,雾霾笼罩,地球负载过重。生态环境的恶化正在渐渐驶向它无法自我调节的轨道。末日科幻,也不仅仅是幻想,更是一种预测,一种警示,一种呼吁,如果人们再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平衡,那么,那些存在于影片中的灾难场景就会成为现实。自然创造的平衡固然令人惊喜,人为创造的平衡也使人嗟叹,但人与自然的平衡才是真正与地球,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诗经有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平衡就是在这一投一报之间,形成了“永以为好的”结局,自然赋予我们无限的资源,而我们也宜当回报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平衡,创造出一个“永以为好”的未来,如此便是真的——平衡有术。
(编辑:于智博)
如果看到我们发表过的范本——周东江的《平衡有术》,你会看到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个例,如在西藏体验到的:青藏高原哪来这么多化不完的积雪?问题抛出来了,答案紧跟而来,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气象平衡。接着又想到了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讲秦末的农民起义,讲诸葛亮,讲孙权……这是社会发展的平衡。
作文最喜有料,除了观点明确,还要有看点,有好看的采分点,如上面谈到的范本。上等的作文还要有与众不同的论据,或者说是独辟蹊径的个例,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心甘情愿给高分。
蹇兴朝同学的议论无懈可击,他能看到大多数同学们所不会留意到的角度,如政治、社会和资源。 周李新格同学的文字不失韵味,有诗有歌有历史,是作文的优势,在表达上也没有埋没这些素材。
演练话题:平衡有术(见本刊2015年30期周东江的《平衡有术》)
参战学校:湖北松滋第一中学 (指导教师:张兴武)
湖北沙市中学 (指导教师:许丽莎)
平衡有术
□湖北松滋第一中学 蹇兴朝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乃至自己对自己的平衡正逐渐被打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涌现,人们开始呼吁平衡世界的回归,渴望返璞归真。
然而完全回归自然是不现实的,科技发展的脚步无法阻挡,我们应当人为地通过适时调控,把握火候来实现平衡,以期达到理想中的中庸式的平衡,消解各方面的失衡所带来的矛盾。
适时调控,依势出招,是天平上平衡两臂的砝码。在个人层面,早就提出了阴阳学说作为养生的基本原理。古人提倡阴阳平衡,六气顺畅,身心才能健康发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则是联系了个人得失与国家苍生的大平衡,在不同的时势下应采取不同的行动来调节这种平衡。从小处看,它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从大处看,它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审时度势,为平衡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把握火候,控制波动,是天平中央精确调节的游码。自然界的平衡,如种群密度,体温化学平衡等都是动态平衡。它们虽不断波动,如同池塘中间漾开的涟漪,却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常波动。古人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便是处理国家层面的平衡,也如同翻炒一锅小鱼,火势不可过旺或者太弱,还要时常翻动,旁敲侧击,菜肴才会色香味俱全。调控波动,为平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平衡的世界令人向往,但不平衡有时却成为一种必须: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不平衡会实现更大意义上的平衡。在城镇与农村教育资源差距较大时,倾斜资源的天平,为贫困地区提供特殊的招生计划,会实现经济水平与教育水平的协调,像一双更大的手掌,在国家教育的层面上调整了社会公平。绝对的平衡不一定有益,我们应秉承在更大的层面内平衡的原则,灵活地调节多架天平。
在失衡问题凸现的今天,运用审时度势、调控波动、整体把握的手段,我们可以实现人为的平衡,以弥补现代平衡的缺失。平衡有术,只要肯动脑筋,掌握平衡之术的要诀,我们将在世界的一座座独木桥上走得更远。
平衡有术
□湖北沙市中学 周李新格
月明星稀,抬眼望一轮明月,月有阴晴圆缺,盈亏有数;上善若水,低头看一片大海,海有潮涨潮落,涨落有序;一曲红绡,俯耳听一首乐曲,曲有平起仄落,平仄有韵。平衡就体现在这一盈一亏,一涨一落,一平一仄之中。
泰戈尔有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秋叶的静美不仅仅如同“洞庭波兮木叶下”般的纷纷扬扬,更美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赤子情怀。树木吸收土地的养分,最后也把这养分归还于土地,在这一份奉献和回报之中构成了一种平衡。平衡是顺应万物自然发展的最终状态,体现在四季的交替中:春日繁花似锦、夏日树木蔽阴、秋日硕果累累、冬日瑞雪润土。在平衡之下,四季循环,万物生生不息,正所谓“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平衡有术,术即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万物发展之中,术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宋代刘过《襄央歌》中有“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前人之述便可以看出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
回首春秋战国,烽火狼烟,遍地豪杰。面对秦国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野心,各国“合纵交缔,相与为一”,正是为了和秦国形成一种局势上的平衡。当然,秦国不会允许自己的利益被破坏,野心被禁锢,行为被制衡,于是“外连衡而斗诸候”,建立起新的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得益于战争中的“平衡有术”。无数谋士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倾注在平衡之术上,使平衡的意义变得至关重要。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观点。顺应四季的变化去播种,不过度耗费自然资源,张驰有度。这其中便体现了人的生产生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平衡。人和自然之间也需要有一个平衡。如此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纵观当今局势,资源损耗,气候恶化,污染泛滥,雾霾笼罩,地球负载过重。生态环境的恶化正在渐渐驶向它无法自我调节的轨道。末日科幻,也不仅仅是幻想,更是一种预测,一种警示,一种呼吁,如果人们再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平衡,那么,那些存在于影片中的灾难场景就会成为现实。自然创造的平衡固然令人惊喜,人为创造的平衡也使人嗟叹,但人与自然的平衡才是真正与地球,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诗经有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平衡就是在这一投一报之间,形成了“永以为好的”结局,自然赋予我们无限的资源,而我们也宜当回报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平衡,创造出一个“永以为好”的未来,如此便是真的——平衡有术。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