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看来,亦舒虽然是从女性独立的角度出发,但骨子里还是会回复到描述一个女人对于情感的依赖。小说和电视剧最大的不同,就是编剧秦雯希望探讨女性到底要不要拜倒在情感之下,她相信如果真正找到了自信的话,感情应该是排在第二位的——这和亦舒的文字不同——亦舒是觉得女性再怎么从痛苦中独立起来,最终还是会落回到感情,她的女人味儿其实要比现在的女性作家更浓。”
采访沈严导演的时候,他正在湖北拍摄古装新戏《凰权·弈天下》。陈坤、倪妮主演的这部大IP剧很可能成为明年的屏霸。但在此前,沈严导演却是拍都市情感剧成名的专业户,他的代表作《中国式离婚》《辣妈正传》《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直到眼下热播的《我的前半生》,无一不是引领一时话题的现象级电视剧。今年6月,沈严还凭借《中国式关系》,与合作的刘海波导演一同获得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殊荣。
入了陈道明的“法眼”
十几年前,沈严还是一个广告专业户,拍摄过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在圈内口碑不错。和陈道明合作的几个广告,无意间让“老道”成了他的伯乐——《中国式离婚》是沈严和陈道明的合作,也是沈严拍的第一部电视剧。
第一部电视剧就能和陈道明合作,这在旁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可在沈严这儿,一切都显得毫不费力——反而是陈道明亲自将毫无电视剧拍摄经验的他推荐给片方,在沈严自己都战战兢兢、没多少自信的时候,让他和众多大牌演员合作,终于,处女作一鸣惊人。
回想起来,沈严将陈道明称作自己的“恩师”:“可能是人和人之间的眼缘吧,我们俩可以聊到一起,陈老师把我当一个小徒弟,可以聊一聊,教一教,所以一直都特别感激他。”
《我的前半生》大牌云集不说,陈道明甘愿给电视剧客串,演出一个开日料店“酱子”的小老板老卓,才是大不易。“他的戏份虽然不少,但是剧情是在故事主线之外的,相当于一个旁观者,所以陈道明老师肯来客串真是给了很大面子。”
双女主个个有惊喜
当然,剧中最大的看点,还是马伊琍和袁泉饰演的罗子君、唐晶两位双女主。许多观众正是冲着这对CP,对剧集一路猛追不舍。
在女主角的选择上,导演沈严也给了不少意见。和他合作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马伊琍,是一开始就被定下的罗子君的人选。这不仅因为沈严“对马伊琍的表演和人物塑造能力毫无异议”,也因为马伊琍是上海演员,“能够演出上海人、上海味道的东西”。
相反,袁泉的角色却经历了一番波折。“一开始袁泉自己也很担心,很疑虑能不能演好唐晶这个角色,因为剧本里的唐晶要比现在她呈现的更加外向一点,果断、绝情,有种女强人的感觉。而袁泉经常饰演文艺、文弱一些的角色,她本人的气质也是非常温和、内敛的,所以大家都有点顾虑。”
一直到戲开拍了,袁泉都会时常和导演商量:“我刚才是不是演得太凶了?眼睛睁得那么大很吓人吧?”
“其实我在屏幕后面根本没觉得过分,是她自己太温和了,好几次都跟我说:导演,我不会跟人家吵架,也不会训人家啊。她有好几场骂陈俊生、骂凌玲的戏都得下狠劲去骂,这和袁泉本人的反差肯定是特别大的,但是我觉得正是这种反差产生了惊喜。”沈严说,“袁泉最终答应演唐晶,也是因为这种反差激起了她创作的欲望。其实唐晶身上有很复杂的东西,比如她和贺涵没有走到一起,某种原因也是对自己过度保护,这种保护天然存在于她身上。袁泉演出了唐晶那种虽然不张扬,但是让人猜不透的感觉,这种距离感,和女强人的感觉融合到了一起,产生了另外一种化学作用,让大家都觉得很惊喜。”
《我的前半生》刚开播时,马伊琍饰演的罗子君一脸的嚣张跋扈颐指气使没有教养,被观众喷成了筛子;包括她穿的那些毫无气质的服装,也传出过“袁泉靳东都有自己的专职服装设计师,唯独马伊琍是穿着自己的私服出演”的谣言。
“其实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师,马伊琍前几集穿的衣服也是剧组给配的,才不是她自己的私服。”沈严笑着辟谣,“这些衣服也都是大牌,不便宜,但是我们刻意给搭配出一种廉价、很没气质的感觉,就是为了突出她前后两个阶段的转变。观众如果觉得前几集里的马伊琍很讨厌,那就是设计达到了效果。”
而马伊琍在前几集中对罗子君的演绎方式,反而是她自己的设计和发挥。“我觉得她的表演越来越娴熟,对人物的把控能力非常好。从开头的那个讨厌劲儿,到后期越来越让观众接受,恰恰证明了她的设计得到了效果,把罗子君离婚前后的本质蜕变表现出来了。”
戏外的马伊琍,也有着和罗子君一样“令人始料未及的坚强”。“不管外表怎样柔弱,她内在的坚强真是你无法想象的。”沈严表示,“她有两个孩子,是非常好的妈妈,所有孩子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的。拍戏的时候孩子的事情也很多,骨折了生病了,她都是一手操办,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影响过拍戏。她给大家的感觉是挺小女人的,从不刻意、做作,非常简单,非常自然的一个人,但是骨子里非常坚强,统筹协调能力很强大。”
对亦舒没有太多共鸣
《我的前半生》打着亦舒小说改编的第一部大陆电视剧的旗号,剧情上却把亦舒同名原著改得体无完肤——这是本剧被一部分观众、尤其是“原著党”诟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亦舒小说里的金句,是“做人最要紧姿态好看”;而电视剧里的台词,是“教养不值一提”。亦舒小说里的罗子君,淡泊内敛;电视剧前几集里的罗子君,却张扬浮夸;亦舒小说里没有的“防火防盗防闺蜜”,却变成了电视剧的主线……这一切,确实很难让原著党接受。
但沈严也有自己的考虑:亦舒虽好,可要是像亦舒写小说那样拍戏,恐怕推进不了42集呢! “小说当中有很多东西是难以被影像化展现的,比如说人物的描述。在亦舒笔下,罗子君是个中产阶级的代表,一个始终温文尔雅的人物。文字可以顺着走,但是如果影像化,她就是一个主动性、推动性都很弱的女主角,戏剧张力是完全不够推动42集电视剧的。”
换言之,小说大可以“姿态好看”,而电视剧为了戏剧张力,总难免需要制造一些可能略显夸张的冲突。
可是问题又来了——既然要颠覆亦舒原著,为什么不索性一开始就另起炉灶,也免得亦舒枉担了虚名呢?
“因为故事的灵感和原点是来自亦舒小说的,想要探讨女人如何从婚姻中走出来,独自面对生活,探讨独立对一个女性的作用。要是我们用了这样的线索,却不买版权,也会被观众说抄袭吧!”
而大幅度地改编原著,还不仅是因为戏剧张力的需要,更是因为——沈严对编剧秦雯的共鸣,比亦舒来得更大。
“毕竟,亦舒小说是多年前写的,时代不同,地域也不同,是不能完全代表当下上海的,无法原样照搬。我读过亦舒原著,也看了她的其他一些作品,比如《喜宝》。在我看来,亦舒虽然是从女性独立的角度出发,但骨子里还是会回复到描述一个女人对于情感的依赖。小说和电视剧最大的不同,就是编剧秦雯希望探讨女性到底要不要拜倒在情感之下,她相信如果真正找到了自信的话,感情应该是排在第二位的——这和亦舒的文字不同——亦舒是觉得女性再怎么从痛苦中独立起来,最终还是会落回到感情,她的女人味儿其实要比现在的女性作家更浓。”
“所以作为男性来讲,我对原著的感受不那么深,文字上也离我比较远。我会更喜欢秦雯的剧本——剧本里打动我的是很多有血有肉、真实、有爱的人物,他们比小说里的人物更鲜活。比如罗子君的妈妈、妹夫、老金、段晓天……这些人物就是社会百态,有的角色可能都没几场戏,但是都很有意思。”
确实,扮演罗子君妈妈薛甄珠的许娣、扮演陈俊生的雷佳音,最近都有大红的趋势——尤其雷佳音,这个在宁浩电影里当过第一男主角的东北演员一直半红不紫,如今却俨然要成为第一个被观众认可的“出轨渣男”,甚至他自己的微博都开始用“前夫”人设自嘲了。“雷佳音一开始看了前五集剧本,心里很忐忑,都想放弃了,觉得人设太渣。我说服他看完全剧本以后再决定。哈哈,雷佳音现实生活里是特别逗的,所以这个角色他也演得很压抑。”沈严表示,“演妈妈的许娣其实不是上海人,是北京人,我们也找过上海演员,但是总觉得差一口气,我们需要一个更接地气的妈妈,说得简单粗暴一点就是‘更加跳得动广场舞一点’,许娣演得就很好,把一个生命力强大的老太太演得活灵活现。”
更多的人开始回归家庭
电视剧里的罗子君,离婚后失魂落魄,多亏闺蜜唐晶多番照顾,还介绍了自己十几年的男朋友贺涵给她当职业顾问,手把手教——可不曾想,教着教着,男朋友反而给闺蜜“撬走了”。
这样的剧情,别说唐晶贺涵的CP粉不满意,原著党也再次遭受一万点暴击。记者写稿时,剧情已经播到第30集,结局依旧不甚明朗,无数观众手握小刀片虎视眈眈中。
其实导演也知道大家期待什么、害怕什么,所以,本剧的结局走向,一直是剧组翻来覆去开会讨论的内容。
“我就先不剧透了,还有几天就大结局,大家自己看吧。”沈严说,“我们也不会冒大不韪,让罗子君干出忘恩负义的事儿……”听这口气,大结局恐怕要平生大逆转啊!
“我们的剧本前后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打磨,编剧、制片人,还有几位资深编剧都一起帮忙,从大纲、分级大纲、前五集、前十集……每到一個阶段就要开会讨论。剧集最终展示的,是我们这个小团队构造的新世界,它可能和原小说离得很远,但是和目前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近——就看观众是不是一定要忠于原著、肯不肯接受新故事了。”
不过,无论大结局的最后走向如何,有一点,导演沈严和编剧秦雯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有贺涵这样的男人。
从人生导师、“做你的男人24个小时不睡觉”、帮忙带孩子、永远语重心长,到雨夜高速宝马救美、为了给孩子过生日扔下拿着绝密资料要出卖公司的员工不顾,“老干部”靳东把贺涵演出了韩剧里万能男友的味道,处处搞得定的人设又像极了国产电视剧里的霸道总裁——只是,一切太过完美的,都近似于伪。
“我也知道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贺涵这样的人存在,但是我又真的希望可以在电视上塑造一个完美的男子形象——描绘一个世界上不存在的人,愉悦一下观众。”沈严表示,“其实贺涵为了照顾一个孩子的情绪,不管同事是不是拿着绝密资料要走,这一点我个人是特别接受的——一个男人,能为了孩子、家庭,把工作排到第二位,我反而觉得挺感动的。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现在,国家领导人要找你开会了,但是你说你要给老婆过生日——我会觉得,这个男的多牛啊!”
从《中国式离婚》到《我的前半生》,沈严拍了十多年的都市情感剧,在他看来,这十多年的时代变迁,并没有改变婚姻、家庭、感情的本质,但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更多的人开始往家庭回归。感情从五六十年代的习惯性压抑,到改革开放后的泛滥期,如今显现出了回归家庭的趋向。“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准以后,人们开始向外追求更加高级的东西,更加注重维护家庭的情感,这是一种更理智的回归。不止电视剧里的上海如此,这和地域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把电视剧放到北京去拍,可能台词节奏、表现方式上有所调整,但核心内容却应该是一致的。”
采访沈严导演的时候,他正在湖北拍摄古装新戏《凰权·弈天下》。陈坤、倪妮主演的这部大IP剧很可能成为明年的屏霸。但在此前,沈严导演却是拍都市情感剧成名的专业户,他的代表作《中国式离婚》《辣妈正传》《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直到眼下热播的《我的前半生》,无一不是引领一时话题的现象级电视剧。今年6月,沈严还凭借《中国式关系》,与合作的刘海波导演一同获得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殊荣。
入了陈道明的“法眼”
十几年前,沈严还是一个广告专业户,拍摄过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在圈内口碑不错。和陈道明合作的几个广告,无意间让“老道”成了他的伯乐——《中国式离婚》是沈严和陈道明的合作,也是沈严拍的第一部电视剧。
第一部电视剧就能和陈道明合作,这在旁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可在沈严这儿,一切都显得毫不费力——反而是陈道明亲自将毫无电视剧拍摄经验的他推荐给片方,在沈严自己都战战兢兢、没多少自信的时候,让他和众多大牌演员合作,终于,处女作一鸣惊人。
回想起来,沈严将陈道明称作自己的“恩师”:“可能是人和人之间的眼缘吧,我们俩可以聊到一起,陈老师把我当一个小徒弟,可以聊一聊,教一教,所以一直都特别感激他。”
《我的前半生》大牌云集不说,陈道明甘愿给电视剧客串,演出一个开日料店“酱子”的小老板老卓,才是大不易。“他的戏份虽然不少,但是剧情是在故事主线之外的,相当于一个旁观者,所以陈道明老师肯来客串真是给了很大面子。”
双女主个个有惊喜
当然,剧中最大的看点,还是马伊琍和袁泉饰演的罗子君、唐晶两位双女主。许多观众正是冲着这对CP,对剧集一路猛追不舍。
在女主角的选择上,导演沈严也给了不少意见。和他合作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马伊琍,是一开始就被定下的罗子君的人选。这不仅因为沈严“对马伊琍的表演和人物塑造能力毫无异议”,也因为马伊琍是上海演员,“能够演出上海人、上海味道的东西”。
相反,袁泉的角色却经历了一番波折。“一开始袁泉自己也很担心,很疑虑能不能演好唐晶这个角色,因为剧本里的唐晶要比现在她呈现的更加外向一点,果断、绝情,有种女强人的感觉。而袁泉经常饰演文艺、文弱一些的角色,她本人的气质也是非常温和、内敛的,所以大家都有点顾虑。”
一直到戲开拍了,袁泉都会时常和导演商量:“我刚才是不是演得太凶了?眼睛睁得那么大很吓人吧?”
“其实我在屏幕后面根本没觉得过分,是她自己太温和了,好几次都跟我说:导演,我不会跟人家吵架,也不会训人家啊。她有好几场骂陈俊生、骂凌玲的戏都得下狠劲去骂,这和袁泉本人的反差肯定是特别大的,但是我觉得正是这种反差产生了惊喜。”沈严说,“袁泉最终答应演唐晶,也是因为这种反差激起了她创作的欲望。其实唐晶身上有很复杂的东西,比如她和贺涵没有走到一起,某种原因也是对自己过度保护,这种保护天然存在于她身上。袁泉演出了唐晶那种虽然不张扬,但是让人猜不透的感觉,这种距离感,和女强人的感觉融合到了一起,产生了另外一种化学作用,让大家都觉得很惊喜。”
《我的前半生》刚开播时,马伊琍饰演的罗子君一脸的嚣张跋扈颐指气使没有教养,被观众喷成了筛子;包括她穿的那些毫无气质的服装,也传出过“袁泉靳东都有自己的专职服装设计师,唯独马伊琍是穿着自己的私服出演”的谣言。
“其实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师,马伊琍前几集穿的衣服也是剧组给配的,才不是她自己的私服。”沈严笑着辟谣,“这些衣服也都是大牌,不便宜,但是我们刻意给搭配出一种廉价、很没气质的感觉,就是为了突出她前后两个阶段的转变。观众如果觉得前几集里的马伊琍很讨厌,那就是设计达到了效果。”
而马伊琍在前几集中对罗子君的演绎方式,反而是她自己的设计和发挥。“我觉得她的表演越来越娴熟,对人物的把控能力非常好。从开头的那个讨厌劲儿,到后期越来越让观众接受,恰恰证明了她的设计得到了效果,把罗子君离婚前后的本质蜕变表现出来了。”
戏外的马伊琍,也有着和罗子君一样“令人始料未及的坚强”。“不管外表怎样柔弱,她内在的坚强真是你无法想象的。”沈严表示,“她有两个孩子,是非常好的妈妈,所有孩子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的。拍戏的时候孩子的事情也很多,骨折了生病了,她都是一手操办,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影响过拍戏。她给大家的感觉是挺小女人的,从不刻意、做作,非常简单,非常自然的一个人,但是骨子里非常坚强,统筹协调能力很强大。”
对亦舒没有太多共鸣
《我的前半生》打着亦舒小说改编的第一部大陆电视剧的旗号,剧情上却把亦舒同名原著改得体无完肤——这是本剧被一部分观众、尤其是“原著党”诟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亦舒小说里的金句,是“做人最要紧姿态好看”;而电视剧里的台词,是“教养不值一提”。亦舒小说里的罗子君,淡泊内敛;电视剧前几集里的罗子君,却张扬浮夸;亦舒小说里没有的“防火防盗防闺蜜”,却变成了电视剧的主线……这一切,确实很难让原著党接受。
但沈严也有自己的考虑:亦舒虽好,可要是像亦舒写小说那样拍戏,恐怕推进不了42集呢! “小说当中有很多东西是难以被影像化展现的,比如说人物的描述。在亦舒笔下,罗子君是个中产阶级的代表,一个始终温文尔雅的人物。文字可以顺着走,但是如果影像化,她就是一个主动性、推动性都很弱的女主角,戏剧张力是完全不够推动42集电视剧的。”
换言之,小说大可以“姿态好看”,而电视剧为了戏剧张力,总难免需要制造一些可能略显夸张的冲突。
可是问题又来了——既然要颠覆亦舒原著,为什么不索性一开始就另起炉灶,也免得亦舒枉担了虚名呢?
“因为故事的灵感和原点是来自亦舒小说的,想要探讨女人如何从婚姻中走出来,独自面对生活,探讨独立对一个女性的作用。要是我们用了这样的线索,却不买版权,也会被观众说抄袭吧!”
而大幅度地改编原著,还不仅是因为戏剧张力的需要,更是因为——沈严对编剧秦雯的共鸣,比亦舒来得更大。
“毕竟,亦舒小说是多年前写的,时代不同,地域也不同,是不能完全代表当下上海的,无法原样照搬。我读过亦舒原著,也看了她的其他一些作品,比如《喜宝》。在我看来,亦舒虽然是从女性独立的角度出发,但骨子里还是会回复到描述一个女人对于情感的依赖。小说和电视剧最大的不同,就是编剧秦雯希望探讨女性到底要不要拜倒在情感之下,她相信如果真正找到了自信的话,感情应该是排在第二位的——这和亦舒的文字不同——亦舒是觉得女性再怎么从痛苦中独立起来,最终还是会落回到感情,她的女人味儿其实要比现在的女性作家更浓。”
“所以作为男性来讲,我对原著的感受不那么深,文字上也离我比较远。我会更喜欢秦雯的剧本——剧本里打动我的是很多有血有肉、真实、有爱的人物,他们比小说里的人物更鲜活。比如罗子君的妈妈、妹夫、老金、段晓天……这些人物就是社会百态,有的角色可能都没几场戏,但是都很有意思。”
确实,扮演罗子君妈妈薛甄珠的许娣、扮演陈俊生的雷佳音,最近都有大红的趋势——尤其雷佳音,这个在宁浩电影里当过第一男主角的东北演员一直半红不紫,如今却俨然要成为第一个被观众认可的“出轨渣男”,甚至他自己的微博都开始用“前夫”人设自嘲了。“雷佳音一开始看了前五集剧本,心里很忐忑,都想放弃了,觉得人设太渣。我说服他看完全剧本以后再决定。哈哈,雷佳音现实生活里是特别逗的,所以这个角色他也演得很压抑。”沈严表示,“演妈妈的许娣其实不是上海人,是北京人,我们也找过上海演员,但是总觉得差一口气,我们需要一个更接地气的妈妈,说得简单粗暴一点就是‘更加跳得动广场舞一点’,许娣演得就很好,把一个生命力强大的老太太演得活灵活现。”
更多的人开始回归家庭
电视剧里的罗子君,离婚后失魂落魄,多亏闺蜜唐晶多番照顾,还介绍了自己十几年的男朋友贺涵给她当职业顾问,手把手教——可不曾想,教着教着,男朋友反而给闺蜜“撬走了”。
这样的剧情,别说唐晶贺涵的CP粉不满意,原著党也再次遭受一万点暴击。记者写稿时,剧情已经播到第30集,结局依旧不甚明朗,无数观众手握小刀片虎视眈眈中。
其实导演也知道大家期待什么、害怕什么,所以,本剧的结局走向,一直是剧组翻来覆去开会讨论的内容。
“我就先不剧透了,还有几天就大结局,大家自己看吧。”沈严说,“我们也不会冒大不韪,让罗子君干出忘恩负义的事儿……”听这口气,大结局恐怕要平生大逆转啊!
“我们的剧本前后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打磨,编剧、制片人,还有几位资深编剧都一起帮忙,从大纲、分级大纲、前五集、前十集……每到一個阶段就要开会讨论。剧集最终展示的,是我们这个小团队构造的新世界,它可能和原小说离得很远,但是和目前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近——就看观众是不是一定要忠于原著、肯不肯接受新故事了。”
不过,无论大结局的最后走向如何,有一点,导演沈严和编剧秦雯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有贺涵这样的男人。
从人生导师、“做你的男人24个小时不睡觉”、帮忙带孩子、永远语重心长,到雨夜高速宝马救美、为了给孩子过生日扔下拿着绝密资料要出卖公司的员工不顾,“老干部”靳东把贺涵演出了韩剧里万能男友的味道,处处搞得定的人设又像极了国产电视剧里的霸道总裁——只是,一切太过完美的,都近似于伪。
“我也知道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贺涵这样的人存在,但是我又真的希望可以在电视上塑造一个完美的男子形象——描绘一个世界上不存在的人,愉悦一下观众。”沈严表示,“其实贺涵为了照顾一个孩子的情绪,不管同事是不是拿着绝密资料要走,这一点我个人是特别接受的——一个男人,能为了孩子、家庭,把工作排到第二位,我反而觉得挺感动的。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现在,国家领导人要找你开会了,但是你说你要给老婆过生日——我会觉得,这个男的多牛啊!”
从《中国式离婚》到《我的前半生》,沈严拍了十多年的都市情感剧,在他看来,这十多年的时代变迁,并没有改变婚姻、家庭、感情的本质,但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更多的人开始往家庭回归。感情从五六十年代的习惯性压抑,到改革开放后的泛滥期,如今显现出了回归家庭的趋向。“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准以后,人们开始向外追求更加高级的东西,更加注重维护家庭的情感,这是一种更理智的回归。不止电视剧里的上海如此,这和地域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把电视剧放到北京去拍,可能台词节奏、表现方式上有所调整,但核心内容却应该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