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主导未来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国家也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新能源政策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比例的20%。
  
  各国“新政”
  
  在金融危机面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奥巴马指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
  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是一套以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为内容的绿色能源战略计划,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增加就业岗位、摆脱经济衰退和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战略产业。他们计划在未来3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占发电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
  有分析人士预言,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或许会如同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样,将彻底改变了此后10-20年世界发展的面貌。美国的新能源战略将是世界能源革命的开始,由此催生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势必会给美国乃至世界能源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除美国外,许多国家也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各国则在能源供给安全、可再生能源、能源税、能源技术、市场自由化、能源效率和能源战略储备等方面陆续制定了大量法律规范条例。新能源政策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比例的20%。
  
  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新能源”变革之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中国进入开发“新能源”的快车道。国家能源局6月初表示,即将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光伏及核电运行的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5亿千瓦、2000万千瓦和8000万千瓦。
  同时,对众说纷纭的新能源概念,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也给出了解释,“关于新能源很难界定,各国的说法都不一。”而从能源科技的角度看,“替代矿物”能源的办法确实有很多种,中国此次写入新能源规划的有6种,它们被分为两大类,一个方面是关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另一方面,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说对煤炭清洁的高效利用,比如说车用新型的燃料,以及智能电网。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主要应用有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等。受限于原材料过于分散和制造工艺的缺陷,生物质能的成本一直偏高,并没有形成大规模效应。而且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加剧粮价上涨和贫困国家的饥荒风险,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因为生物质能尤其是能同汽油混合使用的乙醇和生物柴油主要从玉米、甘蔗、黄豆及油棕等农作物中所提取。
  当下的生物燃料行业早已没了前几年的意气风发。困扰整个生物燃料行业发展的问题是,除了国家补贴之外,目前似乎很难找到太好的盈利方式。
  截至目前,国内有5个燃料乙醇项目,分别是黑龙江华润酒精、安徽丰原生化、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和中粮广西木薯项目。即使是国内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之一丰原生化(由中粮控股),也必须依靠国家补贴才能勉力而为。在“与民争粮”的争议声中,人们发现燃料乙醇消耗的资源(如土地、化肥、环境污染等)比其所能提供的还要更多——在我国一般是3.5吨玉米做1吨乙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0.6——0.8吨煤。据研究数据显示,用玉米制乙醇对能源开发和减排CO2贡献甚微。而中国玉米价格却在过去两年来上涨了40%。相关专家更是指出,只有在石油价格保持在80——90美元/桶的区间时,作为替代能源的生物燃料才会有优势。
  在摒弃了玉米、小麦作为乙醇燃料的初级阶段之后,人们又将视野投向了薯类和甜高粱。但与生产1吨燃料乙醇仅需3.3吨玉米原料相比,18吨甜高粱过高的成本运输令企业难以承受。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认为,燃料乙醇原料供应不确定,存在供应风险(价格上涨、供给的季节性、运输问题、种植结构调整等),刚性需求对应柔性供给。“传统非粮作物作为乙醇原料比较竞争优势不明显。”现在,人们又认为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纤维素将是燃料乙醇的发展方向。不过如何降低成本、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仍然是一个难题。
  
  太阳能
  
  毫无疑问,中国光伏发电潜力的确非常巨大。统计显示,中国现有大约40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屋顶面积40亿平方米,加上南立面大约50亿平方米可利用面积,如果20%安装太阳能电池,可以装100GW。此外,中国有着大片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漠化土地,總计约120万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装40MW太阳能电池,2%的荒漠即可安装1000GW,是中国当前电力装机的两倍。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有关研究预计,2020年中国大型荒漠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将达到200MW。
  不过,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并未启动起来。核心问题还是发电成本太高,影响了大规模推广。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局限性导致了对电网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目前,全国已经建成100多个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但仅有2个项目在2008年6月份刚刚拿到4元/kWh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的审批程序和电价核准程序也还不明确;此外,电力部门还没有真正接受光伏发电,由于光伏发电不连续的特点,电力部门认为只是增加了发电量,没有增加实际可调度的电力装机。
  一个最具黑色幽默的例子是,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在自家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作为全中国目前唯一一个自己发电并且与国家电网实现并网的家庭,从2006年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电超过4000度。
  
  这种情形在全世界太阳能发电推广最快的日本并不鲜见,它已经有超过1/6的家庭变成了“绿色家庭电厂”,并且享受政府补贴。但在中国,赵春江却不得不“付费”向电网送电。因为电力公司为了防范窃电,安装的全部都是正向运转的电表。也就是说,不管赵春江是从大电网里下载用电还是将太阳能发的电上传到大电网,电表的读数都在增加。
  2008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约2600MW,占世界产量的32.9%,但当年中国的光伏安装量只有40MW,仅占全球安装量的0.73%,占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1.54%,这意味着,中国太阳能电池98%以上的需求都在国外。这个尴尬的结果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把清洁送到全世界,把污染留给了自己”。
  也许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将是太阳能大发展的一个契机。这届世博会将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按规划,世博会永久场馆中国馆、主题馆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电站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亚洲和中国总容量位居前列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电站,主题馆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系统规模可达2.5兆瓦,将是中国国内单体建筑上最大容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系统,中国馆0.3兆瓦光伏电站则是结合具有传统中国特色建筑建造的BIPV并网电站。预计这两座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可达260万千瓦时,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2550吨。
  此外,世博中心、南市电厂和沪上生态家等场馆都将建立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按目前规划,整座世博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4.5兆瓦,预计每年可节电约42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4100吨。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拥有中国“太阳城”之称的山东德州将于2010年9月举办世界太阳城大会,进一步探讨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美好前景。这座不甚起眼的小城,不仅是中国的太阳能生产基地,还是太阳能综合利用的典范。城市中的建筑屋顶上布满了用太阳能采暖和提供热水的太阳能收集器。市区的公园、广场、道路交通信号灯,也大量利用太阳能光电灯。其中,占地1800亩的长河公园更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全部利用太阳能照明的景区。
  
  风能
  
  风电资源无污染且取之不尽,大力开发风电资源已在全球形成共识。去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7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2亿千瓦;其中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居全球第二。尽管近年来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以年均100%的速度高速发展,但目前我国风电开发主要集中在陆上,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则刚刚起步。
  6月29日在上海召开的“2009中国国际海上风电和传输大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施鹏飞首次正式对外详细发布了“风电七大基地的具体产能规划及相关情况介绍”。
  已确定的6省区七大千万级风电基地,包括甘肃、内蒙古、新疆、吉林、河北和江苏,其中内蒙古有2个基地。到2020年,七大千万级风电基地总装机量将达12600万千瓦。其中,河北规划1080万千瓦,甘肃(酒泉)1270万千瓦,新疆(哈密)1080万千瓦,吉林2300万千瓦,内蒙古5780万千瓦,江苏1000万千瓦。“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增至1亿千瓦。”施鹏飞称。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域,据估算我国沿海-20米水深以内风电可开发量约7.5亿千瓦,为我国陆上风电可开发量的3倍。因此海上风电也被视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眼下,我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安装34台国产单机容量3兆瓦离岸型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的上海东海大桥东部海域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第一批3台机组已于今年4月完成吊装,第二阶段吊装工作正全面展开。明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市民将用上东海大桥海上风电机组送来的清洁电。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指出,我国发展海上风电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由于海上风电为间隙性发电,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风险。此外,海上风电场发电运行效率低,真正满发功率的时间不足10%;无功消耗大、系統稳定性差;输电损耗大,海上远距离交流传输更困难;成本高昂,机组维护困难;国内尚未制造出适合海上风电机组安装的专用船舶和设备。2006年,“桑美”台风登陆浙江苍南县,其每秒78.1米风速对苍南风电场造成毁灭性破坏,28台机组中的20台不同程度损坏,其中不少被完全吹倒、风机桨叶折断。台风登陆尚且造成如此大破坏力,台风在海上的摧毁力将更加可怕。
  另外一个问题是,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又成了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有识之士已经指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个别产业甚至出现“井喷”的势头。有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业近5年来每年增长近150%,风电增长也是翻倍。截至2008年,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第四大风电国。
  但是这种“繁荣”之下却有隐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跟风的前兆。以风电为例,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220万千瓦,相比并网总容量的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被闲置。
  我国目前有近20个省份都在申请或已建立新能源产业基地,其中大多数打出太阳能和风能牌。这让人依稀看到了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盲目扩张,然后艰难调整产能结构的影子。这些基地有多少是顺势而为,又有多少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由此看来,新能源产业还未起飞似乎就蕴藏着折戟沉沙的可能。
  无论是生物质能、太阳能还是风能,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令人困挠的难题。但方法肯定会比困难多。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质能源代替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之路,注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其他文献
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袭击中国台湾,造成全台湾41人死亡、60人失踪、35人受伤,引发的灾情为台湾南部5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莫拉克”登陸中国大陆后,已造成6人死亡、3人失踪,闽浙赣皖四省883.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8.7万公顷;倒塌房屋0.6万余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90.6亿元。  据气象专家介绍,在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中,“莫拉克”无疑是最“胖”的一个,其最大7级风
作为对中国事务比任何前任更加熟悉的总理,陆克文是实在不应该让对华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最近几天正在澳大利亚“访问”,并出席了8日下午的电影节。  热比娅之所以能窜访澳大利亚,是因为澳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一意孤行地为热比娅这样对“7·5乌鲁木齐暴力事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恐怖分子发放签证,并允许她在澳大利亚从事各种分裂中国的活动。  不少关心中澳关系的人都
作为对中国事务比任何前任更加熟悉的总理,陆克文是实在不应该让对华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最近几天正在澳大利亚“访问”,并出席了8日下午的电影节。  热比娅之所以能窜访澳大利亚,是因为澳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一意孤行地为热比娅这样对“7·5乌鲁木齐暴力事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恐怖分子发放签证,并允许她在澳大利亚从事各种分裂中国的活动。  不少关心中澳关系的人都
美国借助轮胎特保措施每保住一个就业岗位,结果将会损失25个就业岗位。    在多起中美贸易摩擦案件中,案值近20亿美元的中国轮胎特保案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对华特保第一案,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自不必说。在上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听证会上,我旁听了攻辩双方的唇枪舌剑,但却随之产生一点疑虑:美国人要干这样一件傻事?  说是“傻事”,就因为这起特保案的保护主义色彩太浓厚。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案
50年来,印度一直向藏南增兵,近三分之一的全国兵力投放在藏南,10万大军虎视眈眈地望着北面的中国。    一架印度空军的安——32C型军用运输机,在离达旺不远的喜马拉雅山前线基地腾空而起,穿越山地。过了几分钟后,飞机与基地失去了联系,后被证实坠毁在雪山谷地,机上十几名人员全部身亡。  这起发生在两个月前的事故,表明印度在我藏南地区调兵遣将和军事演习趋于频繁化。部分军事观察家们认为,印度军方行动是为
这里遗存有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的众多的城市记忆——这种文脉的发掘带来的将是与众不同的差异化文化内涵的大释放。    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夕,十六铺码头将以滨江旅游休闲中心的新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俗话说“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十六铺的兴衰是上海历史的缩影,承载老城厢记忆的十六铺能否延续一个世纪的繁华?十六铺改建项目的投资方申江集团副总裁赵文琪也许可以给出一个答案。  《新民周刊》:老上海人
今年入夏以来,中国江西、湖南等地连日遭遇暴雨袭击,而华北、黄淮、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在上海,持续高温打破了136年来最早入夏的纪录,种种迹象,是不是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呢?    气候越来越怪异,坊间的相关议论总将其归罪于“全球变暖”,事实上,不止中国人,全地球人都试图找到“怪异”的成因以及应对之策。  今年6月16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报告。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
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至少有2亿“气候难民”,许多非洲国家将是重灾区。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13厘米。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    气候难民何去何从    去年10月,穆罕默德·纳希德当选了马尔代夫的新任总统。41岁的年轻总统身上担子不轻。  马尔代夫,这个常住人口不超过40万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明确无疑的挑战,同时也将在下一个世纪里成为商业领域最强有力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是一个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机遇”,“如果科学家们预测正确,那么这也将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向大海里扔冰块”    “伟大的政治家们想到了对抗全球变暖的便捷途径:2063年开始,我们不停地向大洋丢进一个巨型冰块,随着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投入大洋的冰块也越来越多、越来
“马世芳仿佛是一个老灵魂装错了青春的身体。”  这是台湾著名文化人詹宏志的断语。2007年10月,台湾知名乐评人、“五四三音乐”DJ马世芳的第一部散文集《地下乡愁蓝调》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简体中文版。詹宏志在序言中对1971年出生的马世芳的这句评价,为两岸不少文艺青年津津乐道。   2011年2月,马世芳与人新译了《列侬回忆》,又新推散文集《昨日书》;植树节当日,他在杭州“从两首歌回望曲折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