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塑企业家信仰的思考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54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塑企业家信仰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而对之展开探讨,更是不能拖延的事情。有人提出疑问:商学院老师谈论道德、信仰的问题,是不是有点“偏”?有点“不务正业”?我觉得不是,并且与信仰相比,管理理论、管理战略与管理方法,反而是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对MBA学员提出“五好一幸福”的要求,具体是指:知识好、能力好、性格好、品德好、信仰好,做一个幸福的人。其中,信仰好是基础,没有好的信仰,很难做到品德好,性格好,有了好的知识和能力也难成大器,更重要的是,没有好的信仰,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幸福。
  
  走错了方向
  人们议论“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已经不是一天半天了。也有理由这样议论,因为骇人听闻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从不把人当人对待的黑煤窑,丧尽天良的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到一个个的商业骗局,中国似乎在重蹈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很多覆辙,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追求。
  某媒体早年曝光在安徽涡阳的两个镇数十个村庄大规模的加工劣质黑木耳,同时在河北大城县的某村庄家家户户用硫酸镁等有害物质加工黑木耳,相同的场景在黑龙江的木耳产地也在上演。吴思先生这样评价道:“家家户户公然伤天害理的景象,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壮观。一个人偷偷干点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地方都不稀奇。一个村庄一片地区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大干,我们就很有理由怀疑整个社会还有没有道德良心这种东西。”
  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只是这信仰本身有些问题,现在人们信奉的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以及“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进一步讲,人们信奉的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而“在商言商”,为了“先富起来”,为了“利润最大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唯独不信“为人民服务”、“诚实劳动”,以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作恶者昌,为善者苦
  人们的信仰为什么出了问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作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二是不懂得坚持好的信仰的好处。我们先分析第一个原因,一个社会,如果作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人们就会变得对作恶的后果没有应有的畏惧,甚至是习以为常,同时,用偷工减料的、投机取巧的方法反而比诚信经营的人赚更多的钱并且没人来找麻烦,那谁还会去走正道呢?经济学早有一个经典定律可以总结这一现象—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在经济领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人把江湖关系与市场买卖关系、市场竞争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市场经济关系,滋生出一股股邪恶的经济势力。这些邪恶的经济势力是一定要攻击政治权力中枢、收买关键掌权人的。由于这些邪恶的经济势力的代表者多为私营企业主,所以他们成为中国新生的、整体进步的私营企业主阶层中较落后的‘灰色集团’,甚至是‘黑色集团’……他们经过精密的计算,认定收买某人付出的成本低于他按市场规律做生意需要付出的成本,长久下去,就把江湖关系与党内关系、行政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党内关系、行政关系。”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整体而言,我们看到的是普通人有了更多的自由、享有了更多的尊严,这使人们珍惜身处的时代,珍惜目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自觉投入到社会的建设之中。
  可惜的是,当我们把发展经济放在了压倒一切的位置上时,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唯利是图、行贿受贿、狼狈为奸、官商勾结等行为过于宽容,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其身后严重的后果。我们忘记了一个社会是各种关系的综合体,生活其中的人们不仅需要吃饭,更要有尊严的活着。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纠正人们错误的信条是当务之急。
  那是不是就是说我们只要对恶行一定进行惩戒,就可以促进人们对善举的追求。诚然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这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而如果要从根本上扭转人们的认识的话,就需要让人们认识到、体会到坚持好的信仰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再去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就会得到人们更多的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响应。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William Damon先生写了一本名叫《道德优势》(Moral Advantage)的书,探讨如何在企业经营中遵循道德原则又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他通过具体实例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鱼和熊掌”可以同时得到。他还做了详细的总结,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如果一个企业家具有坚定的信仰并付诸实施,他的企业就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更加有创造性,因而取得更好的成就。如果企业家相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的企业就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多的信任和更高的士气。而比较传统的遵纪守法和慈善行为,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声誉、安全和满足。
  中国的乳制品市场上有两“三”:三元和三鹿,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两个品牌,如果单纯从企业的经济规模和营业收入来简单衡量,三元发展的速度远远比不上三鹿,三元相对是一个区域性的品牌,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各大乳制品品牌硝烟四起、大张旗鼓的全国布局时,三元并没有跟风,而是踏踏实实的做好北京这块本地市场,三元在北京有着非常好的口碑,任何全国性品牌的乳制品在北京市场上都不是三元的对手。三鹿掀起的三聚氰胺风波中,众多国内乳制品品牌牵连其中,却有两个知名品牌的乳制品与三聚氰胺无染,一个是瑞士品牌雀巢,另外一个就是三元。三鹿虽然长久以来凭着这种伎俩走在了三元的前面,却好景不长,最终让自己苦心经营的知名品牌成为“臭名”品牌,变得一文不值,三鹿集团也已破产告终,倒是这场乳制品全行业的危机,成为了三元的良机,人们更加信任三元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企业如何对待员工的。海底捞这个企业发展比较迅速,比较受消费者欢迎,原因很多,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相当多的餐饮企业员工因为工资太低,在北京只能住地下室;“海底捞”则能做到,让员工不住地下室。
  青岛港务局的成功与“尊重员工,关爱员工”也是紧密相关的。局长常德传先生指出:我们发展得好的时候,为员工涨工资,发展得困难的时候,也要自我加压,继续给员工涨工资,这是青岛港的特殊之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过去的20年中为员工涨了30次工资。在我们看来,涨工资是员工天大的事。员工靠工资吃饭,靠工资过日子。
  中兴、华为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付给员工与跨国公司相当的工资,是一个基本原因。这些例子从另一面告诉我们,企业要挣钱,不必办成“血汗工厂”。高工资不一定没有竞争力,低工资也不一定带来竞争力。
  
  美好信仰的社会基础与内涵
  理想的状态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坚定的信仰:或者共产主义、或者老天爷、或者上帝、或者佛祖、或者儒教,这样的话,或者因为敬天畏地,或者因为拥有崇高的理想,这个社会就会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问题在于,如前所说,不是所有的人都信仰超自然的力量,都敬天畏地;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崇高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探索美好信仰的现实基础究竟是什么。
  分析这个问题的一个逻辑起点是,人究竟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独立的存在。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对社会产生影响,一个人因为是社会的一员,也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比如, 一个人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情,他人会感受到这一行为的帮助和益处,会感激这一行为,进而对这个人产生好感。相反,如果一个人做了不利于他人的事情,就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因而会引起别人的不满甚至是仇恨。所以,坚持美好的信仰,其基本内涵就应该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知识、能力的提高,现在要做到“恶行受到限制和制裁”更有条件了。人们更有理由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为“时候”可以来的更早了,不一定要等到来世。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就可以成为加速实现“恶有恶报”的有力工具。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自身能力的增强,就可以减少对其他人或者组织的依赖,就可以更好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也有利于加速实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毛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真理。在恶势力太强大、反抗很难实现的情况下,反抗会被压抑。但是,随着能力的提高和思想的觉醒,反抗就会越有效,“恶有恶报”就会来得更快。这也可以有效减少压迫,因为压迫的成本提高了。这也有利于促使更多的人建立和坚持美好的信仰。
  
  先做人,再做企业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建立和坚持美好的信仰,包括企业家,因为这样做有好处;相反,作恶太多, 就一定会得到报应,而且恶报会来得更快。对于企业家来讲,可以说,这就要求,先做人,再做企业。
  企业家要敬畏他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不敬畏他人,视别人为傻瓜,视别人为草芥,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且反抗会越来越有效。
  企业家要做个好人。不但敬畏天地,敬畏他人,不做坏事,而且主动做好人,做好事,就会受到他人的尊重、支持和帮助。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其他事情, 都会更为顺利。
其他文献
如同一个幽灵,挥之不去。信仰危机与信仰问题,多少年来一直纠缠着中国人,也纠缠着中国社会精英——企业家阶层。  实际上,中国人始终不缺信仰,无数中国人心中并不缺乏自己认定与选择的信仰。关键的问题是,人们需要的信仰,是什么样的信仰?而人们又是为了什么去信仰?在这丰富多样的信仰关系面前,这些信仰能够给人以真实的关怀,或提供能够彼此认同、建构社会诚信的伦理规范吗?    中国不缺“信仰”  在北京零点研究
期刊
企业家未来的归宿,是否必然是公益组织或者慈善机构?张醒生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回答。  自2008年10月,张醒生出任全球环保最大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简称TNC)北亚区总干事长以来,这个“知天命”的男人,一直在路上。他将衣柜里几百条领带和所有发亮的皮鞋束之高阁,取而代之以户外运动装备。  “商业是我们从事的事业,环保是人类的事业,我们必须参与到人类
期刊
仅靠战略意图并不足以解释企业何以从授权中获利,有效地组织更加重要    最近, Ulrich Lichtenthaler, Holger Ernst和James Conley在《斯隆管理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开放式创新:如何发展一个成功的技术授权计划》的文章。为了验证企业能否在技术授权上成功获益,他们采访了35位专家,走访了25家大中型的欧洲公司,并向负责技术授权和知识产权的经理们发放了调查表。
期刊
还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中挣扎的人类,又遭遇日本强烈地震引致的核辐射折磨,尤其是由此导致的无尽的心理蹂躏。核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人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受到影响?如果可能被辐射,后果到底有多么严重?新闻的杂乱和社会公信力的丧失,面对公告和各种建议,信还是不信?加上认知、素养等因素,无可奈何地上演了抢盐等社会骚动,新的地震、2012的预言,受辐射的尘埃和海水逐步的扩散,是否还有潜在的更严重的核辐射发生,
期刊
可以用三个指标来衡量头脑风暴的质量:人员的多样性和人员沟通的开放性、会议的构成及时间安排、团队人员的参与程度    对于头脑风暴,大家并不陌生。一场成功的头脑风暴常常会诞生新鲜的创意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很多决策是通过头脑风暴做出来的。也就是说,头脑风暴会影响决策的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头脑风暴?衡量头脑风暴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约瑟夫·布雷泽尔、乔治亚大学的蒂娜·
期刊
战国晚期的吕不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后人一般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在管理思想史上,这部书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
期刊
整整一百年前,有一个伟大的人物,提出了一种震撼世界的管理体系,这就是泰罗和他的科学管理。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时代。1911年,泰罗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在美国出版,正是在科学管理的带动下,美国在管理研究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时代使命的重合  从时代背景上看,泰罗的著作,是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管理转型而诞生的。从1880年到1910年,美国经过30年的发展,大型公司成为经济主宰
期刊
在“拜佛祈祷”与“失道背德”之间  近年来,我国企业家对宗教信仰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求神拜佛、祈祷烧香已成了很多企业家的必修课。  除了佛教之外,信仰基督教的企业家也为数众多。北京国际基督教联合会(BICF)的2000多名会员中,约有一半在国内从事商业活动,其中有大量企业家;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以及景德镇、晋江等一些小城市有数十人甚至超过百人规模的基督徒企业家们的经常性聚会。在浙江,尤其是温
期刊
雷恩以《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出名。他为人们勾勒出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他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科技层面综合考虑,通过对这四个层面的分析和综合,确定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标准,把管理思想史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四大部分。雷恩的研究有一大长处,就是遵循史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尽可能展示历史原貌,复原历史真实
期刊
信仰的核心是超越你眼前所见的,去信一个你眼前所未见的。在《圣经》里面有一句话:“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我还没有见到这件事,但是我相信它已经有确据了,我盼望的这件事我认为它是实实在在的,一定会实现的,这是“信”。  “信”一定是信一个比自己更大的,相信自己一定不是信仰。在英文里,信念和信仰都是Faith,比如相信未来的目标会实现,可以说是一种信念。广义的来看信仰,就是相信一个目前还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