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阐释
遍观高考作文,议论文几乎“一统天下”,且大多是“事例论证 道理论证”模式。此类文章无法达到高考评分标准中“形象丰满”这一要求。而议论性散文本身即有“形象丰满”和“感情真挚充沛”这两个特点,很受阅卷老师青睐。
范文例举
悟风度
谭盾先生在录节目时因受他人批评而不顾观众拂袖而去,馮小刚导演曾扬言要让批评他的报社编辑“满地找牙”,赵忠祥先生把批评其作品错别字多的读者斥为“苍蝇”……名人的脾气真是不小,他们平常优雅的风度去哪儿了呢?
风度是什么呢?风度是李白洒脱不羁的情操。装着满腹的文才,怀着济苍生的抱负,李白乘着轻舟,仰天大笑来到长安。但世俗的长安岂是李白的家园?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观念怎能容忍天才的不羁?那长长的台阶要李白以匍匐的姿势一步一步往上爬时,纵使满腔热血,纵使天生我才,李白还是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那骑着白鹿遍访名山的背影成为世人渴望不已的风度。
风度是什么呢?风度是廉颇一低头的坦荡。一枪一刀舍身为国博得的功名,岂能由一个舍人几句花言巧语就抢了风头?廉颇确实有不甘的理由,他流过血、舍过命,而蔺相如又有什么呢?所以廉颇扬言:再见相如,一定砸烂他的车盖,羞辱他的尊严。但相如却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独以吾两人在也。”持枪的铁汉终于明白:我错了。国家的安全不仅仅靠马上的功夫。这个战场上从不屈服的汉子竟背着荆条亲自登门谢罪了!孔子曰:“君子坦荡荡。”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廉颇低头谢罪的坦荡非但没有减少他的威严,反而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将军坦荡的君子风度。
风度是什么呢?风度是苏武手持汉节傲立大漠的坚韧和柔情。十九度春秋,该如何计算呢?就算没有沧海桑田,也应换了人间吧?就算没有换了人间,也该白了少年头吧?人生掐头去尾又有几个十九年?人世间又有几人经受得了十九年的折磨?但苏武,一人,一节杖,一大漠。硬是守住了威逼利诱,硬是守住了天荒地老,硬是守住了大汉民族的尊严。两千多年后,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时,最耀眼的就是你苏武满身风雪手持汉节站在漠北深望故乡的眼眸啊!那眼眸中的坚韧与柔情,不就是我们民族千年不倒的风度吗?
原来,风度不是对着摄像机的表演,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自然反映。风度是花,智慧、情操、品格、修养是其养料,言行举止就是那花朵儿。风度无处不在,它如同暮色里的夜来香,不管有人无人,都会隐隐传来阵阵芬芳。
世事会变迁,浮华成陈迹,躯体定腐烂,风度,唯有风度才能永留后世!当我们忆起前代圣贤的风华绝代时,真正留在我们脑海中的,不就是他们为人处世的风度吗?王羲之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留点自己独有的风度给后来人呢?
[范文解析]
本文材料是这样的:赵忠祥的一本畅销书里病句太多,受到几位中学教师批评后,赵便怒斥他们是“多管闲事”的“苍蝇”;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在北京电视台录制节目时,因受到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先生的批评,置现场观众、编播人员于不顾,拂袖而去;冯小刚扬言要让批评他的报社编辑“满地找牙”。像这类材料,一般学生都会选写议论文,但作者却写了一篇议论性散文,虽然事例并无新意,但文笔之优美,情感之饱满,使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语言优美、人物形象丰满、感情真挚充沛是本文最大的优点。文章不是枯燥地引用名人事例,而是通过各种表达技巧重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如说李白之洒脱不羁,众人多是直叙,作者则杂用描写和记叙:“李白乘着轻舟,仰天大笑来到长安”,使李白之洒脱不羁有了画面感,有了味道,而 “那长长的台阶要李白以匍匐的姿势一步一步往上爬时”句使李白的形象得以强化,不落窠臼;如写廉颇之坦荡,重点描摹他的心理,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敢恨敢爱敢认错”的廉颇;如写苏武之坚韧,连用三句“硬是守住了……”,构成排比,增强气势。这些多变的句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技巧使得语言优美且有表现力,语言的优美又促成了人物形象的丰满。同时,在优美的语言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饱含的情感,使我们在情感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赞同作者的观点。
[类文生成]
[一 明确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异同]
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一样,必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中心论点。在行文过程中,也可以和议论文一样,分成几个并列式或递进性的分论点。散文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议论性散文的“神”就是论点。
不同点:议论文主要是以“理”服人,要做到“理直气壮”。而议论性散文的“散文”特点是以“情”驭理。文章更要以“情”来感染读者,用“情”来打动读者,从而使读者在情感上赞同作者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写作中,第一考量的是“情”;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和自己的语言特点,或抒情,或议论,或描写,或叙述,只要饱含情感即可;表达方式可据实际灵活自由地选择。
[二 运用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技巧行文]
在议论性散文中,事例不再是毫无情感的素材,而是寄托着文章观点的独自成文的自然段。作者可以调动自己的情感,或褒扬、贬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或描写、抒情、夹叙夹议。目的是丰富事例形象,再通过这个形象的塑造,凸显文章的观点。如上文中苏武的事例。第4段首句即写出苏武的形象——坚韧和柔情。接下来作者饱含情感地议论十九年的时间之长,为情感蓄势,再用一句“但苏武,一人,一节杖,一大漠”再现苏武流放漠北的场面,突出苏武十九年如一日坚守民族气节的形象。如此,水到渠成地抒发了作者对苏武“坚韧和柔情”这一形象的钦佩之情,从而顺理成章地感染读者并使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坚韧和柔情也是一种风度。
细思这个写作过程,作者思路是这样的:⑴使论点的关键词与人物的某一形象产生联系——“风度”与“坚韧和柔情”产生联系;⑵为塑造苏武形象,作者运用了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采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等多种技巧,使语言形象可感且情感丰沛。
[有感写作]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其不长的8年中,有30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两人获得诺贝尔奖,8人成为“两弹一星”元勋,100人成为两院院士……成才率之高,让人惊叹。有人总结了联大的精神:家国情怀、社会承担、学术抱负、远大志向、乐观心态、坚毅性格。
要求:同高考。
[题目解读]
构思立意,可从六个品质中精选两个,再根据立意组织材料。但“西南联大”只是背景,不是最核心的要素,因此人物素材不限于联大人物。但在写作中,要综合多种写作技巧重点塑造所选人物,使说理“形象丰满”,注入自己独到的情感!
遍观高考作文,议论文几乎“一统天下”,且大多是“事例论证 道理论证”模式。此类文章无法达到高考评分标准中“形象丰满”这一要求。而议论性散文本身即有“形象丰满”和“感情真挚充沛”这两个特点,很受阅卷老师青睐。
范文例举
悟风度
谭盾先生在录节目时因受他人批评而不顾观众拂袖而去,馮小刚导演曾扬言要让批评他的报社编辑“满地找牙”,赵忠祥先生把批评其作品错别字多的读者斥为“苍蝇”……名人的脾气真是不小,他们平常优雅的风度去哪儿了呢?
风度是什么呢?风度是李白洒脱不羁的情操。装着满腹的文才,怀着济苍生的抱负,李白乘着轻舟,仰天大笑来到长安。但世俗的长安岂是李白的家园?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观念怎能容忍天才的不羁?那长长的台阶要李白以匍匐的姿势一步一步往上爬时,纵使满腔热血,纵使天生我才,李白还是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那骑着白鹿遍访名山的背影成为世人渴望不已的风度。
风度是什么呢?风度是廉颇一低头的坦荡。一枪一刀舍身为国博得的功名,岂能由一个舍人几句花言巧语就抢了风头?廉颇确实有不甘的理由,他流过血、舍过命,而蔺相如又有什么呢?所以廉颇扬言:再见相如,一定砸烂他的车盖,羞辱他的尊严。但相如却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独以吾两人在也。”持枪的铁汉终于明白:我错了。国家的安全不仅仅靠马上的功夫。这个战场上从不屈服的汉子竟背着荆条亲自登门谢罪了!孔子曰:“君子坦荡荡。”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廉颇低头谢罪的坦荡非但没有减少他的威严,反而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将军坦荡的君子风度。
风度是什么呢?风度是苏武手持汉节傲立大漠的坚韧和柔情。十九度春秋,该如何计算呢?就算没有沧海桑田,也应换了人间吧?就算没有换了人间,也该白了少年头吧?人生掐头去尾又有几个十九年?人世间又有几人经受得了十九年的折磨?但苏武,一人,一节杖,一大漠。硬是守住了威逼利诱,硬是守住了天荒地老,硬是守住了大汉民族的尊严。两千多年后,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时,最耀眼的就是你苏武满身风雪手持汉节站在漠北深望故乡的眼眸啊!那眼眸中的坚韧与柔情,不就是我们民族千年不倒的风度吗?
原来,风度不是对着摄像机的表演,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自然反映。风度是花,智慧、情操、品格、修养是其养料,言行举止就是那花朵儿。风度无处不在,它如同暮色里的夜来香,不管有人无人,都会隐隐传来阵阵芬芳。
世事会变迁,浮华成陈迹,躯体定腐烂,风度,唯有风度才能永留后世!当我们忆起前代圣贤的风华绝代时,真正留在我们脑海中的,不就是他们为人处世的风度吗?王羲之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留点自己独有的风度给后来人呢?
[范文解析]
本文材料是这样的:赵忠祥的一本畅销书里病句太多,受到几位中学教师批评后,赵便怒斥他们是“多管闲事”的“苍蝇”;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在北京电视台录制节目时,因受到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先生的批评,置现场观众、编播人员于不顾,拂袖而去;冯小刚扬言要让批评他的报社编辑“满地找牙”。像这类材料,一般学生都会选写议论文,但作者却写了一篇议论性散文,虽然事例并无新意,但文笔之优美,情感之饱满,使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语言优美、人物形象丰满、感情真挚充沛是本文最大的优点。文章不是枯燥地引用名人事例,而是通过各种表达技巧重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如说李白之洒脱不羁,众人多是直叙,作者则杂用描写和记叙:“李白乘着轻舟,仰天大笑来到长安”,使李白之洒脱不羁有了画面感,有了味道,而 “那长长的台阶要李白以匍匐的姿势一步一步往上爬时”句使李白的形象得以强化,不落窠臼;如写廉颇之坦荡,重点描摹他的心理,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敢恨敢爱敢认错”的廉颇;如写苏武之坚韧,连用三句“硬是守住了……”,构成排比,增强气势。这些多变的句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技巧使得语言优美且有表现力,语言的优美又促成了人物形象的丰满。同时,在优美的语言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饱含的情感,使我们在情感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赞同作者的观点。
[类文生成]
[一 明确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异同]
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一样,必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中心论点。在行文过程中,也可以和议论文一样,分成几个并列式或递进性的分论点。散文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议论性散文的“神”就是论点。
不同点:议论文主要是以“理”服人,要做到“理直气壮”。而议论性散文的“散文”特点是以“情”驭理。文章更要以“情”来感染读者,用“情”来打动读者,从而使读者在情感上赞同作者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写作中,第一考量的是“情”;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和自己的语言特点,或抒情,或议论,或描写,或叙述,只要饱含情感即可;表达方式可据实际灵活自由地选择。
[二 运用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技巧行文]
在议论性散文中,事例不再是毫无情感的素材,而是寄托着文章观点的独自成文的自然段。作者可以调动自己的情感,或褒扬、贬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或描写、抒情、夹叙夹议。目的是丰富事例形象,再通过这个形象的塑造,凸显文章的观点。如上文中苏武的事例。第4段首句即写出苏武的形象——坚韧和柔情。接下来作者饱含情感地议论十九年的时间之长,为情感蓄势,再用一句“但苏武,一人,一节杖,一大漠”再现苏武流放漠北的场面,突出苏武十九年如一日坚守民族气节的形象。如此,水到渠成地抒发了作者对苏武“坚韧和柔情”这一形象的钦佩之情,从而顺理成章地感染读者并使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坚韧和柔情也是一种风度。
细思这个写作过程,作者思路是这样的:⑴使论点的关键词与人物的某一形象产生联系——“风度”与“坚韧和柔情”产生联系;⑵为塑造苏武形象,作者运用了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采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等多种技巧,使语言形象可感且情感丰沛。
[有感写作]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其不长的8年中,有30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两人获得诺贝尔奖,8人成为“两弹一星”元勋,100人成为两院院士……成才率之高,让人惊叹。有人总结了联大的精神:家国情怀、社会承担、学术抱负、远大志向、乐观心态、坚毅性格。
要求:同高考。
[题目解读]
构思立意,可从六个品质中精选两个,再根据立意组织材料。但“西南联大”只是背景,不是最核心的要素,因此人物素材不限于联大人物。但在写作中,要综合多种写作技巧重点塑造所选人物,使说理“形象丰满”,注入自己独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