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摆脱目前已经习以为常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特定的情境,适时、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究学习生物,使生物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从而由单一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成“积极的”、“探索者”的角色,进入到主动学习状态,在过程中体验学习感受,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方法,体验成功。
本文就生物教学情境创设设的策略与途径做了一些探讨,以此抛砖引玉。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
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形成并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能让学习者觉得学习的内容来自生活,有很大的用处,甚至引起学习者把某种领域的研究定为自己的任务,使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如广西容县等地使用“三诱”(色诱、性诱、光诱)无污染式杀虫技术的绿色生态意义, 学习食物的营养时介绍为什么早晨不要仅吃鸡蛋和牛奶,为什么蔬菜最好先洗后切,为什么有些地区要推广AD钙奶及铁化酱油。在学习近视眼的成因后让同学探讨如何保护眼睛才比较有效。在介绍食物鏈时,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周边的河水都比较脏,可我们每个人都在喝,你们信吗?学生自然带着怀疑的神情进入学习氛围中。我们家乡广西北流城区引大容山山泉入城区的意义,有识人士呼吁对大容山、天堂山、勾漏洞、铜石岭进行生态保护、不能过度开发的根由,大容山九瀑谷中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桫椤(树蕨)为什么称为“植物的活化石”等,引起学生对生物保护、生态保护问题的关注。在介绍血红蛋白时,设置如下问题,由血红蛋白的特性可以说明其功能是什么?如果缺少会是什么症状?在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贫血产生的原因、症状及如何防治放在一起,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及应用。有了这些生活化的情景,一下子拉近了生物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生物探究欲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不仅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且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如课上让学生先吃一块馒头,慢慢咀嚼,细细体味,感觉到什么变化,引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探究情境。再如,感受周围空气质量,假如让你去整治,你该如何办?引出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测定的探究。又如,在进行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时,向学生介绍一些装置的改进,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结果学生的创新设计大出老师的意料,极大的提高了探究的乐趣。通过这些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营造了积极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问题的解决中去。
再如,在“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章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鸟为什么会飞?鱼为什么会游?蚯蚓是如何运动的?有些动物要冬眠,而有些动物则不需要等类似的探究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自主选题、自发组织材料,最后向同学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要帮助、引导甚至参与学生筛选资料,分析资料,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掌握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着力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
实验是生物这一学科的灵魂,每一个生物学知识的得出都是以生物学实验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最根本途径之一。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验的教学是重中之重,而在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中,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着牢不可破的地位。
在进行《植物呼吸》这一内容的教学,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以证明植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产生水三个实验为主体,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按照常规直接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而是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我们有很多特别喜欢的花,你选择把他放在卧室还是客厅?我们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那植物能够进行呼吸呢?已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能量,那植物能够消耗氧气吗?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产生水吗?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实验分别证明这三个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明了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对照、单一变量,通过让其他组同学分析该实验设计的缺陷,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实验设计上的不足,完善该实验设计。同时,学生经过自己设计实验后,再学习书上已有是实验设计,便能很快的分析出实验设计者设计该实验的意图,学生的设计及分析生物学实验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创设模拟体验情境,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理解知识,更需要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为此,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并使其获得学习体验。重点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开展如何保护家乡珍稀的桫椤树的辩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家乡北流市大容山森林公园中珍稀的“植物的活化石”桫椤树的氛围中。在关于基因的教学时开展采访活动:你是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在人类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的教学中采用实话实说的形式,因为学生有许多有目共睹的环境问题,这远比教师的“演说”要好得多。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基本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活动使学生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学生在体验中充分感受蕴藏于其中的欢乐与幸福,达到促进其主体充分、自由发展的目的。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善做有心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让学生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中,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李子茂,《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2月,22-23页;
[2]《创设情境,促进构建性学习》,曾文俊,《生物学教学》2001年12期,34-35页。
本文就生物教学情境创设设的策略与途径做了一些探讨,以此抛砖引玉。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
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形成并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能让学习者觉得学习的内容来自生活,有很大的用处,甚至引起学习者把某种领域的研究定为自己的任务,使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如广西容县等地使用“三诱”(色诱、性诱、光诱)无污染式杀虫技术的绿色生态意义, 学习食物的营养时介绍为什么早晨不要仅吃鸡蛋和牛奶,为什么蔬菜最好先洗后切,为什么有些地区要推广AD钙奶及铁化酱油。在学习近视眼的成因后让同学探讨如何保护眼睛才比较有效。在介绍食物鏈时,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周边的河水都比较脏,可我们每个人都在喝,你们信吗?学生自然带着怀疑的神情进入学习氛围中。我们家乡广西北流城区引大容山山泉入城区的意义,有识人士呼吁对大容山、天堂山、勾漏洞、铜石岭进行生态保护、不能过度开发的根由,大容山九瀑谷中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桫椤(树蕨)为什么称为“植物的活化石”等,引起学生对生物保护、生态保护问题的关注。在介绍血红蛋白时,设置如下问题,由血红蛋白的特性可以说明其功能是什么?如果缺少会是什么症状?在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贫血产生的原因、症状及如何防治放在一起,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及应用。有了这些生活化的情景,一下子拉近了生物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生物探究欲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不仅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且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如课上让学生先吃一块馒头,慢慢咀嚼,细细体味,感觉到什么变化,引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探究情境。再如,感受周围空气质量,假如让你去整治,你该如何办?引出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测定的探究。又如,在进行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时,向学生介绍一些装置的改进,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结果学生的创新设计大出老师的意料,极大的提高了探究的乐趣。通过这些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营造了积极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问题的解决中去。
再如,在“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章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鸟为什么会飞?鱼为什么会游?蚯蚓是如何运动的?有些动物要冬眠,而有些动物则不需要等类似的探究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自主选题、自发组织材料,最后向同学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要帮助、引导甚至参与学生筛选资料,分析资料,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掌握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着力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
实验是生物这一学科的灵魂,每一个生物学知识的得出都是以生物学实验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最根本途径之一。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验的教学是重中之重,而在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中,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着牢不可破的地位。
在进行《植物呼吸》这一内容的教学,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以证明植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产生水三个实验为主体,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按照常规直接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而是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我们有很多特别喜欢的花,你选择把他放在卧室还是客厅?我们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那植物能够进行呼吸呢?已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能量,那植物能够消耗氧气吗?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产生水吗?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实验分别证明这三个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明了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对照、单一变量,通过让其他组同学分析该实验设计的缺陷,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实验设计上的不足,完善该实验设计。同时,学生经过自己设计实验后,再学习书上已有是实验设计,便能很快的分析出实验设计者设计该实验的意图,学生的设计及分析生物学实验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创设模拟体验情境,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理解知识,更需要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为此,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并使其获得学习体验。重点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开展如何保护家乡珍稀的桫椤树的辩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家乡北流市大容山森林公园中珍稀的“植物的活化石”桫椤树的氛围中。在关于基因的教学时开展采访活动:你是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在人类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的教学中采用实话实说的形式,因为学生有许多有目共睹的环境问题,这远比教师的“演说”要好得多。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基本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活动使学生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学生在体验中充分感受蕴藏于其中的欢乐与幸福,达到促进其主体充分、自由发展的目的。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善做有心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让学生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中,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李子茂,《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2月,22-23页;
[2]《创设情境,促进构建性学习》,曾文俊,《生物学教学》2001年12期,34-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