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及考核方式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针对当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众多问题与实践教学的成效,讨论过程式考核对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阐述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学过程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28-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一、教学过程化管理
实施教学过程管理改革,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教学过程化管理改革是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改革的总体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将过去教学,人才培养以考试过关为目标,转变为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实践技能为重点上来。把考核、考分分解到教学过程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之中,并制订教学过程化管理实施条例,把落实教学过程化管理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具体环节。首先是教师思想观念要改变,从只管讲,到讲练结合务求实效,加强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从一考定乾坤到考核过程化的转变,调动学生平常学习互动的转变,实现差异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其次,从过程看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讲授重点的选择、授课过程中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其三,改革后教学应该具有四个方面作用: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养成系统,是一个互动式环境教学系统,是一个能力训练系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激励系统。
二、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如何让其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此外,还要指导、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比赛,例如系内组织的“计算机打字速度比赛”、“全国正保教育杯ITAT就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三、考核过程探索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主要职能,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目前,许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一般都是很少考试,即使是期末考试,往往都是考得很肤浅,很容易通过,这样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质量不高。因此,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考核。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例如:考核内容有上课考勤、课堂笔记、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小测验、课程结业考试;从时间上看可以分散在每一次课程、每一次作业、每一个提问、每一次测验;从考核类别分为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程结业考核;课程结业考核方式上可多种多样,提倡课程大作业、学习报告、撰写小论文、实践性作业等等;实践性作业主要有实验报告、实训报告、实习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形式,侧重于对学习应用、分析、综合、实践能力的测试;从考核成绩所点总体比例看,平时考核占课程总考核的60-80%,课程结业考核占课程总考核的20-40%。
四、认证考试
目前,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日益结合,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的相关认证,例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0余家高等院积极参与了“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中网页设计师高级职业教育项目(简称WDACE项目)”的论证考试,中山大学把该WDACE项目中的《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纳入到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这一举措,方便了学生们在校期间即能够接受到系统性的职业岗位培训,并可以较低成本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认证证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我院,2005年将“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简称NIT考试)”纳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体系中,学生均以通过“NIT考试”的成绩,作为他们的结业成绩;另外还有一种形式的考核,对于个别学科,如果获得了某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国家承认的证书,也可以免修或免试这门课程,如获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部举办的“网页设计师”认证,就可以免试“网页设计”课;获得了“国际电子商务师”证书,就可以免修或免试“电子商务”期末考试;获得“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就可以免修“VF课”等等。这样的措施,不但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拿到证书后,更有利于他们日后的求职和就业。
总之,面向计算机实用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涉及我国教育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问题,因为,它所影响的不仅是一代新人的培养问题,它还将深层次上影响我国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素质,并由此影响我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力与生存力。因此,这样一场改革应该代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方向,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认为,只有在改革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进行教育的创新。
作者简介:
马宪敏,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系,教师。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学过程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28-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一、教学过程化管理
实施教学过程管理改革,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教学过程化管理改革是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改革的总体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将过去教学,人才培养以考试过关为目标,转变为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实践技能为重点上来。把考核、考分分解到教学过程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之中,并制订教学过程化管理实施条例,把落实教学过程化管理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具体环节。首先是教师思想观念要改变,从只管讲,到讲练结合务求实效,加强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从一考定乾坤到考核过程化的转变,调动学生平常学习互动的转变,实现差异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其次,从过程看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讲授重点的选择、授课过程中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其三,改革后教学应该具有四个方面作用: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养成系统,是一个互动式环境教学系统,是一个能力训练系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激励系统。
二、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如何让其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此外,还要指导、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比赛,例如系内组织的“计算机打字速度比赛”、“全国正保教育杯ITAT就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三、考核过程探索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主要职能,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目前,许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一般都是很少考试,即使是期末考试,往往都是考得很肤浅,很容易通过,这样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质量不高。因此,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考核。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例如:考核内容有上课考勤、课堂笔记、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小测验、课程结业考试;从时间上看可以分散在每一次课程、每一次作业、每一个提问、每一次测验;从考核类别分为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程结业考核;课程结业考核方式上可多种多样,提倡课程大作业、学习报告、撰写小论文、实践性作业等等;实践性作业主要有实验报告、实训报告、实习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形式,侧重于对学习应用、分析、综合、实践能力的测试;从考核成绩所点总体比例看,平时考核占课程总考核的60-80%,课程结业考核占课程总考核的20-40%。
四、认证考试
目前,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日益结合,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的相关认证,例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0余家高等院积极参与了“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中网页设计师高级职业教育项目(简称WDACE项目)”的论证考试,中山大学把该WDACE项目中的《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纳入到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这一举措,方便了学生们在校期间即能够接受到系统性的职业岗位培训,并可以较低成本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认证证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我院,2005年将“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简称NIT考试)”纳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体系中,学生均以通过“NIT考试”的成绩,作为他们的结业成绩;另外还有一种形式的考核,对于个别学科,如果获得了某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国家承认的证书,也可以免修或免试这门课程,如获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部举办的“网页设计师”认证,就可以免试“网页设计”课;获得了“国际电子商务师”证书,就可以免修或免试“电子商务”期末考试;获得“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就可以免修“VF课”等等。这样的措施,不但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拿到证书后,更有利于他们日后的求职和就业。
总之,面向计算机实用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涉及我国教育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问题,因为,它所影响的不仅是一代新人的培养问题,它还将深层次上影响我国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素质,并由此影响我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力与生存力。因此,这样一场改革应该代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方向,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认为,只有在改革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进行教育的创新。
作者简介:
马宪敏,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