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提升应用型人才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应加强对专业课程的优化升级,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构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并形成知识链条,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类课程的优化适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强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类课程的建设,突出课程的全面优势,从而实现构建及优化完整的交互类课程。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交互类课程 优化措施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DGWSMMT15。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22-01
高等职业院校是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之一,主要为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而这些应用型人才拥有较强的社会操作应用的能力,可将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操作技巧,并将所学的知识创新应用于实践中。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建设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本文主要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类课程的优化进行探究,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数字媒体专业交互类课程的建设方案
(一)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交互类课程的构建及实施措施,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课程的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有助于发挥交互类课程的优势,促进课程作用的发挥。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工作室的形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课学习,大三开始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学习,进入工作室学习模式。工作室以学生的项目创作为基础,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开放式管理,学习研究富有弹性。交互类课程便于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类课程体系构架
在构建交互类课程时,通过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灵活性,改变过去重视理论,忽略实践应用的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联,强调课程的关联性,保证课程内容结构的层次性、知识链的完整性以及目标的明确性等课程结构。交互类课程在工作时模式下进行,帮助学生完成基础学科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遵循先基础后核心的递进原则,依据理论、时间以及综合三个方面递进学习。
(三)交互类课程内容的优化
课程内容是交互类课程建设的核心,单门课程内容的构建需要在课程的整体指导下进行,不可单独设立。以应用实践为基础,对交互类单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确保交互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免知识的重复或缺失,使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结构切实应用于实践。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类课程的优化措施
(一)明确课程教学方向,制定弹性教学大纲
交互类课程作为高校新设课程,对交互类所涉及的内容要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所以,交互类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具有一定弹性,也要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的课程实训可从指导老师的各项学科竞赛、横纵向课题以及企业项目等进行多方面接触,争取项目来源的多种多样。
(二)实践教学为重点
根据工作室教学优化特点,可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优化实践课程设计,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并以任务作为动力,督促学生学习。通过实践教学,可使学生对交互类课程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消化,完成专业知识的合理建设,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实践应用的掌控。
(三)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交互类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规范教师职责,通过指导、启发以及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交互类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1.分组实行小班教学
实践教学中实训项目,一人很难确保项目质量,可组织学生以几人为一组,指导老师对每一组的进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纠正他们出现的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分组教学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交流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指导老师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以启发、指导的形式促进学生项目质量的提升。
2.多层次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提升考核标准以及难度,建立统一、协调的考核制度,通过全面的客观评价,督促学生学习态度改善。
(五)教学活动主体建设
教學活动主体建设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对教师主体建设,另一方面对学生主体的建设。教师主体建设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交互类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基引进双师型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主体建设上应加强学生接受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意识,利用考核标准及教学质量,加强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文聪.艺术类院校信息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105-106.
[2]黄静.基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 艺术科技,2016,29(09):368.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交互类课程 优化措施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DGWSMMT15。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22-01
高等职业院校是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之一,主要为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而这些应用型人才拥有较强的社会操作应用的能力,可将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操作技巧,并将所学的知识创新应用于实践中。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建设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本文主要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类课程的优化进行探究,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数字媒体专业交互类课程的建设方案
(一)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交互类课程的构建及实施措施,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课程的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有助于发挥交互类课程的优势,促进课程作用的发挥。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工作室的形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课学习,大三开始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学习,进入工作室学习模式。工作室以学生的项目创作为基础,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开放式管理,学习研究富有弹性。交互类课程便于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类课程体系构架
在构建交互类课程时,通过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灵活性,改变过去重视理论,忽略实践应用的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联,强调课程的关联性,保证课程内容结构的层次性、知识链的完整性以及目标的明确性等课程结构。交互类课程在工作时模式下进行,帮助学生完成基础学科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遵循先基础后核心的递进原则,依据理论、时间以及综合三个方面递进学习。
(三)交互类课程内容的优化
课程内容是交互类课程建设的核心,单门课程内容的构建需要在课程的整体指导下进行,不可单独设立。以应用实践为基础,对交互类单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确保交互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免知识的重复或缺失,使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结构切实应用于实践。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类课程的优化措施
(一)明确课程教学方向,制定弹性教学大纲
交互类课程作为高校新设课程,对交互类所涉及的内容要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所以,交互类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具有一定弹性,也要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的课程实训可从指导老师的各项学科竞赛、横纵向课题以及企业项目等进行多方面接触,争取项目来源的多种多样。
(二)实践教学为重点
根据工作室教学优化特点,可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优化实践课程设计,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并以任务作为动力,督促学生学习。通过实践教学,可使学生对交互类课程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消化,完成专业知识的合理建设,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实践应用的掌控。
(三)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交互类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规范教师职责,通过指导、启发以及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交互类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1.分组实行小班教学
实践教学中实训项目,一人很难确保项目质量,可组织学生以几人为一组,指导老师对每一组的进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纠正他们出现的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分组教学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交流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指导老师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以启发、指导的形式促进学生项目质量的提升。
2.多层次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提升考核标准以及难度,建立统一、协调的考核制度,通过全面的客观评价,督促学生学习态度改善。
(五)教学活动主体建设
教學活动主体建设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对教师主体建设,另一方面对学生主体的建设。教师主体建设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交互类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基引进双师型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主体建设上应加强学生接受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意识,利用考核标准及教学质量,加强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文聪.艺术类院校信息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105-106.
[2]黄静.基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 艺术科技,2016,29(0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