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关公司如何利用北京奥运会来唤起人们对加拿大和英国的兴趣。
如果你以为奥运会的后勤处是奥运村,那就太天真了。亲临奥运会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奥运会期有很多临时的国家馆,就像世博会时在世博园里那样,散落在举办城市里。它们叫“奥运之家”,这里不仅是各个参赛国的后勤服务部,还是前台接待处。
而有一部分人甚至专门赶来“奥运之家”,他们大都是非体育类的媒体和各行各业的商人。这就是“奥运之家”:通常它们不对外开放,只有受邀的宾朋可以前来参会或洽商。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两个国家分别开设了两座“奥运之家”——2010年举办温哥华冬奥会的加拿大和2012年举办伦敦奥运会的英国。他们在借势北京奥运会开展自己的国家形象公关。
“奥运之家”的商业内涵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的里程碑,从这一年开始,奥运会不再只依靠政府和税收,而是走向了商业化,有了赞助商、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很多参赛国在奥运会期间有了自己的大本营——在赞助商的支持下在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市中心租用舒适甚至豪华的场地。
从本质上来讲,“奥运之家”是为了和奥运相关的人和事服务。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奥运村在奥运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比如这次的伦敦奥运会,要进入奥运村必须先通过隔离区和国际区,整个赛期都关在村子里,要是再遇上伦敦奥运会的饮食条件,真的很挑战运动员的身心承受能力。
而在“奥运之家”里,通常都会配备来自本国的高级厨师、豪华的餐厅和宴会厅,让奥运军团在异国享受家的感觉;同时还可以举办庆功聚会;如果届时国家首脑亲临,也不愁没地方接待。因此,多数“奥运之家”并不对公众开放。但相当一部分会对合作伙伴、赞助商等商务人士网开一面,比如法国、德国等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德国之家”选址在亮马桥商圈中的凯宾斯基饭店,面积达3000平方米,单宴会厅面积就有1500平方米。向来大手笔的美国更是包下了工人体育场院内的茉莉餐厅,并从美国带来了30多位厨师,酒水和食品也一律自带,绝对亏待不了代表团的胃,成了名符其实的“奥运之家”。
奥运会绝不只属于运动员,赛场之外是各个厂商的狂欢,在这短短的半个月内,他们可能已经选好了下一年的代言明星、合作伙伴,拍好了带着奥运气息的宣传照,甚至办了好几场商务洽谈会、新闻发布会。更有诸如加拿大和英国这样,要借势北京奥运会为自己做东道主造势的国家,还要举办一些面向公众展览或文化活动。这么热闹的时候,怎么少得了公关公司的帮忙呢?
“奥运之家”的公关精神
加拿大的两个奥运之家分别是位于鸟巢附近五洲皇冠假日酒店的加拿大奥运之家和位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展览(简称“BC展览”)。两个奥运之家的分工非常明晰——加拿大奥运之家就是加拿大奥委会的临时办公室以及负责加拿大运动员吃喝玩乐的地方,闲人免进;而加拿大BC省展览则是由加拿大卑诗省经济发展厅、卑诗冬季奥运会及残奥会秘书处策划的,由专业的公关公司负责包装,并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BC展览从5月6日一直持续到9月17日。一进展厅,最吸引人的是一座巨型的木质拱门,这就是公关公司的独特设计。承办了当年那次活动的公关公司向本刊介绍,加拿大方面非常重视群众的真实感受,“我们在展厅里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运来的。”这个拱门就是在向观众展示BC省最著名的林木品种——雪松。制作拱门所用的雪松以及矗立在展厅中的巨型红杉“灵树”,真是千里迢迢从加拿大的林业基地运过来的。
展馆还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作为格局,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主题。“正是这种骨子里的熟悉才最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好奇,”公关公司工作人员回忆说,很多游客都会在心里默数哪个展区对应哪个主题,心领神会之余会心一笑,这个创意就宣告成功了。
要把来看北京奥运会的游客实打实地吸引到加拿大去,就需要更强有力的理由了。于是BC展特意请出了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北极熊米加、北美野人魁特奇以及雷鸟精灵苏米。还请到了著名的加拿大相声演员大山,大山是加拿大的儿子,也是中国的女婿,自2006年起就被加拿大奥组委任命为北京奥运会特使。
谈起如何选择“形象代言人”,公关公司认为首先要“脸熟”:“大山这个特使选得好,和中国人有感情,没距离。”
展厅二层则是展开商务交流的地方,加拿大主办方要评估这里的活动成功与否就有章可循了。这一层的受众是“应邀的团体和特选的中国决策者、以及商界和政治界代表”,目的是宣传推广BC省的产品、专门知识和投资机遇。4个多月里,那里举办了若干场大型招待会和推广活动,当时几乎所有来京的加拿大官员都会亲临展馆,并举行一些活动。公关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邀请媒体、扩大影响。而在展览之前、展览期间、甚至展览结束之后,关于加拿大和BC省的各种报道的数量和影响力也会阶段性地被拿出来比较、评估。
持之以恒的国家公关
北京奥运期间,在中华民族园中有英国奥运之家,而伦敦奥运之家设在什刹海的会馆。英国之家不仅不公开展览,甚至“谢绝媒体采访”;而伦敦之家是由英国伦敦市长办公室组织、英国伦敦发展署主办的,旨在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宣传伦敦的城市文化,为商务人士搭建平台。
虽然在北京的两个奥运之家都似乎和老百姓没有半点关系,但显然没有哪个致力于推广综合形象的国家会忽视群众的力量,尤其是期望依靠奥运拉动旅游产业的英国。这一点,英国做的很巧妙。
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的中国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加拿大,都是将国家的特色浓缩到了奥运之家的展馆中。与这两个国家不同,公关公司帮助英国制作了伦敦游的节目,虽然不能让观众摸得着,但至少可以看得见,而且看到的是真正的英伦风貌。那么由谁带着中国观众看?这便是英国在宣传时的第二个巧思了。
公关公司不只请到了英国的体育明星,还更贴合中国国情,请到中国人作为“形象代言”,举办了一场跨国跨年的大联欢。2008年的除夕,中国跳水明星田亮应邀在伦敦市中心点亮了高悬在牛津街上的大红灯笼。“中国在伦敦2008”系列庆祝也拉开了帷幕。除了在市中心亮起中国红灯笼,“中国在伦敦”还包括展览、演出等一系列公关活动,其中在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举行的大型新年巡游是亚洲之外规模最大的中国年庆祝活动。
这个活动可谓一举两得,在英国国内可以吸引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欧洲游客,在国外则可以吸引全球华人观众。当时的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说:“伦敦人和整个英国对中国文化、历史和当代生活的兴趣越来越高,而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这一兴趣还在增加,丰富多彩的‘中国在伦敦活动’将为人们提供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2008年的这次活动吸引了约50万参与者。
利用中国的奥运会增加人们对英国的兴趣,英国这个国家形象公关道路进程中的“早起鸟”受益匪浅。而“中国在伦敦”新年庆祝活动也成为品牌活动一直保留了下来。
如果你以为奥运会的后勤处是奥运村,那就太天真了。亲临奥运会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奥运会期有很多临时的国家馆,就像世博会时在世博园里那样,散落在举办城市里。它们叫“奥运之家”,这里不仅是各个参赛国的后勤服务部,还是前台接待处。
而有一部分人甚至专门赶来“奥运之家”,他们大都是非体育类的媒体和各行各业的商人。这就是“奥运之家”:通常它们不对外开放,只有受邀的宾朋可以前来参会或洽商。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两个国家分别开设了两座“奥运之家”——2010年举办温哥华冬奥会的加拿大和2012年举办伦敦奥运会的英国。他们在借势北京奥运会开展自己的国家形象公关。
“奥运之家”的商业内涵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的里程碑,从这一年开始,奥运会不再只依靠政府和税收,而是走向了商业化,有了赞助商、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很多参赛国在奥运会期间有了自己的大本营——在赞助商的支持下在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市中心租用舒适甚至豪华的场地。
从本质上来讲,“奥运之家”是为了和奥运相关的人和事服务。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奥运村在奥运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比如这次的伦敦奥运会,要进入奥运村必须先通过隔离区和国际区,整个赛期都关在村子里,要是再遇上伦敦奥运会的饮食条件,真的很挑战运动员的身心承受能力。
而在“奥运之家”里,通常都会配备来自本国的高级厨师、豪华的餐厅和宴会厅,让奥运军团在异国享受家的感觉;同时还可以举办庆功聚会;如果届时国家首脑亲临,也不愁没地方接待。因此,多数“奥运之家”并不对公众开放。但相当一部分会对合作伙伴、赞助商等商务人士网开一面,比如法国、德国等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德国之家”选址在亮马桥商圈中的凯宾斯基饭店,面积达3000平方米,单宴会厅面积就有1500平方米。向来大手笔的美国更是包下了工人体育场院内的茉莉餐厅,并从美国带来了30多位厨师,酒水和食品也一律自带,绝对亏待不了代表团的胃,成了名符其实的“奥运之家”。
奥运会绝不只属于运动员,赛场之外是各个厂商的狂欢,在这短短的半个月内,他们可能已经选好了下一年的代言明星、合作伙伴,拍好了带着奥运气息的宣传照,甚至办了好几场商务洽谈会、新闻发布会。更有诸如加拿大和英国这样,要借势北京奥运会为自己做东道主造势的国家,还要举办一些面向公众展览或文化活动。这么热闹的时候,怎么少得了公关公司的帮忙呢?
“奥运之家”的公关精神
加拿大的两个奥运之家分别是位于鸟巢附近五洲皇冠假日酒店的加拿大奥运之家和位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展览(简称“BC展览”)。两个奥运之家的分工非常明晰——加拿大奥运之家就是加拿大奥委会的临时办公室以及负责加拿大运动员吃喝玩乐的地方,闲人免进;而加拿大BC省展览则是由加拿大卑诗省经济发展厅、卑诗冬季奥运会及残奥会秘书处策划的,由专业的公关公司负责包装,并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BC展览从5月6日一直持续到9月17日。一进展厅,最吸引人的是一座巨型的木质拱门,这就是公关公司的独特设计。承办了当年那次活动的公关公司向本刊介绍,加拿大方面非常重视群众的真实感受,“我们在展厅里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运来的。”这个拱门就是在向观众展示BC省最著名的林木品种——雪松。制作拱门所用的雪松以及矗立在展厅中的巨型红杉“灵树”,真是千里迢迢从加拿大的林业基地运过来的。
展馆还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作为格局,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主题。“正是这种骨子里的熟悉才最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好奇,”公关公司工作人员回忆说,很多游客都会在心里默数哪个展区对应哪个主题,心领神会之余会心一笑,这个创意就宣告成功了。
要把来看北京奥运会的游客实打实地吸引到加拿大去,就需要更强有力的理由了。于是BC展特意请出了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北极熊米加、北美野人魁特奇以及雷鸟精灵苏米。还请到了著名的加拿大相声演员大山,大山是加拿大的儿子,也是中国的女婿,自2006年起就被加拿大奥组委任命为北京奥运会特使。
谈起如何选择“形象代言人”,公关公司认为首先要“脸熟”:“大山这个特使选得好,和中国人有感情,没距离。”
展厅二层则是展开商务交流的地方,加拿大主办方要评估这里的活动成功与否就有章可循了。这一层的受众是“应邀的团体和特选的中国决策者、以及商界和政治界代表”,目的是宣传推广BC省的产品、专门知识和投资机遇。4个多月里,那里举办了若干场大型招待会和推广活动,当时几乎所有来京的加拿大官员都会亲临展馆,并举行一些活动。公关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邀请媒体、扩大影响。而在展览之前、展览期间、甚至展览结束之后,关于加拿大和BC省的各种报道的数量和影响力也会阶段性地被拿出来比较、评估。
持之以恒的国家公关
北京奥运期间,在中华民族园中有英国奥运之家,而伦敦奥运之家设在什刹海的会馆。英国之家不仅不公开展览,甚至“谢绝媒体采访”;而伦敦之家是由英国伦敦市长办公室组织、英国伦敦发展署主办的,旨在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宣传伦敦的城市文化,为商务人士搭建平台。
虽然在北京的两个奥运之家都似乎和老百姓没有半点关系,但显然没有哪个致力于推广综合形象的国家会忽视群众的力量,尤其是期望依靠奥运拉动旅游产业的英国。这一点,英国做的很巧妙。
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的中国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加拿大,都是将国家的特色浓缩到了奥运之家的展馆中。与这两个国家不同,公关公司帮助英国制作了伦敦游的节目,虽然不能让观众摸得着,但至少可以看得见,而且看到的是真正的英伦风貌。那么由谁带着中国观众看?这便是英国在宣传时的第二个巧思了。
公关公司不只请到了英国的体育明星,还更贴合中国国情,请到中国人作为“形象代言”,举办了一场跨国跨年的大联欢。2008年的除夕,中国跳水明星田亮应邀在伦敦市中心点亮了高悬在牛津街上的大红灯笼。“中国在伦敦2008”系列庆祝也拉开了帷幕。除了在市中心亮起中国红灯笼,“中国在伦敦”还包括展览、演出等一系列公关活动,其中在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举行的大型新年巡游是亚洲之外规模最大的中国年庆祝活动。
这个活动可谓一举两得,在英国国内可以吸引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欧洲游客,在国外则可以吸引全球华人观众。当时的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说:“伦敦人和整个英国对中国文化、历史和当代生活的兴趣越来越高,而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这一兴趣还在增加,丰富多彩的‘中国在伦敦活动’将为人们提供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2008年的这次活动吸引了约50万参与者。
利用中国的奥运会增加人们对英国的兴趣,英国这个国家形象公关道路进程中的“早起鸟”受益匪浅。而“中国在伦敦”新年庆祝活动也成为品牌活动一直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