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作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小人物形象,深刻体现了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主题,表现了对下层受压迫群众的同情。在这批小人物背后,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是小人物的叙事模式、原因分析、现实意义,借用祥林嫂、阿长这两个人物来进一步感知其小人物叙事的深层魅力。
关键词:鲁迅;小人物;叙事
一、何为“小人物”
小人物是区别于普通人而言的,在现代词语中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小型人物塑像,一是地位不高,没有名望的普通人。小人物由于身份卑微,社会地位低下,其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可言状和无可奈何,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显得孤独、渺小、可怜。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常常以小人物的人生际遇为载体,对他们寄托人道主义的关怀,展现作者自己对小人物命运的思考。
小人物作为作品中的一种角色,有一定的叙事模式,借由这种叙事模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到何为“小人物”。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普罗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指出,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其实具有一种共同的叙事模式,尽管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千变万化,但这些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却不多,因此构成故事情节的行为是有限的。普罗普对100篇民间故事进行整理,为小人物叙事提供了一种观察方式,即遵循“类似于一种语法的”叙事模式。小人物的叙事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叙事阶段:受难前的生存状态—受难过程—受难后的生存状态。
《祝福》 中祥林嫂这一小人物可以说是这一叙事模式的极好例证,祥林搜被卫嫂子介绍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义工,虽然是下层人民,还有整日干不完的活,但此时她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是的到满足的,这是她在受难前的生存状态。后来她被婆婆弄回家,卖给了贺老六,反抗不过的她本以为命运会好点,没想到又是一次受难,丈夫死了,儿子也被狼叼走了,被婆家趕出来,她的生存支柱已经倒塌了。到了鲁镇之后,鲁四老爷、柳妈等对她精神进一步摧残,使得本来就精神压抑的祥林嫂更加崩溃,最终死亡。由此可见祥林嫂符合小人物这一叙事模式,但就长妈妈而言,她并没有经历受难的三个阶段,在鲁迅的笔下也没有给予其讽刺等,反而以一种亲切、温暖的笔调来写长妈妈这一人物。
二、“小人物”成因的探讨
小人物这一形象的形成并不是无据可循的,他们的性格以及悲惨的命运,既有封建制度和黑暗势力外部原因的影响,又有自身内在原因的影响。
(一)外部原因
20世纪的中国,虽然在辛亥革命之后,帝制政权被推翻,但是地主阶级、封建官僚的统治却并没有被推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摧毁,压在下层劳动人民身上的枷锁并没有解除。《祝福》这部作品所处的就是这个时代背景,祥林嫂作为小人物,身处社会的下层,经济上贫穷,精神上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依然束缚在她的心头,被压迫的抬不起头来,由封建制度导致悲剧的发生。
造成小人物悲剧的另一个原因还有黑暗势力对人性的摧残。在《祝福》中,整个鲁镇“弥漫在浓厚的迷信气息”,柳妈身处封建迷信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程度的染上了封建思想的病毒,柳妈他们可以说是“无意识”的杀人犯,祥林嫂本来就已经身患“重病”,当柳妈所传播的封建流毒的病菌深入到她的灵魂后,这便加速了她的死亡。柳妈这一行为可以说是无意识的,但是她确实充当了刽子手的功能。
在封建制度和黑暗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小人物想要摆脱命运却最终被命运摆布,寻求出路却看不到出路。
(二)内部原因
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与其保守的思想密不可分,同时又与其懦弱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小人物的作者从小人物的性格入手,拷问小人物的灵魂,把小人物的命运沉浮、精神世界与其性格缺憾直接联系起来,探究其思想和行动荒谬的根由。小人物如祥林嫂,他们的软弱从根本上丧失了人格魅力,既得不到“大人物”的保护,又失去了社会的普遍同情,最终成为了逆来顺受的弱者。习惯于忍受、逆来顺受和被动防御可以说是小人物的行为方式,这样的行为可以说从根本上根植于软弱和不敢反抗的思想性格。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也想得到人们的尊重,以平等的身份活在普通人中,他们也曾反抗过,但最终都无疾而终,最终让他们以一种懦弱的心理生活着,这也是封建文化的悲哀。
三、“小人物”的现实意义
小人物意外受难的遭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小人物故事的作者们都清醒的认识到,他们的主人公始终处于被压迫、被摧残的境地,小人物被加害者夺去生存支柱,小人物何以生,因此在交代小人物受难之前所处的生存状态时就已经为小人物被剥夺价值之后,生存价值崩溃埋下了伏笔。因此小人物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小人物必然受难,在小人物受难的过程中,其原始的、根本上的加害者实际上就成为了人性中的恶,小人物和加害者都成为了牺牲品。而在小人物背后无法摆脱、深受折磨的是存在中国社会中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其就像一颗毒瘤,无法去除,根植在人们的心中,使人们缺乏信仰,为奴隶而不得,失去基本的尊严。
当我们再回头看祥林嫂这个小人物时,不得不感到痛心,封建思想的毒瘤浸透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使他们被侵蚀但无法摆脱,同时还将这一封建思想强加到其他小人物身上,使得他们深受其害,这无不显示着封建思想的可怕,也体现出小人物背后无法摆脱的吃人思想。
参考文献
[1]鲁迅.祝福[J].东方杂志半月刊,1924年.
[2]崔绍怀.21世纪初期祝福研究总论—鲁迅小说祝福研究之二[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3期.
[3]姚辉.“传染病患者”的悲哀—论柳妈在鲁迅小说中的意义[J].小说评论,2008年.
[4]惠继东.“小人物”悲剧命运成因新探[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9月.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鲁迅;小人物;叙事
一、何为“小人物”
小人物是区别于普通人而言的,在现代词语中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小型人物塑像,一是地位不高,没有名望的普通人。小人物由于身份卑微,社会地位低下,其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可言状和无可奈何,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显得孤独、渺小、可怜。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常常以小人物的人生际遇为载体,对他们寄托人道主义的关怀,展现作者自己对小人物命运的思考。
小人物作为作品中的一种角色,有一定的叙事模式,借由这种叙事模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到何为“小人物”。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普罗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指出,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其实具有一种共同的叙事模式,尽管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千变万化,但这些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却不多,因此构成故事情节的行为是有限的。普罗普对100篇民间故事进行整理,为小人物叙事提供了一种观察方式,即遵循“类似于一种语法的”叙事模式。小人物的叙事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叙事阶段:受难前的生存状态—受难过程—受难后的生存状态。
《祝福》 中祥林嫂这一小人物可以说是这一叙事模式的极好例证,祥林搜被卫嫂子介绍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义工,虽然是下层人民,还有整日干不完的活,但此时她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是的到满足的,这是她在受难前的生存状态。后来她被婆婆弄回家,卖给了贺老六,反抗不过的她本以为命运会好点,没想到又是一次受难,丈夫死了,儿子也被狼叼走了,被婆家趕出来,她的生存支柱已经倒塌了。到了鲁镇之后,鲁四老爷、柳妈等对她精神进一步摧残,使得本来就精神压抑的祥林嫂更加崩溃,最终死亡。由此可见祥林嫂符合小人物这一叙事模式,但就长妈妈而言,她并没有经历受难的三个阶段,在鲁迅的笔下也没有给予其讽刺等,反而以一种亲切、温暖的笔调来写长妈妈这一人物。
二、“小人物”成因的探讨
小人物这一形象的形成并不是无据可循的,他们的性格以及悲惨的命运,既有封建制度和黑暗势力外部原因的影响,又有自身内在原因的影响。
(一)外部原因
20世纪的中国,虽然在辛亥革命之后,帝制政权被推翻,但是地主阶级、封建官僚的统治却并没有被推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摧毁,压在下层劳动人民身上的枷锁并没有解除。《祝福》这部作品所处的就是这个时代背景,祥林嫂作为小人物,身处社会的下层,经济上贫穷,精神上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依然束缚在她的心头,被压迫的抬不起头来,由封建制度导致悲剧的发生。
造成小人物悲剧的另一个原因还有黑暗势力对人性的摧残。在《祝福》中,整个鲁镇“弥漫在浓厚的迷信气息”,柳妈身处封建迷信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程度的染上了封建思想的病毒,柳妈他们可以说是“无意识”的杀人犯,祥林嫂本来就已经身患“重病”,当柳妈所传播的封建流毒的病菌深入到她的灵魂后,这便加速了她的死亡。柳妈这一行为可以说是无意识的,但是她确实充当了刽子手的功能。
在封建制度和黑暗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小人物想要摆脱命运却最终被命运摆布,寻求出路却看不到出路。
(二)内部原因
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与其保守的思想密不可分,同时又与其懦弱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小人物的作者从小人物的性格入手,拷问小人物的灵魂,把小人物的命运沉浮、精神世界与其性格缺憾直接联系起来,探究其思想和行动荒谬的根由。小人物如祥林嫂,他们的软弱从根本上丧失了人格魅力,既得不到“大人物”的保护,又失去了社会的普遍同情,最终成为了逆来顺受的弱者。习惯于忍受、逆来顺受和被动防御可以说是小人物的行为方式,这样的行为可以说从根本上根植于软弱和不敢反抗的思想性格。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也想得到人们的尊重,以平等的身份活在普通人中,他们也曾反抗过,但最终都无疾而终,最终让他们以一种懦弱的心理生活着,这也是封建文化的悲哀。
三、“小人物”的现实意义
小人物意外受难的遭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小人物故事的作者们都清醒的认识到,他们的主人公始终处于被压迫、被摧残的境地,小人物被加害者夺去生存支柱,小人物何以生,因此在交代小人物受难之前所处的生存状态时就已经为小人物被剥夺价值之后,生存价值崩溃埋下了伏笔。因此小人物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小人物必然受难,在小人物受难的过程中,其原始的、根本上的加害者实际上就成为了人性中的恶,小人物和加害者都成为了牺牲品。而在小人物背后无法摆脱、深受折磨的是存在中国社会中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其就像一颗毒瘤,无法去除,根植在人们的心中,使人们缺乏信仰,为奴隶而不得,失去基本的尊严。
当我们再回头看祥林嫂这个小人物时,不得不感到痛心,封建思想的毒瘤浸透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使他们被侵蚀但无法摆脱,同时还将这一封建思想强加到其他小人物身上,使得他们深受其害,这无不显示着封建思想的可怕,也体现出小人物背后无法摆脱的吃人思想。
参考文献
[1]鲁迅.祝福[J].东方杂志半月刊,1924年.
[2]崔绍怀.21世纪初期祝福研究总论—鲁迅小说祝福研究之二[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3期.
[3]姚辉.“传染病患者”的悲哀—论柳妈在鲁迅小说中的意义[J].小说评论,2008年.
[4]惠继东.“小人物”悲剧命运成因新探[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9月.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