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包青天、胡明礼、邱贵、张小能、一班衙役、围观群众
幕启:大门紧闭,上面是一块匾,写有“河东盐政公堂”的字
样。在大门的一侧,一面大鼓立着。不一会儿,一位六
十开外的老人来击鼓。两个衙役匆匆开了大门。胡明礼
老人走了进去,包公已坐在大堂上,一班衙役也分列两
行,百姓闻之,也前来观看。
包青天:(一拍惊堂木)升——堂——
众衙役:(齐喊)威——武——
包青天:(一拍惊堂木)堂下所跪何人?
胡明礼:(跪在地上,叩头)小人胡明礼。
包青天:状——告——何——人?
胡明礼:邱家坡的邱贵和解州铁家巷张小能。
包青天:有何冤情,慢——慢——道——来——
胡明礼:谢大人。今年三月初八,我胞弟连襟邱贵要去陕西耀州
城贩卖瓷碗,缺少本钱,向我借纹银三百两,当时说好
三个月还清,我念他与我沾亲带故,就答应了他。第二
天一早,就让本店的学徒胡诚信给他送去了,也没拿收
据,眼看就八月底,还不见他还银,虽过期几个月了,念
是拐弯亲戚,不愿上门讨要。几天前在街头相遇,提起
借银一事,邱贵却说他已归还多月,并说是同解州铁家
巷张小能一起来还的,这还不算,竟又反诬我欠他的债。
我听后犹如五雷轰顶,不还银事小,可借银再受讹诈,这
罪我可受不起。今写有诉状,请大老爷明鉴,为小人作
主啊!(从袖中拿出状纸,跪下举过头顶)
包青天:来——呀,呈——上来。(一衙役把状纸呈给包青天,
包青天细看一遍)来——呀,速传邱贵、张小能上堂。
老人家平身。
一衙役:(双手揖拳)是。(迅速出门,不一会,便将邱贵、张
小能带来,跪在堂下)
包青天:(望了望二人,一拍惊堂木,指着那大约四十来岁的胖
子)你——可是——邱——贵?
邱贵:(叩头)大人,小人正是邱贵。
包青天:今年三月初八,可曾向胡明礼借银?
邱贵:借过纹银三百两。
包青天:有无借据?
邱贵:因是亲戚,未立借据。
包青天:有无用期?
邱贵:用期三个月。
包青天:是否归还?
邱贵:上月十五,与张小能一起去还了。
包青天:(再看一遍状纸,一拍惊堂木)你——是——张小能吗?
张小能:正是小人。
包青天:那你可知,作伪证要受重——罚?
张小能:小人知道。
包青天:那何时谁约你,送银给谁?
张小能:是邱贵在七月十五日约我,送银给胡明礼。
包青天:有旁人在吗?
张小能:别无他人。
包青天:那你可知谁送银子于邱贵的?
张小能:邱贵说是胡明礼的小学徒胡诚信送的。
包青天:还银之时,有无胡诚信?
张小能:(忧虑地望了望邱贵)这……
邱贵:没有胡诚信。
包青天:(发怒,一拍惊堂木)本官没问你,休要多嘴。张小能,
你所说属——实吗?
张小能:句句属实啊。(头上冒出虚汗来)
包青天:胡——掌柜,你怎能诬陷自己的亲戚呢?
胡明礼:(刚要跪下,被包青天阻止)冤枉啊,大人,他们真没
还钱啊。
包青天:(见邱,张二人偷笑)你们说的都是实——话?
邱、张:(齐声回答)是。
包青天:来呀,取两张席、一筐萝卜、两把刀子来。
二衙役:(双手握拳)是。(不一会,便拿了来)
包青天:用席将他二人隔开,不能相互看到对方,各给他们十
几个萝卜、一把刀。(众衙役照做)你二人用萝卜,将
那三百两银子按所还时的重量、数目割出来。
邱、张:(目瞪口呆)是。(半个时辰后,二人都切割完毕,呈
给包公)
包青天:(看过之后)邱贵削的是十——两的二——十个,五——两
的二——十个;张小能削的是十——两的十个,五——两
的四——十个,既然同——往还债,为什么不一样呢?(二
人相互看了看,只听包青天一拍惊堂木,二人双双跪下)
大——胆二人,本案已明,还不从——实招——来。
邱贵:(连连叩头)大人,我招,我招,我全招。是张小能给我
出的主意,企图赖账求利。小人有罪……
张小能:(连连叩头)小人有罪,小人有罪……
包青天:(一拍惊堂木)好了,本官宣判:邱贵赖银一案,真相大
白。被告二人各责四十大板,当堂执行,邱贵立即还清借
银三百两,追加利息五十两,张小能挑唆犯罪,罚银一百
两充公,另罚劳役一年。来呀,拉出去,打。
众衙役:(双手揖拳)是。(拉出二人去打)
邱、张:哎哟……哎哟……哎——哟哟……
胡明礼:(跪下,含泪)谢青天大老爷。
包青天:平——身——
(画外音:赖银不还钱,受罚又挨板)
群众一:包青天真是断案如神啊!
群众二:是啊。要是所有官员都这样就好了。
一衙役:(双手揖拳)大人,行刑完毕。
包青天:好,退下。邱、张二人,你们可甘——愿受——罚?
邱、张:(捂着屁股)是,是……
包青天:(一拍惊堂木)本案到此了结,退——堂——
众衙役:威——武——
(画外音:赖银不还钱,受罚又挨板。包公巧断案,清明世代传……)
幕落
(指导老师 贾淑艳)
【细细品味】
这是一幕“独幕剧”。开头缺少时间、地点的介绍,对场景和人物的介绍不够清楚、充分。最好能用人物表的形式交待剧中各人物的衣着、外貌等。
“再”,应改为“反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缺少人物动作神情等的交待。
“不能”应为“不许”。
“割”应改为“切”。
画外音的运用增强了剧本的艺术效果。
整体评析
这篇作文采用“剧本”形式写成,格式正确,构思也较精巧,内容生动有趣,通过人物的对话与剧情的发展,在舞台上将“包青天巧断赖银案”故事栩栩如生地演绎出来。尤其是“画外音”的应用相当到位,给故事的展开作了“点评”,也给剧本的内涵作了“画龙点睛”。可谓精彩!平心而论,用“戏剧”(这里指的即“剧本”)这一文体写作,相对而言要比用其他文体写作的难度大得多。剧本有剧本的特殊形式,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还要加上动作、道具等)来展开“剧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还要有“人物”“幕起”,等等的交代,尤其对初中生来说,没有一定的“戏剧”常识和文体知识是绝对无法写好的。而写作时敢于形式“创新”,标新立异,恰到好处地用他人所不敢或少用的文体来写作,往往让人耳目一新,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足的是剧情发展较平直。当然这对初中生来说,不能苛求。
(点评老师 傅望华)
幕启:大门紧闭,上面是一块匾,写有“河东盐政公堂”的字
样。在大门的一侧,一面大鼓立着。不一会儿,一位六
十开外的老人来击鼓。两个衙役匆匆开了大门。胡明礼
老人走了进去,包公已坐在大堂上,一班衙役也分列两
行,百姓闻之,也前来观看。
包青天:(一拍惊堂木)升——堂——
众衙役:(齐喊)威——武——
包青天:(一拍惊堂木)堂下所跪何人?
胡明礼:(跪在地上,叩头)小人胡明礼。
包青天:状——告——何——人?
胡明礼:邱家坡的邱贵和解州铁家巷张小能。
包青天:有何冤情,慢——慢——道——来——
胡明礼:谢大人。今年三月初八,我胞弟连襟邱贵要去陕西耀州
城贩卖瓷碗,缺少本钱,向我借纹银三百两,当时说好
三个月还清,我念他与我沾亲带故,就答应了他。第二
天一早,就让本店的学徒胡诚信给他送去了,也没拿收
据,眼看就八月底,还不见他还银,虽过期几个月了,念
是拐弯亲戚,不愿上门讨要。几天前在街头相遇,提起
借银一事,邱贵却说他已归还多月,并说是同解州铁家
巷张小能一起来还的,这还不算,竟又反诬我欠他的债。
我听后犹如五雷轰顶,不还银事小,可借银再受讹诈,这
罪我可受不起。今写有诉状,请大老爷明鉴,为小人作
主啊!(从袖中拿出状纸,跪下举过头顶)
包青天:来——呀,呈——上来。(一衙役把状纸呈给包青天,
包青天细看一遍)来——呀,速传邱贵、张小能上堂。
老人家平身。
一衙役:(双手揖拳)是。(迅速出门,不一会,便将邱贵、张
小能带来,跪在堂下)
包青天:(望了望二人,一拍惊堂木,指着那大约四十来岁的胖
子)你——可是——邱——贵?
邱贵:(叩头)大人,小人正是邱贵。
包青天:今年三月初八,可曾向胡明礼借银?
邱贵:借过纹银三百两。
包青天:有无借据?
邱贵:因是亲戚,未立借据。
包青天:有无用期?
邱贵:用期三个月。
包青天:是否归还?
邱贵:上月十五,与张小能一起去还了。
包青天:(再看一遍状纸,一拍惊堂木)你——是——张小能吗?
张小能:正是小人。
包青天:那你可知,作伪证要受重——罚?
张小能:小人知道。
包青天:那何时谁约你,送银给谁?
张小能:是邱贵在七月十五日约我,送银给胡明礼。
包青天:有旁人在吗?
张小能:别无他人。
包青天:那你可知谁送银子于邱贵的?
张小能:邱贵说是胡明礼的小学徒胡诚信送的。
包青天:还银之时,有无胡诚信?
张小能:(忧虑地望了望邱贵)这……
邱贵:没有胡诚信。
包青天:(发怒,一拍惊堂木)本官没问你,休要多嘴。张小能,
你所说属——实吗?
张小能:句句属实啊。(头上冒出虚汗来)
包青天:胡——掌柜,你怎能诬陷自己的亲戚呢?
胡明礼:(刚要跪下,被包青天阻止)冤枉啊,大人,他们真没
还钱啊。
包青天:(见邱,张二人偷笑)你们说的都是实——话?
邱、张:(齐声回答)是。
包青天:来呀,取两张席、一筐萝卜、两把刀子来。
二衙役:(双手握拳)是。(不一会,便拿了来)
包青天:用席将他二人隔开,不能相互看到对方,各给他们十
几个萝卜、一把刀。(众衙役照做)你二人用萝卜,将
那三百两银子按所还时的重量、数目割出来。
邱、张:(目瞪口呆)是。(半个时辰后,二人都切割完毕,呈
给包公)
包青天:(看过之后)邱贵削的是十——两的二——十个,五——两
的二——十个;张小能削的是十——两的十个,五——两
的四——十个,既然同——往还债,为什么不一样呢?(二
人相互看了看,只听包青天一拍惊堂木,二人双双跪下)
大——胆二人,本案已明,还不从——实招——来。
邱贵:(连连叩头)大人,我招,我招,我全招。是张小能给我
出的主意,企图赖账求利。小人有罪……
张小能:(连连叩头)小人有罪,小人有罪……
包青天:(一拍惊堂木)好了,本官宣判:邱贵赖银一案,真相大
白。被告二人各责四十大板,当堂执行,邱贵立即还清借
银三百两,追加利息五十两,张小能挑唆犯罪,罚银一百
两充公,另罚劳役一年。来呀,拉出去,打。
众衙役:(双手揖拳)是。(拉出二人去打)
邱、张:哎哟……哎哟……哎——哟哟……
胡明礼:(跪下,含泪)谢青天大老爷。
包青天:平——身——
(画外音:赖银不还钱,受罚又挨板)
群众一:包青天真是断案如神啊!
群众二:是啊。要是所有官员都这样就好了。
一衙役:(双手揖拳)大人,行刑完毕。
包青天:好,退下。邱、张二人,你们可甘——愿受——罚?
邱、张:(捂着屁股)是,是……
包青天:(一拍惊堂木)本案到此了结,退——堂——
众衙役:威——武——
(画外音:赖银不还钱,受罚又挨板。包公巧断案,清明世代传……)
幕落
(指导老师 贾淑艳)
【细细品味】
这是一幕“独幕剧”。开头缺少时间、地点的介绍,对场景和人物的介绍不够清楚、充分。最好能用人物表的形式交待剧中各人物的衣着、外貌等。
“再”,应改为“反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缺少人物动作神情等的交待。
“不能”应为“不许”。
“割”应改为“切”。
画外音的运用增强了剧本的艺术效果。
整体评析
这篇作文采用“剧本”形式写成,格式正确,构思也较精巧,内容生动有趣,通过人物的对话与剧情的发展,在舞台上将“包青天巧断赖银案”故事栩栩如生地演绎出来。尤其是“画外音”的应用相当到位,给故事的展开作了“点评”,也给剧本的内涵作了“画龙点睛”。可谓精彩!平心而论,用“戏剧”(这里指的即“剧本”)这一文体写作,相对而言要比用其他文体写作的难度大得多。剧本有剧本的特殊形式,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还要加上动作、道具等)来展开“剧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还要有“人物”“幕起”,等等的交代,尤其对初中生来说,没有一定的“戏剧”常识和文体知识是绝对无法写好的。而写作时敢于形式“创新”,标新立异,恰到好处地用他人所不敢或少用的文体来写作,往往让人耳目一新,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足的是剧情发展较平直。当然这对初中生来说,不能苛求。
(点评老师 傅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