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一年多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都得到了全面推进。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与形势发展不适应的问题,继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关键词 知识产权战略;危机;推进
中图分类号 D9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9)13-0039-03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纲要》是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从2005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到2005年6月战略制定工作全面启动,再到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纲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历时三年。三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出发,把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纳入国家总体部署,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列入国务院的工作要点。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制定凝聚了33家中央单位和400余位知名专家的心血和智慧。通过全面分析战略形势,明确提出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专项任务和战略措施,《纲要》第一次以国家战略的形式将民族创新精神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不仅极大丰富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内涵,更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指针。
《纲要》提出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为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这表明,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主要是通过完善制度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政府机关、社会公众、中介组织主动提升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综合能力,培育并巩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同时,要不断加大对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和运行效果,促使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纲要》明确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纲要》还从创造、运用、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近五年的奋斗目标。要求在五年内,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拥有量进一步增加: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
《纲要》提出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5方面战略重点: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即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公共卫生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衔接。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即运用各种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即修订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提高权利人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四是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即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五是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即广泛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纲要》部署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和国防知识产权七大领域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要完成的专项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具体战略举措,分别是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快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顺利推进
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推动战略实施的有力措施。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28个部门参加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联席会议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工作。一年来,联席会议完善了工作制度,建立了工作推进网络和信息沟通机制,确定了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应对金融危机等工作重点,制定了《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提出了涵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注重引导知识产权工作保障和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重点内容的240条具体措施,明确了任务分工,为全面推进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国务院各相关部门也在各自领域内相继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配套政策。铁路、中医药、钢铁等行业还率先开展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全面展开。上海市早在2004年就颁布了《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国家战略《纲要》颁布后,又于2008年9月23日出台了《关于本市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若干意见》,贯彻和衔接国家战略《纲要》;辽宁、河南、陕西、江苏、湖南、四川、北京、沈阳等省市在《纲要》颁布后,也根据《纲要》精神先后制定完成了符合各自区域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目前,全国已经有10多个省份出台了符合地区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或规划,部分省份成立了战略制定专门机构,正在积极开展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效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将我国企业被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转化为主动加快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加快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的契机和动力。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各类资源向创新能力强、知识产权含量高、抗风险能力好的企业汇集,企业的知识产权投入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热情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成果有效转化,市场竞争能力愈发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危机中学习、寻找创新之路,培育新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将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扩展到了商业模式、 组织、流程、体制、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获得有效的知识产权组合:一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已经加紧在国外市场的战略部署,加大资源优化调配力度,在国内建立品牌,在海外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软实力”。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没有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损失严重,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却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纲要》实施一年多以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全面推动。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各项知识产权工作仍然取得了较大进展。2008年,专利申请受理82万余件,同比增长19.4%;商标注册申请受理69.8万余件,增幅达到85.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9081件,同比增长91.25%;植物新品种审查、地理标志审查数量和质量也都大幅增长。多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一系列知识产权专项措施相继实施,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逐渐浓厚,各部门、各地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持续增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呈现良好开局。
三、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我国经济、科技、贸易和文化发展对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必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要运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知识产权工作。尽管在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各项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显著,但仍然存在很多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诸如:创新主体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不足,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总体不强,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仍较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还比较突出,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时有发生,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有效解决上述制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问题,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应不断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推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强化政府部门宏观管理职能,优化知识产权力量布局,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协调机制建设,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政策制定、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研究和投入,整合现有资源,促进共享,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需求,加大对国际上相关知识产权最新动态研究,规划发展路径。完善我国在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布局,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寻求突破。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完善法治环境。加快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章的制订、修订工作,加快知识产权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能力,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合作与衔接机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工作。加强知识产权日常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力度,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充分利用好全球知识产权资源,支持企业开展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五是加强知识产权支撑作用,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注重引导知识产权工作保障和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立重大科技专项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知识产权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和新形势,需要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工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需要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工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助推器作用,统筹协调金融、税收等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工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增强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将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和有效运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作者: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责任编辑 史小今
关键词 知识产权战略;危机;推进
中图分类号 D9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9)13-0039-03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纲要》是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从2005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到2005年6月战略制定工作全面启动,再到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纲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历时三年。三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出发,把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纳入国家总体部署,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列入国务院的工作要点。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制定凝聚了33家中央单位和400余位知名专家的心血和智慧。通过全面分析战略形势,明确提出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专项任务和战略措施,《纲要》第一次以国家战略的形式将民族创新精神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不仅极大丰富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内涵,更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指针。
《纲要》提出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为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这表明,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主要是通过完善制度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政府机关、社会公众、中介组织主动提升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综合能力,培育并巩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同时,要不断加大对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和运行效果,促使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纲要》明确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纲要》还从创造、运用、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近五年的奋斗目标。要求在五年内,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拥有量进一步增加: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
《纲要》提出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5方面战略重点: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即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公共卫生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衔接。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即运用各种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即修订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提高权利人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四是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即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五是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即广泛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纲要》部署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和国防知识产权七大领域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要完成的专项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具体战略举措,分别是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快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顺利推进
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推动战略实施的有力措施。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28个部门参加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联席会议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工作。一年来,联席会议完善了工作制度,建立了工作推进网络和信息沟通机制,确定了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应对金融危机等工作重点,制定了《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提出了涵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注重引导知识产权工作保障和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重点内容的240条具体措施,明确了任务分工,为全面推进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国务院各相关部门也在各自领域内相继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配套政策。铁路、中医药、钢铁等行业还率先开展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全面展开。上海市早在2004年就颁布了《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国家战略《纲要》颁布后,又于2008年9月23日出台了《关于本市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若干意见》,贯彻和衔接国家战略《纲要》;辽宁、河南、陕西、江苏、湖南、四川、北京、沈阳等省市在《纲要》颁布后,也根据《纲要》精神先后制定完成了符合各自区域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目前,全国已经有10多个省份出台了符合地区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或规划,部分省份成立了战略制定专门机构,正在积极开展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效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将我国企业被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转化为主动加快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加快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的契机和动力。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各类资源向创新能力强、知识产权含量高、抗风险能力好的企业汇集,企业的知识产权投入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热情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成果有效转化,市场竞争能力愈发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危机中学习、寻找创新之路,培育新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将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扩展到了商业模式、 组织、流程、体制、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获得有效的知识产权组合:一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已经加紧在国外市场的战略部署,加大资源优化调配力度,在国内建立品牌,在海外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软实力”。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没有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损失严重,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却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纲要》实施一年多以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全面推动。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各项知识产权工作仍然取得了较大进展。2008年,专利申请受理82万余件,同比增长19.4%;商标注册申请受理69.8万余件,增幅达到85.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9081件,同比增长91.25%;植物新品种审查、地理标志审查数量和质量也都大幅增长。多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一系列知识产权专项措施相继实施,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逐渐浓厚,各部门、各地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持续增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呈现良好开局。
三、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我国经济、科技、贸易和文化发展对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必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要运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知识产权工作。尽管在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各项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显著,但仍然存在很多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诸如:创新主体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不足,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总体不强,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仍较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还比较突出,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时有发生,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有效解决上述制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问题,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应不断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推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强化政府部门宏观管理职能,优化知识产权力量布局,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协调机制建设,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政策制定、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研究和投入,整合现有资源,促进共享,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需求,加大对国际上相关知识产权最新动态研究,规划发展路径。完善我国在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布局,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寻求突破。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完善法治环境。加快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章的制订、修订工作,加快知识产权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能力,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合作与衔接机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工作。加强知识产权日常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力度,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充分利用好全球知识产权资源,支持企业开展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五是加强知识产权支撑作用,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注重引导知识产权工作保障和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立重大科技专项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知识产权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和新形势,需要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工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需要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工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助推器作用,统筹协调金融、税收等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工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增强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将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和有效运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作者: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责任编辑 史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