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媒体的特点
多样性
传统媒体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大众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大众。在这种模式中,大众往往被动地接受信息,缺少信息反馈,传播主体与客体之间极不对等。融媒体则具有融合性、兼容性等特点,其双向传播模式代替了传统的单向传播,实现了“人人传播”的目标,媒介中的所有人都能够成为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也可选择是否接收信息,同时也可及时反馈信息。在此种互动传播环境中,社会大众能够通过融媒体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在此方面,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融媒体参与高校的管理、教育与各项服务,从而实现个体成长与参与社会事务的双赢。
虚拟性
基于信息技术的融媒体时代,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使用虚拟身份进行信息发布与信息传递,不存在现实中因职业、年龄的差异而出现的各种交往问题,双方可通过虚拟身份實现无障碍交流,这就使互联网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有显著的虚拟性特点。而且与汉族学生相比,兰州市各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因其自身生活环境的差异,往往会比较内向,他们会更愿置身于融媒体环境中选择互联网进行交流。这种虚拟性交流减少了人与人互动的顾虑与心理距离,便于人们进行沟通,但同时也使信任成本相应提高。除此之外,身份的虚拟性使人分离了现实身份,因此会有部分人在这种“自由”氛围中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严重者不进行任何求证造谣损害个人或国家利益,这种行为污染了互联网空间,对主流价值的社会导向作用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兰州市各高校中,融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作为拥有文化素养的他们也日益成为互联网世界比较活跃的发言群体。
融媒体时代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制约性
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时代,随着市场经济与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各区域的多元文化大量涌进我国。而文化的多样性也必然会引起价值观的多元性,大众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价值观差异显著,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在兰州市各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接收到了更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思想的困惑与矛盾中。在融媒体语境下,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了更强的自主性,但他们对媒体传递的信息还是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媒体依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媒介。
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对于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各民族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从而会使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相同的思想理念在各民族大学生中往往会有不同的内涵表现,他们不仅追求现代文化,又乐于传播本民族文化。但由于高校中的少数民族文化相对缺乏,他们必然会遇到文化矛盾、文化冲突的情况,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
教育实效性不强
高校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兰州各高校忽视了个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欠佳、文化生态差异的现实情况,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与培育形式,削弱了认同教育的培育效果。目前,兰州许多高校依然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师生交流极为缺乏,缺少对价值观认同教育效果的反馈。此外,理论教育比重过大,实践教育相对较少,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文化差异等问题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影响。虽然融媒体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但由于媒体传播广、开放性强等特点,再加之大学生热衷于多边信息交流,这也就间接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难度。
融媒体时代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构建
强化舆论引导能力
在融媒体条件下,主流媒体的地位依然需要得到重视,其面向社会主流人群,采取主流表达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权威真实的讯息。所以,主流媒体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传播形式,提高舆论引导力,经常与大众互动交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关键点。除此之外,还要形成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报道机制,加强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公共事件传播的引导性,从而让舆论引导从思想上深入到行动上,由此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凝聚力。
完善媒体监管体系
信息获取快速、信息来源渠道多元、信息内容数字化、媒介生产流程专业化是融媒体的主要特点。融媒体的媒体内容应真实优质、具有深度价值,并且还要为大众提供新闻筛选、解读等服务。认同需要建立在是否对个人和社会具有价值之上,因此,要强调新闻职业道德底线,加强把关者的思想意识,提高信息过滤能力。在融媒体环境中应不断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媒体监管模式,完善媒体监管体系,强化媒体监督,明确个体在传播中的权利界限。在此方面,可借鉴传媒强国的监管经验,在政府主导下采用分级制度,依靠法律对媒体进入与操作进行严格管控,维护媒体秩序,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普遍性的约束机制。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少数民族价值观建设必然会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影响。在社会与自然两大环境体系的双重作用下,兰州各少数民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具有显著的文化性、集体性等特点,集中体现出兰州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面貌。因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生活环境的差异,他们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积极吸收民族价值观中的精华部分,去其糟粕。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兰州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团结统一的爱国思想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但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更为多样化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观、生态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民族团结产生影响。对此,兰州各高校应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强化优秀民族价值观的传承,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已成为融媒体的主要应用人群,他们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受到融媒体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媒体对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他们影响更为深远。由此可见,融媒体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兰州市作为甘肃省少数民族占比较多的地区,更需要不断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这对新时期兰州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佳基(1983—),女,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教育方向;
李积星(1986—),男,甘肃白银人,讲师,安全工程。
多样性
传统媒体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大众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大众。在这种模式中,大众往往被动地接受信息,缺少信息反馈,传播主体与客体之间极不对等。融媒体则具有融合性、兼容性等特点,其双向传播模式代替了传统的单向传播,实现了“人人传播”的目标,媒介中的所有人都能够成为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也可选择是否接收信息,同时也可及时反馈信息。在此种互动传播环境中,社会大众能够通过融媒体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在此方面,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融媒体参与高校的管理、教育与各项服务,从而实现个体成长与参与社会事务的双赢。
虚拟性
基于信息技术的融媒体时代,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使用虚拟身份进行信息发布与信息传递,不存在现实中因职业、年龄的差异而出现的各种交往问题,双方可通过虚拟身份實现无障碍交流,这就使互联网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有显著的虚拟性特点。而且与汉族学生相比,兰州市各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因其自身生活环境的差异,往往会比较内向,他们会更愿置身于融媒体环境中选择互联网进行交流。这种虚拟性交流减少了人与人互动的顾虑与心理距离,便于人们进行沟通,但同时也使信任成本相应提高。除此之外,身份的虚拟性使人分离了现实身份,因此会有部分人在这种“自由”氛围中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严重者不进行任何求证造谣损害个人或国家利益,这种行为污染了互联网空间,对主流价值的社会导向作用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兰州市各高校中,融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作为拥有文化素养的他们也日益成为互联网世界比较活跃的发言群体。
融媒体时代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制约性
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时代,随着市场经济与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各区域的多元文化大量涌进我国。而文化的多样性也必然会引起价值观的多元性,大众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价值观差异显著,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在兰州市各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接收到了更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思想的困惑与矛盾中。在融媒体语境下,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了更强的自主性,但他们对媒体传递的信息还是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媒体依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媒介。
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对于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各民族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从而会使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相同的思想理念在各民族大学生中往往会有不同的内涵表现,他们不仅追求现代文化,又乐于传播本民族文化。但由于高校中的少数民族文化相对缺乏,他们必然会遇到文化矛盾、文化冲突的情况,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
教育实效性不强
高校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兰州各高校忽视了个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欠佳、文化生态差异的现实情况,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与培育形式,削弱了认同教育的培育效果。目前,兰州许多高校依然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师生交流极为缺乏,缺少对价值观认同教育效果的反馈。此外,理论教育比重过大,实践教育相对较少,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文化差异等问题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影响。虽然融媒体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但由于媒体传播广、开放性强等特点,再加之大学生热衷于多边信息交流,这也就间接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难度。
融媒体时代兰州市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构建
强化舆论引导能力
在融媒体条件下,主流媒体的地位依然需要得到重视,其面向社会主流人群,采取主流表达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权威真实的讯息。所以,主流媒体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传播形式,提高舆论引导力,经常与大众互动交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关键点。除此之外,还要形成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报道机制,加强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公共事件传播的引导性,从而让舆论引导从思想上深入到行动上,由此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凝聚力。
完善媒体监管体系
信息获取快速、信息来源渠道多元、信息内容数字化、媒介生产流程专业化是融媒体的主要特点。融媒体的媒体内容应真实优质、具有深度价值,并且还要为大众提供新闻筛选、解读等服务。认同需要建立在是否对个人和社会具有价值之上,因此,要强调新闻职业道德底线,加强把关者的思想意识,提高信息过滤能力。在融媒体环境中应不断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媒体监管模式,完善媒体监管体系,强化媒体监督,明确个体在传播中的权利界限。在此方面,可借鉴传媒强国的监管经验,在政府主导下采用分级制度,依靠法律对媒体进入与操作进行严格管控,维护媒体秩序,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普遍性的约束机制。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少数民族价值观建设必然会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影响。在社会与自然两大环境体系的双重作用下,兰州各少数民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具有显著的文化性、集体性等特点,集中体现出兰州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面貌。因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生活环境的差异,他们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积极吸收民族价值观中的精华部分,去其糟粕。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兰州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团结统一的爱国思想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但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更为多样化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观、生态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民族团结产生影响。对此,兰州各高校应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强化优秀民族价值观的传承,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已成为融媒体的主要应用人群,他们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受到融媒体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媒体对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他们影响更为深远。由此可见,融媒体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兰州市作为甘肃省少数民族占比较多的地区,更需要不断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这对新时期兰州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佳基(1983—),女,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教育方向;
李积星(1986—),男,甘肃白银人,讲师,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