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中国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落實文化自信战略目标,传统文化教育是其核心内容。对幼儿教育来说,传统文化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必须设计和采用科学、适宜的策略才能真正的、有质的落实。本文对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情态进行分析,并主要在教育策略上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策略
传统文化教育一直以来就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战略目标下,传统文化教育就更增加了一分责任意味——因为,在“中国梦”战略目标中,文化自信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文化自信的基础或是核心要素,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文学、有艺术、有哲学、有伦理、有民俗、有道义……从幼儿教育的视角上看,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学习力差、认知水平低、思维能力弱、社会经验浅等),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在内容和形式、方法上有针对性的策略设计。
一、开展国学经典阅读
传统文化教育大多是离不开传统经典阅读的,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国学经典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学习汉语言文化的主要渠道;第二,经典文本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古代没有现代化传媒手段的情况下,传统文化(比如思想、理论、技术、艺术等等)除了少数是心口相传之外,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因而,在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中,阅读国学经典也是必由之路。
以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来看,国学经典阅读应注意几个事项。第一,所选择的文本应该是浅易的。一般来说,让幼儿去学习《论语》《老子》等经书是比较困难的,比较适于幼儿的国学经典,其实是古代的一些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以及一些简单的唐诗。第二,在教育的形式上,虽然我们说是“阅读”,但以幼儿的识字水平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带领幼儿“阅读”经典,其主要的方式是教师领读或是教师给幼儿讲传统经典故事。如果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独立“阅读”,应是选择一些国学经典的绘本和动画片比较合适。
二、以动手体验为主体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由于幼儿的识字水平和思维能力比较弱,基本上是不宜采用幼儿独立阅读的形式来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的。从幼儿的习得规律上看,幼儿们的主要学习思维是感性思维、具象思维,而基本上抽象和推理能力是没有的。那么,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形式,其实就是带领幼儿以动手、观察、体验的形式来感触传统文化——这样的思路,才是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
我们幼儿园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就特别重视体验性的课程。比如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我们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心智水平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小班的幼儿刚刚开始学习动手操作,其肢体协调能力还比较低,对这个阶段的幼儿,我们是带领他们进行染色体验。如在宣纸上用毛笔涂抹颜色、用布料体验蜡染技艺;而对中班的幼儿,因为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我们则开始让他们接触中国传统的编织技艺,比如从简单的蝴蝶结到复杂一些的琵琶扣,最后,大多孩子可以完成中国结的编织;而到了大班,孩子们不仅是有动手能力,而且还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审美能力,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则可以带领他们进行一些中国传统纹理图案的绘制。如用宣纸绘制简单的国画,画扇面、葫芦或文化衫等。
其他的很多传统文化,我们都尽量以让幼儿亲自体验的形式来组织。比如一些传统的民俗(跳花篮、猜灯谜等),一些传统戏曲(让幼儿模拟体验),采用让幼儿参与体验的方式比较合适。
三、传统文化融入游戏
有人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教育”,这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游戏不仅是幼儿的最爱,而且是他们认识和学习的主要渠道。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应该重视与幼儿游戏的有机融合。
将传统文化融入游戏的方法就非常多了,教师可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来创新设计——比如,对大班的孩子,我们可以组织“击鼓传花背古诗”这个游戏,将击鼓传花和古诗两个传统文化内容结合到一个游戏当中;再比如,“传统节日贴贴看”,让幼儿将代表我国传统节日的图形符号(如春联、福字、月亮、粽子等等)贴到对应的图板上(分别写着春节、端午等)。
还有,我们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理念、礼仪编成小故事(或是用传统故事),然后让幼儿们进行情节表演,以这种形式对幼儿进行一些文化理念、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比如“孔融让梨”,让幼儿们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孔融”给大家分“梨”——可以用真的水果——大家表演完这个情节体验游戏之后,品尝美味水果。在快乐的体验中,就把传统文化吸收消化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具有责任意义的教育内容——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在教育的形式方法上,应尽量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取向和思维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新燕. 浅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8, No.375(27).
[2]丁素莲. 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 2017(7).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策略
传统文化教育一直以来就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战略目标下,传统文化教育就更增加了一分责任意味——因为,在“中国梦”战略目标中,文化自信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文化自信的基础或是核心要素,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文学、有艺术、有哲学、有伦理、有民俗、有道义……从幼儿教育的视角上看,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学习力差、认知水平低、思维能力弱、社会经验浅等),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在内容和形式、方法上有针对性的策略设计。
一、开展国学经典阅读
传统文化教育大多是离不开传统经典阅读的,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国学经典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学习汉语言文化的主要渠道;第二,经典文本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古代没有现代化传媒手段的情况下,传统文化(比如思想、理论、技术、艺术等等)除了少数是心口相传之外,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因而,在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中,阅读国学经典也是必由之路。
以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来看,国学经典阅读应注意几个事项。第一,所选择的文本应该是浅易的。一般来说,让幼儿去学习《论语》《老子》等经书是比较困难的,比较适于幼儿的国学经典,其实是古代的一些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以及一些简单的唐诗。第二,在教育的形式上,虽然我们说是“阅读”,但以幼儿的识字水平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带领幼儿“阅读”经典,其主要的方式是教师领读或是教师给幼儿讲传统经典故事。如果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独立“阅读”,应是选择一些国学经典的绘本和动画片比较合适。
二、以动手体验为主体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由于幼儿的识字水平和思维能力比较弱,基本上是不宜采用幼儿独立阅读的形式来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的。从幼儿的习得规律上看,幼儿们的主要学习思维是感性思维、具象思维,而基本上抽象和推理能力是没有的。那么,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形式,其实就是带领幼儿以动手、观察、体验的形式来感触传统文化——这样的思路,才是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
我们幼儿园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就特别重视体验性的课程。比如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我们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心智水平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小班的幼儿刚刚开始学习动手操作,其肢体协调能力还比较低,对这个阶段的幼儿,我们是带领他们进行染色体验。如在宣纸上用毛笔涂抹颜色、用布料体验蜡染技艺;而对中班的幼儿,因为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我们则开始让他们接触中国传统的编织技艺,比如从简单的蝴蝶结到复杂一些的琵琶扣,最后,大多孩子可以完成中国结的编织;而到了大班,孩子们不仅是有动手能力,而且还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审美能力,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则可以带领他们进行一些中国传统纹理图案的绘制。如用宣纸绘制简单的国画,画扇面、葫芦或文化衫等。
其他的很多传统文化,我们都尽量以让幼儿亲自体验的形式来组织。比如一些传统的民俗(跳花篮、猜灯谜等),一些传统戏曲(让幼儿模拟体验),采用让幼儿参与体验的方式比较合适。
三、传统文化融入游戏
有人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教育”,这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游戏不仅是幼儿的最爱,而且是他们认识和学习的主要渠道。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应该重视与幼儿游戏的有机融合。
将传统文化融入游戏的方法就非常多了,教师可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来创新设计——比如,对大班的孩子,我们可以组织“击鼓传花背古诗”这个游戏,将击鼓传花和古诗两个传统文化内容结合到一个游戏当中;再比如,“传统节日贴贴看”,让幼儿将代表我国传统节日的图形符号(如春联、福字、月亮、粽子等等)贴到对应的图板上(分别写着春节、端午等)。
还有,我们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理念、礼仪编成小故事(或是用传统故事),然后让幼儿们进行情节表演,以这种形式对幼儿进行一些文化理念、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比如“孔融让梨”,让幼儿们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孔融”给大家分“梨”——可以用真的水果——大家表演完这个情节体验游戏之后,品尝美味水果。在快乐的体验中,就把传统文化吸收消化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具有责任意义的教育内容——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在教育的形式方法上,应尽量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取向和思维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新燕. 浅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8, No.375(27).
[2]丁素莲. 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