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事件路径语义的汉英翻译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路径概念是运动事件中的核心要素。在探讨运动事件的翻译过程中,以《红楼梦》诗词为例,着重分析运动事件中“路径”语义的保留、缺失以及增译等翻译现象,以对比分析英汉语词汇化模式以及路径语义表征之间的差异,同时对《红楼梦》诗词英译做出认知解释。研究发现:第一,由于所选语料体裁的特殊性,原语与目的语的路径信息编码模式存在着差异,但从整体上来说,原文的大部分路径信息得到了保留;第二,杨译与霍译不同程度地省略了部分路径信息,这与汉语属于动态语言,而英语属于静态语言有关;第三,通过对语料的处理,笔者发现,同其他文体的翻译一样,运动事件的翻译也与译者的注意力分布有关。
  关键词:运动事件;路径语义;汉英翻译;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4011706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体现了作者极高的艺术成就,《红楼梦》研究也已成为中外学者研究中华文化的窗口之一。而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文为首的《红楼梦》译学研究近年来也层出不穷。尽管红学研究主题已并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但是对《红楼梦》翻译研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红楼梦》著作本身,还可为其他文学翻译以及中华文化的外译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选取《红楼梦》中的诗词部分,因其所含的文化更富中华古典特色,与现代汉语白话文亦有较大的出入,对译者的要求也更高。
  运动事件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热点问题。关于运动事件的翻译,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李雪,2008)[2]。在运动事件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熟悉两者语言的编码模式。根据 Talmy(1985)的观点,人类语言编码运动事件时,根据路径(Path)这一核心图式是由核心动词还是由附加语编码,可将人类语言区分为动词框架语言(verb-framed language)和附加语框架语言(satellite-framed language):前者使用核心动词编码路径,而伴随事件由核心动词外围的附属成分编码;后者使用附加语成分编码路径,伴随事件由核心动词表达。尽管Talmy将汉语和英语共同归属于附加语框架语言,学界对此莫衷一是,其主要分歧在于对汉语属于何种框架语言意见不一(沈家煊,2003[4];Tai,2003[9];Chen & Guo,2009[8])。由此可见,英汉语在表达运动事件时,路径语义成分的选择和表达方式存在着异同。在运动事件的翻译过程中,关于路径语义的转换与保留问题也值得探讨。
  二、运动事件路径语义及其翻译
  (一)运动事件路径语义成分
  根据Talmy(2000)[13],运动事件主要包括四个内部语义要素:焦点(figure)、背景(ground)、移动 (motion)、路径(path)。此外,运动事件还包括外部语义成分,即伴随事件(co-event),如运动的原因(cause)或方式(manner)等。其中,路径是核心图式(core schema),指的是物体移动时的路线和方向。
  Talmy [13]53指出,路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概念复合体,它可能包含几种成分,如矢量(vector)、同构(conformation)、指向(deictic)等。
  矢量主要指物体在移动过程中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具体可包括起点(departure)、经过 (traversal)和终点(arrival)。路径的矢量成分在各语言中存在着普遍性,如:表示起点的,英语有“from, out, left”等;汉语有“从,出,离开,回”等。
  [例1]叶知秋第一次把他从辖区领回家之后(《沉重的翅膀》)
  The first time she brought him home from the precinct station.
  [例2]Rosemary came out of the water…(Tender is the Night)
  罗斯玛丽也从水中出来……
  同构(conformation)主要指物体移动时相对于参照物的几何方位,主要有里(inside)/外(outside)、上面(above)/下面(beneath)、表面(surface)、旁边(beside)等。
  [例3]she walked into the glare of the French windows and out a few steps onto the stone veranda that ran the length of the hotel. (Tender is the Night)
  女孩儿走进这片光芒,几步来到环绕酒店的石砌游廊。
  从例句中可以发现,路径矢量成分与同构成分往往共同体现在同一语言单位上,如例3中的into既可以表达同构成分中里/外的概念,又表达矢量成分中經过点的含义。同时,不同语言中表达同一概念的表征方式也存在不同,如例1中,汉语原文用介词“从”和趋向补语“回”表达路径概念;而译文用路径动词“brought”表达“路径+背景”的名词以及介词“from”表达相对应的语义概念。
  路径概念的指向成分主要指物体移动时朝着或背离说话者的方向,如汉语的“来/去”以及英语的“come/go”。
  (二)运动事件的翻译
  翻译的本质是对原文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编码的过程,运动事件的翻译亦是如此。但不同的是,运动事件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原语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进行识解。不同语言之间表达运动事件动词的词汇化模式之间的差异往往使译者陷入困境。
  Talmy(1985, 2000)认为,世界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词汇化模式。第一种模式:“运动+方式/原因”(Motion + Manner/Cause),即动词除表达移动本身外,还表达“方式”或“原因”,如“跑”“run”等,此类移动动词通常称为方式动词。在这种模式的语言中, 路径通常由动词的附加语(satellite), 即介词、副词等小品词表达。第二种模式:“运动+路径”(Motion + Path),动词不仅表达移动本身,还表达“路径”概念,如“进”(enter)等,这样的移动动词通常被称为路径动词(path verbs)。在这种模式的语言中,“方式”或“原因”通常由状语等附属成分表达。第三种模式:“运动+焦点”(Motion + Figure),动词除表达移动本身外,还表达移动的主体,如英语的“spit”“rain”等。Talmy认为,英汉语同属于第一种词汇化模式,但越来越多的语言现象证明英汉语词汇化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路径”语义成分是英汉语词汇化模式异同的核心要素。因此,英汉语“路径”语义成分的编码模式的不同导致译者在汉英翻译过程中,需要将原语的“路径”信息进行识解,并重构成符合译语动词编码模式的表征结构。   刘华文和李海清(2009) 指出进行汉英翻译时,译者应当有意识地区分两种语言在处理同一运动事件时所采取的不同词汇化方式,根据译语的认知要求对原文事件予以重新词汇化,故称再词汇化( re-lexicalization),如图1所示,对运动事件的翻译提供了系统化的模式。
  关于运动事件的翻译,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如李雪(2008)、刘华文和李海清(2009)等人。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与讨论过于宽泛,缺乏对运动事件某一成分的仔细描写。因此,本文选取运动事件核心成分之一的路径信息,进行专门讨论,探讨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路径信息的保留、转换以及增译问题;同时通过对《红楼梦》诗词语料来管窥汉语,尤其是古汉语运动事件动词编码模式与英语的差异。
  图1 汉英翻译中运动事件的再词汇化流程图[3]
  三、《红楼梦》诗词路径语义翻译对比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品中的诗词部分含蓄隽永,令人叹为观止。不过,也正因为其中所富含的中华文化深厚,特别是其中的诗词部分与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习惯相差甚远,给翻译传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选取《红楼梦》中的部分诗词,人工标注其中的运动事件74例及其对应的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文。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的路径信息,笔者总结了在运动事件的翻译过程中路径语义信息的保留、转换以及增译问题。根据Talmy,运动事件亦可分为真实运动事件( factive motion event)和虚拟运动事件(fictive motion event)(Talmy,1983,1996,2000)。前者表示那些真实存在的运动,如例1、2、3;后者如:
  [例4]This fence goes from the plateau to the valley.
  焦点fence并未有真实位移运动。因此,为了研究的科学性与精确性,本文所选的74例均为真实位移运动事件,以区别虚拟的、自足式运动事件。其中,这74例真实位移运动事件中,有52例含有路径语义。同时,笔者人工标注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译文中该路径语义保留、缺失以及增加情况,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红楼梦》诗词路径语义英译情况统计表
  路径语义保留路径语义缺失路径语义增加
  杨宪益译文4382.7%917.3%16
  Hawkes译文3465.4%1834.6%12
  (一)路径语义的保留
  从表1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杨译较霍译更倾向于保留原文中的路径语义,高达82.7%;而霍译虽保留了大部分的路径信息(65.4%),但仍因英汉语表达方式的不同而省略了部分路径信息。同时,对某些运动事件的翻译中,尽管杨译与霍译同时保留了原文中的路径信息,但其表征方式与词汇化模式亦存在着异同,如:
  [例5]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
  杨译:She slips in and out of the flowers, now vexed, now radiant;…
  霍译:Her face, through blossoms fleetingly disclosed;…
  To mirth or ire seems equally disposed;…
  例5中原文用了一个连动结构“出没”表达路径概念,其词汇化模式为“运动+路径”,路径成分信息由动词表达。同时,“出没”该并列动词所含的路径成分为表达起点与终点的矢量成分以及表达“里/外”的同构成分。由于英语属于“介词性语言”,一句话中只能有一个动词。因此,杨译采用动词“slip”加并列介词“in and out”的方式表达原有概念,路径信息由介词表达,而移动动词采用[运动+方式]的词汇化模式,较之原文增加了女子出没花间时的情态,更加生动自然。而霍译采用路径动词“disclose”以及路径介词“through”保留了原文中的路径成分,但“disclose”一词所含的路径语义不足以表达原文“出没”的情状,因此霍克斯增加了状语“fleetingly”一词,表现出女子在花间露面时间之仓促,与原文意义相当。
  [例6]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杨译:A fairy flew down last night to the capital,
  And planted in a pot these flowers of rare jade.
  霍譯:Of late a goddess came down to my door,
  And planted seeds of white jade in a pot.
  例6中原文用了“降”字凸显路径概念中的矢量成分,词汇化模式为“运动+路径”,进一步挑战了Talmy对汉语语言类型学的判断。反观杨译与霍译,二者均采用介词“down”还原原文的路径矢量成分。但在对移动动词的选择上,二者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杨译采用谓语动词“flew”凸显了运动的方式,与运动主体“神仙”相呼应;霍译采用指向路径动词“came”,则稍稍逊色。
  (二)路径语义的缺失
  纵观所选语料中杨译与霍译对路径语义的不同处理方法,大体上来说,由于汉语属于动态语言,而英语属于静态语言,因此在汉译英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缺失一些运动表达,其中也包括路径语义。与杨译(9%)相比,霍译(32%)更倾向于省略原文中的路径语义。但具体缺失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杨译缺失,霍译保留;二是杨译保留,霍译缺失。
  1.杨译路径语义缺失,霍译保留
  [例7]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
  杨译:The door opens on a flurry of snow,
  Pity the pure white mingling with the mud…   霍译:Today outside my door the snow still flies,
  On mud and dirt its pure white flakes fall down.
  该例中,原文用一个“入”字表达雪花飘入泥地的“运动+路径”概念,所含的成分不仅有矢量亦有焦点存在于背景“里”的构型。杨译中选取非谓语动词“mingling”,强調的是一种静态的画面;霍译采用路径动词“fall”以及介词“down”和“on”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路径概念,涉及路径的经过与终点,给人以雪花飘落人间的强烈的动态画面感。不过霍译路径概念所包含的同构成分与原文稍有不同,表达的是一种焦点存在于背景“表面”的构型。
  2.杨译保留,霍译缺失
  [例8]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杨译:Hoe in hand she steps through her portal,
  Loath to tread on the blossom as she comes and goes.
  霍译:Has rake in hand into the garden gone,
  Before the fallen flowers are trampled on.
  此处选自《葬花吟》,写的是落花来来去去都会被踩到,黛玉心生不忍。下句“来复去”为汉语的连动结构,表达指向路径概念。杨译完整保留,而霍译采取省略的处理方式,这与二者对原文该路径语义的意识凸显度不同。杨译强调落花被践踏的原因是因为“来去”的动作,而霍译强调践踏本身,省略原文的路径语义,以避免冗余信息的出现,这也与英汉语言使用者逻辑思维有关。
  (三) 路径语义的增加
  在诗歌运动事件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分析解构原文的运动,解析其中的各个成分信息,并寻求对应表达重构原文运动画面。汉语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字数表达尽可能多的画面信息,因而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增添所需的运动成分信息就必不可少。而路径作为核心要素,在翻译中也同样面临着增译,即增加原文中没有的路径信息,如:
  [例9]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杨译:The fading blossoms hide the fading maid,
  Blossoms drift down, she tires, dusk follows day.(方式动词+路径介词)
  霍译:The flowers fade, and an equal blight the lady's fair cheek palls.
  The petals drift; she is weary; and soon the darkness falls.
  例9原文中“飞”一词表现了“运动+方式”的词汇化模式,无路径信息的出现,但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落花漫天飞舞的画面。杨译中采用方式动词“drift”表达“飞”的动作以及介词“down”表达路径矢量信息。依据客观规律万有引力,落花漫天飞舞,但整体路径趋势呈下落趋势;而霍译仅采用方式动词“drift”,同原文一样无路径信息。
  [例10]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杨译:One soars on high to greet Weaving Maid and Cowherd,
  One sails a barque to the heavenly maiden fair.
  霍译:A man moves upwards through the constellations,
  A raft floats skywards with a human freight.
  原文上下两句均无显性路径表征方式,但读者能从诗歌意义中解析出。牛郎织女身处天宫,因此必须上天“邀请”;“帝孙”亦同理。因此,杨译与霍译均选择将此隐含的路径信息译出,如杨译的“soars on high to”以及霍译 “skywards”均表达了路径的矢量概念。
  四、《红楼梦》诗词路径语义英译的认知解释
  由于本文所选语料的特殊性,即《红楼梦》中的诗词与现代汉语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属于中国古汉语类型。史文磊认为,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演化过程表现出 V→S 演化倾向,上古汉语表现出较强的动词框架型语言倾向[5]483-575。因此,所选语料中有较大部分路径语义被融合于主要动词中。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须首先通过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将诗词转换为现代汉语,将原文中的路径信息进行提取,并用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方式进行重新编码,如动词的附加语成分等;然后通过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转换为对应的目的语表达。因此,从表1数据来看,无论是杨译或是霍译,其大部分路径信息都被保留了下来(前者保留82.7%,后者65.4%),不同的是原文的路径信息主要编码于主要动词中,而译文则主要通过附加语来表达对应的路径信息。
  然而,尽管杨译与霍译都保留了大部分的路径语义,但仍有部分路径信息缺失,这是因为汉语属于动态型语言,而英语属于静态语言。原文的部分运动信息在转换为目的语时,通过名词化,形容词化等形式,凸显了状态而非运动本身。
  同其他文体的翻译一样,运动事件的翻译也与译者的习惯与风格有关。语言使用者在对某一事件做出语言认知能量分配时, 对其各个部分的注意力不是均等的, 而是倾向于把运动的某些部分背景化(backgrounding), 其他的事件成分则得到前景化处理(foregrounding)[13]76。如在例9中,原文凸显的是运动的方式,而杨译对此运动的关注点不仅在其方式信息上,同时也关注了运动的路径信息。   五、结语
  路径概念处于运动事件中的核心要素。本文在探讨运动事件的翻译过程中,着重分析运动事件中路径语义的保留、缺失以及增译等翻译现象,以对比分析英汉语词汇化模式以及路径语义表征之间的差异,同时对《红楼梦》诗词英译做出认知解释。研究发现:第一,由于所选语料体裁的特殊性,原語与目的语的路径信息编码模式存在着差异,但从整体上来说,原文的大部分路径信息得到了保留;第二,杨译与霍译不同程度地省略了部分路径信息,这与汉语属于动态语言,而英语属于静态语言有关;第三,通过对语料的处理,笔者发现,同其他文体的翻译一样,运动事件的翻译也与译者的注意力分布有关。
  参考文献:
  [1]陈佳. 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2]李雪. 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 外语学刊, 2008,(6): 109-112.
  [3]刘华文,李海清.汉英翻译中运动事件的再词汇化过程 [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9):379-385.
  [4]沈家煊.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 2003,(3): 17-23.
  [5]史文磊. 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转移 [J]. 中国语文, 2011,(6):483-575.
  [6]徐英平. 俄汉语移动动词路径语义要素的多维认知[J]. 中国俄语教学, 2012,(1): 34-38.
  [7]吴建伟. 英汉运动事件路径语义的句法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09,(5): 28-32.
  [8]Chen L.,Guo J. Motion events in Chinese novels: Evidence for an equipollentlyframed languag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9,(41): 1749-1766.
  [9]Tai, James HY. Cognitive relativism: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An English Chinese contrastive study on lexicalization patterns of spontaneous motion events[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3(42): 301-316.
  [10]Talmy L. How language structures space [M]//H. Pick, L. P. Acredolo. Spatial Orient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3: 225-282.
  [11]Talmy L. Lexicalization patterns: Semantic structure in lexical forms [M]//T. Shopen. Language Typology and Semantic Description. vol.3: Grammatical Categories and the Lexic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36-149.
  [12]Talmy L. Path to realization: A typology of event conflation [R].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e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1991: 480 -519.
  [13]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2: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尤其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转隶,检察机关的职能势必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这是检察机关应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因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必要之举,也是刑事诉讼目的转型对检察机关的必然要求,更是检察机关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必经之路。由于诉讼监督职能本身所具有的控制权力和救济权利的重要功能,因此如何优化该项职能就成为了检察职能调整与完善的核心。在路径设计上
期刊
摘 要: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了以填补损害的补偿性赔偿为一般、惩戒不法行为的惩罚性赔偿为特殊的侵权损害赔偿体系。通过对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渊源、功能和定位等分析,阐明《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意义。对其构成要件逐一梳理,并结合实务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尚存在适用条件过严、赔偿标准模糊、与章节其他条款不能良好衔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
期刊
行 江,史 雯  (安徽大学 法学院,合肥 230601)  摘 要:  受贿案件中,立功情节的认定及适用乱象丛生。通过对1000份裁判文书数据研究发现,如从轻、减轻量刑幅度偏差过大,立功认定程序不严谨等情况广泛存在。因此,应在现有法律基础上,从司法解释层面,完善受贿罪中立功情节的认定和量刑适用,明确立功情节的从宽标准,完善立功认定程序并建立裁判文书中立功情节规范释明制度。  关键词:受贿罪;立功
期刊
摘 要:  公安机关的行政伦理困境因其对公安工作的不良影响,备受理论界和公安部门关注。公安承诺,特别是“阶段性承诺”是行政伦理困境的诱发因素之一。通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尝试对公安承诺进行再分类,并结合对山东省烟台市某地公安机关实际调研数据分析公安承诺的履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由公安承诺引发的行政伦理困境,应遵循“时效原则”“层次原则”和“根本价值追求至上原则”的建议。
期刊
摘 要:  刑事抗诉是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现以广西2016年刑事抗诉案件为蓝本,对抗诉案件类型、抗诉理由、抗诉案件地域分布情况等进行梳理,进而深入剖析刑事抗诉运行中存在法、检之间对案件定性等存在分歧、检察机关重量刑抗诉轻定性抗诉、抗诉案件地域不平衡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刑法规定精确化、更新抗诉理念、提升抗诉水平等完善刑事抗诉可资借鉴的路径
期刊
摘 要:  阿摩司·奥兹是一位作家、思想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自传体作品《爱与黑暗的故事》是自我和民族记忆与历史的篇章,见证了以色列新国建立前后的人情生活和历史大事件。奥兹以真诚而坦率的笔法成功描写了数个人物形象,其浑厚而优美的艺术手法使得其作品跃居于世界文学行列。  关键词:阿摩司·奥兹;以色列;爱与黑暗的故事;自我;民族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论述,传统艺术充满精英色彩和神秘色彩的仪式崇拜,其伴随着艺术的本真性却失之面向大众,复制艺术时代的明星崇拜调动起大众的参与却走向了非理性的虚假和艺术边界模糊。艺术似乎总处于两难境地,气韵与大众化难以调和。然而,当下的分众空间将艺术的传播从小众、大众带到了分众模式。那么,新时代艺术中是否存在本雅明所说的“气韵”,以及新气韵与本雅明气韵之间有何本质差异?事实
期刊
摘 要:《红楼梦》在塑造大观园女儿们的人物形象时,喜欢用花来隐喻、象征她们的性格和命运,其中红梅是李纨和妙玉共同的隐喻和象征。如果说李纨是一枝“霜晓寒姿”的老梅,那么妙玉便是一枝傲霜斗雪的红梅。李纨的老梅代表着一种遗世独立、淡泊无争的隐者风度,妙玉的红梅则象征着高标脱俗、傲世独立的君子气质。人亦梅魂,梅亦人魂,梅与人已成一体。她们就像两株红梅,顽强地活出了自我,挣脱了封建礼教和宗教对人性的桎梏,展
期刊
摘要:根據我国2006-2015年3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通过生产侧和消费侧两端测算出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程度,并据此研究信贷错配程度和工业行业过度投资水平与产能过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过量投资会造成产能过剩;外资的增加会加剧产能过剩;信贷错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过度投资水平,从而加剧了产能过剩。  关键词:产能过剩;过度投资;信贷错配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认罪认罚从宽的内涵应从多维度视角分层理解。“认罪”应在实体意义与程序意义上做出区分,“认罚”也应多维度分层次解构,“认罪”与“认罚”应分梯度、分层次“从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创新,风险与机遇并存。为有效防范风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不应忽视被害人的参与,被害人参与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查清事实、权力监督制约、实现恢复性司法以及程序正义都有重要意义。被害人参与认罪认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