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的信息素养是指在教育、管理、指导学生工作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解决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的能力,既要体现“教师”“班主任”的职业特质,又要体现“新媒体”的特质。提升班主任信息素养既是夯实专业发展基础的需要,也是提高班务工作效能的要求,可从学习、培训、创新、践行、共享等环节强化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道德。
关键词:新媒体 班主任 信息素养
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教育者、引导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是影响中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新媒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深入,加速了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改变,师生相互之间的交往更趋平等、个性化,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语境下,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提升信息素养是胜任当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素养的内涵
以互联网、智能手机、光纤通信、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多种新
型信息技术手段正全方位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环境。新媒体时代,信息素养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对教师而言,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对教学相关信息的需求意识,教学信息的选择和获取,信息技术设备及素材的相关知识,各种媒体素材的加工处理,教学课件的评价和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中学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其信息素养是指在教育、管理、指导学生工作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解决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但一般涵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方面。显然,能够独立使用计算机、能够上网下载资料、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并不代表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班主任既是新媒体的受众,又是学生的教育管理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班主任信息素养首先要体现“教师”“班主任”的职业特质。与学科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应能更敏锐地捕捉信息、更准确地评估信息、更自如地交流信息。班主任一定要具备从新媒体中寻找教育主题的敏锐性,让网络热点问题、班级的偶发现象都可能成为班级教育活动的素材;要善于对信息进行评估,及时对信息的真与伪、良与莠进行辨识、选择、创新,最终为我所用;要能熟练、自如地交流信息,知晓各种信息交流手段的特点、熟练使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即时或延时的交流和互动。班主任是信息消费者,也是信息创生者,其信息素养还要体现“新媒体”的特质。
新媒体时代的去中心化带来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改变,班主任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师生亦师亦友,班主任必须明确角色定位,具备民主意识;新媒体时代信息创生、传递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规范要求、思维模式,班主任要能充分认识现实性与虚拟性的对立统一,体现隐蔽性与公开性的协调。如对有关热点问题的讨论,班主任可以以“游客”身份浏览信息,也可以用其他身份参与互动,当然也可用真实身份表明观点,在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与学生积极沟通。
二、新媒体语境下提升班主任信息素养的价值
(一)促进学习、研究,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班主任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其专业化的过程离不开学习、培训、交流、实践。借助新媒体,班主任可以利用“爱课程”网中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班主任与道德教育”这类在线资源进行系统学习,也可根据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班级某一事件的处理需要获取碎片化的借鉴。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过程。一方面,许多中学教师从高校毕业就开始了其班主任生涯,而高校的培养体系中并未为承担班主任这一岗位做足准备,其内在品质的提升往往靠自身慢慢摸索;另一方面,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理念内化、实践反思、经验共享等途径,无论是促使班主任教育观念提升、工作方式转变的主题学习,还是案例研究、经验分享的同行交流,新媒体都具有独特优势。以教育部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培训项目分学思阶段和知行阶段。学思阶段通过学习平台来进行案例式课程研修,完成研修日志和研修作业,进行参训学员与专家、与研修平台、与学员间的交流互动;知行阶段在实践中反思所学的案例课程,通过建立网络班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专业引领、个体反思、同伴互助融于一体。显然,这样的培训活动要以一定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可以说班主任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专业发展的主动权。
“专业化的班主任一定是重视教育科研的、研究型的班主任”。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对提升班主任的科研能力有积极影响。如信息敏感度高的班主任,在浏览网页、阅读学习过程中,就善于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实现信息感知过程中的定向注意和选择接收,使信息为自己的研究、创新服务;信息检索能力强的班主任,能快速、准确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准确研判自己研究的价值,拓宽研究思路;善于运用数据分析软件的班主任,能将研究上升到“量”的分析,还可通过对学生不同科目、不同时段学习成绩的量化分析,为学生学力发展、专业选择提供指导。
(二)丰富管理手段,提高班务工作效能
1.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班主任常态化运用新媒体技术可进行包括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奖惩情况、班务日志、班会档案、班务计划、个别教育等班级信息管理,使班級教育管理工作更便捷、更高效,也更方便任课教师协同参与班级管理。例如使用以“班主任管理大师”为代表的软件能进行资料归档、量化考核、评语撰写等工作,在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同时,使班级管理数据化、科学化、条理化,让班主任能够以量化分析、个体关注替代传统班级教育管理中“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使教育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2.拓宽思想教育渠道。
班主任要在思想上为学生领航、学习上为学生导航、品行上为学生垂范,全面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班级教育活动。 新媒体时代,面对个性多元的学生,信息素养高的班主任会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班级教育活动的前置和后移。
如何让活动的内容、形式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关键是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在确定班级主题活动内容后,让学生事先围绕主题自己搜集、筛选信息,制作课件,亲自主持,体现出班级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生被高度尊重,就会逐渐从行为、情感的参与经历中达到教育所追求的心灵悦纳,从教师的“独角戏”转为师生“大合唱”、从“他律”转向“自律”。活动后,学生还可通过对活动图片、视频的处理、班级主页的维护,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对活动流程、方案的总结反思延续教育过程。班主任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活动前主题设计、活动中的引领互动与答疑解惑、活动后的跟踪引导。
提升班主任的信息素养也是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的保障。从教育内容的角度,传统班级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常规纪律、文明修养等养成教育为主,新媒体时代可拓展至网络道德、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班级网站、博客或微信公共平台等可使单向的灌输转化为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互动;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可从单一目的拓展为多元功能,例如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美的欣赏”主题活动,学生在阅读美文、倾听美妙音乐、观看美景(图片、视频)的过程中,就可能在提升阅读品味、赏美能力的同时,影响言谈举止,逐渐理解美、追求美,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从教育时空的角度,新媒体能将教育工作从工作日延伸至周末、假期,从学校、教室延伸至校外,例如假期中可以利用群聊软件,开设网上班会,以保持班级教育活动的持续性。
3.创建优良班级文化。
提升班主任的信息素养有助于优良班级文化的创建。优秀班集体应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重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特色活动是塑造优良班风、培育班级精神、构建班级价值追求的重要路径。新媒体时代的班徽班标设计、板报橱窗布置等文化环境建设固然重要,构建网络班级家园强化班级舆论导向,体现班风学风、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样重要。网络家园是“学生对外展示的舞台、相互沟通的平台、学生之间竞争的擂台、学生自我教育的讲台”。创建网络家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班级意识,使班级成员在进行班级事务讨论、个人才华展示、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存在感、价值感、荣誉感。
4.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娴熟地使用社交软件能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班级教育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师生间顺畅的沟通交流是开展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网络有虚拟、平等、互动等特点,借助网络隐匿互动交流,学生能更自在地反映其诉求,班主任能更及时地掌握学生普遍关注的敏感、热点或疑难问题;网络的平等性有利于师生交往的深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使师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伙伴、朋友;网络的互动性,消弭了师生沟通障碍,使师生交流更及时有效,班主任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师生关系更和谐稳定。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关注,或许就体现在通过微信、飞信发送的天气提醒、励志名言中,体现在学生QQ空间中日志的回复、评价中,体现在学生生日的祝福短信中,體现在微信公共平台上的美文共享中。另外,学生常常会遇到学业焦虑、人际沟通等心理问题,需要班主任去关心、疏导,借助网络媒介交流更便利、隐秘,师生间多了一份平等、自由,可坦诚交流,成为知心朋友,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同感、亲切感就更强。
5.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学校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掌握新媒体技术的班主任在家校沟通方面会更顺畅。从形式上,家校沟通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家访、家长会,容易受时间、空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变家访为电访、变家长会为在线家长会,家校交流的效率能大大提高,家校联系会更快捷、更方便;从内容上,家校沟通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纪律情况的交流,还要深入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成长历程等诸多方面,通过班级网站、博客或微信公共平台等,家长可了解更多教育信息,学校教育活动也能更多地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三、新媒体语境下提升班主任信息素养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班主任既要具备传统环境下教师的各种品质特征,又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社会关系变革的需要,完成融入各种新媒体要素的重构,即提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要与变革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观念紧密结合,要通过学习、培训、创新、践行、共享等环节,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加以全面提升。
(一)强化信息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教师对信息、信息方法、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和教师对相关信息的敏感度。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素养的先导,决定了班主任利用信息资源的自觉程度。“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之中”。
强化班主任信息意识素养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信息资源意识。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利用信息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班主任要能够自觉、主动地对待信息,对充斥于网络的各种社会思潮、言论,班主任要提高信息甄别意识,善于对信息进行辨别、判断、评价,敏锐地从公开的、海量信息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其次,要强化信息技术意识。“互联网+”时代,掌握新媒体技术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通行证。班主任要加强借助博客、微信、电子邮箱等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意识,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再次,要强化信息教育意识。一方面要经常有意识地收集文本、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手机等新载体、新平台
洞悉学生新媒体生活,扩大班级教育活动的范围;另一方面要注意主动介入,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注意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有效引导,引导学生增强信息意识,通过亲身示范、正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产生强化信息检索、交流的意识,增强其对科学、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二)丰富信息知识
班主任本身所掌握的信息知识是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化、信息化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现在,一些意识超前的班主任已通过“云服务、云计算、跨平台多元化等手段,让主题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首先,班主任自身应丰富信息知识的储备,理解新媒体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交流、传播的规律,掌握网络信息检索、安全等知识。其次,应强化新媒体技术在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熟悉当前流行的网络语言和操作体系,使师生对话合拍,否则教育管理容易引发抵触情绪。再次,班主任要树立新媒体时代学习观,不断学习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知识,主动通过学习解决工作、学习中遇到的新媒体、新技术问题,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提升信息能力
班主任的信息能力是新媒体语境下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体现信息化价值的关键。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在许多情形下的重要性常常超越信息本身。获取、评价、应用、创新信息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班主任信息素养的核心。首先,班主任要提升技术能力,努力修炼成技术达人,具备信息获取、评价、处理与加工、制作的娴熟能力,善于从变化迅速、价值密度较低的海量信息中检索到有效信息并及时整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对信息的二次创造中准确融合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增加信息资源的教育价值;其次,班主任要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去学习、去提升和丰富自己,以胜任新媒体时代的工作需要;再次,班主任要提升研究能力,能够在运用新媒體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主动参与相关学生教育工作问题的网络讨论,开展研究成果的交流,善于把教育管理经验、方法网络化、技术化。
(四)完善信息道德
崇高的信息道德是新媒体社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保障。班主任以崇高的信息道德对待信息资源,才能使信息资源有效地为教育服务,使受教育对象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责任感。首先,班主任要遵守信息伦理道德,作为信息使用者,必须具备责任意识、自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尊重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信息犯罪等;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要向学生传输能够弘扬正能量的信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注重网络道德自律,以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应具有求实的精神,不制造虚假的、负面的信息,任何信息行为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能影响社会的稳定、不能危害国家利益。其次,班主任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能积极维护信息安全并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新媒体语境下,班主任不仅要具备合适的学科专业、学历层次、教育教学经验等素养,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才能使教育工作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语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陈 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 班主任 信息素养
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教育者、引导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是影响中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新媒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深入,加速了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改变,师生相互之间的交往更趋平等、个性化,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语境下,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提升信息素养是胜任当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素养的内涵
以互联网、智能手机、光纤通信、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多种新
型信息技术手段正全方位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环境。新媒体时代,信息素养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对教师而言,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对教学相关信息的需求意识,教学信息的选择和获取,信息技术设备及素材的相关知识,各种媒体素材的加工处理,教学课件的评价和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中学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其信息素养是指在教育、管理、指导学生工作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解决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但一般涵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方面。显然,能够独立使用计算机、能够上网下载资料、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并不代表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班主任既是新媒体的受众,又是学生的教育管理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班主任信息素养首先要体现“教师”“班主任”的职业特质。与学科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应能更敏锐地捕捉信息、更准确地评估信息、更自如地交流信息。班主任一定要具备从新媒体中寻找教育主题的敏锐性,让网络热点问题、班级的偶发现象都可能成为班级教育活动的素材;要善于对信息进行评估,及时对信息的真与伪、良与莠进行辨识、选择、创新,最终为我所用;要能熟练、自如地交流信息,知晓各种信息交流手段的特点、熟练使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即时或延时的交流和互动。班主任是信息消费者,也是信息创生者,其信息素养还要体现“新媒体”的特质。
新媒体时代的去中心化带来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改变,班主任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师生亦师亦友,班主任必须明确角色定位,具备民主意识;新媒体时代信息创生、传递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规范要求、思维模式,班主任要能充分认识现实性与虚拟性的对立统一,体现隐蔽性与公开性的协调。如对有关热点问题的讨论,班主任可以以“游客”身份浏览信息,也可以用其他身份参与互动,当然也可用真实身份表明观点,在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与学生积极沟通。
二、新媒体语境下提升班主任信息素养的价值
(一)促进学习、研究,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班主任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其专业化的过程离不开学习、培训、交流、实践。借助新媒体,班主任可以利用“爱课程”网中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班主任与道德教育”这类在线资源进行系统学习,也可根据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班级某一事件的处理需要获取碎片化的借鉴。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过程。一方面,许多中学教师从高校毕业就开始了其班主任生涯,而高校的培养体系中并未为承担班主任这一岗位做足准备,其内在品质的提升往往靠自身慢慢摸索;另一方面,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理念内化、实践反思、经验共享等途径,无论是促使班主任教育观念提升、工作方式转变的主题学习,还是案例研究、经验分享的同行交流,新媒体都具有独特优势。以教育部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培训项目分学思阶段和知行阶段。学思阶段通过学习平台来进行案例式课程研修,完成研修日志和研修作业,进行参训学员与专家、与研修平台、与学员间的交流互动;知行阶段在实践中反思所学的案例课程,通过建立网络班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专业引领、个体反思、同伴互助融于一体。显然,这样的培训活动要以一定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可以说班主任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专业发展的主动权。
“专业化的班主任一定是重视教育科研的、研究型的班主任”。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对提升班主任的科研能力有积极影响。如信息敏感度高的班主任,在浏览网页、阅读学习过程中,就善于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实现信息感知过程中的定向注意和选择接收,使信息为自己的研究、创新服务;信息检索能力强的班主任,能快速、准确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准确研判自己研究的价值,拓宽研究思路;善于运用数据分析软件的班主任,能将研究上升到“量”的分析,还可通过对学生不同科目、不同时段学习成绩的量化分析,为学生学力发展、专业选择提供指导。
(二)丰富管理手段,提高班务工作效能
1.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班主任常态化运用新媒体技术可进行包括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奖惩情况、班务日志、班会档案、班务计划、个别教育等班级信息管理,使班級教育管理工作更便捷、更高效,也更方便任课教师协同参与班级管理。例如使用以“班主任管理大师”为代表的软件能进行资料归档、量化考核、评语撰写等工作,在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同时,使班级管理数据化、科学化、条理化,让班主任能够以量化分析、个体关注替代传统班级教育管理中“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使教育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2.拓宽思想教育渠道。
班主任要在思想上为学生领航、学习上为学生导航、品行上为学生垂范,全面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班级教育活动。 新媒体时代,面对个性多元的学生,信息素养高的班主任会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班级教育活动的前置和后移。
如何让活动的内容、形式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关键是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在确定班级主题活动内容后,让学生事先围绕主题自己搜集、筛选信息,制作课件,亲自主持,体现出班级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生被高度尊重,就会逐渐从行为、情感的参与经历中达到教育所追求的心灵悦纳,从教师的“独角戏”转为师生“大合唱”、从“他律”转向“自律”。活动后,学生还可通过对活动图片、视频的处理、班级主页的维护,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对活动流程、方案的总结反思延续教育过程。班主任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活动前主题设计、活动中的引领互动与答疑解惑、活动后的跟踪引导。
提升班主任的信息素养也是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的保障。从教育内容的角度,传统班级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常规纪律、文明修养等养成教育为主,新媒体时代可拓展至网络道德、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班级网站、博客或微信公共平台等可使单向的灌输转化为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互动;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可从单一目的拓展为多元功能,例如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美的欣赏”主题活动,学生在阅读美文、倾听美妙音乐、观看美景(图片、视频)的过程中,就可能在提升阅读品味、赏美能力的同时,影响言谈举止,逐渐理解美、追求美,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从教育时空的角度,新媒体能将教育工作从工作日延伸至周末、假期,从学校、教室延伸至校外,例如假期中可以利用群聊软件,开设网上班会,以保持班级教育活动的持续性。
3.创建优良班级文化。
提升班主任的信息素养有助于优良班级文化的创建。优秀班集体应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重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特色活动是塑造优良班风、培育班级精神、构建班级价值追求的重要路径。新媒体时代的班徽班标设计、板报橱窗布置等文化环境建设固然重要,构建网络班级家园强化班级舆论导向,体现班风学风、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样重要。网络家园是“学生对外展示的舞台、相互沟通的平台、学生之间竞争的擂台、学生自我教育的讲台”。创建网络家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班级意识,使班级成员在进行班级事务讨论、个人才华展示、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存在感、价值感、荣誉感。
4.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娴熟地使用社交软件能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班级教育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师生间顺畅的沟通交流是开展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网络有虚拟、平等、互动等特点,借助网络隐匿互动交流,学生能更自在地反映其诉求,班主任能更及时地掌握学生普遍关注的敏感、热点或疑难问题;网络的平等性有利于师生交往的深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使师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伙伴、朋友;网络的互动性,消弭了师生沟通障碍,使师生交流更及时有效,班主任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师生关系更和谐稳定。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关注,或许就体现在通过微信、飞信发送的天气提醒、励志名言中,体现在学生QQ空间中日志的回复、评价中,体现在学生生日的祝福短信中,體现在微信公共平台上的美文共享中。另外,学生常常会遇到学业焦虑、人际沟通等心理问题,需要班主任去关心、疏导,借助网络媒介交流更便利、隐秘,师生间多了一份平等、自由,可坦诚交流,成为知心朋友,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同感、亲切感就更强。
5.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学校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掌握新媒体技术的班主任在家校沟通方面会更顺畅。从形式上,家校沟通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家访、家长会,容易受时间、空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变家访为电访、变家长会为在线家长会,家校交流的效率能大大提高,家校联系会更快捷、更方便;从内容上,家校沟通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纪律情况的交流,还要深入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成长历程等诸多方面,通过班级网站、博客或微信公共平台等,家长可了解更多教育信息,学校教育活动也能更多地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三、新媒体语境下提升班主任信息素养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班主任既要具备传统环境下教师的各种品质特征,又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社会关系变革的需要,完成融入各种新媒体要素的重构,即提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要与变革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观念紧密结合,要通过学习、培训、创新、践行、共享等环节,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加以全面提升。
(一)强化信息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教师对信息、信息方法、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和教师对相关信息的敏感度。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素养的先导,决定了班主任利用信息资源的自觉程度。“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之中”。
强化班主任信息意识素养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信息资源意识。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利用信息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班主任要能够自觉、主动地对待信息,对充斥于网络的各种社会思潮、言论,班主任要提高信息甄别意识,善于对信息进行辨别、判断、评价,敏锐地从公开的、海量信息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其次,要强化信息技术意识。“互联网+”时代,掌握新媒体技术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通行证。班主任要加强借助博客、微信、电子邮箱等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意识,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再次,要强化信息教育意识。一方面要经常有意识地收集文本、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手机等新载体、新平台
洞悉学生新媒体生活,扩大班级教育活动的范围;另一方面要注意主动介入,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注意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有效引导,引导学生增强信息意识,通过亲身示范、正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产生强化信息检索、交流的意识,增强其对科学、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二)丰富信息知识
班主任本身所掌握的信息知识是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化、信息化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现在,一些意识超前的班主任已通过“云服务、云计算、跨平台多元化等手段,让主题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首先,班主任自身应丰富信息知识的储备,理解新媒体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信息交流、传播的规律,掌握网络信息检索、安全等知识。其次,应强化新媒体技术在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熟悉当前流行的网络语言和操作体系,使师生对话合拍,否则教育管理容易引发抵触情绪。再次,班主任要树立新媒体时代学习观,不断学习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知识,主动通过学习解决工作、学习中遇到的新媒体、新技术问题,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提升信息能力
班主任的信息能力是新媒体语境下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体现信息化价值的关键。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在许多情形下的重要性常常超越信息本身。获取、评价、应用、创新信息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班主任信息素养的核心。首先,班主任要提升技术能力,努力修炼成技术达人,具备信息获取、评价、处理与加工、制作的娴熟能力,善于从变化迅速、价值密度较低的海量信息中检索到有效信息并及时整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对信息的二次创造中准确融合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增加信息资源的教育价值;其次,班主任要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去学习、去提升和丰富自己,以胜任新媒体时代的工作需要;再次,班主任要提升研究能力,能够在运用新媒體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主动参与相关学生教育工作问题的网络讨论,开展研究成果的交流,善于把教育管理经验、方法网络化、技术化。
(四)完善信息道德
崇高的信息道德是新媒体社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保障。班主任以崇高的信息道德对待信息资源,才能使信息资源有效地为教育服务,使受教育对象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责任感。首先,班主任要遵守信息伦理道德,作为信息使用者,必须具备责任意识、自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尊重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信息犯罪等;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要向学生传输能够弘扬正能量的信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注重网络道德自律,以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应具有求实的精神,不制造虚假的、负面的信息,任何信息行为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能影响社会的稳定、不能危害国家利益。其次,班主任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能积极维护信息安全并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新媒体语境下,班主任不仅要具备合适的学科专业、学历层次、教育教学经验等素养,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才能使教育工作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语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陈 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