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对小陇山林区山门林场观音、白杨和史沟三个村草畜平衡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草场、农作物秸秆产量,计算了理论载畜量,评估了草畜平衡,并分析了人工草地建植对草畜平衡的影响,指出大力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在撂荒地建植人工草地,可促进当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
: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天水林缘山区畜牧业扶贫的生态经济效益提高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A-267),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8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8-YB-03),林区边缘地带肉牛生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山门镇智力扶贫为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小陇山林区山门林场观音、白杨和史沟三个村草畜平衡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草场、农作物秸秆产量,计算了理论载畜量,评估了草畜平衡,并分析了人工草地建植对草畜平衡的影响,指出大力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在撂荒地建植人工草地,可促进当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外语教学理论。笔者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苏州某高职学校“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每周2课时)。展示基于这一理论2课时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通过整理学生问卷、学生访谈、同行评价与笔者教学反思,进行完整的教学实验汇报。本次课堂实践,验证了POA应用于“商务英语听说”课的可行性,并为POA应用于其他英语教学提供了参考。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基层党建上存在质量意识理念缺位、目标与规划模糊、目标和计划不明确、工作运行
[目的]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高山放牧和昆明市东郊小哨示范牧场圈养育肥1.5年以上的成年中甸牦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饲养条件下组织器官中HIF-1α基因mRNA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HIF-1α基因在不同饲养条件下中甸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中甸牦牛不同器官组织HIF-1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高山放牧显著高于异地圈养育肥(P<0.05);在高山放牧的中甸牦牛肝脏中相对表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同德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背景。[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和扩增产物双向测序技术,对60头(32♂,28♀)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经人工核实校对序列后,使用BioEdit、DnaSP、Arlequin和Network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分析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在890-894 bp之间,排除12处插入/缺失后共检测到59处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有17
肉牛产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发展肉牛产业有利于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带动脱贫致富的好产业。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扶持政策,肉牛养殖掀起新热潮,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本文结合云南省景谷县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为县域肉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就景谷县肉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姚安县立足本县饲草丰富,发展肉牛产业争地矛盾小、养殖难度小、消费需求大、农作物副产物利用潜力足的优势,把肉牛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进行集中打造、全力培植;为实现年肉牛存栏20万头,出栏10万头,产值超过20亿元,农民人均养殖1头牛增收1万元,把姚安创建成云南省“一县一业”肉牛产业示范县,打造“中国姚安肉牛产业基地”品牌的目标,本文就分析了姚安县肉牛产业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肃南地区肉牛口蹄疫免疫动态,达到为本地区肉牛养殖制定科学口蹄疫免疫程序的最终目的。本文与2019年3月份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20头肉牛,分成了3组,分别采取不同免疫程序,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水平的变化,选择免疫效果最佳的免疫程序。试验结果表明,第3组的口蹄疫A型、O型抗体水平最高。因此,本试验推荐肉牛场每年免疫3~4次O型和Asia I型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
随着反刍动物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高精料饲喂是促进反刍动物快速生长的常用策略,但这通常会导致动物瘤胃代谢紊乱等问题。瘤胃调节剂作为一类高效、安全、价格低廉的营养代谢调控剂在反刍动物饲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使用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综述了瘤胃调节剂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瘤胃代谢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适龄母牛“短期优饲”技术应用,缩短母牛产间距,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在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吐克塔尔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圈舍养殖“集中短期优饲”(试验组1)与伊吾县前山乡以“草原放牧+补饲”(试验组2),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适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改良。结果显示:试验组1筛选60头母牛,发情授精49头,发情率81.6%;试验组2筛选母牛446头,发情受配246头,发情率55.2%,两组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1)。通过B超妊娠检查,试验组1受配牛48头,妊娠42头,试验组2受配母牛抽检20
白土沟地区放牧的牛每年一到秋末或冬季便出现消瘦被毛脆弱脱落皮肤肥厚结痂,牛出现瘙痒,牛不断啃咬身体。走访15户农户,对20头牛进行调查,发现白土沟地区放牧的牛有疥癣感染,对养牛危害极大,且造成牛消瘦,不上膘。结果检查出牛疥癣的感染率为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