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67例痰菌培养转阴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单臂单中心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防痨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g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已转阴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MDR/XDR-PTB)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确诊的67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其中MDR-PTB 2例,准广泛耐药肺结核(pre-XDR-PTB) 58例,XDR-PTB 7例.所有患者均在背景方案治疗痰培养阴转后接受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治疗结局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59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治疗成功率为88.1%(59/67),其中治愈率为82.1%(55/67);8例患者发生死亡或失访,不良转归发生率为11.9% (8/67).影像学转归:与基线比较,贝达喹啉治疗后病灶在治疗早期即呈现良好转归,12周末,病灶明显吸收+吸收的患者比例为74.6%(50/67),疗程末为96.5%(55/57);空洞亦在治疗早期呈现良好转归,12周末,空洞缩小及闭合比例达75.0%(15/20),自36周末至疗程结束该比例稳定在94.1%(16/17);53例(79.1%,53/67)患者出现182例次不良事件,其中Ⅲ级及以上45例次(24.7%,45/182),严重不良事件4例次(2.2%,4/182).主要不良事件包括肝功能受损66例次(36.3%),QT间期延长21例次(11.5%).结论 含贝达喹啉耐药方案在痰培养分枝杆菌已转阴的MDR/XDR-PTB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即可促进患者影像学病灶吸收,治疗结束后,治疗成功率高,Ⅲ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单纯MPP患儿228例,MPP合并ADV患儿28例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的差异.结果 与单纯MPP组相比,MPP合并ADV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严重病变(糜烂、剥脱)比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需要氧疗比例均较高(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
目的 构建早产儿生后3、7、14d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1500 g的41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2018年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n=98)和非BPD组(n=316),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与BPD相关的变量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
《病原学检测阴性肺结核诊断流程(T/CHATA 008-2020)》是依据《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和《WS 196-2017结核病分类》标准专门针对病原学检测阴性肺结核诊断制定的标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有助于规范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的诊断行为.笔者详细解读了其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执行中的注意事项,以便该标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肺结核患者人数众多,目前结核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影响结核病治愈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较低的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作者从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实施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