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校共育是家长、学校在明确主体责任的前提下进行配合与沟通,共同培养孩子,以期实现最佳育人效果的一种育人体系和机制。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家校共育实践——
  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卡,架起家校互通的桥梁。我校每学期都会召开年级家长会,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教育教学管理思路和策略,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各班也会召开班级家长会,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小组长分别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并请优秀学生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另外,我们还有家校联系卡,上面记录着学生每周的自我反思和小组长对学生的评价,以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本周在校的综合表现。家长还可以在联系卡上写下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对学校和老师的建议等。学生返校后,由班主任对家校联系卡上所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并与家长和学生展开交流,补偏纠错。这样一来,家长、学生、老师间便多了一份沟通和了解。
  组建家长委员会,增强家校互信。我校选举产生家长委员会,让其参与课堂开放日活动、秋游参观活动、学生餐厅饭菜设置等,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服务。
  发挥新媒体优势,拓宽家校互动渠道。我校借助中国移动公司开通了校讯通即时服务,同时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建立老师与家长、孩子与家长的即时联络通道,做好师、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沟通,拉近了三者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种摩擦事件。
  做实家访工作,让真情与理解在心的交换中融合、升华。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对班内学生家访的次数不得少于15人次,就学生在校表现和家长进行交流,同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表现,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让家长行动起来,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目前的家校共育实践的确带给我校一些收获,但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于家校共育的未来,我们有以下构想——
  转变家长观念,指导家庭教育方法。一是建立家长网校,在学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上设立相关栏目,与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理念、方法以及优秀家教事例等。二是举办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让家长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策略。三是召开优秀家庭教育报告会,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做法,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
  构建平等、开放、共赢的家校共育工作平台。一是发挥家长委员会和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开设不同的实践项目,让学生由封闭的教室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二是不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月”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全方位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三是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
  良性、健全的家校共育机制是立德树人的“助力器”,家校共育“术”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以实现家校间真正和谐,达成最佳育人效果。
  (作者單位: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初中)
  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天津是较早开展教育现代化研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城市之一。进入新时代,天津教育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现代化?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  《教育家》:当前教育界对“教育现代化”的解读很多,您是如何定义“教育现代化”的?您对天津教育现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面向初中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应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当下,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视升学率,忽视人文素养教育。许多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为了提高升学率,使得一些拓展课程“名存实亡”,导致学生学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