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填志愿之前,我是看了相当多的资料的。
我在高三已经用无数个百无聊赖的晚自习勤勤恳恳地翻烂了同桌两本厚厚的志愿填报书——请不要追究我晚自习不学习而是翻书之类的问题。说这个,意图有二,第一,填报志愿的书真是非常厚啊,从一本到三本再到专科,每次看到名字奇怪的学校总会目瞪口呆;第二,那些书其实还真没有什么买的必要,看同桌的就好了,一本要六七十块呢!
在我的远亲老友们思考着我究竟是要去清华还是去北大的时候,我和高考的厮杀已经在无声中结束了,然后开始纠结——我这是要去饭馆端盘子呢还是去工地上抱砖呢。当然,后者是开玩笑,但是前者看起来也挺像是一个玩笑了。做人嘛,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成绩下来的时候,我才真的开始了纠结的报志愿过程。虽然直接划掉了端盘子和抱砖的可能性,但是放在我面前的选项似乎更多了。
待在省内亲友多的地方,还是待在省外世界大的地方?选择非名牌学校里喜欢的专业,还是去名牌大学上不怎么喜欢的专业?去工科还是学理科,还是直接转文科类的专业?这是个问题。事实上,这是很多个问题!
在第一点上,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母亲希望我可以选择去省会念书,那样子她去看我或者我回家都会非常方便。但是我想去大城市,我想去传说当中“纸醉金迷”的北上广溜达一圈再说。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最后却不欢而散——她去做饭我去看电视。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直面问题的。
选择一所大学和嫁给一个人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不谨慎是不行的。当然,相比之下,上大学会好一点,因为选择多。而报考就如结婚,一旦这桩亲事定了下来,你便打上了这个学校的烙印,哪怕是你在十年之后哈佛毕业跳进华尔街,人们也不会忘记你的第一学历的。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别人都会盯着你的学校看的。你亲爱的大学可能会变成你额角的花,也可能变成你面上的伤痕。
基于此种理论,我跟母亲据理力争,人生大事,不得不慎重。
母亲青睐某理工名校,我否决,高富帅虽好,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母亲想让我上省内学府,我否决,本村的二狗子虽然不错,但是谁知道别的村有没有更合适的?母亲偏爱某专业,我否决,遇人不淑可能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
说到这里,我还是想要给你们一个忠告。上大学是你自己的事情。父母如何忧心着急,你都不能完全失去主见。少年,记住,你是在为自己找“对象”,不是你父母喜欢你就可以了。一旦缔结契约,你们就是彼此的唯一了。文艺小青年们喜欢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等到你和父母喜欢的大学在一起的时候,你欢欣或痛苦你的父母都不会切身体会的。这是你的事情,自己做个决定吧,没有人能代替你生活。
说完了要自己选择,我们就要说说如何自己选择。我不能在鼓动你们之后放任你们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不道德。
这个问题我们能做一个排列组合。
你的喜好程度与将来饿肚子的可能性相互交叉。最好的结果是你喜欢且收入不错,最不好的自然是你既不喜欢这个专业而且还看不到什么前途。事实上,我们所能遇到的大部分都是这两种情况——你不喜欢但是很热门你爹娘想让你上,你很喜欢但是是个冷门专业所有人都反对你去学。
举个例子,年轻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心心念念想要去学习宗教学,但是所有人都不支持我。你们肯定想要听到我冲破阻挡坚持所悦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可事实是,我放弃了。可能是不够喜欢的缘故,但是找不到出路也是一个原因——在本专业中除了进行学术研究还能干什么呢?但是我仍旧支持你们去学习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因为只有你喜欢,你才能有热情去学好那些东西,你才可能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作为。
第二种普遍情形则是被玩坏了的热门专业。所有的父母都伸长了脖子想要打听出来什么是热门专业,什么就业率高,什么比较轻松之类的,各种大学也是纷纷开设这些专业不断招生——然后等着三五年之后,“热门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吧。说实话,很多学校的热门专业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如果你不喜欢,不要管多么热门,都别听从别人的话去尝试,你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费。你遵从父母的话去学习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你每天上课都是云山雾罩不明所以,或者你直接不去上课,你浑浑噩噩度过了这四年,在学术上你除了毕业证什么都收获不了——或许有时候连毕业证都收获不了。当然,如果你喜欢这个专业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了,只要喜欢,就是好的。
这就是我填志愿的故事与思考。后来我就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应该说是我和我的大学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什么?你说我还没有讲完我的故事?故事就是,我说服了我亲爱的父母,选择了一个我喜欢而且看起来不太可能毕业后要啃老的专业。这就是结局。本来就没有什么殊死反抗和含泪妥协——少年们,用你们的理性告诉你们的父母,你们的人生不能被别人粗暴地左右!
编辑/梁宇清
我在高三已经用无数个百无聊赖的晚自习勤勤恳恳地翻烂了同桌两本厚厚的志愿填报书——请不要追究我晚自习不学习而是翻书之类的问题。说这个,意图有二,第一,填报志愿的书真是非常厚啊,从一本到三本再到专科,每次看到名字奇怪的学校总会目瞪口呆;第二,那些书其实还真没有什么买的必要,看同桌的就好了,一本要六七十块呢!
在我的远亲老友们思考着我究竟是要去清华还是去北大的时候,我和高考的厮杀已经在无声中结束了,然后开始纠结——我这是要去饭馆端盘子呢还是去工地上抱砖呢。当然,后者是开玩笑,但是前者看起来也挺像是一个玩笑了。做人嘛,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成绩下来的时候,我才真的开始了纠结的报志愿过程。虽然直接划掉了端盘子和抱砖的可能性,但是放在我面前的选项似乎更多了。
待在省内亲友多的地方,还是待在省外世界大的地方?选择非名牌学校里喜欢的专业,还是去名牌大学上不怎么喜欢的专业?去工科还是学理科,还是直接转文科类的专业?这是个问题。事实上,这是很多个问题!
在第一点上,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母亲希望我可以选择去省会念书,那样子她去看我或者我回家都会非常方便。但是我想去大城市,我想去传说当中“纸醉金迷”的北上广溜达一圈再说。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最后却不欢而散——她去做饭我去看电视。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直面问题的。
选择一所大学和嫁给一个人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不谨慎是不行的。当然,相比之下,上大学会好一点,因为选择多。而报考就如结婚,一旦这桩亲事定了下来,你便打上了这个学校的烙印,哪怕是你在十年之后哈佛毕业跳进华尔街,人们也不会忘记你的第一学历的。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别人都会盯着你的学校看的。你亲爱的大学可能会变成你额角的花,也可能变成你面上的伤痕。
基于此种理论,我跟母亲据理力争,人生大事,不得不慎重。
母亲青睐某理工名校,我否决,高富帅虽好,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母亲想让我上省内学府,我否决,本村的二狗子虽然不错,但是谁知道别的村有没有更合适的?母亲偏爱某专业,我否决,遇人不淑可能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
说到这里,我还是想要给你们一个忠告。上大学是你自己的事情。父母如何忧心着急,你都不能完全失去主见。少年,记住,你是在为自己找“对象”,不是你父母喜欢你就可以了。一旦缔结契约,你们就是彼此的唯一了。文艺小青年们喜欢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等到你和父母喜欢的大学在一起的时候,你欢欣或痛苦你的父母都不会切身体会的。这是你的事情,自己做个决定吧,没有人能代替你生活。
说完了要自己选择,我们就要说说如何自己选择。我不能在鼓动你们之后放任你们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不道德。
这个问题我们能做一个排列组合。
你的喜好程度与将来饿肚子的可能性相互交叉。最好的结果是你喜欢且收入不错,最不好的自然是你既不喜欢这个专业而且还看不到什么前途。事实上,我们所能遇到的大部分都是这两种情况——你不喜欢但是很热门你爹娘想让你上,你很喜欢但是是个冷门专业所有人都反对你去学。
举个例子,年轻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心心念念想要去学习宗教学,但是所有人都不支持我。你们肯定想要听到我冲破阻挡坚持所悦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可事实是,我放弃了。可能是不够喜欢的缘故,但是找不到出路也是一个原因——在本专业中除了进行学术研究还能干什么呢?但是我仍旧支持你们去学习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因为只有你喜欢,你才能有热情去学好那些东西,你才可能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作为。
第二种普遍情形则是被玩坏了的热门专业。所有的父母都伸长了脖子想要打听出来什么是热门专业,什么就业率高,什么比较轻松之类的,各种大学也是纷纷开设这些专业不断招生——然后等着三五年之后,“热门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吧。说实话,很多学校的热门专业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如果你不喜欢,不要管多么热门,都别听从别人的话去尝试,你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费。你遵从父母的话去学习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你每天上课都是云山雾罩不明所以,或者你直接不去上课,你浑浑噩噩度过了这四年,在学术上你除了毕业证什么都收获不了——或许有时候连毕业证都收获不了。当然,如果你喜欢这个专业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了,只要喜欢,就是好的。
这就是我填志愿的故事与思考。后来我就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应该说是我和我的大学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什么?你说我还没有讲完我的故事?故事就是,我说服了我亲爱的父母,选择了一个我喜欢而且看起来不太可能毕业后要啃老的专业。这就是结局。本来就没有什么殊死反抗和含泪妥协——少年们,用你们的理性告诉你们的父母,你们的人生不能被别人粗暴地左右!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