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从推行至今,促进了物理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对传统的教学习惯和观念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进步。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运用贴近生活的素材达到教学目标,如何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 ; 高中物理教学 ;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71-01
物理学科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观察、分析、验证、总结,归纳出来的基础性自然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无穷的魅力。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则为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在此,本人就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集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研究与大家探讨。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在教学手段上要采取因材施教和因人制宜,尽量做到个别化对待。作为教师,要时刻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充实自己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新,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在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前提之下,寻找出既能真正适合学生学习发展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鉴于高中学生因为自身年龄和社会的影响,新事物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吸引力比较高,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引进新的教学观念,能够加深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学习中来。
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在反思和总结中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尽量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对物理知识活学活用,既有乐趣又有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欲望。
二、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根据,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再结合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学生周围实际生活的仔细观察,将能够利用的生活素材提炼出来,与课本上的物理知识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增强现行教材的使用率,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力,一举数得。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进行教材的整合,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到有效的取舍和整合,使得物理课本知识不与实际生活脱轨。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本上的物理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索中发现隐藏于事物表面之下的物理规律,感受神奇的物理世界,借此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收集材料、整理信息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设定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同时融入道德教育,体现物理学科所独具的教育价值。例如说在讲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居里夫人找到放射性物质镭时,可以适当的讲述他们工作的艰辛和意志的坚韧等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用物理的神奇和伟人们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奋斗的真正意义,帮助学生去树立人生的目标,在不断的奋斗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完善。
四、根据对学生的不同认知,调整教学策略
1.课前引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教师的教育认知过程,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框架构建。例如说,在授课前,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带入课堂。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不放任学生的前提下,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再尽量的将时间移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在期间给予相应的指导。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的年龄特点,在深入分析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之后,再对结合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在此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以及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热情和学习欲望。
2.动态课堂的构建
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动态课堂的构建时,要充分的利用课堂资源,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得出总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调控,将课堂教学推进的自然而然,将物理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末,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知识和能力。
3.师生关系要和谐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表达自我见解,因为只有身处在真正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之中,学生才真正的做到身心放松,心态平和,才能达到主动学习这一最佳学习状态。这也就要求广大高中物理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习惯,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采取新型物理课堂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寻找出有效的教学新策略,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更重要的要求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当今社会需要人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团队合作意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学生个体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团队协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究与交流,加快实验进程、提高实验效率。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是做到以上的这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房红.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2013,﹙10﹚.
[2]侯丽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关键词】新课改 ; 高中物理教学 ;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71-01
物理学科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观察、分析、验证、总结,归纳出来的基础性自然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无穷的魅力。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则为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在此,本人就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集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研究与大家探讨。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在教学手段上要采取因材施教和因人制宜,尽量做到个别化对待。作为教师,要时刻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充实自己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新,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在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前提之下,寻找出既能真正适合学生学习发展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鉴于高中学生因为自身年龄和社会的影响,新事物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吸引力比较高,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引进新的教学观念,能够加深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学习中来。
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在反思和总结中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尽量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对物理知识活学活用,既有乐趣又有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欲望。
二、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根据,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再结合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学生周围实际生活的仔细观察,将能够利用的生活素材提炼出来,与课本上的物理知识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增强现行教材的使用率,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力,一举数得。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进行教材的整合,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到有效的取舍和整合,使得物理课本知识不与实际生活脱轨。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本上的物理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索中发现隐藏于事物表面之下的物理规律,感受神奇的物理世界,借此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收集材料、整理信息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设定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同时融入道德教育,体现物理学科所独具的教育价值。例如说在讲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居里夫人找到放射性物质镭时,可以适当的讲述他们工作的艰辛和意志的坚韧等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用物理的神奇和伟人们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奋斗的真正意义,帮助学生去树立人生的目标,在不断的奋斗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完善。
四、根据对学生的不同认知,调整教学策略
1.课前引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教师的教育认知过程,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框架构建。例如说,在授课前,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带入课堂。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不放任学生的前提下,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再尽量的将时间移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在期间给予相应的指导。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的年龄特点,在深入分析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之后,再对结合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在此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以及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热情和学习欲望。
2.动态课堂的构建
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动态课堂的构建时,要充分的利用课堂资源,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得出总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调控,将课堂教学推进的自然而然,将物理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末,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知识和能力。
3.师生关系要和谐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表达自我见解,因为只有身处在真正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之中,学生才真正的做到身心放松,心态平和,才能达到主动学习这一最佳学习状态。这也就要求广大高中物理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习惯,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采取新型物理课堂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寻找出有效的教学新策略,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更重要的要求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当今社会需要人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团队合作意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学生个体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团队协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究与交流,加快实验进程、提高实验效率。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是做到以上的这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房红.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2013,﹙10﹚.
[2]侯丽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