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的里弄式住宅探寻(上)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87s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城是千年古都北京的首善之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是拥有胡同、四合院最多的行政区域。胡同和四合院代表着北京城独有的传统城市文明和居住文化,被视为“北京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自古以来华夏民居不断演化发展的结晶。迄今为止,人们习惯把老北京城院落式住宅统称为“四合院”。没错,老北京城就是由无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院落构成的,但其中只有一部分院落敞亮、格局讲究、建造精美的宅院才可称为“标准四合院”。大多数的院子,虽然四面都有房屋,但做工较为粗陋,只能称为“四合房”。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常见的三合院、排子房、刀把房、一进院等不规则的居住院落。
  帝王时代,老北京宅院依胡同而建,宅门沿着胡同一字排开,形成了开放型街巷,封闭式院落的格局。院落的正房大都是坐北朝南,这是北方传统民居普遍追求的居住方式。一所宅院由一个家庭或家族拥有,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这种居住方式是和封建社会的宗法礼制相适应的。民国以前,京城内城主要居住着兵民合一的八旗旗人,汉人和经商的不多。王公贵胄和旗兵统领占据了胡同里的大部分地盘,他们的管家、差役、家丁及其眷属等也分布在同一胡同或周围,人口成分相对单一。南城主要由汉人居住,还有商人、艺人、教职人员、少数民族、各地来京人员,等等。南城和北城的街巷和宅院差别较大,南城的胡同多为窄小且不规则,院落(包括各地会馆)相比北城也小得多。


1916年版地图中的广兴里

  民国以后,京城胡同的格局仍然保留,但居住方式有了很多改变,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一批不同于以往的里弄式住宅或叫某某“里”的居住区。翻开民国的北京地图,能看到如:平安里、义达里、崇善里、华康里、泰安里、旌勇里、慎业里、儒福里等很多叫“里”的地名。到今天为止,还有不少里弄式住宅依然保留且仍有人家居住。
  “里”在汉语字典里除邻里、故里的解释外,还有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解释。“弄”解释为小巷、弄堂。由此可见,里弄就是一个有巷子、互为邻里的居住区。我国的里弄式住宅最早出现在上海租界,而后相继出现在南京、汉口、天津等地。民国以前京城里没有任何里弄式居住区或叫某某里的地名,也不见有任何文献记载过。最早出现带“里”字地名的是出版于民国五年(1916年)的《京都市内外城地图》。这是北洋时期由内务部下属测绘处负责绘制的反映当时京城风貌的一张珍贵详图。图中只标出了一处叫广兴里的地名,在缸瓦市大酱坊胡同南侧。市档案馆保存的1919年由京都市政公所要求京师警察厅查明其所辖区域内各街巷新旧名称列表呈报备案中,有贤孝里、南安里、北安里、崇善里、广兴里、安仁里、平康里等地名。最早记载京城带“里”字地名的文献当是1930年代初问世的《燕都丛考》,这是一本全面记述京城历史风物的权威书籍,当中提到了平康里、大森里、贤孝里、厚达里(后达里)、太平里(平安里)这几处都在西城的地名。到解放前夕,北京城区内叫“里”字的地名已有约五六十处。
  民国以后,社会开放,流动人口增多,住房需求增加,新潮渐起。里弄式住宅的出现,有了新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出租,俗称“吃瓦片”。当时时兴在一块地上分别建几所独立的院子,可以自住,也可以出租。一座里弄一般由若干个小院落组成,院子大都非传统式,布局整齐规则,各自院落又相互独立。这样的里弄在临街口处一般都建有讲究的牌楼门,门额上镌刻着“某某里”,形成一座封闭式小社区。里弄有建在原传统居住区胡同里的,也有建在空旷地区或前朝废弃的功能区域,如:衙署、官房、兵营等地。京城内的里弄式住宅,大都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建造的。也有的“里”是建在某个非传统居住区域内,由若干个房主各自建房,经过了较长时间逐渐形成的,整体格局较为零散随意,如厂桥地区的旌勇里、福寿里、五福里等。里弄式住宅,相比传统式院落,能充分利用空间,建造若干个可大可小的院落,独立私密,更受房客青睐。
  由于年代久远,这类里弄式住宅大都是私人出资建造,各种文献及方志很少记载,具体沿革和详情已不为世人所知。
  广兴里是最早出现在京城地图上的一处“里”字地名,它位于大酱坊胡同南侧,由一条从胡同里向南延伸约30米的巷子再向东折弯,形成一个较宽的夹道,像一个口袋,南北两侧各有两个院子,院门相互对齐,排列整齐。南邊的院子都是相同的一进院,四面有房,每个院占地约200多平方米;北边的两所院子进深较大,原先都应是两进院。所有的建筑外观还是传统式院落,但都聚集在胡同里这处隐秘的地段,和胡同里一字排开的院落明显不同。解放前,国民党平津地区军政要员许惠东曾住在这里。解放初,这里作为敌产被军管会没收,后归市委机关,一度成为干部宿舍。这地方的总体格局目前仍然保留,4个院落门牌号是大酱坊胡同18—24号,还有不少人家居住,几乎都成了大杂院。至于它的来历,住户们也不清楚。有位老哥告诉我,原户主的后代2003年左右从国外回来,还特地来此看过。
  安仁里位于城南樱桃斜街路北,在小安澜营头条和二条之间,由一条20米长,仅1米宽的窄巷子向里延伸至尽头处的两个院门,每所院子都不大,占地都不到200平方米。安仁里仅比广兴里稍晚出现,虽然在1919年版地图上没标出地名,却有这处死巷的位置。在1919年京都市政公所的新旧地名列表中已有安仁里。安仁里很隐秘,不易找到,它是我所见过的京城里最小的一个里弄。听老住户说,这里解放前也是两个院子,一个住着唱戏的,另一个住的是做买卖的。1965年,安仁里被并入樱桃斜街,目前的门牌是77号和79号。
  广兴里和安仁里,一个在内城,一个在外城,格局相似,都是在胡同里建造的新式居所,院子仍是传统样式,还不是真正的里弄式格调。那时的房主要在老胡同里建宅,不大可能一次购进很大的地块,虽然仅建了区区几所院子,为何称之为“里”?除非原房主这样起名,或许是这种居住方式有些另类吧。


西单北安里

清朝旧址内的新式住宅


  西单地区的崇善里、北安里在1917年版的老北京地图上就出现了,南安里要稍晚一点。这个地方以前叫小东岳庙和前、后王爷庙,不是传统居住区,比较空旷。清朝谢幕,禁律废弛,旧地便开始被开发和利用。由于这里是城中心,交通便利,距离北洋政府六部和各衙门仅咫尺之遥,自然成为房地产商的垂涎之地。当时,从各地北上来京谋职的官职人员、商旅过客等都成了这里的常客。崇善里、北安里和南安里建成后,这里就形成了三条新的胡同,建筑虽然还是传统院落式居住格局,每所院子都不大,但整体布局规整,外观新颖。这三条胡同目前仍然保留,几乎都成了大杂院,与原貌相去甚远。
  在崇善里北侧不远处、府右街以西西黄城根的内侧,在192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了后达里、兴平里、朝阳里和钟山里(中山里)。这块地原属皇城大内,地势低洼,有前朝废弃的光明殿、惜薪司、兔儿山(图样山)、达子营、盔头作等旧址。与崇善里和南、北安里类似,在这里开发房地产必然有利可图。自1910年代末开始,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居住区,出现了很多条新的胡同。厚达里(后达里)是这里出现最早的“里”字地名,在《燕都丛考》里被提及。从建筑形制来看,后达里和兴平里应该是自然形成的居住区,院落多样且不规则;而朝阳里和钟山里(中山里)应是特意开发的居住区,规模不大,院落沿着巷子排列规整,格局鲜明。朝阳里因地处南侧的朝阳洞而得名,兴平里后来又改称兴平巷。1965年,朝阳里、中山里被并入后达里,兴平巷并入互助巷。这片居住区自2007年后,逐渐被拆除,成为中央机关用地。
  厂桥路北在清代有东官房、中官房和西官房,“官房”原先就叫“关防”,是屯兵的营地。民国以后,便不断有人在这些前朝废址上置地兴业。1920年代末的京城详图中,在原中官房和西官房位置上出现了福寿里、旌勇里和五福里这三处新地名。在这片新居住区的旁边,有新成立的辅仁大学和女子职业学校,当时有很多在这两所学校任教和求学的师生就租住在这里。与此同时,在五福里的南侧马路对面还出现了一处永祥里,是在原先皇城内废弃的后库旧址上兴建的,由一片小院落组成,直到2008年后被拆除,建成北大医院新门诊楼。福寿里、旌勇里和五福里大都是在1920年代开发兴建的,皆由各式院落组成,且一直延续至今,但已非昔日原貌。旌勇里是因此地原有一座旌勇祠而得名,原福寿里现已成为东福寿里和西福寿里两条街。
  西四历代帝王庙东侧早先有一块空场,之前这里曾有一座庙宇,而后逐渐荒废。大约在1920年代,这里建成一片聚居区,名为兴隆里。这是在帝王庙东墙外向东约30米后,再向北折弯的一条小巷,巷子两边建有三合式小院落,每所院子都有小门楼,一共十几座。据这里的一位老住户讲,该房主除此地外,还在东侧的现六合胡同建有六合大院等房产。这些房产在解放前后已大部分售出。兴隆里建成后,它与帝王庙之间形成一条狭长的夹道,俗称帝王庙东夹道。直到1965年整顿街巷地名,这条夹道就改称为大兴隆胡同。兴隆里南侧以前曾为仓库,后成为一座工厂。2005年后将金融街原孟端胡同45号桌公府(果郡王府)移建到这里,同时还拆除了兴隆里最南侧4个门牌的院落。兴隆里目前拥有的门牌是大兴隆胡同9—18号。

新市区里的洋里弄


  民国初始,由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督办成立京都市政公所,专司京都地区市政建设。为振兴当时京城的工商旅游业,京都市政公所制定了在城南香厂地区建设新市区的方案。这一区域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以南、先农坛以北,地势空旷低洼,只有少数棚户和作坊,大批艺人白天在这一带卖艺杂耍,晚间缩居在荒废的先农坛的墙根下。自1914年开始筹划至1918年,在该区域借鉴上海租界模式,先后拓展修建了香厂、万明、保吉、华严、仁寿、仁民、香仁、永安等14条道路,形成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大街,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的整齐划一的街区,占地约22公顷。
  新市区的建筑,市政公所采取了投标招租的办法,要求建筑样式不仅要时尚美观,而且要注重质量,强调整体协调。由于地价优惠,市政管理及设施完备,承租者异常踊跃。几年间,这里就建成了以新世界商场为中心的一道新景觀。当时有报刊描绘新市区:“两旁各类商店饭庄林立,多为新建筑,兴隆繁盛,游人如织,北京之新气象。”新市区与“八大胡同”仅一街之隔,而此前的留学路一带就娼妓繁盛,在此背景下,平康里(华康里)、大森里、大安里(泰安里)等新式里弄建筑也随之应时而生。
  《燕都丛考》里提到了平康里和大森里,有云:“平康里,开辟不久,原容纳三等妓女而设,初时尚有几家,生意极不畅旺,未几星散。现多为乐户人家及附属者僦居……大森里、平康里艳帜早撤,无复游人踪迹……”描绘了它们的兴衰。
  华康里最初叫平康里,在华严路路北,因其西侧原先有一座平康诊疗所而得名,它是新市区里最早建成的里弄式建筑,大约在1916年底建成。平康里占地南北60余米,东西约40米,临街是一座造型典雅、五开间的二层小楼,墙体厚实。小楼一层正中是个通向里弄内部的石拱形门洞,门洞上方青砖砌就的方形匾额上镌刻着墨书“华康里”,清晰夺目。门洞对面北墙有一座雕花影壁,穿过门洞是一条3米宽的过道,两侧是青砖灰瓦的排子房,各有10排,每排6间房,有背靠背的勾连搭式房屋。这样的建筑格局颇有几分弄堂的味道。华康里前不久完成了居民腾退拆违,目前准备大修,恢复原貌。


泰安里外景
  大森里在华康里南侧不远,位于香厂路路南,外形为两栋灰色二层楼房,分成东、西两部分,比华康里稍晚一点建成,最初同为妓院。据近年市档案馆编著《20世纪40年代末北京内外城户籍档案选录》记载,在40年代末曾有王子兰、于佩林、张景仁、杜茂樵、萧品卿、刘庆云等十几位梨园曲艺界演艺人士在此居住。大森里在解放后改建为农机部招待所和居民楼。由于年代久远,具体沿革已鲜为人知了。
  泰安里较华康里和大森里建成的略晚,坐落在大森里东侧,原名叫大安里,经改建后,终成目前的规模。泰安里仿照上海石库门里弄式结构,由6幢外形相近、各有独立天井小院的单体楼房组成,砖木结构,整体建筑占据一个街角,呈L形。6幢建筑由中间一条小巷分成两排,有过街廊道相互连接,6个门洞两两相对通向小巷。内部空间紧凑私密,造型装修考究——建筑外墙由灰砖砌就,墙面轮廓分明,分布着形状别致的各式窗棂和抹灰窗套,壁柱富有装饰感,每幢建筑顶部都有凸起的老虎窗。整个建筑既保留了中式的含蓄,又兼有西洋式格调,在街区里鹤立鸡群。据文献记载,这里最初是高级妓院兼游乐场所,后改为住宅和出租房。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仍住着80多户人家,两年前已全部腾退,目前正在修缮中。
  随平康里、大森里和泰安里建成之后,新市区里在192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居仁里、福昌里、兴盛里等,都属于院落式平房或排子房,只有居仁里和福昌里延续至今,仍为居民区。兴盛里在1960年代改名为大川二巷,房屋也被翻建。
  居仁里位于永安路东头路北,地处早年灵佑宫西侧,是一条南北走向、2米宽80米长的巷子,巷子两旁各有十多所院子,院门两两相对,每所院子里都是排子房。这里最初的情况不得而知,但有民国时期的多家报刊曾经报道:1921年,清末名妓赛金花的最后一任丈夫魏斯灵在上海去世后,她只身携一顾姓女佣回京,赁居香厂居仁里16号一间陋室,门首悬“江西魏寓”四字,她那时生活拮据,经常靠接济或以讲述自己传奇身世收钱维持生活。她晚年疾病缠身,于1936年12月3日病逝于居仁里,终年72岁。原居仁里的北部现已不存,成了一所小学的教学楼。
  福昌里位于居仁里东边不远,也在永安路路北,建筑格局和居仁里相似,只是规模很小,巷子较窄,长度只有约30米。据现居此处的一位老居民讲,这里早先有一座斗母宫,因失火被烧毁,成为废址。后随香厂地区的开发,这一带有位侦緝队头目与其合伙人一道出资建造了福昌里,用于房屋出租。著名天桥双簧艺人“大狗熊”孙宝才曾住在这里。目前,福昌里的建筑外观较从前变化很大,只有一所院落房屋的窗户仍保持老样。


居仁里

新市区的溢出效应


  在新市区不断开发建设的同时,其南部地区也有了新的定位。与它紧邻的城南屠宰场规划为游艺园,先农坛规划为城南公园。1925年,民国政府出卖先农坛北部的外坛,坛墙拆除后,将大片空地按照“福”“禄”“寿”的吉字顺序,添建了福长街、禄长街、寿长街。由此便引来新一轮的房产开发。几年间,在福长街出现了聚兴里;在禄长街出现了禄长里(一巷、二巷、三巷);在寿长街先后出现了集贤里、永安里、同义里、平安里等,这些新居住区都由小院落组成并配以窄巷。寿长街一带据说是由一位军阀出资建造,准备作为兵营,建成后军阀已撤出京城,只得转手托人代管租售。目前,只有寿长街一带还保留了一部分旧时残巷,原集贤里的大部分于1950年代因建虎坊里而拆除,其余并入寿长街二条;原永安里、同义里在1950年代并入寿长街三条;平安里相当于现在的平静里,里弄的格局仍存。
  1928年以后民国政府南迁,整个新市区建设停滞,趋于萧条,但在整个新市区及周围,民间房地产开发仍不断延续,在不同时期又先后出现了多处带“里”字的居住区。
  (编辑·宋冰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据传昔日春天人间瘟疫肆虐,南海观世音菩萨行医民间,她手持净瓶,洒露于杨柳之上,柳絮纷纷飘散各地,不择土壤,落地生根而为人间仙草。有一蒲公受观音指点,采摘而食,瘟疫即愈
期刊
追溯和谐思想,可以说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和谐社会来源于和谐思想,再提和谐就是要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异彩。 Trace back to the idea of ​​harmony, we can say
在校园里欺负人是中小学生经常发生的一种侵犯行为,包括对他人恶意推搡、打骂等身体侵犯行为以及取侮辱性的绰号、散布谣言等名誉侵犯行为。学校中的欺负行为非常普遍,严重影
北京,一个多元、开放又包容的城市,因其特殊地位成为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摇滚的黄金时代  摇滚乐,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音乐节奏强烈、表现形式大胆的一种音乐风格,流行于1960-1970年代,但传到中国,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  1980年代早期,还没有几个人听说过“摇滚”,直到1986年5月9日这一天,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纪念国际和平年百
期刊
把班级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团结进取的优秀班集体,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好办法。 To bui
执行力的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中讨论的永恒的主题。如何发挥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如何增强执行力的执行力度?本文从执行力文化的角度来思考执行力的问题,对执行力文化的
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上一直在努力尝试,其多项改革在司法界激起层层涟漪:“书记员单序列管理”、“法官助理制度”、“庭前准备中心”、……一个个接踵而
斗转星移,弹指间,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已经奋斗了30个春秋。30年的班主任生涯,我付出了青春、热血与汗水,党和人民也给了我很多的荣誉和奖励。30年间,我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30
“三纲五常”作为传统伦理规则的核心,是保障古代社会政治运行及家庭传承的重要标准.从先秦发端,其后不断有儒学家对其进行补充完善,至宋明时期成为维系政治的基本伦理原则.
惩戒中的“惩”即惩处、惩罚,是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目的.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只重“惩”,而忽视了“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