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作为社会存在的独立个体,学习活动中同样存在差距。而“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是新课标整体性教学理念的根本要求。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性教学策略及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性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在生活环境、智力发展以及解题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致使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表现出差距,个体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事实,不能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缩小。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发挥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用,采用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的教学方法”,“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的要求。而分层性教学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面向全体学生,消除两极分化,实现每一个学生“整体性进步”。可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分层性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整体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抓住学生学习实际,目标设定体现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准“位置”
“目标是人们行动及前进的方向标”。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未能按照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原则,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致使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习要求,与教学纲要、学生学习实际相脱节,导致教学目标出现“过高”或“过低”现象。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三维性”要求,做到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有效融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学习实际,结合教学纲要要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学习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学习能力与情感发展“两不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量力而行”,获得整体进步。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环节,就抓住不同类型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对现有教学目标进行“拆解”和“整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心理特征,设计出了“使学生通过对应描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感悟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及其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使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性质、图象及数形结合法解决相关函数问题”、“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等目标要求,从而使各个不同类型学生都能根据教学目标,找准自身目标定位,选取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方式。
二、注重解题方法传授,问题探究体现过程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时机”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探知新知、解答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和运用解题方法要领。而数学学科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学科,数学问题的解答具有规律和方法可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要领传授作为分层性教学的关键所在,把解题方法传授提升学生探究、创新活动效能的重要抓手,抓住数学学科章节及知识点内涵要义,设置难易分明的典型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现有解题经验,进行探究、分析、解答数学问题活动,从而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在问题解答锻炼中掌握解答方法。
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内容时,教师为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设计了如下问题:
例题1:已知:如图一所示,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 AC∥DF且BE=CF.求证: ΔCAB≌ΔFDE。
例题2:如图二所示,已知AB=AC,AD=AE,BE与CD相交于O,ΔABE与ΔACD全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例题3:已知:如图三所示,ABC中,BC边中垂线DE交BAC的平分线于D,DM⊥AB于M,DN⊥AC于N。求证BM=CN。
教师此时引导好中差三种类型学生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实时向中下等学生指出,在解决上述问题时要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要注意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之间的不同点。同时,向优等生指出,要抓住问题条件,利用构建法,借助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这样,学生在解答“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对三角形全等性质及判定有了深刻和有效掌握,从而为不同类型学生解答类似问题提供方法论支撑。
三、善用评价反思手段,评析方式体现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锻炼”
评价反思是学生对照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先进教学理念,对学生自身及他人学习活动表现及结果进行分析、思考、评判、指正的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对学生学习活动不足进行实时评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题习惯,促进有效解题素养树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师生评析、错例评析、生生评析等多种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评价反思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树立起正确解题素养。
例题:已知ΔABC 中,E、F 分别为 AB、AC 的中点,CD 平分∠BCA 交EF 于 D,求证:AD⊥DC。
该问题案例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数学问题,在该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抓住教学评价的指导性功效,采用评价辨析的教学方式,设置出上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条件及解题经验,进行探讨辨析活动,同时,鼓励后进生大胆的“说解题思路”,大胆的“说解题观点”。不同类型学生在探析过程中指出存在问题,最后,教师向学生指明该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及注意点。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计不同层次教学内容,开展不同方式教学活动,实现全体学生“齐头并进”喜人结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性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在生活环境、智力发展以及解题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致使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表现出差距,个体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事实,不能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缩小。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发挥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用,采用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的教学方法”,“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的要求。而分层性教学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面向全体学生,消除两极分化,实现每一个学生“整体性进步”。可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分层性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整体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抓住学生学习实际,目标设定体现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准“位置”
“目标是人们行动及前进的方向标”。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未能按照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原则,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致使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习要求,与教学纲要、学生学习实际相脱节,导致教学目标出现“过高”或“过低”现象。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三维性”要求,做到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有效融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学习实际,结合教学纲要要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学习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学习能力与情感发展“两不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量力而行”,获得整体进步。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环节,就抓住不同类型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对现有教学目标进行“拆解”和“整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心理特征,设计出了“使学生通过对应描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感悟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及其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使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性质、图象及数形结合法解决相关函数问题”、“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等目标要求,从而使各个不同类型学生都能根据教学目标,找准自身目标定位,选取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方式。
二、注重解题方法传授,问题探究体现过程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时机”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探知新知、解答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和运用解题方法要领。而数学学科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学科,数学问题的解答具有规律和方法可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要领传授作为分层性教学的关键所在,把解题方法传授提升学生探究、创新活动效能的重要抓手,抓住数学学科章节及知识点内涵要义,设置难易分明的典型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现有解题经验,进行探究、分析、解答数学问题活动,从而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在问题解答锻炼中掌握解答方法。
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内容时,教师为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设计了如下问题:
例题1:已知:如图一所示,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 AC∥DF且BE=CF.求证: ΔCAB≌ΔFDE。
例题2:如图二所示,已知AB=AC,AD=AE,BE与CD相交于O,ΔABE与ΔACD全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例题3:已知:如图三所示,ABC中,BC边中垂线DE交BAC的平分线于D,DM⊥AB于M,DN⊥AC于N。求证BM=CN。
教师此时引导好中差三种类型学生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实时向中下等学生指出,在解决上述问题时要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要注意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之间的不同点。同时,向优等生指出,要抓住问题条件,利用构建法,借助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这样,学生在解答“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对三角形全等性质及判定有了深刻和有效掌握,从而为不同类型学生解答类似问题提供方法论支撑。
三、善用评价反思手段,评析方式体现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锻炼”
评价反思是学生对照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先进教学理念,对学生自身及他人学习活动表现及结果进行分析、思考、评判、指正的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对学生学习活动不足进行实时评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题习惯,促进有效解题素养树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师生评析、错例评析、生生评析等多种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评价反思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树立起正确解题素养。
例题:已知ΔABC 中,E、F 分别为 AB、AC 的中点,CD 平分∠BCA 交EF 于 D,求证:AD⊥DC。
该问题案例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数学问题,在该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抓住教学评价的指导性功效,采用评价辨析的教学方式,设置出上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条件及解题经验,进行探讨辨析活动,同时,鼓励后进生大胆的“说解题思路”,大胆的“说解题观点”。不同类型学生在探析过程中指出存在问题,最后,教师向学生指明该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及注意点。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计不同层次教学内容,开展不同方式教学活动,实现全体学生“齐头并进”喜人结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