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研究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出了物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进行引导、启发,创建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1.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有:①直觉层面的兴趣,容易被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所吸引,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不会探索其现象的内在原因;②初中多数男生具有较强的操作兴趣,但实验结束,兴趣也就随之消失;③部分学生有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兴趣;④少部分学生能够概括认识,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喜欢做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习题。同时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具有思维定势、思维片面和形象思维的特点。
2.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改革又着眼于课堂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以物理教学的任务和建构主义的物理学习观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应遵守以下四条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育核心的职能是要促进个体的人的发展,教育改革亦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即“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侣“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侣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中和深入实际的生活中去学习,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2 整体建构的原则。这里的建构原则包括课堂内容的建构与结构的建构。
2.2.1 课堂内容的建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将每个知识点与技能孤立、分割开,而是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嵌入在整体知识的适当部位,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要求物理教师应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明确该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明确该知识点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前后知识相互连贯,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主动。
2.2.2课堂结构的建构。物理课堂结构的建构不等同于若干个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或者将四十分钟作简单的划分和确定,而应对教这一具有特殊性的活动过程加以考察和确定。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原则,其次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同的教学思想,一堂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如将物理课堂的四十分钟划分为0.5+2.5+1结构。即课前五分钟通过听写、提问、练习等手段回顾与木节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或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中2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板书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结合学生活动、实验等等,完成木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后10分钟将通过练习等方式,检测学生本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2.3 及时反馈补偿的原则。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惑、会提到的问题,即课堂信息的反馈,并要做好补偿措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进程正常进行,避免错误的思维模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例如,讲过浮力后,教师说:“既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为什么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呢?”很多同学都做出了正确解释,个别学生转不过弯来,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得出物体能否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不是由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它所受到的合力决定,即虽然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同时也受到重力作用。同时也为学习浮沉条件做好准备。认知规律是客观的,个性差异也是难免的,整体调查和个案处理在所难免,故教学设计中反馈补偿是非常重要的。
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3.1 解读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是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它既具有基础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让不同潜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必须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加工与处理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转化成学生易接受的信息。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本课时哪些教学内容应达成,哪些内容应删除,哪些内容应从略,哪些物理知识应补充,木节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以及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哪些内容落实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何处理好联系中的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如何针对不同学生提出质与量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被教材束缚,并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3.2 改进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采用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智慧汇集的基础上,既减少了劳动的重复,又彰显了个人教学特色和教学风貌,同时对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也起着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者的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教师的成长绝大部分来源于教学反思。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增加“课后反思”这个环节,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审视和分析其教学行为。通过理论分析与反思,不断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3.3 优化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新课标主张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提倡探究式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有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问题,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和实验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猜想、动手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如在讲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时,补充设计这样一个实验:用木板和手指分别压气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当用木板压气球时,用了很大的力也不能将气球压破,而手指却用较小的力就能压破,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分别提出了什么是压力,压力的方向,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合作和交流后,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们在对某节课中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充分考虑木节内容是否要进行科学探究,如何探究,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探究,以及最终能达到怎样的结果,能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等等。
3.4 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自主意识。新课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学形式要力求创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图、文、声、像)让学生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尽可能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同时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教学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进行引导、启发,创建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1.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有:①直觉层面的兴趣,容易被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所吸引,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不会探索其现象的内在原因;②初中多数男生具有较强的操作兴趣,但实验结束,兴趣也就随之消失;③部分学生有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兴趣;④少部分学生能够概括认识,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喜欢做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习题。同时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具有思维定势、思维片面和形象思维的特点。
2.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改革又着眼于课堂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以物理教学的任务和建构主义的物理学习观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应遵守以下四条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育核心的职能是要促进个体的人的发展,教育改革亦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即“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侣“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侣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中和深入实际的生活中去学习,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2 整体建构的原则。这里的建构原则包括课堂内容的建构与结构的建构。
2.2.1 课堂内容的建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将每个知识点与技能孤立、分割开,而是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嵌入在整体知识的适当部位,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要求物理教师应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明确该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明确该知识点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前后知识相互连贯,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主动。
2.2.2课堂结构的建构。物理课堂结构的建构不等同于若干个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或者将四十分钟作简单的划分和确定,而应对教这一具有特殊性的活动过程加以考察和确定。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原则,其次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同的教学思想,一堂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如将物理课堂的四十分钟划分为0.5+2.5+1结构。即课前五分钟通过听写、提问、练习等手段回顾与木节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或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中2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板书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结合学生活动、实验等等,完成木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后10分钟将通过练习等方式,检测学生本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2.3 及时反馈补偿的原则。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惑、会提到的问题,即课堂信息的反馈,并要做好补偿措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进程正常进行,避免错误的思维模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例如,讲过浮力后,教师说:“既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为什么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呢?”很多同学都做出了正确解释,个别学生转不过弯来,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得出物体能否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不是由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它所受到的合力决定,即虽然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同时也受到重力作用。同时也为学习浮沉条件做好准备。认知规律是客观的,个性差异也是难免的,整体调查和个案处理在所难免,故教学设计中反馈补偿是非常重要的。
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3.1 解读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是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它既具有基础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让不同潜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必须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加工与处理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转化成学生易接受的信息。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本课时哪些教学内容应达成,哪些内容应删除,哪些内容应从略,哪些物理知识应补充,木节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以及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哪些内容落实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何处理好联系中的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如何针对不同学生提出质与量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被教材束缚,并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3.2 改进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采用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智慧汇集的基础上,既减少了劳动的重复,又彰显了个人教学特色和教学风貌,同时对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也起着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者的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教师的成长绝大部分来源于教学反思。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增加“课后反思”这个环节,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审视和分析其教学行为。通过理论分析与反思,不断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3.3 优化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新课标主张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提倡探究式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有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问题,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和实验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猜想、动手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如在讲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时,补充设计这样一个实验:用木板和手指分别压气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当用木板压气球时,用了很大的力也不能将气球压破,而手指却用较小的力就能压破,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分别提出了什么是压力,压力的方向,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合作和交流后,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们在对某节课中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充分考虑木节内容是否要进行科学探究,如何探究,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探究,以及最终能达到怎样的结果,能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等等。
3.4 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自主意识。新课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学形式要力求创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图、文、声、像)让学生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尽可能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同时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教学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