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吲哚咔唑化合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吲哚咔唑结构的抗肿瘤新化合物.通过对反应溶剂进行选择和调整,优化了吲哚咔唑母核合成的反应条件,使后处理更为简便.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对所合成的9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a,4b,4d,4f和4i对人结肠癌HCT116和鼠白血病P388细胞的活性均强于阳性对照ED-571,其中化合物4f对P388细胞的活性是阳性对照的10倍.
其他文献
采用方波极谱法研究了重金属Pb2+与钙调素(CaM)的结合反应,直接检测到Pb2+-CaM配合物的存在,并进-步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b2+-CaM的电极反应.在pH=6.5时,用方波极谱法在Pb2+-CaM体系中
合成并表征了系列水溶性五甲川菁染料,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能.结果表明,染料在水中的最大吸收和荧光光谱在647~665nm波长范围内,荧光量子产率达到0.1左右.考察了N位
以右旋糖酐(DEX)为芯、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ELCL)为壳,采用同轴电纺技术制备DEX/PELCL超细纤维膜.在该电纺纤维内芯分别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