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栽植蓝莓树“假活”现象的发生及其预防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78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作为一种新兴果树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当前以基地种植为主,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作物之一。由于蓝莓树比较娇气,根系弱,对土壤条件要求苛刻,生产中出现很多蓝莓树“假活”的现象,即栽植后虽能萌发,还能长出部分枝叶,但随着气温升高,到夏末部分幼树开始出现停长,有时会持续多年,树体不死不活,不能正常开花结果。有时结果几年后蓝莓大树也会出现上述“假活”现象,严重影响其产量和效益。找出蓝莓树“假活”现象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提高蓝莓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造成新栽植蓝莓树“假活”的原因
  1. 苗木失水过多 栽植的蓝莓树苗木大多数来源于外地苗圃,由于起苗、运输到栽植少则需要3~5天,多则需要十几天,这一过程会引起苗木失水,严重影响蓝莓树的生命力。
  2. 根系活性差或损伤严重 在北方地区蓝莓以组培繁育为主,营养钵抚育幼苗,南方地区绿枝扦插繁殖仍有采用。在育苗过程中苗木根系遭受病虫害侵染或旱涝危害,导致根系受损和活性差,有的苗木在钵内生长期过长或钵过小等抑制了根系的生长。“老化苗”或病弱苗种植后,在管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虽不会死但也不能正常开花结果。
  3. 土壤pH值不适宜 土壤pH值过高,当pH值为6.0时,死株率增加;当pH值达到7.0时,植株会逐渐死亡。土壤pH值过低(<4.0)时,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活性增加,从而引起植株中毒。
  4. 土壤性状差 栽植前土壤改良不到位。如有机质含量低、保水性差和过湿而通气性不良的土壤均不适宜蓝莓的生长。
  5. 栽植过深 苗木栽植较深,根颈部被埋进了土里,造成根系生长分布层的氧气缺少,影响其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的正常发挥,不能及时给发叶抽梢后的苗木提供水分和养分,从而引起苗木生长停滞。
  6. 施肥过于集中 栽植时没有把改土材料、有机肥和土混匀后分层回填到坑内,而是集中施到根系分布层,产生烧根现象。另外,选肥不当也会抑制苗木生长。
  7. 栽植管理不当 蓝莓栽植后遭受干旱、渍涝、病虫为害、药害等,导致生长受抑制,从而出现不死不活的现象。
  二、预防措施
  1. 选择合格苗木 从可靠的蓝莓种苗繁育单位购买苗木可有效地降低种植风险。选用苗木必须是符合国家苗木质量标准的一级苗木,禁用不合格苗木。要选择3~4年生营养钵苗;要求根系完整、无病虫为害,根系发生褐变或黑色,尤其有异味的不宜选用;地上部枝条生长健壮,分枝较好,不宜选用只有高度、生长细弱的独干苗木;选用大钵苗和适龄苗木进行栽植,不选老化苗及根外扎于钵体外的苗木。
  2. 对苗木进行消毒处理 起苗前用恶霉灵加甲霜灵灌根防治苗木携带的病菌,做到无病苗出圃。
  3. 加强调苗防护 蓝莓栽植时,最好选用当地苗木。如果需从外地调苗,应尽可能减少购苗环节,缩短购苗时间,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苗木的包装管理,防止其风干或者受冻。苗木运达后要在阴凉处放置并及时栽植。
  4. 改土 栽培蓝莓前必须将蓝莓根系生长的土层进行改良。改良后的土壤pH值范围为4.5~5.5,达到质地优良、通气透水、有机质含量较高(>3%)的要求,土壤孔隙度以调整到50%~60%为宜。生产中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的材料有锯末、牛粪、草炭、松针、沙粒、稻壳、硫磺、复合肥等。改土时最好进行全层改土,将改土材料拌匀后再起垄栽苗。
  5. 规范栽植技术 蓝莓树最佳栽植期在3~4月份,其次是10~11月份。栽苗时对苗木进行分级,尽量做到同一地块的苗木整齐度一致。采用高垄栽培,一般要求垄高30厘米、宽100厘米即可。栽植时采用等高线水平栽植,栽植深度以平钵土为宜,防止栽植过深与过浅。栽苗后浇透栽植水。
  6. 加强栽后管理 栽苗后加强水分管理,要浇水保苗,严防干旱和苗木失水及受涝;进行滴灌浇水,严防大水漫灌;浇灌生根剂;及时查苗补苗;进行地表覆盖和防除杂草;适时施肥和进行病虫害防治。
  7. 换苗 解决新栽蓝莓树生长不良或具有“假活”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发生上述现象的苗木及时更换。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佳沃集团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 邮编:266400)
其他文献
企业管理转型是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体系需要有效的运行机制与之配套,才能保证内部运行的有序性和持续性,企业在这一轮危机逆势而为成功转型,才能实现质的飞
GB/T8878—2009《棉针织内衣》(以下简称新标准)将代替GB/T8878—2002《棉针织内衣》(以下简称旧标准)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与旧标
介绍了我国棉检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的情况,对该制度的未来进展进行了展望,对棉检师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到位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柿树是我国一种广为栽培的主要经济树种,可结果百年以上,果实口感好、营养丰富,备受人们青睐;叶片光亮美观,秋季黄果红叶,观赏性强。柿树适应性强,年均气温在10~21.5℃的地区均可栽植。通过科学栽培,即可实现“2年挂果3年丰产”的目的,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树种。  一、品种选择  应根据柿园立地条件、气候特点、栽培目的及市场发展前景选择甜柿或涩柿中的丰产、果大、味美、色艳、脱涩容易的鲜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