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以极大的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教辅类报刊一贯服务于中小学师生,以推进基础教育为职责。在当前全面推新课程的进程中,如何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主动和新课程一起前进,这是教辅类报刊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教学辅导类(亦称学习辅导类)报刊,是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以辅导学习中小学各学科知识为内容特色的专业报刊。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改革,给教辅类报刊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这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其任务是繁重而艰巨的。随着新课程体系的出现,教辅类报刊原有的编辑观念和方式正在受到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求,应该率先从编辑出版的理念、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变,以适应新课程,和新课程一起前进。
教辅类报刊在中小学生读者心目中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教师。新课程的推行和实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文化创新,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变革,需要教师角色的深层次更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阐述的那样:现在教师不是越来越多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和学生互相影响和鼓舞。
教辅类报刊要适应新课程、配合新课程、推进新课程,也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角色。教辅类报刊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爷,不再以灌输知识为主业,而是要成为学生(读者)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辅类报刊要把编辑出版的过程成为和读者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教辅类报刊在角色的转变上,应该是在理念到行为的全方位更新,要从教辅类报刊的专业特点出发,主动地进行以下方面的转变:
一、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改变编辑“单向输出”和读者“被动接受”的关系,以学生为本,全面关心读者的成长,尊重读者的的个体差异,使读者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既学习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正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在辅导学习的过程中,编辑要尽可能给读者以思维的训练,注重设立综合实践,探究学习,自我总结的内容。揭示规律,点拨思路和提示方向,使读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编辑要把教学辅导的重点放在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活动设计,鼓励读者探究创造,引导读者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读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教辅类报刊不再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而是要主动成为“教学相长”的引导者,和读者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努力实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标。教辅类报刊对稿件的编写形式要大胆进行改革,多设计“信息窗”、“综合实践”、“考察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适当选用表格、动漫,照片等形式,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全面地充分地引导读者自主地投入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辅类报刊积极成为新课程的促进者,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教辅类报刊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有着“路在何方”的迷茫。新1提供了新理念和新目标,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参照依据和实现方式。
教辅类报刊只有努力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创造新经验,和新课程一起前进,才能真正地为基础教育服务,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和支持,取得两个效益的统一,完成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教学辅导类(亦称学习辅导类)报刊,是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以辅导学习中小学各学科知识为内容特色的专业报刊。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改革,给教辅类报刊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这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其任务是繁重而艰巨的。随着新课程体系的出现,教辅类报刊原有的编辑观念和方式正在受到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求,应该率先从编辑出版的理念、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变,以适应新课程,和新课程一起前进。
教辅类报刊在中小学生读者心目中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教师。新课程的推行和实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文化创新,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变革,需要教师角色的深层次更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阐述的那样:现在教师不是越来越多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和学生互相影响和鼓舞。
教辅类报刊要适应新课程、配合新课程、推进新课程,也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角色。教辅类报刊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爷,不再以灌输知识为主业,而是要成为学生(读者)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辅类报刊要把编辑出版的过程成为和读者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教辅类报刊在角色的转变上,应该是在理念到行为的全方位更新,要从教辅类报刊的专业特点出发,主动地进行以下方面的转变:
一、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改变编辑“单向输出”和读者“被动接受”的关系,以学生为本,全面关心读者的成长,尊重读者的的个体差异,使读者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既学习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正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在辅导学习的过程中,编辑要尽可能给读者以思维的训练,注重设立综合实践,探究学习,自我总结的内容。揭示规律,点拨思路和提示方向,使读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编辑要把教学辅导的重点放在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活动设计,鼓励读者探究创造,引导读者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读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教辅类报刊不再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而是要主动成为“教学相长”的引导者,和读者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努力实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标。教辅类报刊对稿件的编写形式要大胆进行改革,多设计“信息窗”、“综合实践”、“考察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适当选用表格、动漫,照片等形式,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全面地充分地引导读者自主地投入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辅类报刊积极成为新课程的促进者,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教辅类报刊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有着“路在何方”的迷茫。新1提供了新理念和新目标,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参照依据和实现方式。
教辅类报刊只有努力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创造新经验,和新课程一起前进,才能真正地为基础教育服务,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和支持,取得两个效益的统一,完成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