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流行通俗音乐在课堂上以及课本上都一般是没有涉及的。之前的中小学、高师的教材里基本都是没有流行音乐的相关内容。其实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让学生通过接触了解,才能有效地判断分析,没有必要一下子盖住。本人也不是希望流行音乐能马上全盘进入课堂,但起码要对它有个公正的评价,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该批评的,要批判地接收,也不是一味排斥,如果一味封闭排斥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
关键词:通俗流行音乐;课堂;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
通俗流行音乐往往不需要准备太多的音乐知识就可以欣赏之,其创作、表演以及传播方式都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和欣赏习惯,其能引领潮流,琅琅上口;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形式自由,音乐风格活泼,轻快,人民群众听流行音乐能够得到纾缓情绪,直抒胸臆,起到解闷的作用。加上流行歌手一般很酷,不是帅气十足就是亮丽十足,有着鲜明地个性,很多人是因为喜欢歌手才喜欢上流行音乐。
音乐已经成为了青年一代课余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青年一代听音乐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这种矛盾表现的会更为突出一些。如何能够正确处理好听音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很多同学和家长表示最为关切的问题。
其实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是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歌星,他们的回答会说大家都喜欢所以喜欢,但谈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流行音乐明快的节奏感确实能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或是十分肤浅的情爱价值观,但他们没有达到真正的音乐欣赏的层次,说明学校教育缺乏引导。教育部门应对这种普遍现象进行研究,真正地而不是从口头上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懂得怎么鉴别流行音乐,并能区分它的优劣,从优秀的音乐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
流行通俗音乐在课堂上以及课本上都一般是没有涉及的。之前的中小学、高师的教材里基本都是没有流行音乐的相关内容。其实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让学生通过接触了解,才能有效地判断分析,没有必要一下子盖住。本人也不是希望流行音乐能马上全盘进入课堂,但起码要对它有个公正的评价,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该批评的,要批判地接收,也不是一味排斥,如果一味封闭排斥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方式,大多数仍沿用传统音乐教育,基本都是单一、被动地接受和模仿。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基本是要求准确表达乐谱作品的技巧准确、情感准确和熟练程度,甚至完全还停留在截止到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学习上。在新世纪之际,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都基本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种音乐的载体和表现内容层出不穷。中国延续了几十年灌输艺术知识和模仿技能的音乐艺术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艺术教育成为“培养具有创意及多方面技能的国民的重要环节之一”,艺术教育的课程朝着“生活技能为本取代以内容为本”的方向转变。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鼓励音乐教育延续民族的音乐传统与优势,音乐艺术也要消除高雅艺术与大众流行艺术之间的界线。
歌手周杰伦的《东风破》可谓在流行乐坛的前沿阵地将中国流行音乐推入了一股“中国风”的音乐创作时期。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就是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佼佼者,现在的中小学新教材中已经开始适当渗入流行音乐要素,一些大学的公共课程也开设了流行音乐欣赏课,一些被世人公认的优秀通俗歌曲已经进入课本之中。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第三十三节“流行风”就载入了《思念》、《懂你》、《好汉歌》等歌曲。如当红歌星,被人们称为“周董”的小天王周杰伦,其歌曲中的歌词曾成为高中生考题,甚至有大学生以《周杰伦现象》当作论文题目,其专辑中的主打歌《听妈妈的话》,词曲创作者都是周杰伦本人,也再度成为台湾国小一年级的教材,这首歌的歌词被认为具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后,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出感情的升华。要在音乐教育领域中普及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设备,配以DVD影碟等影音声像材料,结合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发挥影视作用,在校园中举办音乐欣赏视听的音乐会,也是一个普及高雅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有效途径,利用高科技影音设备,精选世界名曲,特别是世界各大乐团或个人的精彩演出的视频或纯音乐,并对作品加以讲解,音乐教育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配合,优质的教学环境、设备与视听媒体是音乐教学中所必须的,基本的视听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聆赏与体验的机会。加上现在很多学校的都会举办类似元旦迎新春、大合唱、艺术节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及演出,如果是按教学的那套来搞,形式比较单一,很多学校也将学生演艺流行音乐也登上舞台,或歌或舞,丰富了节目形式,可以说是一個突破。这种形式不仅使得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在校园内观看世界著名乐团以及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的演出,而且能够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增加音乐知识。
虽然流行音乐有时也显得很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但是在精神特征本质的缺陷方面略显盲目。中国的流行音乐只有扎根在本民族的音乐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青少年学生们则通过有效的音乐学习和演出实践,使得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从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再升.论新音乐的历史观.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张广天.“流行音乐”剥下你的伪装
[3]武敏.“中国风”流行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J].艺术教育
关键词:通俗流行音乐;课堂;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
通俗流行音乐往往不需要准备太多的音乐知识就可以欣赏之,其创作、表演以及传播方式都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和欣赏习惯,其能引领潮流,琅琅上口;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形式自由,音乐风格活泼,轻快,人民群众听流行音乐能够得到纾缓情绪,直抒胸臆,起到解闷的作用。加上流行歌手一般很酷,不是帅气十足就是亮丽十足,有着鲜明地个性,很多人是因为喜欢歌手才喜欢上流行音乐。
音乐已经成为了青年一代课余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青年一代听音乐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这种矛盾表现的会更为突出一些。如何能够正确处理好听音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很多同学和家长表示最为关切的问题。
其实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是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歌星,他们的回答会说大家都喜欢所以喜欢,但谈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流行音乐明快的节奏感确实能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或是十分肤浅的情爱价值观,但他们没有达到真正的音乐欣赏的层次,说明学校教育缺乏引导。教育部门应对这种普遍现象进行研究,真正地而不是从口头上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懂得怎么鉴别流行音乐,并能区分它的优劣,从优秀的音乐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
流行通俗音乐在课堂上以及课本上都一般是没有涉及的。之前的中小学、高师的教材里基本都是没有流行音乐的相关内容。其实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让学生通过接触了解,才能有效地判断分析,没有必要一下子盖住。本人也不是希望流行音乐能马上全盘进入课堂,但起码要对它有个公正的评价,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该批评的,要批判地接收,也不是一味排斥,如果一味封闭排斥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方式,大多数仍沿用传统音乐教育,基本都是单一、被动地接受和模仿。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基本是要求准确表达乐谱作品的技巧准确、情感准确和熟练程度,甚至完全还停留在截止到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学习上。在新世纪之际,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都基本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种音乐的载体和表现内容层出不穷。中国延续了几十年灌输艺术知识和模仿技能的音乐艺术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艺术教育成为“培养具有创意及多方面技能的国民的重要环节之一”,艺术教育的课程朝着“生活技能为本取代以内容为本”的方向转变。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鼓励音乐教育延续民族的音乐传统与优势,音乐艺术也要消除高雅艺术与大众流行艺术之间的界线。
歌手周杰伦的《东风破》可谓在流行乐坛的前沿阵地将中国流行音乐推入了一股“中国风”的音乐创作时期。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就是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佼佼者,现在的中小学新教材中已经开始适当渗入流行音乐要素,一些大学的公共课程也开设了流行音乐欣赏课,一些被世人公认的优秀通俗歌曲已经进入课本之中。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第三十三节“流行风”就载入了《思念》、《懂你》、《好汉歌》等歌曲。如当红歌星,被人们称为“周董”的小天王周杰伦,其歌曲中的歌词曾成为高中生考题,甚至有大学生以《周杰伦现象》当作论文题目,其专辑中的主打歌《听妈妈的话》,词曲创作者都是周杰伦本人,也再度成为台湾国小一年级的教材,这首歌的歌词被认为具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后,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出感情的升华。要在音乐教育领域中普及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设备,配以DVD影碟等影音声像材料,结合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发挥影视作用,在校园中举办音乐欣赏视听的音乐会,也是一个普及高雅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有效途径,利用高科技影音设备,精选世界名曲,特别是世界各大乐团或个人的精彩演出的视频或纯音乐,并对作品加以讲解,音乐教育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配合,优质的教学环境、设备与视听媒体是音乐教学中所必须的,基本的视听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聆赏与体验的机会。加上现在很多学校的都会举办类似元旦迎新春、大合唱、艺术节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及演出,如果是按教学的那套来搞,形式比较单一,很多学校也将学生演艺流行音乐也登上舞台,或歌或舞,丰富了节目形式,可以说是一個突破。这种形式不仅使得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在校园内观看世界著名乐团以及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的演出,而且能够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增加音乐知识。
虽然流行音乐有时也显得很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但是在精神特征本质的缺陷方面略显盲目。中国的流行音乐只有扎根在本民族的音乐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青少年学生们则通过有效的音乐学习和演出实践,使得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从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再升.论新音乐的历史观.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张广天.“流行音乐”剥下你的伪装
[3]武敏.“中国风”流行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J].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