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3+2”专本衔接协同育人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广东省电气产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与区域内本科院校合作专本对接协同育人是其重点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根据调研的结果,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对接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构建,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对接,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也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本衔接;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
  一、绪论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20号)提出:“进一步探索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三二分段’培养等多种形式,实现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上下衔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进行专本衔接协同育人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具体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20号)的重要途径,同时专本衔接协同育人可以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清远及周边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课题依托翔实充足的行业企业调研,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岗位职业能力,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本衔接课程体系,为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衔接协同育人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专本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是形成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专本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打造成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科学严谨的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专本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3+2”专本协同育人的实践过程中,存在“3+2”专本协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高职和本科的课程体系不能有效衔接及课程重复设置等问题。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高职与本科协同育人的机制,缺少高职与本科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1]。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与规格要求出发,解决“3+2”专本协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贯通的课程体系。
  二、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贯通的课程体系实施路径
  (一)搭建专本协同育人平台
  在政府主导和行业指导下,搭建由院校、企业和行业为主体的运行平台,在行业发展方向,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信息互通,使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能符合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做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更好的促进电气行业企业的发展。
  (二)开展企业行业调研
  通过企业行业调研,了解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掌握广东省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及电气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掌握广东省内高职和本科院校电气类专业设置与招生情况,分析调研企业岗位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预测电气自动化专业未来5年人才需求情况。
  (三)明确“3+2”专本衔接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只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规格要求明确,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2]。专升本人才培养是通过三年高职阶段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技能,再通过两年本科阶段学习培养学生的拓展型能力(三二分段)相结合的方式,协同完成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达到本科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做好专科和本科阶段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效衔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既要满足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达到高职专科的毕业要求,又要通过转段考试,最终达到本科的毕业要求。因此,需要结合高职和本科的不同学段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3]。“三二分段培养,五年专本贯通”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既要体现高职学段的目标,又要达到本科学段的目标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要准确,并彰显专业特色[4]。经过充分调研与研讨,电气自动化专业“三二分段”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于清远及周边地区,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掌握电气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生产一线安装、调试、维护、开发自动化设备、配电设备和技术管理的技能,能够从事与电气和自动化工程有关的电力系统运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高职、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如表1所示。
  本专业立足清远,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制造业、医疗、建材、电子等行业(企业),具备生产一线安装、调试、维护、开发自动化设备、配电设备和技术管理的技能,从事配电柜装配、电气设备操作员、维修电工等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和自动化工程有关的電力系统运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实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一线工程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
  专业能力
  (1)先进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2)先进制造业电气电子设备的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3)先进制造业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等工作;(4)先进制造业企业供、配电系统的维护、管理等工作;(5)先进制造业控制系统的电气设计和技术改造工作;(6)先进控制器设计、开发及应用工作。
  (1)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和系列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系统、厚实的专业知识;(2)具备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的能力;(3)具备电工、电子、电气工程、控制技术、信息处理及系列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控制及电力系统自动化工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四)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本衔接协同育人分段培养专业课程体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三二分段课程体系专本阶段既具有相对独立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的衔接贯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能力素质、课程体系是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学衔接贯通的四大要素[4]。课程体系的科学衔接是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三二分段,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电气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为依据,紧贴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参照调研报告中对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和国家对高职高专和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要求,通过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规划设计课程体系结构。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时要考虑两个要点:一是要体现高职和本科两个教学阶段的重点。经过调研,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配电柜装配员、电气设备操作员、维修电工、质量检验员等,本科阶段的就业岗位主要为产品设计工程师、供配电系统设计人员、售后服务工程师、产品销售等等。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比本科学生来讲比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在高职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及能力训练,本科阶段侧重于学科理论教学。二是要考虑课程体系的衔接,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之间相互逻辑关系、协同培育学校的资源優势等情况,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课时,将其完善成为专业课程体系。对高职本科不同的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设计。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素质课程模块、基础技能课程模块、岗位技能课程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将职业素质模块中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计算应用基础三门课定为接口课程,按照本科培养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加深理论深度,提高创新培养要求。右图为“3+2”专本衔接协同育人课程体系示意图。
  通过高职前两年公共素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电机与机床电气控制等专业课程按照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在三年级设置接口课程,开展综合实践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一步加强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不但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经过毕业实训,高职毕业生更理解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本科阶段更能有针对性的学习。两年应用型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素质课程模块、基础技能提升模块、岗位技能提升模块、综合创新能力模块。两年应用型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主要限制在技术的开发、运用和创新的范围。通过两年本科阶段的培养,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本科阶段安排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系统设计能力,学生达到本科毕业生要求水平,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在本科阶段除了完成该阶段的课程后,充分利用高职、企业的优势,三方共同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三方共同建设,共同使用实验实训室,建立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衔接实践教学。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本对接课程体系结构如表2所示。
  (五)制定课程标准
  要保障协调育人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关键是课程标准的建设。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区域经济及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参照工作任务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进行规范,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开发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三、课程体系研究解决的问题
  (1)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势必造成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针对此问题搭建由院校、企业和行业为主体的运行平台,在行业发展方向,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信息互通,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和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开展课程体系设计研究,共同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高职生理论基础较差,很难支撑后续学习。高职阶段的教学侧重于实践训练,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起来普遍感觉难度比较大,影响了本科阶段知识的学习吸收。针对此问题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增加《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接术》《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时;二是参照本科的教学要求来讲授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学生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夯实,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为他们升入本科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专本课程不能有效衔接。根据高职、本科两个阶段不同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系统地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高职阶段的课程要重视基础知识,强化技能训练,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本科阶段的课程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课程内容重复。校校企三方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避免高职和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5]。
  四、结语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其重要的发展方向是与区域内本科院校对应专业进行专本对接,协同育人。本文根据调研的结果,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对接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构建,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专本对接,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也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闫纲.通信技术专业高职—本科“3+2”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企业导报,2016(11).
  [2]龙诺春,林春景.“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电脑与电信,2017(8):9-12.
  [3]梁延省,程天德,徐吉祥,黄小明.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三二分段应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科技风,2020(17):242-243.
  [4]刘晓红,曾文良,马炎坤,等.高职本科“三二分段”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衔接策略研究——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93-96.
  [5]齐攀,邬志锋,徐操喜,肖明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9(8):33-35.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电气自动化专业‘3+2’专本衔接协同育人课程体系的构建”(JG19004);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科研项目(2018GKTSCX026)
  作者简介:王小红(1980— ),女,江西高安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改、智能控制;罗芳(1987— ),女,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改、智能控制;张志亮(1981— ),男,广东清远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改、通信工程。
其他文献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崇尚人性,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可以运用游戏化和实践化的教学策略,扩大学生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在寓教于乐当中让音乐教育顺应新潮流。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当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并把该方法巧妙融入音乐教育,多角度培养学生音乐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