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与体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cou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能力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吸收知识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是要求对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因此,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完成新一轮课改的任务,实现人本化教育。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与体验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和要求,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变,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学的方式,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本学期我校物理组以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实验课题,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和安全的学习氛围。”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门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每接手一届学生,首先和班主任一起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并经常与学生交心,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量做到对每一位所教学生知根知底,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福建热线777”,从而增加学习信心和紧迫感。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教学,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比如上“遠距离输电”时,教师讲解根据P=UI,在保证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输电线路上电能的损失,只能通过提高输电电压,减少输电电流来实现。有的学生马上会提出质疑:根据I=U/R,输电线路的电阻R不变,电压U提高,电流I也将增大,再根据Q=I2Rt怎么会减少呢?这不矛盾吗?难道这里欧姆定律不成立吗?对这些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学生的眼光看学生,以学生的心理看学生。要把特别的爱献给“特殊”的学生,为他们制订培优辅差计划,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充满信心地、愉快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于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二、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有效沟通,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知识权威和教学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应顺应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上“电阻定律电阻率”这节新课时,让学生一起探究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体会“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实验方法。并试着让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操作步骤后,请学生上讲台来操作一遍。这样做,对做实验的学生来讲,是对他们知识、能力的考验,同时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看实验的学生来讲,他们对自己的同学上讲台做实验,比教师做实验更加关注,能认真观察每一个操作步骤是否规范,且会毫不客气地指出错误之处,哪怕是很小的错误。这样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因此,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鼓励、支持、肯定、赞扬等积极的暗示,使学生放下包袱,冲破心理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口头禅是:就怕你不说,说错了没关系,说不好不要紧,有说有奖。另外,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方式要正确、科学,评价语言要讲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首先给予鼓励,尤其是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更应该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帮助学生探究。例如讲摩擦力时,有学生问:“既然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那么能不能认为摩擦力就是阻力呢?”“课本上表格给出的动摩擦因素μ总小于1,μ有没有可能大于1呢?”等等。学生的好奇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保护和满足,因势利导与学生切磋探讨,认识问题的实质,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创设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究欲望。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矛盾,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可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较抽象的物理规律,教师可通过演示提出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①把小车轮朝上放在桌面上,用手推小车使其运动,停止用力时,小车就静止,按照人们的生活经验提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②把小车翻过来,轮子朝下,放在桌面上,向前一推,手离开了小车,小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又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至此,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再如教“平抛物体的运动”时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播发飞机投弹的视频,最后定格在有三枚炸弹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炸弹做什么运动?轨迹如何?为何三颗炸弹在同一竖直线上?等等,从而引入新课。再比如在讲动量时可设疑导入:你看过蹦极表演吗?表演者脚上为什么要拴一根弹性较大的绳子,而不是普通的绳子?在日常生活中为避免物体破碎或受到伤害,常用一些泡沫或海绵等衬在周围;体育运动中,跳高或跳远时常用沙子或垫子加以保护,等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踊跃发言,这对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大有帮助。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努力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使之变得有趣,从而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以实验为手段,挖掘教材蕴涵的探究因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步骤为:“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分析结果”。它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我们要不断研究实验方法,创造实验条件,尽量使实验开出率达100%,使实验成功率达100%。例如做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迅速和缓慢下压压力引火仪,活塞下端放普通棉花和蘸过乙醚的棉花,看到的现象就不一样。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试验,总结规律。其次,改进实验手段,利用多媒体,增加可见度。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诱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先让学生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物體间的压力N成正比”的结论,即f=μN。最后,将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课堂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加大思维的开放性。虽然验证性实验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五、做好评估和反思,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探究过程。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言论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学生在完成某种活动或活动达到某一阶段时,应该进行反思,检查想法和具体措施,有没有疏漏和错误,如探究的结果是否会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相冲突,是否会和探究者原有想法相矛盾,是否符合逻辑,等等。这是责任心的表现,也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进行反思,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
  总之,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学生将多一份成功的体验。正如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先生所说:“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中的说教。”我们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乔翠兰.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本教学设计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网络环境,从而实现多媒体技
本文分析了活塞气环装配机必须具备的功能,提出了活塞气环执行机构、传动机构、传送机构的设计方案,针对设计过程中须克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案予以解决,确定了主要机
摘 要: 职业中专政治研究性学习的主战场在学校,即从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研究意识出发,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研究性学习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使课堂较多地呈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有利于学生形成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职业中专 政治教学 研究性学习  在职
甲:党风问题,是当前人们议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比较难以讲清的问题.我们不妨敞开思想讨论一番. 乙:很有兴趣.首先要讨论的是党风的定义,它的内涵,也就是回答什么是党风.
目的:了解某大学在校生对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统一设计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表开展问卷调查,对
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的纲领。如何把握好新课标理念,上好每一堂历史课,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校历史教研组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改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试量高中的办学理念,我们适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能力为主,转变为“以传授知识为基础、
期刊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重要性,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列举了大量教学案例,并提出了首先要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学生探究细微的培养;最后要注重学生良好科研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科研素质 探究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探秘者和创新者。世间的奥秘千千万万,如何探索这些奥秘?如何揭示这些奥秘,在科学
Because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Kalman framework to gross errors, proper techniques for detection of gross errors are necessary. By integrating the selection
摘 要: 高中物理《静电场》一章概念多、公式多、关系多,而且十分抽象难懂,记忆难,遗忘快,学生对本章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采用学生敏感的数字进行归类:“一种方法”、“两个定律”、“两种性质”、“三类公式”、“八种关系”,则非常醒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章的知识,并指导学生解题。  关键词: 数字归纳 高中物理 静电场 公式 关系  一、引言  人教版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