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或结合的境况。“情境化”写作,就是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场景,以引出一定的情境写作任务。“情境化”写作表面上看可以防止学生宿构和套作,但从深层次看,是落实学科素养的需要。题目通过设置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要求同学们将习作任务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对同学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清晰指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
下面讲讲“情境化”写作考场应对的几点实用策略。
快速进入特有的情境
首先,同学们要牢固树立一个观念意识:题目的情境就是我们写作的“语境”。
我们可就2019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作文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卷Ⅰ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题目指出了一些同学和身边有的人“不愿意劳动、不理解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从材料看,有具体的校园内和身边发生的“三不”现象,这就是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重点侧重于校园),关于劳动现象的认识的各种情况的综合,这一境况就是“情境化”;从写作任务看,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演讲主题、演讲对象都有限定要求,这一要求就是任务“情境化”。卷Ⅱ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设置了五个具体写作任务。卷Ⅲ作文题目(漫画)情境更是缩小到教室内的一个场景。
2019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这种情境化写作代表了一种趋势,短时间内会有一定的延续性。
情境就是我们写作的“标靶”。面对“情境化”作文题目,同学们一定要紧扣题目中的“情境”,审题时要快速进入题目设定的情境中,围绕情境来展开思考。
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轻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個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这是一道标准的“情境化”作文题,同学们在写作时不能抛开顾念祖家族的具体“情境”,另起炉灶谈中国的家族文化。情境化在文中要有三个突出:一是要从18岁的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二是要结合其三位太爷爷的家庭历史变迁情况,对其家族历史进行解读;三是要回应顾念祖的留言,给他讲讲中国的家族文化的精髓,引申出家族文化的核心——家国情怀,让顾念祖在这次寻根之旅中“念祖”,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例1
亲爱的念祖,你们的家族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历史发展缩影,你的家庭成员演绎着动人的家国情怀。你二太爷爷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参加抗日战争,以赤子之心保家卫国。你二太爷爷的儿子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的历史时期,战斗在大庆油田,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智慧;还有你二太爷爷的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他们同样投身时代港湾,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家庭文化是什么?二太爷爷的一家给了你答案,那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那就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家国情怀。
(2019年广州一模作文《寻根之旅,莫忘家国情怀》)
这位同学就能快速进入题目设定的情境,紧扣顾念祖家族具体情况,对其二太爷爷一家四代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奋斗进行具体分析,以引导顾念祖正确理解中国家族文化的精髓所在,突出了“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论述情境化,主题情境化,任务情境化,这一段话表达效果极佳!
清醒认识特殊的身份二其次,同学们要牢固树立一个身份意识:题目的任务情境给我们设定了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在习作中“我”是谁?“我”又要面对谁?
以2019年全国卷Ⅲ作文题为例。题目中的漫画就是写作情境,属于校园生活现象类任务情境化作文。漫画所展示的是毕业前最后一课的动人画面,每个考生都刚刚经历,都有切身的情境体验。题目的任务情境给考生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身份,一名即将毕业离开高中课堂的高中生,这就是写作时“我”的身份。而“我”又要面对谁呢?当然首先是老师,然后由老师想到自己,想到同龄人。主题就是如何铭记师恩,如何肩负使命再出发,如何向老师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当然,也可以变换视角,从老师的角度、以老师的身份来写,比如“记住你的样子,祝福你的未来”,从而表现出教师的伟大、精神的高贵,突出“师恩难忘,成长有我”的主题。
“情境化”写作要求同学们在一定的情境中,记住自己以什么样的身份角色,以什么样的口吻,对什么样的人,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比如,写信,你的身份是什么?信是写给谁的?写演讲稿,你的身份是什么?你面对的听众是谁?写倡议书,倡议人是谁?倡议的对象范围是什么?明确树立身份意识,就可以强化写作时的具体情境,完成写作时的情境任务:“我”是谁?面对谁?说什么?
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是新高考改革以来,由教育部命题中心统一命制的首份高考模拟卷中的作文题,这份试卷用于第二批全国新高考改革省份和地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一模考试。题目给出的情境来自校园生活实际,而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这个话题是热点,很受关注。“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题目特别强调了写作身份。三种不同身份,意味着说话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例2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
作为学生,我认为手机可以进校园。没错,正如刚才老师所说,手机有很多危害,但那是玩手机,是对手机的不正确使用造成的。正如不能因为凶杀的存在,就没收所有的菜刀;也不能因为车祸的发生,就销毁一切车辆。关键在于怎么使用,使用得当,不仅不会影响,反而会促进学习。
(《别把手机妖魔化》)
例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孩子们:
作为家长,其实我对手机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怕孩子光玩耽误学习,熬坏了眼睛;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能利用手机学点习,当然还有感情上的联系……
(《爱恨交织,恨比爱多》)
上面演讲的开场白,先都各自亮明身份,简单直接;然后从这一身份出发,谈自己对“手机到底能不能进校园”的看法。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身份要求。身份不同,但我们只要有牢牢的身份意识,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时刻不忘特定的任务
二最后,同学们要牢固树立一个任务意识:题目给我们设定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任务?在“我”是谁、“我”要面对谁的基础上,进一步想一想,“我”要写些什么?
以2019年全国卷Ⅰ、卷Ⅲ作文题为例。卷Ⅰ写作任务的情境化,表现为不能泛谈劳动的重要性,要结合中学生“三不”(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现象有针对性地发表看法,通过对劳动认识的偏差、错误态度的指正,引导中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卷Ⅲ材料(漫画)给出了立意的任务指令——“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这寓意更蕴含在老师的“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一句话中,这句话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不舍与期许,由此可以解读出老师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以及给考生(学生)自己留下的感慨和影响,从而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今年高考,最后一門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蒙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此事对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一定有所触动,请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学校拟组织高三年级举办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作为演讲选手,写篇演讲稿。
如果你是目击者,会引发你哪些感触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南省名校2020届高三8月高考仿真模拟卷)
本次作文的主题是“感恩和珍惜”,写作任务三选一。第一个任务,针对材料中的事件给老师或父母写一封信,信件之中应是表达对老师和父母的感恩之情,感谢老师这些年的教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二个任务,要讲清“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对谁感恩和怎样感恩”。第三个任务,以现场的目击者身份来写,需要考生先简述事件,并对事件中的男生做法进行评价,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谈自己的感受。无论是选择完成哪一种任务,都要“切合身份,贴合背景”。
以上是考场应对“情境化”写作的三个小策略,“特有的情境”“特殊的身份”“特定的任务”,这三点意识要筑牢。当然,“情境化”写作还要有文体意识,写作时按不同文体要求进行,文体特征要表现明显,平时老师强调得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高中校本资源库建设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8JB28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下面讲讲“情境化”写作考场应对的几点实用策略。
快速进入特有的情境
首先,同学们要牢固树立一个观念意识:题目的情境就是我们写作的“语境”。
我们可就2019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作文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卷Ⅰ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题目指出了一些同学和身边有的人“不愿意劳动、不理解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从材料看,有具体的校园内和身边发生的“三不”现象,这就是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重点侧重于校园),关于劳动现象的认识的各种情况的综合,这一境况就是“情境化”;从写作任务看,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演讲主题、演讲对象都有限定要求,这一要求就是任务“情境化”。卷Ⅱ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设置了五个具体写作任务。卷Ⅲ作文题目(漫画)情境更是缩小到教室内的一个场景。
2019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这种情境化写作代表了一种趋势,短时间内会有一定的延续性。
情境就是我们写作的“标靶”。面对“情境化”作文题目,同学们一定要紧扣题目中的“情境”,审题时要快速进入题目设定的情境中,围绕情境来展开思考。
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轻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個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这是一道标准的“情境化”作文题,同学们在写作时不能抛开顾念祖家族的具体“情境”,另起炉灶谈中国的家族文化。情境化在文中要有三个突出:一是要从18岁的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二是要结合其三位太爷爷的家庭历史变迁情况,对其家族历史进行解读;三是要回应顾念祖的留言,给他讲讲中国的家族文化的精髓,引申出家族文化的核心——家国情怀,让顾念祖在这次寻根之旅中“念祖”,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例1
亲爱的念祖,你们的家族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历史发展缩影,你的家庭成员演绎着动人的家国情怀。你二太爷爷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参加抗日战争,以赤子之心保家卫国。你二太爷爷的儿子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的历史时期,战斗在大庆油田,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智慧;还有你二太爷爷的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他们同样投身时代港湾,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家庭文化是什么?二太爷爷的一家给了你答案,那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那就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家国情怀。
(2019年广州一模作文《寻根之旅,莫忘家国情怀》)
这位同学就能快速进入题目设定的情境,紧扣顾念祖家族具体情况,对其二太爷爷一家四代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奋斗进行具体分析,以引导顾念祖正确理解中国家族文化的精髓所在,突出了“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论述情境化,主题情境化,任务情境化,这一段话表达效果极佳!
清醒认识特殊的身份二其次,同学们要牢固树立一个身份意识:题目的任务情境给我们设定了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在习作中“我”是谁?“我”又要面对谁?
以2019年全国卷Ⅲ作文题为例。题目中的漫画就是写作情境,属于校园生活现象类任务情境化作文。漫画所展示的是毕业前最后一课的动人画面,每个考生都刚刚经历,都有切身的情境体验。题目的任务情境给考生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身份,一名即将毕业离开高中课堂的高中生,这就是写作时“我”的身份。而“我”又要面对谁呢?当然首先是老师,然后由老师想到自己,想到同龄人。主题就是如何铭记师恩,如何肩负使命再出发,如何向老师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当然,也可以变换视角,从老师的角度、以老师的身份来写,比如“记住你的样子,祝福你的未来”,从而表现出教师的伟大、精神的高贵,突出“师恩难忘,成长有我”的主题。
“情境化”写作要求同学们在一定的情境中,记住自己以什么样的身份角色,以什么样的口吻,对什么样的人,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比如,写信,你的身份是什么?信是写给谁的?写演讲稿,你的身份是什么?你面对的听众是谁?写倡议书,倡议人是谁?倡议的对象范围是什么?明确树立身份意识,就可以强化写作时的具体情境,完成写作时的情境任务:“我”是谁?面对谁?说什么?
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是新高考改革以来,由教育部命题中心统一命制的首份高考模拟卷中的作文题,这份试卷用于第二批全国新高考改革省份和地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一模考试。题目给出的情境来自校园生活实际,而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这个话题是热点,很受关注。“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题目特别强调了写作身份。三种不同身份,意味着说话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例2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
作为学生,我认为手机可以进校园。没错,正如刚才老师所说,手机有很多危害,但那是玩手机,是对手机的不正确使用造成的。正如不能因为凶杀的存在,就没收所有的菜刀;也不能因为车祸的发生,就销毁一切车辆。关键在于怎么使用,使用得当,不仅不会影响,反而会促进学习。
(《别把手机妖魔化》)
例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孩子们:
作为家长,其实我对手机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怕孩子光玩耽误学习,熬坏了眼睛;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能利用手机学点习,当然还有感情上的联系……
(《爱恨交织,恨比爱多》)
上面演讲的开场白,先都各自亮明身份,简单直接;然后从这一身份出发,谈自己对“手机到底能不能进校园”的看法。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身份要求。身份不同,但我们只要有牢牢的身份意识,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时刻不忘特定的任务
二最后,同学们要牢固树立一个任务意识:题目给我们设定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任务?在“我”是谁、“我”要面对谁的基础上,进一步想一想,“我”要写些什么?
以2019年全国卷Ⅰ、卷Ⅲ作文题为例。卷Ⅰ写作任务的情境化,表现为不能泛谈劳动的重要性,要结合中学生“三不”(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现象有针对性地发表看法,通过对劳动认识的偏差、错误态度的指正,引导中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卷Ⅲ材料(漫画)给出了立意的任务指令——“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这寓意更蕴含在老师的“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一句话中,这句话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不舍与期许,由此可以解读出老师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以及给考生(学生)自己留下的感慨和影响,从而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今年高考,最后一門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蒙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此事对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一定有所触动,请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学校拟组织高三年级举办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作为演讲选手,写篇演讲稿。
如果你是目击者,会引发你哪些感触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南省名校2020届高三8月高考仿真模拟卷)
本次作文的主题是“感恩和珍惜”,写作任务三选一。第一个任务,针对材料中的事件给老师或父母写一封信,信件之中应是表达对老师和父母的感恩之情,感谢老师这些年的教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二个任务,要讲清“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对谁感恩和怎样感恩”。第三个任务,以现场的目击者身份来写,需要考生先简述事件,并对事件中的男生做法进行评价,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谈自己的感受。无论是选择完成哪一种任务,都要“切合身份,贴合背景”。
以上是考场应对“情境化”写作的三个小策略,“特有的情境”“特殊的身份”“特定的任务”,这三点意识要筑牢。当然,“情境化”写作还要有文体意识,写作时按不同文体要求进行,文体特征要表现明显,平时老师强调得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高中校本资源库建设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8JB28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