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这是党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作为中专教育工作者,着力研究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就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对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育;中专;工作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给中专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学校党组织应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经验,把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通过日常教学,管理,服务,活动交往和环境等进行“大道德教育”,突出寓他性,渗透性,活动性,熏陶影响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一、注重通过各科教学及专题报告进行道德教育
自每周实行五天工作制以来,学校课程安排显得比较紧,靠增加时间的办法来加强道德教育已不可能也没必要,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渗透性德育的作用,具体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载道”作用,“渗透”作用,倡导教师教书育人,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授课时有机地穿插一些德育内容,使学生自然地接受教育。后勤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具体服务管理中,以科学规范的操作,热情高效的办事体现服务育人,使整个学校做到德育无定时,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减少德育中学生的“防备”意识,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另外,每个学期举行几次全校性的专题报告会,邀请当地有关部门人士就当前一些热点问题,如社会公德、社会治安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方面作一些专题辅导报告。这不仅从专业学习上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更重要的是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起积极的作用。
二、重視优化育人环境,发挥其潜在性道德教育与活动性德育的作用
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校园文体活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自我修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从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创造条件,增加投入,努力营造学习气氛浓郁,富有个性的校园氛围。如我校把校训“诚信,敬业,博学,笃行”八个醒目的铜字牌矗立在校门正前方,把“基层管理第一,师生素质至上”的办学原则和“眼睛盯住学生,功夫下在课堂”等标语大字镶嵌在办公楼和宿舍楼上,一幅幅科学家、伟人画像,挂在教学大楼走廊中时时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努力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食堂内 《 文明就餐规则 》 和“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标语整齐地挂在四周,成为同学们生活的规范准则。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是学校宣传先进,表扬好人好事,学习政治时事的舆论阵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按照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塑造完善自我。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校园各种活动,如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歌咏比赛,演讲及各种技能竞赛,青年志愿者等诸多活动,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锻炼的机会,达到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
三、注重正面灌输和典型引导,发挥强化道德教育的作用
首先用科学的理论正面灌输,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一代新人,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打下牢固基础。其次,用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召启迪青年,通过观看诸多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片,参观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召开讨论会、座谈会、举办辩论会、演讲会、写观后感等多种形式,使同学们从思想深处畅谈自己的内心体会和真切感受,激发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党的英明领导,从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再次,通过学生党支部推优入党工作的推动促进和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活动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同学们团结向上,奋发进取,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四、重视咨询指导,发挥其指导性德育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德育工作方式的转变,以“一对一”为主的咨询指导工作会越来越多,因为德育工作不是空对空的,它是与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实际问题分不开的,因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思想政治问题,还有大量的是属于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比如护理班个别学生表现出厌学、焦虑、悲观、冷漠、不安(教室坐不住)的现象就较为突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对中专学生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要重视心理咨询与行为指导工作,把心理咨询与我们做个别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相应的专、兼职人员,定时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更好地为中专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服务。
五、要树立大德育观念,发挥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环境的社会性德育作用
要加强青年志愿者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使学生了解县情、乡情、民情,在活动中受教育、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学校要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通过军训参观当地驻军基地,考察参观大型企业和春游等活动进行现实成果教育。
总之,必须建立起社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中专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澍军. 当代德育思维的逻辑点[J]. 教育研究. 2002.
[2] 秦立彬. 加强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J]. 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 王宏甲. 中国新教育风暴[M]. 北京出版社.2004(8).
[4] 黄葳. 主体性教育理论时代的教育哲学[J]. 北京教育研究.
[5] 张忠寿. 与时俱进全面改进和加强中职德育工作[J].德育研究,2004.
作者简介:
张慧敏(1979.8-),女,甘肃临潭人,现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医学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德育;中专;工作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给中专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学校党组织应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经验,把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通过日常教学,管理,服务,活动交往和环境等进行“大道德教育”,突出寓他性,渗透性,活动性,熏陶影响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一、注重通过各科教学及专题报告进行道德教育
自每周实行五天工作制以来,学校课程安排显得比较紧,靠增加时间的办法来加强道德教育已不可能也没必要,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渗透性德育的作用,具体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载道”作用,“渗透”作用,倡导教师教书育人,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授课时有机地穿插一些德育内容,使学生自然地接受教育。后勤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具体服务管理中,以科学规范的操作,热情高效的办事体现服务育人,使整个学校做到德育无定时,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减少德育中学生的“防备”意识,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另外,每个学期举行几次全校性的专题报告会,邀请当地有关部门人士就当前一些热点问题,如社会公德、社会治安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方面作一些专题辅导报告。这不仅从专业学习上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更重要的是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起积极的作用。
二、重視优化育人环境,发挥其潜在性道德教育与活动性德育的作用
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校园文体活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自我修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从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创造条件,增加投入,努力营造学习气氛浓郁,富有个性的校园氛围。如我校把校训“诚信,敬业,博学,笃行”八个醒目的铜字牌矗立在校门正前方,把“基层管理第一,师生素质至上”的办学原则和“眼睛盯住学生,功夫下在课堂”等标语大字镶嵌在办公楼和宿舍楼上,一幅幅科学家、伟人画像,挂在教学大楼走廊中时时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努力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食堂内 《 文明就餐规则 》 和“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标语整齐地挂在四周,成为同学们生活的规范准则。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是学校宣传先进,表扬好人好事,学习政治时事的舆论阵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按照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塑造完善自我。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校园各种活动,如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歌咏比赛,演讲及各种技能竞赛,青年志愿者等诸多活动,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锻炼的机会,达到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
三、注重正面灌输和典型引导,发挥强化道德教育的作用
首先用科学的理论正面灌输,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一代新人,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打下牢固基础。其次,用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召启迪青年,通过观看诸多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片,参观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召开讨论会、座谈会、举办辩论会、演讲会、写观后感等多种形式,使同学们从思想深处畅谈自己的内心体会和真切感受,激发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党的英明领导,从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再次,通过学生党支部推优入党工作的推动促进和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活动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同学们团结向上,奋发进取,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四、重视咨询指导,发挥其指导性德育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德育工作方式的转变,以“一对一”为主的咨询指导工作会越来越多,因为德育工作不是空对空的,它是与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实际问题分不开的,因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思想政治问题,还有大量的是属于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比如护理班个别学生表现出厌学、焦虑、悲观、冷漠、不安(教室坐不住)的现象就较为突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对中专学生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要重视心理咨询与行为指导工作,把心理咨询与我们做个别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相应的专、兼职人员,定时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更好地为中专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服务。
五、要树立大德育观念,发挥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环境的社会性德育作用
要加强青年志愿者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使学生了解县情、乡情、民情,在活动中受教育、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学校要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通过军训参观当地驻军基地,考察参观大型企业和春游等活动进行现实成果教育。
总之,必须建立起社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中专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澍军. 当代德育思维的逻辑点[J]. 教育研究. 2002.
[2] 秦立彬. 加强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J]. 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 王宏甲. 中国新教育风暴[M]. 北京出版社.2004(8).
[4] 黄葳. 主体性教育理论时代的教育哲学[J]. 北京教育研究.
[5] 张忠寿. 与时俱进全面改进和加强中职德育工作[J].德育研究,2004.
作者简介:
张慧敏(1979.8-),女,甘肃临潭人,现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医学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